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丕脫穎而出

曹丕脫穎而出

丞相府的白玉堂頂上低垂而下的層層黃簾,被陣陣秋風吹拂得輕輕飄揚,猶如疊疊金波,看上去異常富麗堂皇。

曹操端坐在紫檀木方榻之上,背襯着雕有“七星拱月”圖案的高大屏風,目光灼然地看着面前的那張烏玉案几,默然不語。黑亮如漆的烏玉案几之上,整整齊齊地摞放着高高的一疊奏表,高度幾乎與坐在木榻上的曹操胸口平齊。

他的長子五官中郎將曹丕、次子威武將軍曹彰、三子平原侯曹植,三兄弟垂手侍立在烏玉案几之前,神情凝重肅然。

“知道爲父今天爲什麼把你們召來了嗎?”曹操將目光從那高高的一疊奏表之上移到了三個兒子的面龐之上,緩緩掃視了一圈,面無表情地問道。

“孩兒不知,請父相示下。”曹丕三兄弟聞言,急忙躬身答道。

曹操慢慢擡起手來,指了指那烏玉案几上放着的一疊奏表,沉沉緩緩地說道:“這裡有四十五個州郡太守、刺史和二十八名賢士大夫共同奏請朝廷給爲父晉公加禮的推戴錶……你們談一談爲父此刻該如何迴應此事?不要拘謹,心底想什麼就說什麼。爲父都認真聽着呢!”

卻見曹植面色肅然一正,跨前一步,躬身進言道:“父相,依孩兒之見,您應當恪守謙謙君子之道,主動上奏給陛下,辭去這些太守大人和名士大夫的推戴!”

他此語一出,曹丕和曹彰都禁不住吃了一驚,詫異莫名地瞅了他一眼,卻似各懷心事,暗暗思忖,沒有多言。

曹操臉上表情沉如淵潭,不曾泛起絲毫波動,仍是緩緩問道:“你還有什麼理由嗎?”

“父相!您在孩兒心目之中,一直是一位頂天立地、濟世拯民的大英雄。當年董卓專權,擾亂漢室,您在陳留高舉義旗,躬率義師,奮不顧身,浴血奮戰,討伐董賊。後來,在荀令君的輔佐之下,您又敢爲人先,迎當今陛下於許都,奉天子以令不臣,一舉蕩平袁紹、袁術、呂布等亂世奸賊,終於肅清中原,大功告成。”曹植雙眉一揚,目光炯然,面無怯色,正視着曹操,侃侃言道,“如今中原已安,天下尚待底定,值此撥亂反正之時,植兒認爲父相更應以身作則,恭守臣節,秉忠誠之貞,守退讓之實,卓然立於崖岸之上,不給劉備、孫權等逆賊任何誣衊父相的藉口!

“自建安十三年來,陛下冊封您爲大漢丞相,獨掌朝政,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此等榮耀已足以表彰父相的豐功偉績。據植兒所知,大漢開國數百年來,也僅有賢相蕭何曾享此榮耀。而蕭何之功德巍巍,也只不過被特賜爲‘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而已。父相卻比他多了一個‘贊拜不名’。這一切足以證明,朝廷對父相的尊崇實乃大漢開國以來無人能及。植兒懇請父相自重名節,不可爲了虛名而損了一世英名!君子愛人以德,而不當誘人以利。這些太守大人和名士大夫的所作所爲,不遵禮法,居心私隘,置我曹家以不謙、不順、不遜、不軌之惡名!請父相萬萬不可聽信啊!”

他一口氣講完了這長長的一篇諫言之後,便閉住了口,目不轉睛地看着自己的父親,表情極爲認真地等待着他的回答。

只見曹操一動不動地端坐在紫檀木榻之上,仍是面色沉沉,深如古井。他一字不漏地聽罷了曹植的進言,緩緩伸出雙掌,“啪啪”輕輕拍了兩下,慢悠悠地開口了:“植兒果然是出口成章,洋洋灑灑!不過,你這一番話,爲父聽來怎麼覺着就像是荀彧所說的?”

“不錯。這番話正是孩兒從荀令君所授的天理大道之中領悟出來的。”曹植也毫不掩飾和迴避,坦言道,“父相既然提到了荀令君,孩兒就在此多言幾句。依孩兒所見,這蕩平諸逆、肅清中原的赫赫之功,乃是荀令君與父相併肩打拼而來的。如今荀令君尚能做到恭謹謙遜,約己以薄,祿位僅居一尚書令,既未封邑也未受侯。和他相比,父相所享之尊榮已遠遠勝出——您還不知足嗎?”

“放肆!有你這樣咄咄逼人地和父親說話的嗎?哼!你跟着他們只讀了幾篇子曰詩云,寫得幾首詩詞歌賦,就敢到爲父面

前來指手畫腳?”曹操聽着聽着終於再也忍耐不住,身形一挺,竟從榻上勃然而起,大袖一揮,向曹植厲聲叱道,“天理大道,禮法典章,本相難道比他荀彧還研習得差了?你不要擡出他講的那些大道理來壓本相!這七十餘張推戴錶乃是天下四方士民自願呈奏上來的,本相又能奈何?去年銅雀臺建成之時,本相已經寫了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昭告天下,我曹孟德決非貪功戀勢之徒,要於功成身退之後燕居銅雀臺,安享天年。你以爲本相所言乃是空話?正因如此,本相才就這七十餘張推戴錶之事諮詢你等意見……不曾想到你這孩兒竟是這般無禮!”

曹丕一見,急忙拉了一下曹植的袖角,向他連使眼色。曹植這才斂去了揚揚意氣,有些不情願地俯下頭來,低低地說道:“父相既是這般襟懷坦蕩,謙敬淡泊,孩兒剛纔便真是出言無狀,冒犯您了。請父相恕罪。”曹丕見三弟已經俯首認錯,也急忙在旁躬身奏道:“父相息怒!三弟此言亦是爲父相保全名節着想,不過太直率了一些,還請父相原諒!”

曹操哼了一聲,這才悻悻地坐回紫檀木榻之上,漸漸恢復了平靜,緩緩又問曹丕道:“丕兒,你對此事有何見解呢?”

曹丕聞言,眉棱倏地一跳,一瞬間心底思緒已是越過了千丘萬壑,反覆迴轉了不下百十道彎。今日來此之前,司馬懿已在私底下向自己提醒了多次,只有巧言勸說父相一意晉公而升,自己纔會迎合到父相的歡心,從而換取他對自己更大的青睞和寵信。一念及此,他狠狠地咬了咬牙,仰起臉來看着父親,同時欠身答道:“孩兒認爲,父相長期居於丞相之位,所享封爵卻與張繡、張魯、劉琮等歸降投誠的逆臣不相上下,孩兒見了也覺心有不甘。古語有云,唯有非常之功,堪受非常之賞。父相爲朝廷立下赫赫功勳,朝廷亦當不吝爵賞,公平相待纔是!您辭不辭那封爵,是您的事兒;朝廷給不給那封爵,卻是朝廷自己的事兒!可是他們卻連這麼一點誠意都不願拿出來,豈不讓人寒心?還有,父相自己若是一味謙遜自持,只怕下面的將士、屬臣看着也心不能平啊!依孩兒看來,這七十三張推戴錶,正是天命所歸,人心所向——父相完全可以受之無愧!”

聽了曹丕這番話,曹植不禁全身一震,目光一轉,就像看着一個陌生人一樣看着他的大哥曹丕,眼中露出了深深驚訝之色。而曹丕似是不敢與他正視,微微側過了臉,避開了他直射而來的凜凜目光。

曹操把這一切都瞧在了眼裡,卻是不動聲色,最後又問曹彰道:“彰兒,你又有何見解?”

曹彰雙目迎視着他,一眨不眨,揚聲答道:“孩兒覺得還是三弟講得有理。荀令君爲朝廷立下的功勞與父相相差無幾——他若是亦能晉爵加禮,父相便可隨他一同晉爵加禮;他若不願晉爵加禮,一味安於現職,不求封賞,父相也只得耐心等待一番了!孩兒也希望父相能晉公加禮,流芳百世,但孩兒更希望父相的晉升能讓天下士民心服口服,毫無二言才行!”

“唉……爾等難道不知,爲父對待荀令君堪稱推心置腹,仁至義盡?這二十餘年來,爲父親筆所寫的請求朝廷重重封賞荀令君的奏章就有一百七十八份!以荀令君的老成謀國、濟難破敵之功,便是封他爲萬戶之侯、三公之爵也有所不足!”曹操坐直了身子,微微搖了搖頭,深深說道,“可是他一直卻謙讓不已,拼死拼活地硬是不肯受賞!朝廷待他甚厚,本相也待他不薄。然而,他這般謙退,本相也無可奈何。也罷!植兒、彰兒,你倆都認爲荀令君該當享受萬戶之侯、三公之爵的殊榮,本相就派你倆前去荀府勸說他接下此賞如何?”

“孩兒遵命!”曹植和曹彰聽了,臉上都不約而同地露出了欣然之色,齊齊躬下身來,拱手應道。

“還有,你倆順便告訴荀令君,本相決定將你們的妹妹曹蓉許配給他的長子荀惲爲妻,我們曹府從此與他荀家結爲秦晉之好。”曹操略一沉吟,又溫聲說道,“希望你倆能不負本相所託,讓荀令君接受本相這一番美意。你倆去吧!”

“父相把蓉妹也許配給了荀惲大哥?這真是太

好了!”曹植、曹彰興高采烈地歡呼着,躬身辭了父親,竟是攜手雀躍而去。

待他倆的腳步邁出白玉堂門口的一剎那,曹操滿面的溫和之色倏地便冷卻了下來。他緊緊皺起了眉頭,臉色沉鬱難看,心底裡暗暗嘆了一口長氣。想不到荀彧的影響力竟是如此之大,連自己的兩個兒子都站到了他那邊一齊來勸阻自己晉公加禮。唉,看來,不搬開他這塊擋在前面的絆腳石,自己只怕是永遠也登不上國公之位的了!可是,要搬開荀彧這塊絆腳石,又談何容易呢?瞧荀彧這舉動,他自己是決不會退讓一步的。這不是逼着自己痛下殺手嗎?但是,荀彧身爲當世儒宗,又是定亂功臣,名望之盛,鮮有其匹。當初本相殺了一介狂儒孔融,尚且引來天下洶洶之言,擾得本相數年來不得清淨。若是這一次本相又對荀彧下手,只怕連植兒、彰兒他們都要對本相側目而視,怒容相對了。況且,荀彧的高風亮節,嘉德懿行,本相素來也都是深深敬佩的——倘若真的要對他舉起手中的利刃,自己恐怕也是心有不忍,難以出手吧?

想到這裡,曹操心中頓時異常悲哀起來。上天啊上天!你爲何待我曹操如此不公?這中原神州都是本相東征西戰肅清平靖的,這四方百姓都是本相撥亂反正賜予安寧的,然而你卻降下什麼狗屁的禮法綱常,讓荀彧離我曹家而去投回了漢廷,讓本相不得不向那個碌碌無爲的庸才皇帝俯首稱臣!他們劉氏一族自己昏庸無能,釀成宦官亂政、黨錮之患、董卓之禍、中原混戰,早就不配再當這華夏之主了!是我親冒矢石,奮不顧身,剷除了袁紹、袁術、呂布等禍國殃民的逆賊,讓中原大地重新歸於安定,讓漢室君臣重新歸於安樂。那麼,本相享有這國公之爵、九錫之禮,又有什麼可以讓人爭議的?本相真是不甘心啊!不甘心啊!

“父相……您……您怎麼了?”正在他心神激盪之際,曹丕有些驚惶的聲音彷彿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飄了過來,將他一下喚回到現實之中。

“哦……丕兒……”曹操心中一定,急速回過神來,立刻變得鎮靜如常。他沉吟了一下,向曹丕招了招手,讓他趨近前來,伸手指着烏玉案几上那高高的一摞推戴錶,緩緩說道,“其實呢,本相也不認爲那個國公之爵、九錫之禮就是什麼不得了的寶貝,非要把它們弄到手不可。這四十五個州郡太守、刺史代表治下士民獻上來的四十五張推戴錶,就是天下百姓擁護、愛戴我曹氏一族的一份份真情厚意啊!當不當那個國公倒沒什麼,只要能擁有這一片片赤誠的民心,我曹氏一族便能無往而不勝。

“丕兒啊!植兒、彰兒都是不知世事艱險、不識人心險惡的厚道人,循規蹈矩慣了,不敢有非常之念,破格之舉。這終歸還是他們歷練太少了。今後,爲父也要多多留意教誨他們。而你是我曹府長子,年紀要大一些,歷練也要多一些,所以你今天講的這些,倒還算體會到爲父爲了曹家大業的這一片苦心。爲父深感欣慰啊!當今之勢,我曹家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則大權在握,能制人而不爲人所制;退則大權盡失,受制於人而不能制人!我們不能像霍光那樣自毀門戶,雖是騎虎難下,也唯有勉力而上。”

“父相說得如此懇切,孩兒自當體念,與您同甘共苦。”曹丕一聽,頓時全身一顫,急忙垂首恭然答道,“孩兒願竭盡所能,爲父相分憂解難!”

曹操聽了,這才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向白玉堂外高呼一聲:“來人!”

守候在堂門之外的家將曹洪應聲而入,抱拳問道:“請丞相示下。”

曹操沉吟片刻,肅然吩咐道:“去把在前廳一直等候本相召見的董昭大夫和司馬懿傳召進來。”

曹洪欠身一禮,接令而去。

曹操伸手指了指身後的屏風,又對曹丕吩咐道:“丕兒,你且去這屏風後面稍候片刻,聽一聽本相和他倆議一議這推戴爲父晉公加禮之事。待會兒,爲父還要聽你一抒己見。”

曹丕懂得這是父相在考驗自己如何察言觀行,便恭恭敬敬應了一聲,轉入到那座高大屏風後面站着,側身傾聽前邊的一切響動。

(本章完)

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血陰蠱第十章 魏代漢主_蝗災,人禍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收復新城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出山!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軟蛋太守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青雲山莊,秘密據點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一章 東漢亂局_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假話要真說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方公子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貪官與豪強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方瑩死而復生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族的驚天大計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劍拔弩張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城池之下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爲我所用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誰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備戰東關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化敵爲友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復仇大計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七章 搶奪夏口_煙幕陣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司馬懿吃三國4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司馬懿吃三國2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魏國老漢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籠絡賢才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魏帝託孤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諸葛亮的遺策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三馬同槽而食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方公子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司馬懿吃三國5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冰綃帳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貪官與豪強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治大國若烹小鮮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
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血陰蠱第十章 魏代漢主_蝗災,人禍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收復新城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出山!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酷刑逼供,招出“幕後黑手”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軟蛋太守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尾聲 三分天下,盡歸於晉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青雲山莊,秘密據點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一章 東漢亂局_十八路諸侯興兵討董卓第十章 魏代漢主_襲吳還是擊蜀?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假話要真說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司馬家族的未雨綢繆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方公子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貪官與豪強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方瑩死而復生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族的驚天大計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劍拔弩張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城池之下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梟雄曹操也說要忍!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情爲我所用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誰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曹操借刀殺孔融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備戰東關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化敵爲友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復仇大計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七章 搶奪夏口_煙幕陣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司馬懿吃三國4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徵吳新策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司馬懿吃三國2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魏國老漢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籠絡賢才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魏帝託孤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諸葛亮的遺策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悲情一生司馬孚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三馬同槽而食第七章 蜀魏之爭_諸葛亮偷襲上邽原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殺兄之仇,孫權報是不報?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方公子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司馬懿吃三國5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冰綃帳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司馬孚殺青芙滅口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貪官與豪強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治大國若烹小鮮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