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金國政變

“聽說姐姐在路上得了病,也不知痊癒了沒有,坐下說吧。何書瑩淡淡一笑。女人到了三十多歲基本上不敢隨意笑了,因爲一笑臉上容易出褶子。但何書瑩一張臉卻保養得非常得法,一絲紋路也沒有。

“虧得妹妹關心,已然大好。”張九月也微微笑了笑。你不能苛求一個在陝西的婦人保養得跟在江南一樣。兩姐妹坐定,何書瑩的目光一刻也不曾離開表姐的臉,而張九月慢習慣性地低下頭不與表妹對視。

“有十來年了吧?自表姐隨徐衛去陝西,便沒再走動過。不知這些年表姐過得可好?”何書瑩問道。

“還好,你表姐夫雖然是個帶兵的,卻也還顧家。徐家的兄弟妯娌,三親六眷都在陝西,互相照應着,日子倒也好過。”張九月答道。

何書瑩仍舊直視着姐姐:“看得出來,表姐和從前大不相同,徐衛應該對你很好。皇后召見姐姐以後,命婦們都在議論,說徐夫人命好,嫁個提拔軒昂的漢子就罷了,偏生徐衛就守着你一個,連妾也未納。如今這世道,這種人真是少見。”

張九月不知道表妹是真羨慕她,還是在諷刺她,辯道:“你表姐夫一肩擔着川陝安危,這些年征戰不斷,哪顧得上那些?”話說到這裡,不等表妹發言,又搶道“再說,這也不是我作的梗。”

何書瑩掩嘴一笑,也不在這個問題上多說什麼。張九月見狀,反問道:“不知妹夫怎不隨表妹一同回孃家?”

“哦,他……有事脫不得身。”何書瑩隨口道。

“不知妹夫在何處高就?”張九月又問。在她猜想中,以姨父何灌的地位,表妹定是嫁入了豪門。

“金人還了淮西,我家官人引軍進駐。”何書瑩含糊地回答道。

聽到這話,張九月第一個就想起了李顯忠。因爲前幾天李顯忠還派人來拜丈夫,說他被皇帝賜名顯忠,又率部進駐淮西云云。但李顯忠方纔歸國,顯然不可能。

“哦?不知姓甚名誰?哪家子弟?你姐夫在淮西有故人,也好關照一二。”張九月道。

何書瑩臉上突然一紅,她認爲表姐這話是在酸她,不冷不熱地回答道:“我家官人乃將家子,公公如今在樞密院管事,大伯充淮西安撫使,自會照應。”

張九月本來沒別的意思,只是隨口那麼一說,不想卻觸怒了表妹。她自小在何府,雖是表姐妹,其實跟主僕無異,平時話也說不上幾句。現在看到表妹生氣,她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兩姐妹就這麼沉默着,最後還是何書瑩開口打破僵局:“表姐難得回來一趟,就在家中住幾日也無妨。”

張九月來時就打算送了禮,說幾句就走。現在見姨母無禮,跟表妹也無話,哪想多留?正要推辭時,何書瑩又道:“對了,當年表姐出嫁時,有些舊物不曾帶走。我家從東京南遷時帶了過來,前些日子下人整理出來,姐姐不如去看看?”

這個九月倒有些興趣,何書瑩見她不推辭,遂喚來僕婦帶張九月前去。

“夫人,請。”那圓臉少婦等九月起身披衣外出後,回頭對何書瑩使了個眼色,被她看在眼裡。表姐一走,她也匆匆而去。

再說這一頭,徐衛被請進何灌的書房。其實這幾年,何灌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荊湖,很少回家,這書房處於封存狀態。徐衛進來後,見那房中雖然陳設整齊,但卻蒙上了一層灰,顯然許久沒打掃過。

架上倒擺了一些書,但相信連何灌帶徐衛都沒多少興趣,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城上懸着幾張弓,又有刀數口臥於架上,估計是何灌舊日所用。轉了一圈,到案桌前,本想在桌後坐坐,看那張椅子估計一屁股下去也只能替人擦灰,遂作罷。又到書架前,目光一排排掃過,想看看有沒有本朝編寫的《通鑑》,那是徐衛最近一段時期在看的史書。結果《資治通鑑》沒找到,他卻意外地發現了何灌的幾篇隨筆。

看起來,應該是何太保偶回行朝時所作,寫的是他在前線的一些故事心得。其中有一篇專門寫金人攻佔襄陽後,他和李綱一次又一次地敦請江西宣撫使折彥質出兵反撲,但折仲古態度閃爍。在這篇隨筆裡,何灌認爲“折氏雖世戍西陲,忠義傳家,然宣撫有自重之意”,直接批評折彥質有擁兵自重之嫌。

另一篇則是分析敵我態勢,認爲金軍雖衆,但不復當年之勇,是可以戰勝的。還有一篇特別引起徐衛注意,這一篇顯然只寫了一半就停筆了。其中有一句“良臣忠勇,鵬舉沉鷙,張氏之後,此二人可倚辦大事。”

鵬舉是岳飛無疑,良臣徐衛估計是指韓世忠,他的表字正是良臣,張氏則是指張家兄弟。看來,韓嶽二將在荊湖一路也殺出一片天地來。何灌資歷很老,而且有豐富的帶兵經驗,更兼韓嶽之勇,朝廷支持,荊湖路的神武后軍,將來大有可爲。

折家的神武前軍,一直是南方的頭等主力,趙鼎統率的神武中軍也擴張到淮西。通盤估計,只要目前的策略能順利推行,北伐之期就不遠了。

徐衛看罷,放還原處。忽聞外頭響起輕微的腳步聲,他扭頭去看,片刻之後,一個身影出現在書房門口。

上一次見她,行朝還設在鎮江府,幾年過去,她好像沒什麼變化。甚至和十幾年前初見她比起來,除了身段臉龐稍稍豐腴一些外,她幾乎還是那個模樣。

“書瑩,又是幾年不見了。”徐衛負手輕笑道。“你表姐呢?”

何書瑩輕移蓮步踏入房中,她異樣的目光始終不曾離開徐衛。她根本沒有注意徐衛身上標誌最高等級武臣的時服,也看不到徐衛腰上皇帝特賜的笏頭金帶,她只在意徐衛那張輪廓分明的面龐,那讓邊陲的風沙浸染得強勁如鐵的皮骨,和那張臉上永遠堅毅沉穩的神情……“你一刻也離不得她麼?”何書瑩輕聲問道。

徐衛淡然自若,笑道:“書瑩,這可不是姨妹該問姐夫的話,叫人……”

“徐衛。”何書瑩這聲稱呼就叫徐衛不怎麼淡定了。

“縱使不稱太尉,你至少也得叫我一聲表姐夫,直呼我名諱不合適。”徐衛雖然還在笑,可心裡卻覺得有些怪異。

何書瑩不迴應,她目不轉睛地盯着表姐夫,一張找不出任何瑕疵的臉上漸漸佈滿了哀傷。徐衛看到她眼中泛起的淚花,看到她攏於腹前漸漸緊握的雙手,這位威震北國的統帥有些凌亂了。

像徐衛這種人,他前一世基本上沒什麼正經的感情經歷可言,這一世遇到張九月,一見傾心,有情人終成眷屬,說起來感情方面還是比較簡單。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懂,聯想到上次回朝覲見時這位表姨妹怪異的行爲舉止,他似乎明白些什麼。

“你表姐呢?”徐衛再次問道。

“堂堂太尉,總不該怕我一個婦道人家。”何書瑩瞪着一雙迷濛的淚眼,以一種嘲諷的口吻笑道。

徐衛直視着她:“那你想跟表姐夫說些什麼?”

建武五年十一月底,徐衛結束入覲,啓程返回陝西。在他離開杭州行朝之前,趙諶連發兩道詔命。第一道,是嘉獎徐衛統軍復陝之功,說他是西北巨擘,國之長城,“朝廷實賴之”,因此特別授予徐衛“樞密副使”,當然這是個掛名虛銜,徐衛的本職在川陝,他不可能留在行朝的樞密院辦公。

雖然是加個虛銜,但意義很重大。樞密副使,屬於西府長官,一直以來大多是用文臣充任。眼下,樞密使許翰,是臺諫出身,標準的文臣。不過,樞密副使卻是十多年前攻遼大敗的宋軍敵前總指揮劉延慶,正經的西軍老將。劉延慶雖以武臣充任樞密副使,進入宰執之列,但跟徐衛這個比起來,又有差別。

徐衛是外臣,眼目下,所有帶兵在外的地方大員,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帶着中央頭銜的,包括汾陽郡王折彥質。徐衛帶樞府長官頭銜坐鎮地方,一則顯示皇帝對他的“恩寵”,二則表示他是中央直接派出。

衆所周知,南方的宋軍已經完成改編,全部屬御營司序列。但西軍仍舊保持以前的軍號,並習慣性地用帥司名稱來代表軍隊。改編西軍,朝廷鞭長莫及,所以授徐衛“樞密副使”的頭銜,以彰顯西軍同樣也是“王師”。

朝中有人議論,說授徐衛“樞密副使”,是對他的一種安慰。因爲折彥質以軍功封王,而徐衛軍功絕不在折郡王之下,所以趁這次回朝入覲之機,給他個西府長官頭銜,以示官家和朝廷對他的信任。

有趣的是,當年徐衛和姚平仲不和之時,姚平仲號稱“小太尉”,徐衛的擁躉們而針鋒相對地給徐衛上一個渾號叫“小樞相”,以示壓過小太尉一頭。如今,徐衛總算是混到了。

第二道詔命,皇帝令各地安撫司、轉運司、提刑司、常平司、府州軍行政官員,並聽制置司節制。這道詔命看起來似乎並不是專門針對徐衛的,但如今大宋控制區內,制置司只有陝西一處。這等於是把陝西所有的權力,如行政、軍事、刑獄、財賦等都集中到了徐衛手裡。

徐衛剛剛離開杭州時,朝廷就收到了來自北方的一個重大消息。金國朝廷內部,再次發生了血腥爭鬥。不久前才主持宋金和議的大金國權相完顏宗磐,被以謀反罪捕殺。直接指揮者,是與其政見迥異的完顏宗幹,直接下手者,則是宗乾的弟弟,完顏宗弼,女真名兀朮。這哥倆跟宗磐是親親的堂兄弟。

非但宗磐被殺,他的親信朋黨受牽連者達數十家之多。南人罵女真殘暴不仁是有原因的,這些年女真朝廷內部爭鬥不斷,時有流血事件發生。政治鬥爭,南方也有,但絕不會像北方那麼血腥,大不了就是貶出中央,到地方任職,最嚴重的,也不過就是監視居住。

而女真人不一樣,他們是剽悍善戰的民族,相信的除了薩滿,就是手裡的彎刀。因此一旦鬧起政變來,往往血流成河,殺個乾乾淨淨。

宗磐被誅後,金帝完顏亶封宗幹爲樑王,領三省,完全控制行政。又封宗弼爲越王,任都元帥,開都元帥府,控制軍權。

本來,金國內訌是他家的事,與大宋無關。可趙諶和朝臣們得知這一消息,卻震驚不已。政變中被殺的完顏宗幹,本是首倡和議之人,建武和議可以說是他大力促成的。這才簽定幾個月?他就被人大卸八塊了?不是,女真人到底是不是誠心過日子?這開國元勳完顏宗翰屍骨未寒,又搭上一個?這麼殺下去,血腥政治幾時是個頭?

最最要緊的是,力主南北議和通好的宗幹被殺,會不會影響到他的既定路線?新上臺的哥幾個有沒有可能改弦易轍,再起波瀾?

趙諶覺得事情很嚴重,馬上召集宰執大臣商議應對之策。在御前會議上,宰相朱勝非、參知政事黃潛善,樞密副使劉延慶認爲宗幹雖被殺,但是宋金議和是大勢逼迫,非是宗幹一力而爲。如今就算宗幹被殺,也應該不會影響到宋金關係。

但樞密使許翰、御營使姚古則認爲宗乾的死,影響南北關係的可能性極大,甚至有再次引發戰爭的可能!得趕緊下詔給荊湖何灌,讓他提前準備。

可讓人意外的事就在此時發生,在大宋君臣收到金廷內訌的消息後不久,就又有金國使團從北方來。他們是代表金帝和宗幹宗弼而來,主要是爲向南朝通報宗幹之事。同時安撫大宋君臣,讓他們放心,議和是兩國達成的盟約,必不相背!

或許趙諶聽得太多女真人轉面無恩,翻臉無情的故事,所以他極度不相信金國。

第七百四十五章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138章 佈防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八百四十四章第346章 打吧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498章 政變(上)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34章 亂刀分屍第8章 土匪來了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148章 罷相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197章 傻了吧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四十五章第258章 暗戰第649章 徐郡王第438章 吃酒第724章 西部王第50章 率部歸來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484章 本來面目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110章 衝突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八百七十八章第329章 收麥忙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139章 競爭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85章 箭雨第90章 狗血淋頭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60章 榮歸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八百八十章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649章 徐郡王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95章 統帥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498章 政變(上)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54章 兩軍對陣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八百六十三章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97章 進京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110章 衝突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57章 饅頭第47章 屠殺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55章 張叔夜
第七百四十五章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138章 佈防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八百四十四章第346章 打吧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498章 政變(上)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34章 亂刀分屍第8章 土匪來了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148章 罷相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197章 傻了吧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四十五章第258章 暗戰第649章 徐郡王第438章 吃酒第724章 西部王第50章 率部歸來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484章 本來面目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110章 衝突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八百七十八章第329章 收麥忙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139章 競爭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85章 箭雨第90章 狗血淋頭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60章 榮歸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八百八十章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649章 徐郡王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95章 統帥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498章 政變(上)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54章 兩軍對陣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八百六十三章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97章 進京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110章 衝突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57章 饅頭第47章 屠殺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55章 張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