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不速之客

無論是處於什麼樣的初衷,王靜輝都不希望自己的老丈人在這個時候候身體出現什麼問題,這不僅關係着親情更關係着這個國家未來命運的走向。

英宗趙曙看到王靜輝對他的身體狀況如此上心,心中也很安慰,說道:“嗯,對於朕吃的藥,還是由你和那些太醫來商量着去辦吧!朕還要看到大宋完成收復漢唐故土呢!”

給老丈人把完脈後,王靜輝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其實英宗趙曙的身體狀況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處於正常狀態,但如果不注意保養的話,心腦血管疾病一旦發病,依靠現有條件那王靜輝就是在他身邊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時至中午,英宗趙曙本來打算讓王靜輝和他一起共享午宴,算是對他在楚州所做出功績的一種褒獎,但王靜輝更希望和蜀國公主在一起,便推辭掉了,英宗趙曙也頗爲通情達理,知道他們夫婦兩人相聚時日不多,便放他回去了。

王靜輝回到駙馬府後,親自下廚和那兩個太后賞下的御廚張羅了一桌豐盛的午宴,同時也沒有忘記關好大門叫上全府上下的僕人一起吃飯。王靜輝這種做法在外人眼中很難理解,但駙馬府上下僕人早就習以爲常,蜀國公主溫婉賢良也不會逆着他的心意,這麼一大家子吃飯倒是顯得其樂融融,讓她也感覺非常不錯。就是管家王福心中有些苦惱:駙馬伕婦待下人寬厚仁慈,但對於他來說調教這些人可就困難了,好在這些僕役都是韓琦、趙頊、曹太后送來的。當初都是得到非常嚴格的訓練。都知道宗室門檻的規矩,雖然在一起吃飯。但在外人面前卻從來沒有亂過規矩。

飯後讓李慎回家見他父親,王靜輝順便讓他給李管事帶個信兒:今天下午他要陪蜀國公主,請李管事他們晚上到駙馬府赴宴,順便帶上他所需要諮詢地製紙工匠。現在地李慎已經比王靜輝剛見到他的時候長大了。十七八歲地小孩成長速度是十分快的,再過兩個月,他就要參加金秋大比了。李慎聽過王靜輝的囑咐後,便點點頭回家了。

每次王靜輝回來,駙馬府都會變一個樣子,雖然他對自己的衣食住行並不挑剔,但和他有關連地人卻不這麼看,韓琦、徐老、曹太后、高皇后加上他的老丈人都會派人或是賜下錢財來不斷的裝修駙馬府。

王靜輝和蜀國公主現在就在後院池塘邊上的一個涼亭中依偎在一起,在這個時候駙馬府的僕役們除了有十分緊急的事情外,都退的遠遠的。不過他們還是能夠聽到蜀國公主清脆的笑聲。每次駙馬回來的時候,蜀國公主地笑聲不斷,好似王靜輝肚子中有講不完的笑話和故事一般。

王靜輝手中握着一根長長的魚竿,旁邊的蜀國公主依偎在他的臂彎當中,荷塘中放養的錦鯉數量倒是不少,但不知道怎麼回事,王靜輝半天來就是釣不上一條魚,不過好在他的心思也不在這上面。這釣魚也不過是個幌子而已,連自己的僕役都知道,更不要說他和蜀國公主了。

蜀國公主手中玩弄着王靜輝地一塊兒腰間懸掛的玉佩,淡淡的說道:“夫君,我聽大王兄說你曾經和父皇要求在楚州任滿後歸隱,是嗎?”

王靜輝心中暗罵了潁王趙頊一句。怪這小子多管閒事,但對蜀國公主還是溫和的說道:“娘子,現在不要想這麼多,以後的事情又有誰能夠知道呢?現在你還是安安心心的修養身體,等我在楚州忙完之後就回家,我們一家三口在一起過逍遙日子!”

蜀國公主地秀眉皺了皺說道:“相公正當大展才華之際,怎麼會有退隱之心呢?娘娘與母親前些日子和我閒聊的時候,還直誇你才華絕頂呢!”

王靜輝知道老婆嘴中的“娘娘和母親”便是曹太后和高皇后,這兩個女人和遼國的蕭太后有的一拼,他真是有些奇怪:怎麼中國歷史上表現非常出色,讓人非常尊敬的女人都處在這個時代了,如果蕭太后和慈喜太后調個個該多好,那遼國還更容易對付點。對於曹太后和高皇后誇獎他,他一點也不奇怪:這兩個女人雖然在歷史上有“女中堯舜”的美名,但他們的家人可實在是齷齪的很,爲了搞好雙方的關係,王靜輝除了好東西一直不斷的往宮裡送外,還在生意上讓李管事多注意一下和曹、高兩家往來,僅在大宋皇家海運項目上,這兩個家族所佔的股份就高達百分之七。等船隊從高麗回來後,按照保守計算來看,他們也將會獲利數十萬貫,這麼一筆大力大禮,相信曹、高兩家族人會在她們的耳邊吹吹風的,得到她們兩人的誇獎那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王靜輝說道:“淺予,其實我不是個做官的料,官場上面還不知道暗中得罪了多少人呢,還是退下來比較好。你我成婚快要兩年了,雖然說不上聚少離多,但我心中總是有愧疚的,不當官了也可以在你身旁陪伴你。其實就算我身不在廟堂,那也不會撒手不管的,身負一身才學而不顧百姓生活困苦,這種事我是做不來的,父皇和潁王殿下待我不薄,若是日後有什麼難解之事,我也可以在一旁出謀劃策,這樣也不算是越了太祖太宗皇帝立下宗室的規矩!”

“啪!啪!……”一陣鼓掌聲在王靜輝的身後響起,王靜輝夫婦二人回過頭一看,原來是潁王趙頊,他的身後便是當今的翰林學士王安石,不過王安石離他們比較遠些,旁邊還有管家王福在他身邊,以避蜀國公主之嫌。

原來潁王趙頊本來想在福寧殿面聖之後便要約上王靜輝的,不過他老爹要駙馬去逛花園。他便和王安石回潁王府邸去了。下午來到駙馬府的時候,聽管家王福說駙馬伕婦正在後花園釣魚。也沒有讓管家帶路直接進後花園去找王靜輝了。潁王趙頊是蜀國公主的親哥哥,以前王靜輝在汴都地時候,他就經常出入駙馬府,所以駙馬府地人對他也沒有攔截。管家王福是第一次見到王安石,便帶着王安石走在後面和趙頊拉開一定的距離。

王靜輝看到潁王趙頊在拍掌,便鬆開蜀國公主站起來走出涼亭拱手對趙頊和王安石笑着說道:“原來是潁王殿下和介甫先生大駕光臨,改之未能遠迎,失禮、失禮!”

潁王趙頊說道:“還是王兄自在逍遙,躲在這裡釣魚自娛,累得我和介甫先生還要到這裡來找你,該罰!”

王靜輝笑了笑,對王安石說道:“介甫先生,現在令郎元澤兄還在楚州養病。本來這次在下回汴都是要和他同行地,不過元澤兄推辭了。介甫先生,在下已經給元澤兄仔細檢查過身體了,雖然在下對令郎所患的病症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但在下自制了一種藥丸比較對症,現在元澤兄正在服用,我在楚州也好在一旁觀察效果以便改進!”

王安石笑着說道:“多謝,真是有勞駙馬費心了!”

王靜輝說道:“介甫先生不用客氣。救死扶傷本就是我醫者本色,更何況元澤兄學識淵源,旦夕相處之下,也讓在下獲益良多,這‘多謝’二字便休要再提了!”

蜀國公主在這裡終究是有些不合適,王靜輝也不想讓已經身懷六甲的妻子隨意走動。便提議道:“潁王殿下、介甫先生,相信二位都是日理萬機地人,咱們還是到濃翠廳去談話吧!”兩人欣然應許,隨這管家王福前往濃翠廳,而王靜輝先回到涼亭中讓蜀國公主在這裡先休息一會兒再回到屋中,又對旁邊的侍女囑咐了兩句便匆匆走了。

“改之,你真的有意于山林?”潁王趙頊待大家都坐下後便迫不及待的問王靜輝,半年前英宗趙曙和王靜輝在福寧殿園林中的對話內容,潁王趙頊也知道一些,不過當他在書信中向王靜輝問起的時候,王靜輝總是不給他一個確切的答案,讓他心中疑惑不已,剛纔他也聽到王靜輝和蜀國公主在涼亭中的對話,這次抓住機會自然是要問個清楚的。

王靜輝給他們兩人斟滿一杯茶後,笑着說道:“天下能吏多的是,潁王殿下不用擔心楚州地知州會空缺沒有人去的!”

潁王趙頊聽後也不禁莞爾,說道:“改之莫要開玩笑,你不覺得現在朝廷正處於用人之際,正需要改之這樣有才華的人嗎?”

王靜輝說道:“‘芶以利國家,豈能生死以避之?’先賢的話靜輝還是記得的,殿下放心,在下不會棄大宋於不顧的!”

潁王趙頊說道:“那你爲什麼還要在楚州卸任後,不肯擔任其他官職?”

王靜輝說道:“現在離我卸任還有一年,還早着呢!”

王安石說道:“潁王殿下,改之的意思不過是避嫌而已,殿下不用擔心他會真的歸隱山林!”

王靜輝聽後看了看王安石,心想他倒是理解我地苦衷,不過我現在退下來最有利的便是身爲激進改革派之首的王安石了吧。畢竟所採用政策“寒暑論”在外人眼中是有點和稀泥的嫌疑,就連歷史上原本是“寒暑論”的創始人蘇軾也對此頗有微詞,這讓王靜輝大爲絕倒。而在王安石看來如果王靜輝沒有權力,對於想把王靜輝引爲助手的他來說,行事也會更方便一些,同樣“寒暑論”所產生地影響力也會因爲王靜輝身上沒有官職而變弱許多。

“該死!”潁王趙頊心中懊惱的想到,王靜輝成爲他的妹夫是一件即讓他高興有十分可惜的事情,他知道父皇也爲此曾經猶豫過,在王靜輝成爲狀元之後遲遲不肯下詔,就是憐惜王靜輝這份才情,不過他們都沒有想到王靜輝可以搬動韓琦來提親,就衝韓琦這“老臣”兩個字,也不能不給他這個面子。趙頊也同樣知道現在英宗趙曙御案上關於彈劾王靜輝的奏章也累計不少了。不是因爲駙馬的治理地方的過錯。而是因爲他駙馬宗室地身份。

王靜輝一看趙頊地臉色便知道他心中現在在想什麼,便笑着說道:“潁王殿下。其實世間沒有任何一種制度都是完美無缺的,終究是有其漏洞,但只要這種制度能夠讓天下大多數人得利,這便是一個比較好地制度。可以慢慢的從中拾闕補遺,儘量改進。在下認爲太祖太宗皇帝立下的‘宗室之人應性情沖淡’之言是一項非常好的制度,雖然阻住了一部分有才能地宗室想立志天下爲民的道路,但卻可以避免謀逆狂徒的出現。想我中華歷史上從來就不缺少皇室兄弟相殘的事情,但唯獨我朝宗室關係密切。何也?這便是太祖太宗皇帝心慮高遠所遺之福澤!”

王安石在一旁聽後也是不住的點頭:“改之所說真乃真知灼見!”

王靜輝笑着說道:“介甫先生實在是折煞在下了,這不過是持平之論、誅心之言,大家都不肯說出來,那只有在下開這張口了!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在下不善於官場上的迎來送往,現在得罪的人已經夠多了,還是收斂些好!”

王安石笑道:“天下難事爲‘堅持’二字而已。改之多心了!”

王靜輝微微笑了笑說道:“二位今天到在下這裡來不是僅爲了討論大宋皇家宗室祖制的事情吧?”對於這個問題他有些厭煩了,他對此也有了後手準備,儘管效果不如自己出面更穩妥,但這更有助於平衡各方勢力。

潁王趙頊和王安石相視一笑,潁王趙頊笑笑說道:“改之,今天我和介甫先生來找你,主要是聽聽你的免役法和青苗法。”

王靜輝聽後心中有些不是很舒服,看着他們兩個人。就是瞎子也知道潁王趙頊和王安石之間地關係非淺,這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不過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儘管他盡力維持自己和趙頊之間的私交,但畢竟他還是在千里之外的楚州做地方官,時間一長難免雙方都有所疏遠,而王安石才學非凡。自己若不是有後世的見識,那就是拍馬也趕不上王安石,況且潁王趙頊身邊的韓絳兄弟兩人都爲王安石說好話延譽,見到王安石後被他的才學所折服這也是理所當然地事情,這對以後王安石繼續被啓用打下了基礎,不過這卻是王靜輝最不願意看到的景象。

王安石在一旁說道:“這兩項新法都是改之所創,安石在京畿路也負責推行免役法,感到確實是良法,正在準備寫奏章上書聖上能夠在全國使用,今天來這裡就是想聽聽改之的意見。另外便是楚州單獨實行的青苗法,我們也想了解一下,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先選取兩路之地進行試行,效果不錯的話再推廣到全國。”

王靜輝笑着說道:“介甫先生當知這免役法和青苗法並非在下所創,其實介甫先生本人也在知江陵地時候曾經採用過,當地百姓都稱善法!介甫先生主持京畿路免役法試行,成績斐然,正是我等後進學習的榜樣!”

王安石聽到王靜輝知道自己在以前外放地方官的時候實行過青苗法,心中也很得意,不過他也注意到了他和王靜輝之間的不同,問道:“吾觀改之在楚州所試行的青苗法和以前仁宗朝時代權知慶州李參實施的青苗法有很大的不同,安石想改之其中必有深意,可否賜教?”

王靜輝笑着說道:“其實在下所呈奏試行的青苗法已經和李參所實行的有很大的不同了,最主要的便是將以前朝廷主導的青苗法交給商人來進行,盡力將青苗法和朝廷與負責執行的地方官吏脫離開來!”

潁王趙頊有些疑惑的問道:“青苗法是朝廷所主持,爲什麼又要和朝廷與官吏脫離開呢?”他現在腦子裡面都快要成爲一坨漿糊,更讓他迷糊不解了。

王靜輝說道:“不錯,任何良法都需要良吏來執行,否則良法在那些黑心的官員手裡照樣會成爲害民的工具。介甫先生認爲當今天下官吏當中有幾成是兢兢業業、廉潔奉公的呢?!”

王安石聽到他的問話後半天沒有回答上來,這個問題可實在是讓王安石很難看,畢竟旁邊的是潁王趙頊,若是說的難看了,趙頊的臉上也掛不住。王靜輝接着說道:“在下保守的估計了一番,最多有兩三成而已!如果李參的青苗法到了他們的手裡,估計老百姓就要遭殃了!所以在下費盡心力要想把青苗法和官府的關係脫離開,不給當地官員以可乘之機貪墨、壓榨百姓!”

第162章 首富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195章 放火第103章 準備第48章 治療(下)第107章 無謂第318章 藉口第330章 壓力第307章 投身第406章 錦州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274章 進步第100章 成果第395章 內訌第272章 威懾第351章 佈局第143章 言弊第323章 倒計時第12章 算賬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413章 清單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351章 佈局第113章 推銷第284章 野心第79章 新生第426章 圈套第80章 參謀第269章 應對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67章 緩行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34章 波瀾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60章 將至第412章 抉擇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68章 平息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8章 起步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246章 燃燒彈第354章 圖利第72章 妙用第275章 誘惑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104章 議事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210章 獵人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79章 新生第274章 進步第36章 上崗第228章 渴望第364章 伏兵第258章 統計局第306章 斷仇第223章 收帳第56章 因勢利導第162章 首富第357章 迷霧第51章 難眠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226章 改變第77章 兩難第249章 陣地第404章 來州第206章 兵敗第301章 設套第111章 巧合第227章 狀元第152章 歸來第59章 潛移默化第91章 廂兵第8章 起步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24章 赴宴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372章 新書第249章 陣地第370章 誘導第140章 和平第87章 戰報第353章 合力第51章 難眠第365章 叛亂第427章 廉政第372章 新書第304章 交換第61章 雨至第27章 新年第408章 逆襲第303章 縱橫第67章 扭轉第217章 試製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270章 推薦第81章 賜婚
第162章 首富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195章 放火第103章 準備第48章 治療(下)第107章 無謂第318章 藉口第330章 壓力第307章 投身第406章 錦州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274章 進步第100章 成果第395章 內訌第272章 威懾第351章 佈局第143章 言弊第323章 倒計時第12章 算賬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413章 清單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351章 佈局第113章 推銷第284章 野心第79章 新生第426章 圈套第80章 參謀第269章 應對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67章 緩行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34章 波瀾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60章 將至第412章 抉擇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68章 平息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8章 起步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246章 燃燒彈第354章 圖利第72章 妙用第275章 誘惑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104章 議事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210章 獵人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79章 新生第274章 進步第36章 上崗第228章 渴望第364章 伏兵第258章 統計局第306章 斷仇第223章 收帳第56章 因勢利導第162章 首富第357章 迷霧第51章 難眠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226章 改變第77章 兩難第249章 陣地第404章 來州第206章 兵敗第301章 設套第111章 巧合第227章 狀元第152章 歸來第59章 潛移默化第91章 廂兵第8章 起步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24章 赴宴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372章 新書第249章 陣地第370章 誘導第140章 和平第87章 戰報第353章 合力第51章 難眠第365章 叛亂第427章 廉政第372章 新書第304章 交換第61章 雨至第27章 新年第408章 逆襲第303章 縱橫第67章 扭轉第217章 試製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270章 推薦第81章 賜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