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

逼死陸遜

這兩三年來,東吳國主孫權的日子過得特別舒適。北方的勁敵魏國自司馬懿當年臥病退居之後,就再也沒有對東吳開展過什麼大規模的進攻了!東吳終於從赤烏八年那一場皖城盡失、東吳告急、舉國不安之大劫的陰影下襬脫出來,緩得了一口長氣。在這兩三年間,孫權一直慶幸着冥冥上蒼終究是待他東吳不薄啊!在他最爲危急的關頭,他那個頭號勁敵、魏國太傅司馬懿突然就被召回了洛陽,停止了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接着,只過了半年,司馬懿又戲劇性地告病退隱歸鄉了。而且,他這一臥病就是兩年有餘!司馬懿終於在魏國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中敗下陣去了,魏國的那個輔政大將軍曹爽簡直是替自己拿掉了司馬懿這柄一直懸在東吳上空逼人眉睫的“倚天長劍”啊!孫權從此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輕鬆。

更讓他愉悅和愜意的消息還不斷地從魏國傳來。曾經在荊楚一帶給陸遜他們造成巨大壓力的魏國鎮南將軍王昶據傳與曹爽不和,曹爽已有動搖他方鎮之位的跡象,派出了畢軌奪去了王昶先前所兼任豫州刺史一職。而一度在夏口城、江陵城打得吳軍魂飛膽喪的魏國後將軍牛金亦是猝然暴斃身亡,也有傳言說他是因爲公然頂撞了曹爽而被毒死的。司馬懿一手栽培起來的猛將能臣遭到曹爽一派如此殘酷地打壓迫害,換了別人恐怕早就拍案而起了,但他好像是真的當起了無力還擊的縮頭烏龜,任何反應和動作也沒有。看來,年近七旬的魏國四朝元老司馬懿是委實被廢掉了,孫權喜滋滋地想。可見是上天有心要滅亡僞魏啊!上天就是藉着那個庸夫曹爽的手替大魏在“自毀長城”“自損藩屏”啊!行!就這麼耐心地靜待下去吧,等到曹爽把那些魏國的能臣名將都鏟光了,我大吳奪取中原、一統天下的機會就來了!

“陛下!陸丞相從武昌以八百里快騎又遞進了一封急奏密摺……”孫峻那輕輕細細的聲音將孫權飄忽悠遠的思緒拽回到現實裡來。他聽了這話,眉頭緊緊地擰了起來,十分厭煩地嘟噥道:“又是急奏密摺!又是急奏密摺!朕真是受夠了,他以爲他是誰?動不動就擺出一副老資格的模樣來朕的眼前聒噪,哼!他莫非還想當第二個‘張昭’嗎?”

孫峻俯垂着頭,不敢插嘴多言。

“唸吧!唸吧!快點兒唸吧!朕早點兒聽完了,早點兒耳根清淨。”孫權擺了擺袖,急急地吩咐道。

“啓奏陛下,陸丞相是這麼寫的:‘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二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實乃社稷之福,否則羣臣爭競結黨構亂,恐有不測之患。微臣陸遜叩首流血以聞,並請東下詣都面陳己見。’”孫峻捧着那道奏摺小心翼翼地念道,不時地拿眼向孫權偷偷瞟視而去。

孫權聽着聽着,臉龐頓時氣得青一陣紫一陣的,忍了半晌,“砰”的一拳重重地擂在了御案之上:“陸遜小子!哼!他到底想怎麼樣?他自恃功高勳重,還想來建業向朕逼宮嗎?朕之家事,何勞他如此操心?”吼到這裡,他心底暗暗一凜:這陸遜如此不遺餘力地介入我大吳立嗣之事中,莫非他想離間朕的子女骨肉而謀取私利?他也想效仿那個魏國的司馬懿以擁戴之功而預先邀寵於曹丕一樣以此手段示恩於朕的和兒?以陸遜的威望資歷,再加上和兒對他的依賴,他必然會成爲我大吳的“司馬懿”!不行!不行!朕絕對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反正僞魏那邊司馬懿已廢,曹爽無才,我大吳已無重大外患,朕是該騰出手來好好整肅一下國中內務了!

想清楚之後,孫權便向孫峻開口吩咐道:“孫峻,你馬上把朕給陸遜的這道復旨記寫下來。詔曰,君主之意,自有磐石之固;嫡庶之事,不勞臣下操心;結黨構亂,豈非汝之妄疑?太子、魯王,朕心決不偏倚,各恃其勢以匡大吳。丞相須有戒懼之念!”

念罷,孫權又道:“這道復旨你今天就拿去用璽發出,朕讓侍中孫弘親自帶到武昌城去丞相府署堂裡當衆宣讀給陸遜聽一聽。還有,你出去把孫弘給朕傳進來,朕還有兩件禮物託他帶給陸遜!”

晚風很大,吹得相府閣室檐角懸掛着的風鈴“叮叮噹噹”亂響個不停,滿地成窪的雨水也在風裡激盪成渦,鉛灰色的天空壓得很低很低,就像揹負着什麼溼漉漉的沉重情緒。

聽了今晨孫弘當衆宣讀的那道聖旨,陸遜就像被孫權重重地擊了一記當頭悶棒,打得他眼前金星直冒!

深一腳淺一腳地回到臥室裡,他點亮了燈燭,放下了那隻黃綾包袱。那裡面有孫弘給他帶來的孫權所賜的兩件禮物。他用微微顫抖着的手,解開了黃綾包袱的繫帶,裡邊露出了一方雕龍鏤鳳的朱漆食盒和一柄帶鞘的長劍。

他臉上慢慢現出了一絲苦笑,原來陛下還是和以前一樣就喜歡玩弄這種“又打又拉”的手段!

苦笑過後,他伸出手來,將那朱漆食盒輕輕打開一看,表情頓時僵住了,那盒中竟是空空如也,並無一物!

一驚之下,陸遜又一把抓過那帶鞘之劍,急忙抽劍出鞘一看,那劍的劍身竟是一條薄薄的、鈍鈍的鐵片,無鋒無刃,只怕連一張菜葉也剁不破!

無物之盒、無鋒之劍,這就是此番孫權賜給他的兩件禮物!

陸遜呆呆地凝視着它們,臉上的神情忽然變得很苦很苦,彷彿浸上了一層濃濃的黃連水。冰涼的淚水無聲地滴落在衣襟之上,一顆又一顆,打碎了他的心。

這兩件禮物的寓意,他是懂得的。盒中盡空,即是“盒”字無“口”,暗喻陸遜應當自此閉口不言朝事,只需唯唯諾諾而

已;劍上無鋒,即是“劍”字無“刀”,暗喻陸遜須當知趣,在一旁“僉坐寄名”,銷鋒去芒,守拙無爲而已。

沉默了許久許久,陸遜才振衣而起,走到桌案之前,朝着案頭所放的這兩件禮物深深拜倒,叩首流淚而道:“陛下,微臣生爲吳人,死爲吳鬼,此心此志永世不變。您要微臣從此效仿無口之盒、無鋒之劍,微臣實不能爲。微臣之口,本爲盡忠諫言而生;微臣之才,本爲安國護君而備。而陛下今日竟皆棄之若敝屣,看來微臣確是已然無所施用於陛下矣!微臣道窮路絕,報國無門,唯有一死以全忠節了!臣去之後,還望陛下善自珍重,恢弘大業,念念以堯舜爲圭臬。但願上蒼能夠佑我大吳君臣康樂、國祚永盛!若是如此,微臣死亦瞑目了!”

颼颼的晚風裡,一隻灰鴿破空飛來,掠過樹梢,“撲棱棱”一陣聲響,在石室的窗臺上停了下來,斂翅而立。

一隻青筋暴突如小蛇般的手慢慢伸了過來,在斜陽餘暉照耀之下,凸出一種剛硬沉勁的線條和力度來,給人的感覺十分深刻。這隻手托起了灰鴿,灰鴿溫馴地在掌心上站着,拍着翅膀“咕咕”直叫。

它淡黃色的腳爪上繫着捲成細細一筒的信函。那隻手的食中二指輕輕一捻,信函便到了手心裡。

站在這窗臺後的那人捻着這筒信函,似是陷入了沉思之中。“撲棱棱”又一陣響,灰鴿雙翅一展,飛向了窗外。他看着飛進院角柵籠的信鴿,目光裡透出了一縷十分複雜的神色,悠悠嘆了口氣,然後緩緩展開了那筒信函。

只見信上的字寫得蛇形蚓狀、盤曲糾結、古古怪怪,根本沒有人能認得出來。然而,那人卻看得目不轉睛,全神貫注,臉色也隨之漸漸波動起來!

終於讀完了,那信函被那人一下緊緊地捏在了掌心裡。他慢慢仰起臉來,望着窗外原野盡頭那一輪臨近西山的落日,燦爛的斜暉照在他面龐上——這是一張非常英俊的面龐,一張美玉雕琢般冷峻清逸的面龐,劍眉入鬢,星眸生輝,顧盼之間凌凌的英氣如冰刃般沁人而來。原來,他竟是石苞!

這一天終於快要到來了!石苞長長地透了一口氣,神色裡竟有幾分說不出的興奮,又有幾分說不出的期待。

一聲長嘯,清越穿雲,他一揚手,掌中的信函剎那間碎爲粉屑飛散在了習習的晚風中!

“石君——有何吩咐?”他嘯音未落,身材敦實、面目冷毅的慕容木延已是閃電般疾躥到了石室門前,向他抱拳問道。

“去!把三千死士當中的龍騎天軍立刻召到操練場上集合!本大人要親自檢閱訓話!”

一炷香的時間之後,在溫縣孝敬裡司馬府後院的操練場上,八百名最精銳的龍騎天軍死士整齊而立,個個彪悍如豹螭,人人臉上都戴着青銅面罩,只露出一雙銳目在夜色中灼然閃光!

石苞站在陣前,目光凜凜地掃視了一下他們,胸中勁氣一提,冷然開口朗聲講道:“各位兄弟!司馬太傅已經來了鈞令,準備在近期調遣我們前去京師‘清君側,誅逆臣’!今天,本大人就在這裡代表太傅大人對你們練習而成的技擊騰挪之術預先檢閱一番!”

講罷,他伸手指着操練場邊的那一方書桌般大小、六七百斤沉重的大青石,喝令道:“陳甲!你上前用它來試一試你的刀法!”

原來,這司馬府中的死士每一個人都是沒有真名實姓的,彼此之間一律以“陳甲”“陳乙”“張三”“何四”等代號進行稱呼。

那被喚作“陳甲”的死士聞令越衆而出,但見他生得虎背熊腰、豹睛虯鬚,從體格上看似是慕容木延從遼東帶來的鮮卑猛士。他持着一柄足有船槳般闊大的金背大砍刀,“噔噔噔”大步上前,雙手高高掄起那大刀,“呼”的一下,風聲雷動,朝着那方大青石就是狠命地一劈!

“噹啷”一響,震耳欲聾。只見得火星飛濺、石屑四散,偌大一方青石竟被這陳甲一刀如斫木案一般從中一劈爲二!

“好!張乙!你上來施展一下你的負重騰挪之術!”石苞眼皮眨也不眨,又繼續喝令道。

另一個身材高瘦的死士張乙領命上前,將那兩塊被陳甲一刀劈開的大青石用左右兩手拎起,分別挾在自己的脅下,就似挾了兩個碩大的包袱。然後,他一提真氣,倏地彈身一跳,“刷”的一聲居然連人帶石一齊離地飛縱而起,升到半空足有五丈多高!瞧他這樣的身手,只怕再高大的城牆亦是能夠輕輕巧巧翻飛而過了!

“好!好!好!”全場頓時響起了一片鬨然喝彩之聲!

石苞又一示意,第三個死士劉丙手握一張半人多高的勁弩徐步而出。他走到離那其中一方大青石七丈開外之處,猿臂一伸,將那精鋼弓弦拉得滿月一般,然後手指一放,“嗖”的一聲,弦上一支羽箭猶如一束寒光猛射而出!

“篤”的一響,衆人定神看去——劉丙射出的那支羽箭竟是犀利無匹,赫然穿沒進那塊大青石堅硬異常的石棱之中深達六寸有餘!

……

八百名龍騎天軍死士一一展示自己的武藝輕功完畢之後,石苞臉上露出了滿意之極的笑容,清清朗朗地訓示道:“很好!諸位兄弟果然技藝純熟、功力精湛,不負太傅大人之厚望!咱們這幾年來隱居鄉下刻苦訓練、勤奮磨礪,終於真正成長爲幫助太傅大人斬除一切奸佞寇賊的‘倚天神劍’了!咱們如今曙光在望,更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爭取在與逆賊叛臣將來的殊死決戰之中以一當十、以一當百、以一當千,爲太傅大人立下不朽功勳!”

“是!”八百龍

騎天軍死士一齊響亮地答道,聲音整齊得彷彿是同一個人的口中一下發出來的一樣。

“什麼?陸遜被孫權下詔逼死了?”

當司馬懿聽到司馬昭報來的這個消息時,不禁大吃一驚,連頷下鬚髯都翹了起來!

司馬昭正視着父親,語氣依然一平如水,繼續稟道:“父親大人,孫權還下詔賜死了僞吳太子太傅吾粲,罪狀之一就是他擅自與陸遜交通結黨。而且,陸遜的外甥顧譚、顧承、姚信等皆因私附太子之罪而盡被流徙邊荒。僞吳太子孫和自己也向孫權遞呈了辭位東宮之請……”

“孫權還是在爲他的嗣子繼位、江山永固而掃清障礙呀!”司馬懿深深嘆了一口氣,一針見血地指出,“昭兒啊!你看清沒有,孫權是在將一直坐踞上流、盤守武昌的陸遜這一派勢力徹底從僞吳政壇上搬空啊!孫權和爲父一樣,都是年近七旬的老朽之人了,而陸遜今年才六十二歲。孫權是擔憂自己萬一猝死在陸遜前面,他的子嗣勢必難以駕馭功高勳重、位望無雙的陸遜,釀成‘王莽傾國’之亂啊……”

“父親大人,可是您不是經常給孩兒講陸遜是一代純儒名臣,事君之忠、謀國之智幾乎不在蜀相諸葛亮之下嗎?孫權那麼英明,不如把孫和託付給他輔政治國,豈不是任賢得所,有益於國?難道孫權居然連當年的文皇帝曹丕還不如?曹丕臨死之前還曉得將明皇帝曹叡託孤於父親大人您啊!”司馬昭有些不解地問道。

“呵呵呵……昭兒啊,古語講:‘時移則事變,事變則情異。’當年文皇帝臨終前又何曾甘願託孤於爲父?只因當時東有陸遜自荊州來犯、西有諸葛亮虎視眈眈,他才迫不得已留下遺詔以爲父爲顧命輔政大臣!但是,現在孫權環顧海內,自以爲西蜀劉禪庸碌無大志,我大魏又是曹爽當道而國勢日衰,便就沒了‘戒懼四鄰,大敵當前’的危機感,所以纔會狠下心腸把陸遜逼死以清理門戶內患!說起來,孫權還是在替我司馬家剪除國外之勁敵呢!看來,爲父這一次裝病隱退,真的是賺大了!”

司馬懿徐徐撫摸着頷下長長的銀鬚,深深一笑:“孫權算來算去、東防西防,怎會料到我司馬家纔是隱於九天之上而在最後關頭乘時崛起的最大贏家啊!”

“父親大人之言洞燭萬機,孩兒實是敬佩。”司馬昭頷首而道,“只是,不知爲什麼,孩兒還是忍不住爲一代聖臣陸遜落得如此下場而深深惋惜……”

“昭兒能有如此的愛才惜賢之念,爲父很是滿意。陸遜確是一代純儒名臣,事君之忠、謀圖之智幾乎不次於諸葛亮。這些,爲父都不會看錯的。其實,孫權的心底也是十分明白的。”司馬懿的語氣忽然沉重了起來,將深邃的目光從窗外投射出去,望向了遙遠的南方,“但是,帝王之心皆偏私無比。爲了維護自己至高無上的權位,只要有誰的能力和勢力足以構成威脅,他就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視其爲敵人,哪怕是自己的同胞、手足、骨肉、心腹、親戚都會毫不猶豫地剪除而去!孫權也曾經英明過,當年夷陵大戰之時他是多麼信任陸遜啊!身爲主君,他竟屈身降志爲陸遜親執其轡以壯其威,親授黃鉞以重其權!

“但是,現在時勢變了,孫權的心態也變了。哪怕陸遜忠心耿耿的一切貢獻都實實在在地擺在那裡,孫權也不會再相信他了!其實,孫權連自己都已不再相信了,他還會相信陸遜嗎?‘九五之尊’那‘爵、祿、予、置、生、奪、廢、誅’的八柄之威,早已迷花了孫權的眼睛!昭兒啊——爲父先把話撂在這裡,僞吳的這一場因立嗣之事而起的朝廷權力鬥爭的悲劇還遠遠沒有結束!如果孫權連陸遜這麼忠誠貞毅的心腹宿臣都不相信了,還會相信那個被他剪除羽翼的東宮太子孫和嗎?還會相信那個逼兄奪嫡的魯王孫霸嗎?他在內心的潛意識裡說不定也深深地忌憚着孫和、孫霸,怕他們哪一天也會像齊桓公之子一樣逼父讓位啊……”

“父……父親!您……您揭示的這一切真讓人聽了心寒啊!”司馬昭顫聲感嘆道。

“昭兒——所以,我司馬家的兄弟子孫千萬不能效仿他們江東孫氏這種喪心病狂的自相殘殺之舉啊!”司馬懿凝視着他,深深地說道,“只要我司馬家兄弟子孫能夠精誠團結、互補互助、齊心合力,就絕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敵人!也絕沒有我們攻克不了的難關!昭兒——你可明白了?”

司馬昭聽得身上冷汗直冒,急忙“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恭然答道:“父親大人指教得是,孩兒永遠恪守孝悌之至義,永遠以祖宗大業爲重,決不妄生歧念,全力輔助父親大人和大哥成就千秋偉業!”

司馬懿面露微笑,伸出手來,輕輕扶起了他:“昭兒,爲父相信你——爲父永遠都相信你的。”

然後,他靜靜地盯着司馬昭那一雙湛亮的眼眸,彷彿要一直看透到他眼底的最深處,緩緩說道:“陸遜被孫權以猜忌之心而強逼自殺一事,其實給了爲父心底深深的震撼。你不知道,爲父在昭兒你現在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曾經暗暗想效仿荀彧、陸遜這樣的純儒名臣,以忠事君九死不悔。爲父曾經還羨慕過陸遜居然有幸遇到了孫權這樣賢明的知音之主!你知道嗎?

“可是,今天爲父終於看到了陸遜在這條路上走到盡頭時的最後下場。賢明豁達的孫權、忠誠睿智的陸遜,這等情同魚水的君臣之交,居然末了也是以這樣一個結局黯然收場!爲父從此毅然決定要帶着你們自今而後拋棄掉這一切幻想與雜念,秉承我司馬家世世代代‘異軍突起,扭轉乾坤,獨攬天下,一統六合’的大志,去繼往開來,登峰造極!”

(本章完)

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諸葛亮的遺策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魏帝託孤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排除異己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一箭三雕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族的驚天大計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冰綃帳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丞相府的“聖臣”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七章 搶奪夏口_劉備跑了!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護鄉塢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治大國若烹小鮮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司馬懿大壽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司馬懿吃三國4第十章 魏代漢主_孫權大獻殷勤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二章 退吳之戰_算無遺策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二章 退吳之戰_天縱將才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方瑩死而復生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楔子 司馬家族的異夢_曹操之能,荀彧之智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援軍天降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貪官與豪強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奪民心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
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諸葛亮的遺策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過招,拆招第四章 智除異己,司馬懿三做託孤輔政之臣_魏帝託孤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排除異己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雙劍合璧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將門虎子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一箭三雕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以兵養兵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九章 吳蜀聯盟_魏室之憂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的擔心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族的驚天大計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命懸一線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杯酒獲機密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冰綃帳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被抓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伴君如伴虎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糧草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曹操晉封魏國公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徹底搞定曹丕這顆棋子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丞相府的“聖臣”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五章 暗礁突現_堯舜禹三代之後第一盛世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滿足曹操想要的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七章 搶奪夏口_劉備跑了!第二章 退吳之戰_牆頭之草第二章 漢曹不兩立_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孔融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蔣幹過江第二章 回鄉招兵屯糧,蓄養死士_護鄉塢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一代鴻儒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治大國若烹小鮮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賈詡的三大防疫步驟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七章 搶奪夏口_藏兵於民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內憂外患的漢室第二章 死諸葛“嚇”走活司馬_桓範設局第七章 蜀魏之爭_木門道的捷報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逼死陸遜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九品中正舉士之制第五章 司馬兄弟招兵買馬_司馬懿大壽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眼線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十章 魏代漢主_魏國朝貢大典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第四章 火燒連營_英雄同心不同志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百忍血書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水鏡先生竟是詐死!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冒進的曹休司馬懿吃三國4第十章 魏代漢主_孫權大獻殷勤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二章 退吳之戰_算無遺策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周宣解夢第二章 退吳之戰_天縱將才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最壞的敵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師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曹操廢三公,獨攬相權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司馬懿血濺聚賢閣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七章 搶奪夏口_金蟬脫殼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家最厲害的死敵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方瑩死而復生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眼線遍佈,盯緊曹魏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溫柔鄉,英雄冢乎?楔子 司馬家族的異夢_曹操之能,荀彧之智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援軍天降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_諸葛亮的禮物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貪官與豪強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賈詡投桃報李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奪民心第七章 欲擒故縱,司馬懿告老還鄉_地牢中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