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

東宮四友

“丁儀真的給父相上了這樣一封密奏?”曹丕瞪大雙眼,睚眥欲裂,“我早就該料到這個‘獨眼狼’一定會在背後捅我這一刀子的!”他的眼神是那麼的凌厲,若是十個丁儀站在他身前,幾乎也要被他的目光割成碎片了。

司馬懿卻沒有他那麼反應激烈。他知道,只要曹丞相一晉升爲魏國公,那麼立嗣之事遲早就會浮出水面。而曹丕與曹植的奪嗣之爭,也就很快會拉開帷幕。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只不過他沒想到這一切竟來得這麼快。在他看來,丁儀的這封密奏,就是曹丕、曹植奪嗣之爭的導火索,雙方背後的各種勢力也將隨即展開角逐。

實際上,司馬懿向來看不慣圍在平原侯曹植身邊的陳琳、王粲等所謂“建安七子”的,那一幫靠寫什麼歌功頌德的華麗文章而投機鑽營的文人墨客,浮華之文、清談之風,於國又有何功?於民又有何益?曹植和這一羣只知舞文弄墨的書生們整天混在一起,又有多大的發展前途?吟風弄月,你唱我和,怡然自樂,全然不知道奮勵有爲,建功立業,所以文人儒士多不能經世致用而爲世人所笑也。然而,在曹植身邊的諸多儒生之中,唯有丁儀是個例外。司馬懿讀過他撰寫的各類奏章,感到其文理明詞暢,峭厲深刻,全無腐儒之氣,頗有戰國策士之風。由文見人,亦可測出丁儀此人之膽識謀略實非常人所能及。故而,此番他竟敢大膽上書曹丞相立平原侯爲世子,確係卓然超羣之舉,豈是陳琳、王粲等風流文人可以比擬的?想到這裡,司馬懿在心底不禁對丁儀平添了一絲戒懼。然而,他作爲曹丕的“東宮四友”之首和最爲信重的心腹,現在只能選擇如何幫助曹丕去對付丁儀他們並贏得這場立嗣之爭。他看了看曹丕“東宮四友”中另外的三個,丞相侍中陳羣、朝歌長吳質、羽林軍統領朱鑠,只見他們一個個亦是面色焦慮,卻又似各懷所思。

司馬懿四人其實都在等待曹丕發泄完胸中怒氣後冷靜下來,所以他們都在一邊絞盡腦汁地思索着對策,一邊溫言軟語地勸說着曹丕。曹丕雖是勃然大怒,卻也知此事不是光發脾氣所能了結的,便慢慢平復了心情,穩住了心境,坐回到椅上,讓自己冷靜了下來。

隔了片刻,陳羣慢慢地開口說道:“殿下不必自亂陣腳。司馬君,你既已看過了丁儀的那封密奏,便應該詳知其情,還請你背誦一遍出來,讓我們看一看丁儀到底是用什麼理由來勸說丞相立平原侯爲世子。”

司馬懿一聽,不禁在心底暗暗佩服陳羣的深沉冷靜。他看了看吳質與朱鑠。吳質、朱鑠也都點頭同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曹丕當然比他們三人最先知道那封密奏的詳細內容,只恨不能親手將那密奏立刻抓到手裡撕得粉碎。而今司馬懿若是當衆背誦此密奏,當真是無異於打他的耳光!他胸中的怒火又“騰”地一下暴升起來,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

司馬懿卻臉色一正,向曹丕肅然說道:“殿下,古語講:‘德量自隱忍中大,名譽自屈辱中彰。’越王勾踐,卑身降志,稱臣於吳而終滅吳;漢初韓信,胯下受辱,卻橫掃天下而無人能敵。殿下當此危機劇變之時,更應鎮之以靜,持之以忍,克己制怒,不爲奸人所擾纔是!”他這一番話講得義正詞嚴,鏗鏘有力,震得曹丕爲之聳然動容,竟站起身來,垂手而謝:“司馬君指教得是。子桓決不再像今日這般意氣用事了。”

司馬懿也點了點頭,答道:“如此甚好。那麼,在下

就將那日乘丁儀酒醉之時所看到的那封密奏背誦出來,請大家聽好。

“‘臣丁儀冒死進言丞相殿下:平原侯曹植天性仁孝,人品貴重,而聰明豁達,學識淵博,尤以經綸文章獨步天下。當今海內之賢才君子,無論長幼,無論尊卑,無論遠近,皆欣欣然如葵之向日,願從平原侯交遊而爲之效死。此乃天生麟種而鍾福於大魏,永授曹氏無窮之祚。平原侯深得天下士民之心,如百川歸海,則魏室之大業可一舉而成。臣不避斧鉞之銖,獨負碧血之誠,叩死懇請丞相速立平原侯曹植爲世子,順天應人,以定大業。’

“就是這些內容了,他還在密奏裡按了血指印以顯示其力保平原侯之心。”

司馬懿說罷,便靜觀着密室中諸人,等待他們發表看法。“真是一派溢美之詞!”吳質憤憤而言,“文章寫得好,就一定該當世子?”朱鑠也隨即說道:“丁儀稱讚平原侯文才絕倫,這倒是平原侯一大優勢,我們也不可不防。但中郎將的文才也是世所罕見!這個差距並不太大!我相信,中郎將一定會超越他的。”

曹丕聽了,在心底苦苦一笑。他自己清楚三弟曹植的文才真乃天賦之奇,實非人力可強求而及。最主要的是,根據平日裡自己的潛心觀察,他也一直覺得父相對三弟的偏愛之情遠在自己之上。在他的十幾個弟弟當中,只有三弟一個人被父相以“興文博學,才華超羣”的理由奏請陛下破格封爲了“平原侯”,食邑二千戶,連身爲長子的自己也還僅僅是個官秩爲比二千石的五官中郎將!一念及此,他臉上的憂色又濃了幾分。

陳羣又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丁儀稱曹植是天下士民個個歸心,如葵之向日,那麼他究竟能拉攏得了多少賢人名士投奔到曹植門下?這個事情,倒是應該迅速摸清底細。”司馬懿聽得此話,不禁心頭一動,慢慢擡起眼來,深深地看着陳羣那深如古潭一般始終水波不興的面龐。他感到了這個人的才識謀略實在不可小覷。同爲曹丕身邊的“東宮四友”,卻又才智相當,地位相當。看來,陳羣將不可避免地與自己在未來一同躋身於曹丕得力心腹之列,而逐漸成爲阻斷自己一手獨攬曹氏朝政的隱性威脅。他有能力與自己爭寵,就有能力與自己爭權爭利。這不可不防啊!司馬懿一瞬間感到自己的思維彷彿穿越了數十年,彷彿一下看到了未來種種的陰謀暗算——他不禁爲自己擁有這樣深沉而清醒的頭腦而害怕起來。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鬥爭中,擁有這樣的頭腦絕對是正確的。司馬懿自嘲性地輕輕一笑,讓自己心頭最後一絲不應該具有的軟弱之情隨着那脣邊一抹莫名的微笑而永遠消逝。

“司馬君,你以爲如何呢?”曹丕焦急的話聲彷彿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將司馬懿從自己的深沉思索中喚回現實裡來。密室裡其餘的人都注視着他,都等待他發言。因爲誰都知道,這個司馬懿總會在大家千百次束手無策時拿出一鳴驚人,立竿見影的辦法來。他永遠是曹丕手上最後,也是最厲害的一張“王牌”。

司馬懿輕輕咳了一聲,定了定神,猛然嚴肅了一下,將胸一挺,昂然道:“自古以來,兩雄競爭,爭的不過是‘理’與‘勢’二字而已。誰先佔了理,誰先佔了勢,誰就立於不敗之地。自古立嗣,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這便是三皇五帝傳下來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理,誰敢公然與之違抗?所以,中郎將最大的優勢,就是比平原侯多佔了一個‘理’字。這個‘理’是可以光明正大地拿出來堵住那些奸佞

小人之口的!”

曹丕一聽,心神不禁爲之一振,臉上露出了一絲喜色。司馬懿的語氣頓了一頓,又緩緩說道:“既說完了‘理’字,我們再來掂一掂這‘勢’字。人心所向,衆望所歸,這便是中郎將與平原侯所應殊死力爭的‘勢’。天下名士,如葵之向日?真是可笑!丁儀以爲其他所有的名士大夫都會像他那樣因爲曹植的文才出衆而擁立他爲嗣?先看一看是哪些名士大夫在支持平原侯吧……”說着,竟從袖中拿出一卷絹紙平鋪在案几之上。

衆人聚攏過來一看,不由得俱吃一驚,只見上面按照着時間先後順序記錄着這幾年來各位名士大夫就魏世子立嗣之事在平原侯曹植身上的表態與舉動:

建安十四年三月,郎中令楊修對百官稱曹植有天縱奇才,堪當大任;

建安十五年四月,丁儀、丁廙兩兄弟於天下名士大會上共譽曹植文才武功,引起衆人轟動;

建安十五年六月,尚書令荀彧公開讚揚曹植可以獨當一面之任,建議朝廷和相府重用以礪其才;

建安十六年五月,丞相令百官各議曹丕、曹植之優劣。徵南軍師楊俊雖論二人各有所長,但極力褒揚曹植,而對曹丕鮮有讚語;

建安十八年初,楊修、丁儀、丁廙聯絡各地名士,散播曹植詩文,爲其立嗣而造勢;

……

看着看着,曹丕額頭上沁出了一層細細密密的冷汗。他捏緊了拳頭,臉龐漲得通紅,喃喃自語道:“可惡!可惡!太可惡了……”猛一擡頭,看着司馬懿,目光裡似乎在說:仲達君救我!你若能助我今日奪得世子嗣位,他日我必與你共享天下富貴,決不食言。

司馬懿淡淡一笑,道:“中郎將不必過於緊張。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且翻過這絹紙看一看它的背面。”

曹丕急忙翻過那幅絹紙一看,卻見那背面也按照着時間先後順序記錄着另外一些名士大臣在魏世子立嗣一事中就曹丕所做的表態與舉動:

建安十四年七月,丞相府主簿司馬朗、尚書僕射華歆共勸丞相早立曹丕爲嗣,以免人心動搖;

建安十六年八月,軍師荀攸、司隸校尉鍾繇等盛讚曹丕文武全才,宜早立嗣;

建安十六年十一月,御史中丞桓階稱曹丕有非凡之才,勸丞相速立爲嗣;

建安十七年三月,崔琰、毛玠聯名上奏,共勸丞相早立曹丕爲嗣;

……

看到這一切,曹丕的心境才又慢慢平復下來。他捧着絹紙仔仔細細地看着,自言自語道:“太好了!太好了!還是有這麼多的人支持我……”

司馬懿緩緩說道:“所以,中郎將不必妄自菲薄。在與平原侯立嗣之爭的這個‘勢’字上,我們也並不比楊修、丁儀他們弱到哪裡去。”

陳羣、吳質、朱鑠紛紛點頭稱是。隔了半晌,陳羣忽又開口問道:“那麼,請問司馬君,面對此番立嗣之大事,曹丞相會有何舉措呢?我們又該如何隨機應變呢?”

此語一出,室內立刻又靜了下來,靜得每個人的心跳之聲都可聽得清清楚楚。

司馬懿的臉色也變得無比凝重。身爲臣子,私自揣測曹丞相的意旨,無論智與不智,都是不忠不信之舉。他忍住了自己心頭想一吐爲快的衝動,讓自己的臉色沉靜如一潭死水,慢慢說道:“丞相天威難測,在下不敢妄言。”

一聽到這句話,在場諸人臉上都不禁露出深深失望之色。

(本章完)

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攻心之計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漢室骨鯁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臨機決斷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七章 搶奪夏口_劉備跑了!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二章 退吳之戰_算無遺策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四章 火燒連營_曹操後悔了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軟蛋太守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孫權移禍荊州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屈伸之訣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漁翁之利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以楚制楚、楚人治楚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軟蛋太守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名動朝野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一章 東漢亂局_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諸葛亮的遺策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收復新城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孫劉一聯盟,何須懼曹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援軍天降司馬懿吃三國5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護鄉塢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備戰東關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讀《史記》,觀天下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永別了,昔日的盟友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奪民心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讀《史記》,觀天下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司馬懿吃三國5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方瑩死而復生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
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攻心之計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漢室骨鯁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臨機決斷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七章 搶奪夏口_劉備跑了!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二章 退吳之戰_算無遺策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四章 火燒連營_曹操後悔了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軟蛋太守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孫權移禍荊州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屈伸之訣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漁翁之利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以楚制楚、楚人治楚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智鬥郭氏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軟蛋太守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最後的囑託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名動朝野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七章 搶奪夏口_聲東逃西第一章 東漢亂局_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諸葛亮的遺策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曾經如此地接近死神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收復新城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孫劉一聯盟,何須懼曹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援軍天降司馬懿吃三國5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護鄉塢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備戰東關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讀《史記》,觀天下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永別了,昔日的盟友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奪民心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讀《史記》,觀天下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四章 火燒連營_東風乍起,火燒赤壁司馬懿吃三國5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方瑩死而復生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袁紹兵敗身亡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