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徐衛真的走了,走得非常乾脆麻利,絲毫不拖泥帶水。交割公務、變賣地產、舉家遷居,沒有拖延不前,沒有討價還價,沒有旁枝末節,如果說他是以辭職要挾朝廷或者有其他什麼圖謀,能這樣麼?

所以,當杭州清楚這一切後,皇帝大臣都放了心。自然的,還有一些不解。但這種不解幾乎可以忽略掉,太祖皇帝陳橋受禪後,就不動干戈,以一種非常平和的方式,解除了開國功臣們的兵權。當時,那些追隨他打天下的老弟兄,也不曾見有誰反抗或者說牴觸?在一個“文治”的國家裡,武臣就應該是這樣。

甚至連秦檜也終於相信了,徐衛不但辭職,而且非常自覺地選擇遷居四川,離開陝西,他的根據地,一切都好似在爲朝廷考慮一般。秦檜當然不相信徐衛有這種高風亮節,他將徐衛這一系列的舉動解讀“識時務”。天下太平,就該刀槍入回,馬放南山,這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不可能逆潮流而動,包括徐衛。識時務者爲俊傑,所以,徐衛也算是個俊傑吧。

但是,秦檜認爲這並不意味着,徐衛這個潛在的威脅從此消除了。他雖然去職,放下了權力,但其在川陝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仍在。對待徐衛,還要聽其言,觀其行,一直盯着他,不能放鬆警惕。

有鑑於此,他提醒權代宣撫使職權的劉光世,要隨時注意徐衛的一言一行,但有什麼風吹草動,馬上報告朝廷。

秦檜雖然不打算就此“放過”徐衛,但就個人角度而言,徐衛對他沒什麼威脅,反而是出知泉州的徐良,纔是秦會之的心腹之患。徐良雖然出朝,他的黨羽也散了,但是和他的堂弟一樣,餘威仍在。

而且徐良顯然不如他的堂弟低調,雖然人離開了中樞,離開了權力核心,但“心”還在朝廷。正如范仲淹所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徐良離開杭州之後,半道上都還在向皇帝上書,闡述方略。他堅持認爲,大宋應該趁現在將士還未懈怠之時,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拖延。更不可對金國抱有幻想,女真人的反覆無常,國朝早就領教過了,必須得長長記性。

同時,他又論述了宋、金、遼三足鼎立的情況下,大宋應該何去何從。其看法,深受徐衛影響,那就是坐等實力的此消彼長。此外,徐良很不明智地在上奏中多次規勸皇帝,不要任用宦官,不要放縱後宮。

他的這些上奏,皇帝或許沒有當回事。但劉皇后、沈擇、秦檜之流卻深恨之。你都已經混成這模樣了,都去作個知州了,怎麼還這副德性?是嫌不夠慘麼?正因如此,這夥人打定主意,徐衛已經下野,且不管他,集中精力處理好徐良的事。

在中宮的授意下,前朝聞風而動,秦檜一手改組的臺諫,立馬火力全開,炮轟徐良。先還是就事論事,斥責徐良包藏禍心,中傷後宮,倚仗往日的功績,不把朝廷,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後來就扯遠了,幾乎把徐良的老底都翻過來。

你說,一個在臺面上執政多年的人,一個搞政治的人,怎麼可能白璧無瑕?要是較真,誰敢說他完全乾淨?於是,言官們抓住一些小問題,大肆攻擊,非要把徐良塑造成一個結黨營私,敗壞朝綱的奸侫。

最後,秦檜出面,奏請皇帝要處置徐良。趙謹雖然是個沒譜的人,也不太有主見,但還算是一個念舊的人,總想着徐良當年擁立他繼大位,多年來又苦心經營,正是在他執政期間,大宋才得以扭轉局勢,功勞還是主要的。

因此,心裡是不同意秦檜等人對徐良的定義的。但朝中言之鑿鑿,衆口一辭,你不能沒點表示吧?於是,下詔斥責了徐良。秦檜把上拿這根雞毛當令箭,徐良所在的泉州,屬於福建路治下。他查到,現任福建路的憲司漕司等負有監察現任部門的長官,都是徐良在臺時任命的。遂立即動用中書的人事權力,撤換了福建轉運使,委派他的親信。並告誡對方,此去福建,本職工作還是次要,主要任務,則是監視徐良,不管有事無事,每月彙報一次。

想徐良深受其父影響,以中興大宋爲己任,即使不在相位上,仍關心國事。沒想到,皇帝居然下詔斥責,感情上很難接受。在泉州任上,根本不理公事,一切都委給通判和參軍。終日在家中讀書作文,仍不忘給朝廷上書。不久,徐衛辭職的消息傳到泉州。徐良去職之時,便已經猜到朝中異己勢力不可能僅僅只針對他一人。一旦自己下臺,下一個目標就是徐衛。

到泉州這些日子,他一方面爲自己的遭遇感到悲憤,另一方面,更放心不下堂弟徐子昂。誠如他對徐四所說,倘若老九被逼急了,放不下權位,作出出格的事情來,那麼徐家就真的萬劫不復了。現在,徐衛既以辭職,那顯然是把他的話聽進去了。至少在這一點上,他算是放了心,剩下的,不過就是抒發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而已。

徐良徐衛兩兄弟都下野,但還是有較大的區別。徐良雖然是主動辭職,但當時情況已經逼得他退無可退。而徐衛,則是“聞風而動”,不等朝廷開口,主動閃人。秦檜曾經說過,對川陝要徐徐圖之,先是收權,然後掣肘,再後是分治,最難的就是收徐衛兵權,這恐怕不是三年五載能辦成的事。所以,如果徐衛不自己下臺,那他十年以內都還可能握着西軍兵權。

其次,徐衛下野,是以退爲進,有自己的考慮。說白了,總有一天,我胡漢三又回來了!但徐良不同,自決定辭職之日起,他就認爲,此生恐怕是無望再回中樞了。也正是爲這個想法,所以,他纔沒有顧忌,想說什麼說什麼。反正,我也沒有權力了,沒有地位了,該奪的你們都奪去了,還能把我怎麼樣?

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16章 殺!殺!殺!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397章 地下黨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389章 劉子羽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319章 震天雷第96章 教誨第53章 梟首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60章 榮歸第85章 箭雨第八百三十九章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七百四十八章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302章 粘罕第八百三十二章第7章 遼國完蛋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775章 勝利了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134章 徐家將第八百三十四章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649章 徐郡王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八百六十三章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345章 東京來人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762章 淮西軍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七百五十章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236章 議升官第42章 小螞蚱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104章 內情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55章 張叔夜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五百一十章第147章 暴亂第八百三十一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七百四十一章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八百零三章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140章 小娘子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1章 徐家老九第82章 出逃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七百四十九章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498章 政變(上)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625章 以退爲進
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16章 殺!殺!殺!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397章 地下黨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389章 劉子羽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319章 震天雷第96章 教誨第53章 梟首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60章 榮歸第85章 箭雨第八百三十九章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七百四十八章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302章 粘罕第八百三十二章第7章 遼國完蛋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775章 勝利了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134章 徐家將第八百三十四章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649章 徐郡王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八百六十三章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345章 東京來人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762章 淮西軍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七百五十章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236章 議升官第42章 小螞蚱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104章 內情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55章 張叔夜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五百一十章第147章 暴亂第八百三十一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七百四十一章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八百零三章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140章 小娘子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1章 徐家老九第82章 出逃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七百四十九章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498章 政變(上)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625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