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名師,學帝王之術_治大國若烹小鮮

治大國若烹小鮮

朝陽的縷縷清暉從氤氳的晨霧中灑進了精舍的窗戶,彷彿紫淵學苑牆外溪河裡的脈脈流水,一直淌到了地板上、牆壁上、榻牀上,把房間裡的一切物飾洗滌得乾乾淨淨、明明亮亮。

紫檀木方几的旁邊,玄通子坐在席上,手裡執着司馬懿呈上來的由荀爽親筆書寫的那封薦書,靜靜地凝眸仰望着窗外那輪冉冉升起的紅日,眼眶裡不知不覺間泛起了朦朧的淚光。就在兩個多月前,董卓被王允聯合呂布刺殺而亡的那天,荀爽——這位博學多才、賢德過人的鴻儒高士也溘然病逝。其實在他臨終之前,早已讓人送了一封密函過來。司馬懿呈上的這封薦書,則是玄通子又一次目睹他的親筆遺蹟了。觸物生情,即便玄通子修爲有道、心靜如潭,亦不禁潸然淚下。

在先前的那封密函中,荀爽對玄通子情真意切地說道:當今漢室不安、天下大亂,羣雄割據的紛爭之勢已顯,爲求撥亂反正、濟世安民,他已苦心尋覓到了兩位曠世奇才。其中一位就是他的侄兒荀彧,德行高潔、謀略超凡,今年三十歲,在他的安排之下已經奔赴關東,去尋找賢明可輔之人以共濟大業、肅清九州。另一位便是他的世交好友司馬防之子、出身河內儒家世族的司馬懿,雖然他年少歷淺,但自幼剛毅果斷、聰明好學,實乃“卓異之材、非凡之器”,倘若加以琢磨歷練,日後必能成就一番掀天揭地之偉業。然而,荀爽自知年老體衰,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來調教司馬懿了,只得來函鄭重囑託玄通子代爲鍛造他了。荀爽還在遺函中誠摯地鼓勵玄通子:唯有以他的高才偉量、博學碩德,方能令司馬懿天資盡掘、脫穎而出,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看罷這封遺函,又讀起荀爽的那封薦書,玄通子忍不住熱淚盈眶,深深感慨不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荀君也!我玄通子乃春秋名相管仲第二十八世嫡孫管寧,亦是博覽羣書、滿腹經綸的絕世大賢,只因目睹前些年的黨錮之獄愈演愈烈,自知君子之道窮矣,方纔不得已潛心抑志、隱居深谷、化民於野。然而,他俯瞰四宇,見到天下蒼生將要墮於水深火熱之亂世,卻又百般不忍、輾轉難忘。自己如今欲親自出山輔佐朝廷蕩平諸逆,卻是年壽已高、力不從心;自己意欲隱居山野獨善其身,卻是深愧平生所學,更無法做到對這一場亂世熟視無睹。眼下,昔日的同窗學友荀爽君將少年俊才司馬懿推薦到自己門下,恰巧解了這個縈繞自己心間已久的難題!古語有云:“樹人以繼志,立人以補己。”自己若能悉心栽培教育出一位安邦濟世之賢才,又何嘗不是等同於自己親手去安邦濟世了一般?

說來也怪,在前天夜裡,他碰巧做了一個異夢:夢見自己正在明道堂上閱經,驀然間一頭身生雙翼的吊睛白額斑斕大虎嗚的一聲沉嘯,從窗外飛躍而入,撲倒在自己面前跪伏不起!其實管寧一向都很少做夢,但前天夜裡的這個異夢不由得讓他驚疑萬分。當年周文王姬昌飛熊入夢而逢姜尚,而今自己飛虎入夢又會遇到什麼高人奇士呢?果然,第二天上午便有三位儒生前來拜師求學,而其中一個正是那個被荀爽推崇備至的司馬懿!司馬懿昨日在明道堂上的表現雖有刻意爲之的嫌疑,但他言行之間確也與荀爽君的推薦之詞絲毫不差——“志大意堅、剛毅聰達”,不愧爲難得的“卓異之材、非凡之器”!

一念及此,玄通子管寧緩緩舒展了眉頭,輕輕放下了荀爽寫來的那封薦書,拭去眼角的斑斑淚痕,起身踱到精舍照壁前懸掛着的管仲、孔子、孟子、荀子等一幅幅聖賢畫像之前,伸出手去慢慢摩挲着,喃喃嘆道:“吾道之亨、吾道之昌,又豈在門生弟子之衆寡?得一二賢才以盡心育之,他日順時而達,必能兼濟天下、廓清王道,開創堯舜禹三代後第一盛世!唯求諸位聖賢在天之靈佑之助之,不負天下蒼生之望!”

司馬懿、胡昭、周宣等早早便來到了明道堂,卻見寬闊的大堂之上,黑壓壓地坐滿了前來聽講的諸位門人弟子:有頭髮花白的垂垂老者,有年約十幾的頎頎少年,有皮膚黝黑的農家漢子,也有溫婉嫺靜的大家閨秀……而且他們的身份亦是各個不同:有農有商,有官有士,有富有貧,有貴有賤,真正體現了儒家傳道的宗旨——“有教無類”。

他們三人急忙擠到前

堂第三排席位去看時,那座位早被先來的同學們佔了。周宣雙眉一擰,憤然便欲上前斥逐。司馬懿和胡昭卻不肯多生事端,將他勸阻下來,只道:“明天早上咱們早些兒上堂便是了!”然後尋到前堂牆角邊就地坐下,儘量靠近管寧先生所坐的那斑竹方榻。

噹的一響,前堂側門門框上懸着的那隻青銅雲板忽然被人敲響,全場靜了下來,那數百名弟子齊齊屏住了聲息,連一聲咳嗽都聽不到。他們一個個挺直了上身,目光投向了前堂的側門口處,恭候着師尊——玄通子管寧的到來。

在一片靜默之中,只見管寧還是昨日那般一身飄然出塵的服飾打扮,雙手拱袖,輕輕託着那枝玉柄麈尾拂塵,雍雍容容,緩緩行到烏木案几之後。柯靈疾步上前將他一攙,扶着他登上了斑竹方榻。

管寧坐定之後,手中玉柄麈尾拂塵一擺,向衆位門徒說道:“爾等近日可有何事煩擾,且向爲師一一道來,爲師在此一一釋疑解惑。”

司馬懿一聽,正自驚疑之際,卻見一位五旬長者舉手離席而起,伏在地上稟道:“師尊,老夫乃是靈龍谷頂方鬥村的長老邱宏,特有一事請師尊主持裁斷:我方鬥村位於山谷之巔,全村僅有一口水井。大家每日早晨汲水取用,近日因井水供不應求,不少村民因爭水而毆鬥,邱某苦心調解多次,總是無法解決——且請師尊指點化解。”

他話音方落,周圍那些方鬥村裡來的村民弟子們也紛紛七嘴八舌地說道:“哎呀!邱長老所言甚是——鄰居們爲爭水而翻臉打架的事兒太多了……”

“是啊是啊!小徒昨天去那井裡汲水之時,看到有一幫夥計早拿了棍棒鋤鍬圍在那裡了,嚇得小徒丟了水桶就跑,一直等到三更時分纔敢摸黑前去汲水。”

管寧也不言聲,就那麼端坐在斑竹方榻之上靜靜地聽他們把話講完,才又將玉柄麈尾拂塵往外一揚,緩緩睜開眼來,淡淡說道:“這樣吧!我這紫淵學苑之中,年紀爲十五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的男徒們,今日下午各自帶上自家的扁擔、水桶,從這靈龍谷底的魚箭河中挑水給他們方鬥村村民去用罷!大家意下如何?”

他話剛說完,堂上已是一片答允之聲。那邱宏和方鬥村來的學徒們卻個個面露慚色,伏地而道:“小徒等在鄉里教化無方,勞擾了師尊和各位同學的清修,耽誤了大家的工夫,真是罪過、罪過!師尊,不敢有勞您和諸位同學——您且授予小徒等一劑教民之方便可!”

“同學們今天下午幫你們挑水到方鬥村裡去,暫時賙濟一下那些老弱病殘、汲水乏力的村民,這也是應該的。而這一劑教民之方,爲師自然也會給你們帶回去施行的。”管寧依然是一臉的恬淡,娓娓而言,“你們且招來方鬥村所有村民,當衆立下一個村規民約來,公開約定:方鬥村裡那口水井,通常只能由家中有老弱病殘的和操辦婚嫁、祭祀、聚會等各類臨時應急之事的村民使用。而村裡凡屬體健有力者,須到谷底的魚箭河汲水。先賢卓茂太傅曾言:‘凡人所以羣居不亂而異於禽獸者,皆因人心之際存有仁愛禮義之本,故能相互敬事也。’你們方鬥村中,自今而後,從邱宏君和各位同學做起,大家平日相敬相讓、互通有無,則喧囂爭擾之事又從何而生?縱有悖亂逞強之徒,你們儘可依村規民約而痛加嚴繩,一番警戒之下他們定不敢再犯。”

邱宏聽罷,頓時恍然大悟,與方鬥村裡來的同學們一齊伏首叩地,連連稱道:“師尊所言,令小徒等茅塞頓開!我們回村之後,必如師尊所教,切實而行!”

管寧處理了這方鬥村民衆爭水之事,坐在榻上靜靜調息片刻,又問堂上諸徒道:“諸君還有何難處之事?且一一道來。”

這時,卻見一位青年弟子舉手離席伏地稟道:“師尊!小徒向您呈報一件事情:前幾日小徒與同學劉寅君一道出行,劉寅君在路邊拾到一袋銅銖,於是在原地一直守了近三個時辰,終於等到失者沿途找來,便將那袋銅銖悉數交還了那失者。那位失者從袋中取出數串銅銖相謝,劉寅君硬是分文未取,徑自與小徒告辭脫身而去。小徒以爲劉寅君拾金不昧,今日特來告知師尊,請師尊予以褒揚!”

“唔?劉寅君竟有這等善行?爲師甚是欣慰啊!”管寧雙眉一展,滿面喜色,“劉寅

君且出列前來,爲師有話與你當面宣講。”

卻見柯靈從旁趨近一步,低聲稟道:“啓稟師尊:劉寅君昨日因其母患了急症,已請假在家照顧其母,所以今日不曾前來入學聽課。”

管寧聽了,臉色一凝,立刻沉靜下來。過了片刻,他才悠悠說道:“劉寅君素來家境貧窘而守義不移,實在難得。柯靈,你下課之後且帶上二十斤肉脯、十二石白米和八串銅銖,代爲師前去他家問候致意,並向他轉達爲師對他拾金不昧之義舉的褒揚。”

“好的。徒兒記下了。”柯靈微一欠身,朗聲答道。

“諸君還有什麼事嗎?”管寧復又轉身望着案前衆徒,款款問道。

“小、小、小徒還有一事。”只見席間一個衣着光鮮、商賈打扮的胖學徒漲紅着臉舉手站起來稟道,“小、小、小徒稟告:近來世風日下、人心澆薄,真是不成體統。小徒府中圈欄裡飼養的牛,這半個月來竟已被竊賊乘夜偷走了兩三頭……還請師尊授予小徒一劑護牛之方。”

管寧聞言,擡眼瞅了瞅這胖學徒一副腦滿腸肥、鼻孔朝天的模樣,在心底裡暗暗一嘆,沉吟片刻說道:“別人偷竊你府中的牛,固然是大大不對的。既然你向爲師請教護牛之方,爲師也就坦白相告,你若想保住自家圈中的牛羣,唯有藏牛於民,此外別無他法。”

“藏牛於民?”胖學徒愕然問道。

“對!”管寧雙目直視着他,肅然說道,“你一家幾口人哪裡照管得過來那麼多牛?如今正是耕作用牛之際,你且將自家府中多餘的牛犢分借給周鄰的鄉親和村民使用……爲師保證你的牛不但不會被誰偷走,而且一定會被鄉親們照管得好好的。”

“哎呀!師尊的這個主意還蠻有道理的!”那胖學徒用手撓了撓自己的後頸窩,囁嚅地說道,“只是……只是咱家平日裡將那些牛借給鄉鄰們,都是要收些銅銖做租金的……”

“你這徒兒,眼下這時節,你是把牛借出去請人家幫你看護着,”管寧雙眉一揚,仍是一本正經地對他講道,“你還好意思再收人家的租金嗎?”

他此話一出,明道堂上頓時爆發出一片鬨笑之聲。那胖學徒也面色大窘,東一瞧西一望,傻呵呵地乾笑了一陣兒,訕訕地坐了下去。

看過了、聽過了、笑過了之後,坐在前堂牆角邊的周宣拿手揉着自己剛纔笑得發痛的小腹,直起身來對旁邊的司馬懿二人一邊笑一邊喘氣道:“哈哈哈……這位先生可真逗!這些子雞毛蒜皮、冗雜瑣屑的小事兒他也管得好似津津有味的,他逗這個胖子可真是逗得讓人發笑啊。”

聽了周宣的話,司馬懿臉上卻似毫無表情,無詫無笑,也不接話,只是淡淡地向坐在自己身邊的胡昭瞅了一眼。胡昭接了他的眼神之後,亦是笑容一斂,側過頭來,向司馬懿低聲言道:“仲達君,《道德經》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依胡某所見,玄通子先生身居草野而能教化大行,實乃於瑣瑣細務之中展露出經天緯地之大才——當真是令人‘心嚮往之,恨不能至’啊!”

聞得此言,司馬懿才微微含笑轉頭,向胡昭略一對視頷首而罷。

這時,堂上已是恢復了安靜——玄通子管寧先生終於正式開始講課了:“……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措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周宣聽了,又是禁不住微微搖頭慨嘆:“唉……想不到這位被世人稱爲德藝淵深的玄通子先生,竟也和那些泛泛之輩的塾師一般,只會宣講這等的老生常談!真是讓周某甚爲失望。”

而司馬懿和胡昭坐在一旁,並不多言,只是默默傾聽。

不知不覺之中,管寧先生這個上午的講經授課結束了。隨着噹的一聲青銅雲板被敲響,衆弟子們紛紛起身離去。他們中間大多數人在回家用過午餐之後,便要在中午未時由邱宏帶領着去幫方鬥村村民們挑水解困。其餘的學徒則各自回家,各自幹各自的事兒去了。一時之間,偌大的“明道堂”便迅速空了下來。

(本章完)

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丕算命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復仇大計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貪官與豪強第七章 搶奪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七章 搶奪夏口_從這裡,給曹操南征埋下禍根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漢室骨鯁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四章 火燒連營_閱兵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荀彧的告民血書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族的驚天大計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紫龍玦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十章 魏代漢主_孫權大獻殷勤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復仇大計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排除異己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丕算命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劍拔弩張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屈伸之訣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九章 吳蜀聯盟_兩翼受敵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難做的官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楔子 司馬家族的異夢_殷王玉印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收復新城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密會老君殿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二章 退吳之戰_天縱將才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
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突然“癱瘓”又新婚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司馬氏暗植勢力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和氏璧的傳說第四章 掌控曹家半壁江山_破格擢賞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第四方人物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丕算命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司馬懿的佈局第四章 火燒連營_潛龍在淵第八章 帝室的沉浮_孫權稱帝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裂變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復仇大計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雞肋?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敲山震虎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以舉薦之名,暗植勢力之軍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一章 入仕丞相府_南陽臥龍——諸葛亮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流寇匪兵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揮師,南方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貪官與豪強第七章 搶奪夏口_直奔夏口城!第七章 搶奪夏口_從這裡,給曹操南征埋下禍根第四章 曹操一出錯,司馬氏笑了_漢室骨鯁第七章 蜀魏之爭_後方的蜀魏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寡情的曹丕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_袁紹的面子最重要第四章 火燒連營_閱兵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劍一旦出鞘,就要一招制敵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荀彧的告民血書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司馬家族的驚天大計第一章 司馬懿初掌兵權_宗室重將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紫龍玦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周瑜的戰船第十章 魏代漢主_孫權大獻殷勤第六章 曹爽威信驟減,司馬懿欲清內患_烈女沈麗娘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復仇大計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苦肉計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曹家的四大阻力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排除異己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懷疑與信任第五章 戰後的掃雷工作_狼牙毒箭除周瑜第二章 司馬徽蠱整水師_回龍灣偷襲第五章 暗礁突現_“鬼才”賈詡的前世今生第五章 諸葛亮揮師進犯_震懾張郃第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_曹丕算命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劍拔弩張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天衣無縫的反間計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嫁禍天子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沒錯,曹丕就是這盤棋的關鍵一子!第五章 暗礁突現_賈詡這個絆腳石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大隱隱於朝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屈伸之訣第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太后一黨的覆滅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四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殘兵_美人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釣的不是魚,是曹操的“南征大敗”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三章 魏帝的反擊_朝中新局第七章 搶奪夏口_長阪橋頭張飛一聲吼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一切鬥爭的目的都是爲了取勝第九章 吳蜀聯盟_兩翼受敵第六章 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_司馬懿的官路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既生懿,何生亮?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難做的官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塵埃落定第十一章 埋首庶務,籠絡人心_誰才能坐得穩這江山?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三章 弱曹四步走_育賢堂“受罰”第七章 裝癱拒入曹營,密謀大計_後花園裡的秘密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四面下注第十章 魏代漢主_曹操的臨終遺言楔子 司馬家族的異夢_殷王玉印第七章 建奇功,遭外放_神秘的“觀風巡檢”第九章 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_幕後黑手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五章 隱姓埋名,初入仕途_小人物往往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第一章 東漢亂局_司馬兄弟離開京都禍亂之地第八章 司馬懿密盟孫劉_曹操駐紮荊州第九章 滅曹爽,司馬懿獨攬大權_舉事在即第一章 司馬懿對內的無間道_曹丕又算一卦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東宮四友第三章 掃平叛將孟達_收復新城第八章 魏太子之爭_密會老君殿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_司馬家的春天第八章 曹爽惡事做盡,司馬懿待時而發_“病中”理事第三章 移花接木,剪除曹操羽翼_曹營軍心已亂第二章 退吳之戰_天縱將才第十章 司馬氏權傾朝野_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