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魏代漢主_孫權大獻殷勤

孫權大獻殷勤

江東霸主孫權,居然也派出使臣進入洛陽,向自己當年的頭號勁敵曹操的兒子——曹丕稱臣朝貢來了。

這一點,讓司馬懿在暗中深爲佩服:孫權此人,非但身負雄才、胸懷大略,而且能屈能伸、能剛能柔,善於因時制宜、隨機應變,不愧爲一代梟雄!匹夫之勇,縱然一時來得痛快淋漓,終究不過是以身殉狂而已;帝王之度,有時雖然顯得含羞包恥、屈辱之極,卻實乃勾踐定業之本。看來,孔夫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確係至理名言,自己還得細細地向這位孫權“擇其善者而習之”啊。只有不斷地從這些英雄豪傑身上吸取長處,自己纔會變得愈來愈強大。

就是這孫權爲何竟向曹氏俯首朝貢一事的來龍去脈,司馬懿其實也是洞若觀火,把那一切瞧得清清楚楚:原來,在前朝建安二十四年之時,西蜀名將關羽硬“借”荊州不還,全力踐行諸葛亮在南陽草廬定下的“隆中對”方略,率領八萬勁旅自江陵城出發,一路破當陽、陷襄陽、渡漢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徑直奔到魏國樊城之下。其時,他的鋒芒銳不可當,甚至逼得許都朝廷亦爲之震動不已,遷都之議隨之甚囂塵上。然而,曹操最終在危急之際,還是聽取了時任相府軍司馬之職的司馬懿所獻的“曉之以利,喻之以害,聯孫制關,借力打力,腹背夾擊”之計,派人與孫權暗中聯繫共除關羽。而孫權本就對劉備、關羽強借荊州不還耿耿於懷,又見到關羽風頭太健,連中原腹地也似有可能會被他攫入掌中,這顯然已經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均衡之勢,心底亦大是不甘。於是,他馬上向曹操覆函,“卑辭稱臣,乞以狙擊關羽而自效勞。”在曹孫聯盟心照不宣地結成了的前提下,孫權立即火速派出呂蒙、陸遜以“白衣渡江”之策一舉端了關羽的後方根據地——江陵城,逼得關羽倉皇遁走麥城,並最終死於吳將潘璋之手!

關羽死後,孫權也知道從此與西蜀劉備結下了大仇,便牢牢據守江陵,斂兵不敢北上侵擾襄陽、樊城,順勢就向曹魏卑躬屈膝,北面臣事,後來還上書勸說曹操自立爲帝。

曹操正準備率軍南下着手徹底降服孫權時,卻猝患急症暴亡於許都。他身歿之後,孫權又立刻蟄伏沉默起來,與曹氏斷絕了關係。直到經歷了長達一年多的“休止期”後,今天他才又突然派人前來洛陽稱臣朝貢了,真不知道孫權這時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司馬懿在頭腦裡就這麼紛紛紜紜地想着,直到孫權的那個使者上得殿來,他才凝斂了思緒,慢慢向那邊看了過去。

卻見那個江東使者趙諮,生得五短身材,遠遠望去就像一個矮冬瓜滾了進來,連衣角袖擺都拖在了殿中地板之上。一見之下,魏國諸臣都不禁莞爾動容,掩口失笑。

那趙諮竟是若無其事,坦坦然上前叩首一禮,拜過了曹丕。曹丕讓他平身而起,含笑說道:“趙愛卿——你今日上朝,似與晏子使楚之行相仿,卻不知你可身有晏子之賢否?”

趙諮轉眼瞧了一下四周魏國大臣的嘲笑之情,不卑不亢地答道:“啓奏陛下:微臣自是身無晏子之賢,卻遭當年晏子使楚之遇——此正乃微臣不及晏子之處也。天朝上國,袞袞諸公,以貌取人,不以微臣之順天貢奉而斂容禮待;江東藩屬,人才濟濟,以賢取人,不以微臣之身矮貌醜而不予使命。孰優孰劣,自在人心。”

他此語一出,魏國滿朝大臣盡皆吃了一驚:這趙諮好一副伶牙俐齒,話風一掃之下,竟將大家都給罵了!

曹丕卻不想讓手下與他鬥嘴而浪費了時間,開口徑直問道:“爾等既來朝貢,有何方物呈獻?”

趙諮一聽,便識出曹丕此人乃是重物輕德、華而不實之徒,心下暗暗一嘆,自袍袖中取出一方紫檀木匣,恭恭敬敬地託在手上,道:“討虜將軍孫權千辛萬苦派遣臣等深入南海之濱,搜索到一具千年難逢的‘虎皮紋金螺杯’。區區拙物不成敬意,請陛下欣賞。”

說着,他正欲開啓匣蓋,卻被曹丕

一擺手止住了:“虎皮紋金螺杯?罷了,辛愛卿,代朕且將它收下了吧。呵呵呵!它還能比得上朕的犀角杯、瑪瑙碗?趙愛卿啊!似爾等這樣的奇珍異寶,朕的皇宮大內已是汗牛充棟了。你們江東乃是蠻荒之域,哪裡比得上我中原神州之物華天寶?”

趙諮心中暗想:你這曹丕,一邊既私心貪圖我江東的“虎皮紋金螺杯”,一邊又故作自大地貶低我江東物產。真是十足的無道小人!但他當然不敢將此感情暴露於外,只得俯首而答:“陛下聖明——中原神州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鼎盛繁榮,我江東偏藩飽受戰劫、荒遠凋殘、民不聊生,焉敢與之相比?”

曹丕臉皮微微一紅,急忙岔開了話題:“呃……趙愛卿,你們除了攜這些奇珍異寶前來朝貢之外,還有什麼別樣的貢品嗎?你江東能獻上堪比我中原神州當年‘建安七子’那樣的詩詞歌賦來讓朕賞心悅目嗎?”

“這個……不瞞陛下,這樣的貢品,我們江東倒真是沒有。”趙諮拱袖躬身恭然而答,待得見到魏國君臣個個臉現倨傲之色時,又不失時機地補上了一句,“只因我江東諸士人人心繫蒼生、志存經略、戮力拯濟,無暇效仿庸儒俗士之尋章摘句、舞文弄墨!”

曹丕與魏國諸臣聽了,不禁面面相覷。司馬懿在一旁亦是暗暗頷首:江東來使應對之際如此綿裡藏針、巧妙蘊勁,實有鼎然而立的大國氣象。看來,孫權君臣皆是終非甘居他人之下者也!

趙諮又款款奏道:“啓稟陛下:當年逆賊關羽大肆淫威,水淹七軍,生擒了于禁將軍。後來,孫討虜興兵而爲大魏驅除,一舉誅殺了關羽,解救了于禁將軍。微臣奉孫討虜之意,已是陪同于禁將軍一道返回洛陽京都。眼下,于禁將軍正負荊捧鉞,在午門外待罪等候召見。”

曹丕聽罷,臉色頓時漲得通紅:“敗軍之將,有何面目來見朕?辛毗,傳朕的旨意:令他徑去先帝陵園守墓,終身不得踏進洛陽京都半步!”

他此語一出,朝堂之上立刻泛起了一陣無聲的騷動。司馬懿覺得曹丕此舉實在是褊狹刻薄,他剛準備諫言,一擡眼間看到曹丕那惡狼一般狠辣的目光正向衆臣掃來——他心中暗暗一動,便閉上了口,不再多言。同時,他的眼神一掠,正與太尉賈詡的雙目一對:從賈詡那深若止淵的瞳眸裡,他隱隱看出了深深潛藏着的一絲莫名的震顫與憂慮。

趙諮卻像一個徹底的局外人似的對這一切都漠然不動心,身形一俯,繼續拱手奏道:“啓奏陛下:孫討虜爲示臣服之意、爲表憂國之情,此番特意以二十五艘大船載送了五十萬石谷糧,專程進貢陛下,以顯南北一體、休慼與共!”

五十萬石谷糧?!孫權真是大手筆啊!在這鼎峙交爭之世,他居然大袖一揮就給洛陽的曹丕送來了五十萬石糧食!這一下,豫州河東、野林、曲陽等郡縣遭受蝗災的庶民們又可多得一份賑濟了。孫權此舉,可謂爲大魏之民生大業立下了奇功一樁。頓時之間,長樂殿上,自魏帝曹丕而下,幾乎無人不爲孫權這一慷慨贈糧之舉而嗟嘆動容。

然而,司馬懿卻暗暗蹙緊了眉頭,諺語有云:“無事而獻殷勤,非爲奸即爲盜。”這孫權不惜血本,一擲萬金,究竟是何居心?難道他真的準備降服於大魏了嗎?真的要做大魏的藩臣了嗎?

“很好,很好。鑑於孫討虜望風影附而稱藩臣服、忠摯內發而款誠外昭、信著金石而義蓋山河,朕甚嘉焉。”曹丕雙目炯炯放光,激動得連語調都微微顫抖了,“朕現在就晉封孫討虜爲吳國公,賜以紫綬策書、金印虎符!”

他話音剛落,司馬懿便亢聲喝道:“啓奏陛下:微臣以爲孫權將軍雖有忠順效勞之舉、南北一體之意,但此刻便授他以吳國公之爵,似也有些太過恩隆。古書有言:君子不受虛賞。陛下可懸吳國公之爵於青天白日之下,待得孫權將軍與天朝王師合力蕩平西蜀之後,再行設壇實授——如此則孫權將軍方爲‘名實兼得,無愧於賞’,天下士民方會心悅誠服、衷心景仰。趙君,你說是也不是?”

趙諮沒料到半途會殺出個司馬懿來攪局,但他細細思忖之下,這司馬懿的話冠冕堂皇、剛正難駁,一時也無話可說,只得瞧着曹丕,默然不應。

曹丕一聽司馬懿所言,立刻意識到自己一時被激盪之情衝昏了頭腦,居然輕躁失言了!他想要依司馬懿之諫收回自己的話來,但自己的面子又不好放下;他欲待趙諮自己婉辭謙退,沒想到那個趙諮這時卻裝癡賣傻,只在一邊不吭不哈,分明是逼着自己要兌現承諾。一時之間,他只覺頭大如鬥,臉色倏紅倏白,遲遲沉吟着不敢發話。

正在這時,殿門口外猝然傳來了值日功曹兼羽林軍校尉韓健的傳喚聲,一下打破了殿中瀰漫着的沉悶:“啓奏陛下:大將軍曹仁自荊州有緊急軍情訊報呈進!”

曹仁身爲宗室老將,坐鎮荊州襄陽,西鄰蜀漢,東接吳越,正是位於東西交爭的要衝之地。他眼下猝然送來一份緊急軍情訊報,必是荊州前線又有什麼戰事發生了!

曹丕聽得韓健的傳報,心底“咯噔”一跳,不禁側眼瞪了趙諮一下,暗暗想道:莫非又是這孫權在玩“陽予陰取,先禮後兵”之詭招?前面剛剛遣來使臣示弱歸降,後邊就立刻暗下殺着?

趙諮此時額角之上黃豆般大的汗珠不由得涔涔而下:對自家主君孫權翻雲覆雨、變幻莫測的策謀手法,他自然也是相當熟悉的——誰料到他在這個節骨眼上會如何劍走偏鋒呢?

曹丕沉着臉,向辛毗一擺手,道:“且將那軍情訊報給朕呈上來!”

辛毗也慌了神,匆匆跑下丹墀,連忙從殿門口處接過韓健遞來的帛書訊報,向曹丕趨步呈上。曹丕用左手撩開眼前玄冕垂下的珠旒,右手拿起那份帛書訊報急急一看,倏地將兩眼瞪得圓溜溜的——原來曹仁在帛書訊報上是這樣寫的:僞蜀之主劉備親率大軍二十萬,以報關羽被殺之仇爲名,自益州巫峽翻山越嶺,長驅而出,直取江東孫氏方面的西線藩屏夷陵而來!

“真沒想到——原來是劉備老賊對孫權將軍猝施偷襲了……”曹丕眼底裡寒光一晃,盯向了趙諮,“趙愛卿,孫權將軍派你入洛陽送糧朝貢之前,只怕已猜到這事兒了吧?”

趙諮一聽,心頭一塊大石頓時暗暗放下,躬身奏道:“啓奏陛下:這是僞蜀劉備覷到我江東六郡上下一心歸順大魏,又加上誅殺了他的左膀右臂關羽、張飛二人以自效勞,所以他才懷恨報復,意欲前來侵我江東。一切還望陛下垂意降恩,爲我江東父老做主啊!”

“這個……”曹丕不禁失聲沉吟起來:怪不得孫權今日又是送來奇珍異寶,又是歸還於禁將軍,還貢奉了五十萬石谷糧。說到底,就是爲了穩住自己這一方,他纔好抽身前去對付劉備啊!一念之下,他心頭暗生一計:自己爲何不乘機讓這孫權與劉備雙方“鷸蚌相爭”呢?於是,他正了正面色,一臉鄭重地說道:“是啊!孫將軍效忠我大魏之心,可鑑天地日月啊。朕焉能坐視不顧?這樣罷,爲了讓你們安心抵抗僞蜀劉賊,朕馬上傳詔給曹仁大將軍,讓他把駐紮當陽縣的將士撤回到襄陽城一帶——給你們留出迴旋騰挪的空間來,讓你們江東衆卿在荊州江南一域與僞蜀劉賊放手一搏!”

他此語一出,太尉賈詡、尚書僕射司馬懿、中領軍夏侯尚、護軍將軍曹休等俱是大吃一驚:如今孫權在荊州江北之境已經佔據了江陵城,而當陽縣城正是襄陽重鎮與江陵要塞之間的緩衝藩障,這怎可輕易送得?況且,曹仁大將軍將精銳兵力佈置到當陽一帶,眼下正是扼守了“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雙向監控”的戰略要地位置——絕對不可在此關頭回兵北撤啊!於是,他們紛紛出班奏道:“臣等啓奏陛下:關於騰出當陽、回兵北撤之舉,還請陛下三思!”

曹丕這話一出口,已覺不妥,不禁萬分懊惱!他正自猶豫之際,趙諮卻是“咚”的一響叩頭拜下:“微臣代孫權將軍感謝陛下的無上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曹丕被他噎得直瞪眼,喘了一口粗氣,一時說不出什麼話來。

(本章完)

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司馬懿吃三國2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丞相府的“聖臣”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夫婦論政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護鄉塢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蠍毒蟄手第十章 魏代漢主_誰讓曹丕沒面子,曹丕就讓他一輩子不安生。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司馬父子縱議天下大勢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十章 魏代漢主_來自孟達的“嘉禾”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丁儀的選擇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賈詡做了一個夢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計賺賈詡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城池之下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屈伸之訣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出師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蠍毒蟄手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司馬懿還鄉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十章 魏代漢主_來自孟達的“嘉禾”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司馬懿的城府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孫劉一聯盟,何須懼曹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孫劉一聯盟,何須懼曹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援軍天降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密會老君殿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名動朝野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再無敵手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魏國老漢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永別了,昔日的盟友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
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孔融捅了個“大婁子”司馬懿吃三國2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丞相府的“聖臣”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夫婦論政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周宣占卦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護鄉塢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曹操一錯再錯,還會錯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蠍毒蟄手第十章 魏代漢主_誰讓曹丕沒面子,曹丕就讓他一輩子不安生。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司馬懿背後的女人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司馬父子縱議天下大勢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十章 魏代漢主_來自孟達的“嘉禾”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無辜慘死的婢女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丁儀的選擇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高平陵之變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替身:諍臣桓範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賈詡做了一個夢第五章 暗礁突現_借力採力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計賺賈詡第一章 東漢亂局_董卓遇刺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魏帝的制衡之策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青芙被抓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城池之下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屈伸之訣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大戰在即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出師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天生奇才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司馬懿再度出征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蠍毒蟄手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司馬懿還鄉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空殼”擋箭牌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五章 暗礁突現_火浣布衫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第十章 魏代漢主_來自孟達的“嘉禾”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司馬懿的城府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孫劉一聯盟,何須懼曹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引刀成一快,不負忠漢情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曹操倉皇北顧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孫劉一聯盟,何須懼曹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援軍天降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飛鳥未盡,良弓不可藏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密會老君殿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見招拆招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青年小吏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名動朝野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再無敵手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七章 搶奪夏口_常山趙子龍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魏國老漢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永別了,昔日的盟友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辣手除酷吏,安一方之民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憋屈的蔡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