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席就坐之後,林昭見到了多位洛陽名士!
林昭作爲其中最年輕之人,自然而然受到最多的關注。雖說年紀輕輕,職位不高,學問似乎也一般,但是沒有能夠否認林昭的名氣大。
偵破遼使被殺案,出使遼國,還誤打誤撞地幫助遼國解決了一樁叛亂,據說還是蕭皇后與太子、公主的救命恩人。每逢遼使來汴京,都會問及林昭,已經傳爲一樁趣聞。
在登州阿雲案中的表現,更是在某種程度扭轉了大宋朝改革變法的趨勢,使得熙寧變法能夠突破重重阻力,得以順利推行。
在杭州的作爲更是驚天地泣鬼神,平定了一場叛亂,爲北宋開國以來長房和二房的鬥爭再次劃傷一個逗號。隨後還毫不留情地將餘杭郡王趙宗詠父子拉下馬!
濮王一系在大宋朝的崇高地位受到衝擊,對宗室、乃至朝局都產生了微妙的影響。
林昭破壞力驚人,每到一處總是讓一些人難以安心,甚至到了聞風喪膽的地步。
不過林昭讓眼前這些人熟知,或者在意的則是因爲前段時間在青苗法中的態度和作爲。
先是在不經意之間幫助王安石開啓變法,所有人都認爲他會是王安石堅定的支持者和追隨者,曾幾何時,甚至把他與呂惠卿相提並論。
但是事實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當真正開始推行青苗法的時候,林昭出乎意料地提出反對。雖然他反對的方式並不是那麼激烈,動靜也不大,但是因爲他特殊的身份,以及以前的作爲,註定了會引起軒然大波,受萬千關注。
有人猜測林昭是因爲與王安石父子關係出現裂痕,立場纔有所改變的。但是通過過往的瞭解和適才短暫的交談,司馬光明顯能夠感覺到,林昭是出自於本心的選擇。要知道,司馬學士暗中注意林昭很久了,而且看人的眼光也頗爲獨到。
林昭並非是爲鑽營升官之道才爲王安石做事的,其實仔細看看,林昭實際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爲王安石做過什麼。他從來都是就事論事,只是事情做完的會產生的相關影響讓人有所誤會罷了!
也許在此之前,林昭確實是看好王安石變法的,也願意表示支持,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他又有了新的認識。
這說明林昭在這個過程中在不斷成長,他是一個心地純良的年輕人,至少在青苗法這件事情上表現的更爲理智公正,頗有幾分爲國爲民的忠義。他有自己的觀察和判斷,會因此而做出相應的選擇。
在場有許多人覺得,林昭今後在變法上的立場會轉變爲保守,甚至成爲舊黨中人。但是司馬光卻並不這麼認爲,尤其是林昭對自己的那番話,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
宋朝時期,隨着桌椅的不斷完善,雖說合餐制已經越來越多,但是在主流的宴會場合,還是以分餐製爲主的。
今日邵雍安樂窩宴客就是如此,一人一案,桌上放着些許餐具與菜餚。
既然是分餐制,那座位的安排自然就有講究了,林昭的座位僅次於程頤、程顥。至於其他一些前來作陪的“名仕”,自然屈居後位了。
因爲在場之人大都是學術大家,談論的東西自然離不開詩書禮儀,儒家典籍了。
這些並非林昭所擅長,聽程頤、程顥兄弟提及什麼理,什麼氣,天理如何等等,林昭只能望而興嘆,幾乎搭不上一句話。
只聽程頤道:“理先於萬物的,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萬事皆出於理”,有理則有氣。倫理道德,綱紀法度皆由天理所定。遵循便合天理,否則是逆天理。”
程顥又充道:“人性本善,性即理也,氣稟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惡。所以濁氣和惡性,其實都是人慾。人慾矇蔽了本心,便會損害天理。故而“無人慾即皆天理”。”
林昭心裡咯噔一下,這應該就是程朱理學中,存天理滅人慾最初的來源吧!雖說也有幾分道理,可是更有種荼毒千年的感覺,林昭心裡微微有些不舒坦了。
程頤道:“這是我兄弟最新的一些想法,與表叔講‘氣’之道略微有些差異,還請表叔見諒!”
畢竟他們兄弟曾經師從於表叔張載,如今搞出與師父不同的學說來,心中難免擔心會有違尊師重道……
張載卻擺手笑道:“正叔多慮了,有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看到你們如此有想法,如今潛心鑽研學問,我高興還來不及呢。而且你們的想法很好,很有見地!”
正叔是程頤的表字,聽張載如此說,兩兄弟稍微放心一點。那邊邵雍也道:“許久不曾見到如此精闢的見地了,伯淳、正叔很有想法啊,繼續說吧!”
難不成平日裡這些人的晚宴都是學術討論會嗎?林昭不禁有些頭大。如果只是如此的話,何必要邀請我呢?到底是想讓我學習儒家典籍,還是讓我來受折磨的呢?林昭心中只能報之以苦笑,本着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好好聽着就是了。
那邊二程兄弟得了張載與邵雍兩位大師的讚許,心中興奮,繼續滔滔不絕。只聽程顥道:“天理盛則人慾滅,人慾盛則天理衰……比如女子,董仲舒曾在《春秋繁露》中提及:陽貴而陰賤……男尊女卑……故而女子孀居之後不宜改嫁,夫爲妻綱,女子應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總而言之,話越說越是過分,全是關於存天理滅人慾,以及男尊女卑的話語。
其他的林昭並不在乎,隨你們去說吧,但是如此論及女子的地位與男女關係。對於林昭這麼一個現代的文明人而言,着實聽不下去了。
所以林昭的表情微微有種不自然,而這一幕恰好被上座的邵雍瞧見,不禁問道:“東陽可是有什麼不同見解!”
程頤與程顥的目光也落在林昭身上,說道:“不知東陽對此有何見解?”
“但說無妨,我們也好討論一番!”
林昭本來沒興趣參加的,但是現在是騎虎難下了,不說兩句似乎過意不去。當即道:“見解談不上,只是適才伯淳兄談及男尊女卑……這個雖然有些道理,但是……”
畢竟在古代,尤其是進入父系爲主的封建社會,男性是主要勞動力,社會地位相對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何況這種思想已經根深蒂固,要是公然全盤反對,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林昭委婉道:“但是女子並非附庸,她們也有自己的地位與價值,她們也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幸福的權利。
名節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罔顧了女子的幸福,她們的存在,以及她們的權利吧?有道是陰陽調和,這個世界離不開男人,同樣也離不開女子,他們存在的價值和重要性和我們是同等的,所以男女應該平等!”
林昭這番話多少有點驚世駭俗,在場之人都有些愣神了。男女平等?開什麼玩笑?自從商周以來,男尊女卑似乎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多少年來根本沒有人懷疑過。
即便是胡風較重,較爲開放的隋唐時期,女子的地位似乎比較高,但是終究還是有限,還是要差男子許多。
否則武則天以女子身份登基稱帝,就不至於招來那麼嚴重的非議與激烈反對的了,這是幾千年來形成的固定思維,天經地義。所以林昭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一方面有些石破天驚的感覺,另一方面又像是一個笑話!
所有人都詫異地看着林昭,眼神中滿是不解與驚訝,林昭的想法還真是奇怪!
“東陽,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啊!”程顥道:“女子當須重視貞潔,懂得禮義廉恥,夫妻之間……”
“也許自古以來確實如此,即便男人是這個世界的主宰,也不能將女子當作是附庸,忽視她們的感受……”林昭知道,男女平等這種後世再淺顯不過的道理,在現在很難讓人接受。但是他還是想要表達出來,也許是會起到那麼一絲作用,也算是爲千年所有的女性盡點心吧!
“此話當真奇怪?女子豈可與男人相提並論,男人三妻四妾,地位崇高本就如此。聽聞你林東陽也有侍妾,你與她的平等在哪裡呢?”有末座的陪客冷不丁地問了這麼一句。
“至少我是真心喜歡纔會娶回家中,而且一旦進門,我便會真心實意對對她,彼此有情義,而且只不是將她作爲一個侍妾,或者是一個女子,這就是我所能給她的平等!”
林昭道:“禮教尊卑肯定是要有的,自然不能荒廢錯亂,我只是想說這個程度需要把握好。我們的要求不能太過苛責,有句話叫做矯枉過正,過猶而不及不正是如此嗎?”
有人略微沉思,似乎爲林昭之言所打動,也有人絲毫不爲所動,連連搖頭。甚至還有人鄙夷林昭,孔夫子都講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他們有此反應再正常不過。
司馬光顯然是會錯了意,他覺得林昭倒不是說爲女子爭取什麼,言語之中表達出來的核心思想在最後一句話。
過猶而不及,矯枉過正!世上沒有絕對的對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一無是處,比如王安石的改革策略……
程顥道:“可是如此一來,豈非綱常廢弛……”
綱常在古代史非常嚴肅的問題,林昭也不敢大意,說道:“禮制綱常自然不能廢弛,無規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道理。只是凡事要有個度,要適可而止,百姓無論男女都要遵守朝廷法度,禮義仁孝,尊老愛幼之度,不過卻也不必要存天理,滅人慾吧?”
搞了半天並非是根本分歧,只是個程度的問題!不過如此一來,就說明林昭並不認同程頤程顥兄弟關於理的說法了。。
“東陽兄關於理有何見解?”程顥微微有些受挫,畢竟學說沒有得到別人認可。
林昭本來不想糾纏於這些問題的,此時也算是騎虎難下,只好硬着頭皮道:“理固然重要,但是我認爲,對於個人而言,心纔是最重要的。”
邵雍心中頓時一笑,今晚的宴會還當真是非同尋常。關於學問的已經有“氣”、“理”之說,如今林昭又擺出來一個“心”。當真是有意思,頗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感覺。
甚至連司馬光也來了興趣,張載和二程兄弟有精彩見地是意料之中的,林昭則完全出乎意料。他們都很好奇,林昭這個“心”到底是怎麼個說法?
林昭完全是趕鴨子上架,被迫參與如此深奧話題的。事已至此,想要避退已經沒有可能了。硬着頭皮發言的同時,林昭發現這似乎也是個機會。
程朱理學固然在某種程度對後世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但都是一代名家著書立說提出來的東西,潛移默化,對後世的影響不可估量。輕易是改變不了的,但是現在林昭有從根源上改變的機會。
或許“僞裝”成爲學術高人,提出一些想法,繼而去影響程頤和程顥,以及張載、邵雍這些人。
林昭並未想過自己著書立說,成爲一代大儒,但是完全可以借用別人之口,去宣揚這種理念。當然了,前提這個學說要有足夠的魅力也說服力,讓人心動,甚至讓人信服,那麼後世能與程朱理學不相上下的唯有陸王心學了。
林昭對於這些東西也都只是一知半解,這會只能是硬着頭皮說點什麼。相信即便自己說的很簡單生澀,甚至有些許漏洞,對於這些學術牛人們也會有一定的啓發。何況其實心學最初還是從程顥這裡開始的,只不過後來被陸九淵進一步深化,逐步發揚光大了而已。
林昭侃侃而談道:“所謂心即本心,也是人的精神,正如伯淳與正叔兄所言,要用天理在壓倒私慾。但實際上更多是本心的選擇,本心有善的良知,也有惡的私慾,人所需要的就是良知的選擇。
如何才能保持善的良知呢?唯有格物致知,也就是靠實踐來體會,在實踐中不斷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從而做到知行合一。在不斷的格物致知中,尋找方法解決問題,並且做到致良知。我們還需要在乎什麼天理?在乎什麼人慾嗎?”
說完之後,大堂上頓時一片寂靜,鴉雀無聲,可以說是落針可聞。衆人全部被林昭的言語給震驚了,看似樸實無華的語句,似乎說出了一個很深奧的道理。
林昭所言與二程兄弟的觀點似乎是殊途同歸,但明顯能從其中發現些許的差異。其實不管是氣還是理,甚至是林昭所言的心,本身所言闡述的東西差別並不是那麼大。但是他們只是不斷強調所爲天理與人慾,用一種理論或者規則卻約束人心,終究還是停留在了被動的規則上。
但是林昭呢?沒有提出任何的約束,而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格物致知,通過實踐與自省的方式,來不斷提升自己,是一種主動完善與提升的行動,隱約之間似乎略微高出那麼一籌!更爲重要的是,這是一種主動面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方式。
不管什麼時候,提出一個問題很容易,但是解決一個問題並不容易!
邵雍、張載與司馬光很震驚,二程兄弟則不覺有些黯然,本來不成體系的一些想法,瞬間就有些凌亂,甚至有那麼一絲不自信。林昭這個所謂的“心”與格物致知,着實帶給他們不小的衝擊。
他們不會想到,作爲發言者的林昭,到現在腦袋還是一片混亂,甚至不知道剛纔究竟說些什麼?他只是將自己能記起來的東西堆砌,用看起來條理清晰的方式講出來,而實際上卻是一片混沌。
林昭呆呆地看着眼前衆人,沒有一點反應?這是個什麼情況?莫非說錯了不該說的話?心中難免忐忑!早知道就扯這些稀裡糊塗的東西了,以至於如此尷尬!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邵雍突然笑了,作爲主人,他第一個打破了眼前尷尬而詭異的局面。
“東陽啊,沒看出來你的學問深入,如此有見地!”邵雍讚歎不已,林昭的想法讓人很震驚,弱冠之年便有這樣的見地當真難能可貴。
林昭放下心來,知道稀裡糊塗的裝逼,算是成功了,搖頭道:“哪裡,只是小子平日裡讀書做事的一些粗淺想法,若是有不對的地方,還請諸位指正。”
司馬光隱約似乎明白了,林昭何以能在如此年紀,表現的如此出色。很大原因就是他這個看似樸實無華,卻又很有道理思想。
只要於國於民有利,去做就是了,這是他告訴林昭的,又何嘗不是林昭自己的想法呢?突然之間,司馬光內心之中似乎被觸動了。只要於國於民有利,何必非要去計較的那麼清楚呢?格物致知,也許私慾是可以轉化爲良知的……
一時間,司馬學士似乎想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