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欲加之罪

帝王心思是很猜測的,尤其是趙頊這種年輕而且多疑的皇帝。

鐵面宗主本來的意圖是希望以臺獄刺殺和天降大雨的事實造勢,製造一種林昭是冤枉的假象,從而爭取輿論上的支持。

可事實證明他似乎錯了,趙頊根本沒有聽從這些,反而是覺得滿朝文武大臣像是在逼迫他的,同時也暴露了林昭背後的力量。

或許鐵面宗主的本意是威懾呂惠卿和王雱等人,可趙頊嗅覺着實是太靈敏,猜忌之心更重。是以有些適得其反,反而對林昭有所猜忌,有所不滿,心中那杆天平漸漸有些傾斜。

而且王安石這邊的反應比想象的更加強烈,鐵面宗主沒想到王安石在這麼敏感的時候,再次出面公然支持李復圭。

沒有人知道,這實際上王雱的主意!

當幾次刺殺林昭的計劃失敗之後,王雱已經有些慌亂了,尤其是呂和卿之死,充分證明對方已經察覺到自己和呂惠卿的作爲。林昭這邊的人已經知道了,皇帝會不知曉?

事到如今還能怎麼樣呢?

一旦林昭這邊翻身,對他們父子的負面影響必然很大,與其如此,還不如一意孤行,堅持到底。

林昭的案件必須要做成死案!

除了蒐羅證據之外,便是爭取皇帝趙頊的態度。王雱知道,皇帝實際上偏向父親這邊的,趙頊現在是離不開父親,如果非要做出一個取捨,他必然是會支持自己父子的。

而今。皇帝似乎有些搖擺不定。那麼就必須要讓他吃一顆“定心丸”。於是乎王雱開始慫恿父親王安石。

說實話,王安石有點冤枉,他是脾氣性格執拗,但心眼並不壞。縱觀整個熙寧變法,王安石與很多人的關係很緊張,卻也都是政見不同的君子之爭,鮮有背後害人的小人舉動。

很多事情王安石是矇在鼓裡的,他每日操心主要便是變法措施的推行。至於林昭這個案件,他並在太在意。

拗相公最大特點便是執拗,一旦認定了某個人或者某件事的對錯,就很難改變。他和李復圭的友誼起於早年,或許那個時候,李復圭還是個君子,忠君報國的官員,彼此間的友誼也是相對真誠的。

王安石就是這樣認定了李復圭是個好人,他似乎完全忽略了人是會變的,隨着時間的推移。李復圭的心態和品性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作爲好友的他當上宰相以後,以及他這種執拗的信任。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李復圭的野心和膽量。

試想想,若非有一個權傾天下的宰相好友,李復圭敢於在西北爲所欲爲嗎?西北各州縣的官員至於因此懼怕李復圭嗎?哪怕王安石無心縱容李復圭,事實上卻已經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正如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是相同的道理。

王安石的想法可能比較單一,他之所以力挺李復圭,主要是對李復圭品行上的信任。而王雱的出發點更爲功利一點,是看中了李復圭在軍中的作用和支持。不管怎麼說,父子兩人的目的終究還是相同的。

當然了,王雱後來諸多的無奈可能都是源自於王安石第一次的衝動,他不該那麼魯莽地直接支持李復圭,使得後來的一切舉動都變的十分被動。

但事情已經發生了,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所幸自己是佔優勢的。

既然父親已經支持了一次李復圭,再支持一次又何妨?於是乎王雱便慫恿王安石,尤其是林昭結黨營私,在這件事中如何的不光彩等等添油加醋,鼓動父親。

還別說,王安石還真就相信的,兒子說的話能有錯嗎?

王安石最大的缺點是執拗,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那便是護短!

他對王雱可是百般寵愛與維護,即便是王雱犯錯了,他也毫不客氣地護短。或許在他的印象裡,兒子是完美的,是毫無瑕疵的,並且執拗地堅持這樣一個事實。

正是因爲這樣的緣故,他纔會被李復圭和兒子聯手欺騙和利用了。

王雱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利用了王安石,可是在他自己看來完全是善意的謊言。光靠父親那所謂的君子做派能成事嗎?尤其是保守派反對如此激烈的情況下。

想要成大事,君子作爲和小人伎倆都不能缺少!

既然父親是君子,呂惠卿這個小人力量有限,那麼自己只好勉爲其難了。或許正是因爲這樣的心態,使得王雱越走越遠,也越發的膽大妄爲。比如這次,他覺得一切的作爲實際上在幫助父親彌補冒然支持李復圭的錯誤。

王安石的上書確實有分量,使得皇帝趙頊不得不力保心腹王相公,王雱得知這樣的結果時,還有些沾沾自喜。

可他畢竟還是太年輕,眼高於頂的時候有些狂妄,沒有搞清楚脅迫皇帝是什麼概念?趙頊現在是不得已必須和他們站在一起,可是將來呢?

殊不知,趙頊心裡早就萬分不滿了!

說起來他是皇權至高無上的皇帝,大臣們都聽命於他,可他何嘗不是臣子們利用的工具呢?一個林昭案,足矣說明許多問題,也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臣子只能是用來利用的。

指望讓誰成爲完全的心腹,成就一段明君忠臣的佳話,哼哼,別做夢了。到頭來,誰都靠不住,林昭是這樣,王安石也是這樣!

無意之間,趙頊的心態已經在發生變化了。不僅是對於君臣關係,甚至連熙寧變法也產生了一些別的想法。

也許最初的時候,他是希望通過這場變法來富國強兵,成爲一代大有爲之主。可是此刻,除此之外。趙頊多了一個另外的念頭。

縱觀秦皇漢武等大有爲之君。哪一個不是大權在握呢?大有爲的前提是首先做一個真正大權在握的皇帝。

可是大宋朝什麼情況?太祖太宗以分權而集權。加強君主專制的過程中。無形間也增加了宰相和士大夫的權力,君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比如集賢殿大學士和昭文館大學士兩位,作爲大宋朝的首相和次相,權力都是很大的。還有擔任知制誥的翰林學士有封駁之權,某些時候可以駁回皇帝的聖旨。

加之宋朝重文輕武,不因言獲罪,不殺士大夫等傳統,在無形中也縱容了文官集團。這種情況在仁宗朝被髮揮到了極致。以至於形成了現在這等局面。

趙頊深刻感覺到自己這個皇帝根本不是大權獨攬,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還要看大臣們的臉色,使得很多事情多有掣肘。

時間長了,趙頊很是不爽,尤其是許多次被利用之後,這種壓抑和不滿逐漸爆發。林昭、王雱、呂惠卿、王安石……誰也不會想到,因此他們無意間的一些舉動,使得趙頊的帝王心思發生瞭如此大的改變。

從這一刻開始,趙頊變了。熙寧變法的目的也不再那麼純粹了,大宋朝已經醞釀着另外一場制度改革。誰會想到。宋神宗元豐改制是的想法是起於今日呢?皇帝趙頊的真實目的又是這樣複雜呢?

趙頊的心態變了,從此刻開始,他變得更爲冷酷,同時就需要變得更加強硬,更加心狠手辣!而表現正是對於林昭一案的態度,王安石的“脅迫”他只能暫時忍受,所以林昭自然而然就成爲他祭旗的第一刀。

林昭通敵叛國一案進展很快,古往今來,案件審理都是要走程序的。在皇帝過問,許多人推波助瀾的情況下,此案很快就開始審理了。

三法司中,大理寺爲了形式上的避嫌沒有參與,案件由御史臺和刑部聯合審理。由於人關在臺獄之中,所以審問的大堂放在了御史臺。

或許是因爲案件太大,太受關注,御史中丞和刑部尚書反而都沒有出面,主審的只是一名尋常御史李翰和刑部侍郎汪東鑑。

關於此案怎麼審怎麼判,這兩位都是心中有數的。朝中百官是怎麼樣的反應?汴京城裡民意如何?他們多少都是有所瞭解的。心中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加之宮裡傳出消息,官家的心思,王相公的看法,這種至關重要的信息,讓他們心裡明白,此案怎麼判決已經不言而喻了。

林昭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被帶上了公堂!

原以爲終於有機會辯駁了,卻不知種種的外力作用,正讓他的辯駁越發的失去力度,失去意義……

這種迅速審理的做法,也使得些許重要證據不能及時到位,林昭的處境十分不好。對此,林昭自己是不知道的,而另外一些人也只能是乾着急。

“林昭,關於你勾結西夏,通敵叛國一事,你有什麼可說的?”汪東鑑第一句話便問的如此直接。

林昭冷冷一笑:“勾結西夏,開什麼玩笑!”

“御史臺公堂之上,誰與你開玩笑了?西夏國相樑乙埋親筆書信在此,你還有什麼可說的?”李翰一聲咆哮,聲勢很大。

林昭隱約有種不好的預感,今日的節奏似乎不對啊?

“樑乙埋的書信?反間計聽說過嗎?我在河湟與他水火不容,數百禁軍將士皆親眼所見,我與他勾結?簡直就是笑話!隨便找個出使的禁軍將士一問,便一清二楚了!”

“是嗎?”。汪東鑑冷哼一聲,說道:“那好啊,那就找幾位禁軍將士來問問吧!”

隨即幾個隨同出使的禁軍將士被帶了上來,身份則是證人。

李翰問道:“林昭,你可認得他們?”

這些人都時常跟隨身邊,林昭自然認得。

“你們可都認識面前的犯人?”汪東鑑裝模作樣地詢問禁軍將士。

“認識,我們曾隨同當時還是使臣的他出使河湟吐蕃!”幾個禁軍將士異口同聲回答。

“那就好!”汪東鑑點頭問道:“我問你們,林昭出使河湟吐蕃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麼?與西夏國相樑乙埋可有什麼接觸?”

“林昭在青唐城的時候,表面上與樑乙埋你死我活。但實際上……”

“實際上怎麼樣?”李翰饒有興趣。立即追問。

有禁軍將士道:“實際上。他們私下裡有來往,暗通款曲……禮賓院只有一牆之隔,有兩次我曾看到林昭暗中去西夏那邊……”

“什麼?”林昭頓時怒火升騰,厲聲質問道:“你說什麼?胡說什麼?我何曾去見過樑乙埋?你是哪隻眼睛看到的?”

“我們都看到了!”幾個禁軍將士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回答。

林昭頓時有些懵了,根本不曾有的事情,禁軍將士爲什麼要說謊呢?

難不成是有人收買了他們!不能啊,這些禁軍都是出自於殿前司,幾乎是皇帝親兵。尋常人豈能買動?可是他們爲什麼要說謊,污衊自己呢?一時間,林昭有些懵然了,幾乎完全不知所措!

汪東鑑看着發怔的林昭,冷笑道:“人證物證俱全,事實俱在,你還有什麼好狡辯的呢?”

“你們爲什麼說謊?”林昭冷冷質問了一句,隨即又追問道:“蘇岸呢?找他來問啊?”

“幾位將士的話還不足爲憑嗎?你口口聲聲要找蘇岸,莫非這個蘇岸是你的同黨?”李翰毫不客氣道:“蘇岸暫時被革職了,看來有必要讓殿前司調查一下。莫要禁軍之中也混入通敵叛國之徒!”

什麼?蘇岸被革職了?

蘇岸是什麼人他是知道的,能把蘇岸革職的人似乎只有……

林昭心裡頓時一片冰涼。一種可怕的感覺涌上心頭,如果是這樣,那就是……

蘇岸被革職,禁軍將士異口同聲的僞證,御史臺和刑部如此不公的態度,一切的一切聯繫到一起,讓林昭意識到一個可怕的事實。

即便是宰相王安石也不可能同時策動這麼多人,能做到的只有一個人,毫無疑問是——皇帝趙頊……

是皇帝要置我於死地嗎?林昭心中冷冷一笑,一種無力的悲涼與恐懼漫上心頭。

支撐林昭堅持到現在的信念便是還自己清白,因爲王安石的參與,林昭唯一指望的便是皇帝趙頊。

在此之前,林昭一直認爲,趙頊能夠一碗水端平。上次出言反對青苗法,王安石很惱怒,趙頊最後對自己依舊重用,這給了林昭一種錯覺。之前便是那樣,今次慶州這麼大的事情,官家一定會主持公道的。

可是臨了才發現,自己錯了,一切都錯了!

林昭並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也無法去揣測趙頊的心思……

此刻心中有太多的悲涼和失望,對王安石和趙頊都是如此心態。曾經是那麼真誠地要幫他們,爲他們做事,可是到頭來誰領情了?哪一個不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失望,憤怒,甚至是仇恨一起涌上了心頭,背叛的滋味讓林昭很不好受。什麼忠君報國,真心付出,都是狗屁。

在這一刻,重生以來所有的價值觀都付之東流,被無情的擊碎,粉碎!

林昭悵然若失站在原地,罪名興許已經不重要了,這種心靈上的打擊纔是最殘酷,最殘忍的。

汪東鑑看着有些失魂落魄的林昭,冷笑道:“默認了是嗎?”。

“默認?”林昭也是冷冷一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事實俱在,你還想狡辯?”李翰道:“還有,你從河湟吐蕃購買戰馬意欲何爲?是與種家勾結嗎?阿里骨已經向吐蕃贊普坦誠了,是你要挾他提供戰馬的……”

背叛,又是一樁背叛!

雖說和阿里骨之間是相互利用,卻也沒想到這廝也是過河拆橋,還在背後捅上一刀。

也罷,也罷!就讓背叛一次來個夠吧!

“戰馬我是買了,與種家無干!”反正這是事實,根本無法抵賴,索性大方的承認了。可一人做事一人當,林昭不想無故連累種家。

“與種家無關,那與什麼人有關?”

“想抵賴是嗎?你與种師道暗中勾結,到底在做什麼?”

“戰馬我是買的,只是想要賣些錢財罷了,與他人無關!”事已至此,不連累種家,也不連累折家。既然皇帝已經對自己動了殺心,即便是說出真相又能如何?徒增牽連罷了……還會動搖西北邊防……

想到這裡,林昭不禁暗罵,都到這個地步了,還想他孃的邊防線!趙家江山趙頊自己都不心疼,自己何必操閒心呢?如此就算是幫折文芯吧,送給折七姑娘最後的禮物!

“這麼說,你是認罪嘍?”李翰與汪東鑑都看着林昭,一臉壞笑。

“認什麼罪?”林昭冷笑道:“戰馬我是買的,我認!但是勾結西夏純屬無稽之談!”

“那你是拒不認罪嘍?別逼我們動用刑具啊,怎麼說你也算個讀書人,我們不想太失禮!”

林昭傲然而立,朗聲道:“不是我做的,憑什麼讓我認?不止如此,我還要鳴冤,爲大順城枉死的一千多將士鳴冤,狀告李復圭殘殺袍澤,炮製冤案!”

“林昭,你好大的膽子,拒不認罪,還要污衊忠良大臣,簡直是罪大惡極!”

汪東鑑冷冷道:“誣告反坐,罪加一等!”(……)

第121章 狗急跳牆第368章 心繫伊人第323章 玉,鑰匙第11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26章 身不由己第237章 茶馬道第322章 太皇太后第709章 清州空虛第148章 沉船事故第107章 新發現第352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20章 執手逃生第383章 半本色演出第136章 商機無限第676章 引蛇出洞第437章 北宋之殤(下)第702章 君臨天下第258章 居安思危第519章 息事寧人第318章 順藤摸瓜第125章 美人恩重第584章 堅守青唐城第78章 臘八很熱鬧第520章 鞭長可及第484章 亂馬踩踏,屍骨無存第160章 遲來的刀第572章 時過境遷第189章 寄予厚望王相公第183章 青苗利弊第268章 張冠李戴第684章 人之將死第461章 沽名釣譽第553章 想個辦法第186章 棉田推廣第558章 恭請聖裁第480章 喪心病狂第38章 抽絲剝繭第547章 風起河州第252章 烽煙起慶州第79章 來者不善第254章 示弱於敵第369章 願聞其詳第114章 意圖不軌第490章 非罪亦罪第462章 清水澤去哪了?第191章 第一樁命案第585章 軟柿子第57章 危情險地第360章 變本加厲第159章 和時間賽跑第489章 見縫插針第482章 民怨沸騰第257章 扮豬吃虎第300章 復仇之路第374章 最佳人選第303章 船舷上的刀光劍影第563章 老鷹抓黃雀第642章 大言不慚第54章 蕭觀音第433章 因功封妻第272章 夜襲大順城第626章 身不由己第599章 一日之間第39章 一步登天第7章 少女情懷第42章 出使遼國第637章 秦王去哪了第432章 義結金蘭第36章 離奇死亡第574章 不足爲慮第448章 專斷之權第458章 衝動與懵懂第534章 天意第614章 爭權力第471章 丈二的和尚第612章 君王意第630章 被忽略的人才第71章 皇帝青睞林主簿第489章 見縫插針第649章 東邊拋餌西收網第81章 風口浪尖第129章 另闢蹊徑第598章 誤打誤撞第24章 附庸風雅第154章 詭計與陽謀第471章 丈二的和尚第200章 一念之差第691章 契丹亂第34章 機會不期而至第158章 螳螂捕蟬第469章 人爲財死第524章 父子連心第711章 三日第69章 釜底抽薪第487章 潛在對手第70章 皇帝的逆反心第242章 弄巧成拙第66章 小女子引起大波瀾第202章 出使吐蕃
第121章 狗急跳牆第368章 心繫伊人第323章 玉,鑰匙第11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26章 身不由己第237章 茶馬道第322章 太皇太后第709章 清州空虛第148章 沉船事故第107章 新發現第352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20章 執手逃生第383章 半本色演出第136章 商機無限第676章 引蛇出洞第437章 北宋之殤(下)第702章 君臨天下第258章 居安思危第519章 息事寧人第318章 順藤摸瓜第125章 美人恩重第584章 堅守青唐城第78章 臘八很熱鬧第520章 鞭長可及第484章 亂馬踩踏,屍骨無存第160章 遲來的刀第572章 時過境遷第189章 寄予厚望王相公第183章 青苗利弊第268章 張冠李戴第684章 人之將死第461章 沽名釣譽第553章 想個辦法第186章 棉田推廣第558章 恭請聖裁第480章 喪心病狂第38章 抽絲剝繭第547章 風起河州第252章 烽煙起慶州第79章 來者不善第254章 示弱於敵第369章 願聞其詳第114章 意圖不軌第490章 非罪亦罪第462章 清水澤去哪了?第191章 第一樁命案第585章 軟柿子第57章 危情險地第360章 變本加厲第159章 和時間賽跑第489章 見縫插針第482章 民怨沸騰第257章 扮豬吃虎第300章 復仇之路第374章 最佳人選第303章 船舷上的刀光劍影第563章 老鷹抓黃雀第642章 大言不慚第54章 蕭觀音第433章 因功封妻第272章 夜襲大順城第626章 身不由己第599章 一日之間第39章 一步登天第7章 少女情懷第42章 出使遼國第637章 秦王去哪了第432章 義結金蘭第36章 離奇死亡第574章 不足爲慮第448章 專斷之權第458章 衝動與懵懂第534章 天意第614章 爭權力第471章 丈二的和尚第612章 君王意第630章 被忽略的人才第71章 皇帝青睞林主簿第489章 見縫插針第649章 東邊拋餌西收網第81章 風口浪尖第129章 另闢蹊徑第598章 誤打誤撞第24章 附庸風雅第154章 詭計與陽謀第471章 丈二的和尚第200章 一念之差第691章 契丹亂第34章 機會不期而至第158章 螳螂捕蟬第469章 人爲財死第524章 父子連心第711章 三日第69章 釜底抽薪第487章 潛在對手第70章 皇帝的逆反心第242章 弄巧成拙第66章 小女子引起大波瀾第202章 出使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