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趙昭認祖歸宗,不過半日時間便滿城皆知。
汴京百姓驚訝不已,昨日夾道歡迎的英雄林將軍,竟然是仁宗皇帝的親生兒子,是秦王殿下。
消息來的很突然,震驚之後則是無限欣喜。
畢竟才十年時間,百姓大都還記得仁宗皇帝的好,以及在位時的諸多仁厚之舉。
那會主上仁厚,政令寬和,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反觀現在,搞什麼變法,政令隔三差五就有變化,青苗法、方田均稅法、募役法,一個接着一個,搞的亂七八糟,生活一團糟。百姓的生活大不如從前,破產困頓,流離失所者大有人在,甚至有民不聊生之趨勢,百姓心裡對今上也多少有些埋怨。
越是如此,百姓就越是懷念仁宗朝時的太平盛世,越發懷念仁宗皇帝。
如今聽說仁宗皇帝有親生兒子在,都是打心底裡爲仁宗高興。何況秦王殿下還是戰功赫赫之人,名聲素來很好。
太學學子,士子百姓也都紛紛叫好,秦王殿下收復蘭州,開疆拓土,實乃大宋從未有過的功績。
仁宗有子如此,當真是萬幸,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當夜,有無數的老臣心中感慨,懷念故主。
一時間,汴京百姓皆是頌揚,紛紛爲秦王叫好,民心所向,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這一驚天消息,通過各種途徑迅速傳向各地……
得知消息時,河北路的百姓更是激動萬分。沒想到治理好黃河,讓他們可以安居樂業之人是仁宗皇帝的兒子。一時間大爲稱頌。在有心人的宣傳下。百姓對秦王感恩戴德。有許多人甚至感動得嚎啕大哭,亦有人朝着汴京的方向跪拜仁宗皇帝在天之靈,跪拜秦王殿下……
因爲良好的民心基礎,秦王趙昭在百姓中的威望空前高漲,廣爲稱頌。
緊接着,各地官員將領紛紛接到消息!
大名府,文彥博愕然許久。
仁宗皇帝有親生子?竟然是林昭!這是好事,可如此一來……
三朝元老。宰輔大臣文彥博很清楚,此事將會導致大宋皇位繼承風波出現。就眼下的局勢看,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勢。
毫無疑問,太皇太后是站在秦王這邊的。坐鎮長安,統領西軍,等於控制了半壁江山,完全有分庭抗禮的實力。不過趙頊父子經營十年,根基頗深,誰勝誰負不好說。
越是如此,就越是免不了龍爭虎鬥。對大宋而言,究竟是好是壞?
文彥博不想評說。也無法預料,當前他在意的是自己的處境。作爲三朝元老,位高權重的河北路宣撫使,身份很敏感,毫無疑問要涉及到站隊的問題。
也許有些人可以明哲保身,也有人持觀望態度中立,可是他不行。以他的身份,若是做個騎牆派,兩邊都不討好,後果會更嚴重,註定了無法置身事外。
還有一個麻煩事,三子文及淵去了長安爲官。西北之地多是非,尤其是這個當口上,還不知道官家會怎麼想呢?哪怕人是他親自破格提拔的。
再者,自己與趙昭見過面,六子文及甫過去與趙昭有過交往。過去的小事,如今都非同一般,必要的時候,會被無限放大。
沉吟許久,文彥博沉聲道:“及甫,給你三兄去信,讓他找個藉口辭官,離開西北。”
“爲何?”文及甫訝然道:“莫非父親你打算站在今上這邊?”
“一切都爲時尚早,長安是是非之地,爲父不想你兄長爲難,也不想自己爲難!”文彥博輕聲道:“還是先看看今上的反應吧!”
文及甫默默點點頭,醒悟過來,有一種手段叫以退爲進,父親此招更多是試探之意。試探今上的反應,又何嘗不是試探秦王的反應呢?
消息傳到府州時,折家上下一片震驚。
此事他們是絕對無法置身事外,折文芯是趙昭平妻,並且生有一女。毫無疑問,不管願意與否,折家已經被動地捲入局中。
好事還是壞事?折家上下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爲,折家的女兒成爲秦王側妃,這是一個機會,藉助外戚身份發揚光大的好機會。也有人覺得,這是危險。秦王與今上必定水火不容,今上若是獲勝,折家必定沒有好下場。
折克行不由苦笑,折家現在還有選擇嗎?
妹妹是秦王妃,不幫着妹夫,難道去貼皇帝趙頊的冷屁股?即便是斷絕與妹夫來往,主動投誠,人家也未接受。
親疏關係很明顯,秦王坐鎮西北也是大勢所趨,這種情況下,如何選擇顯而易見。
從妹妹出嫁那日起,就註定如此了。現在想想,趙昭之所以迎娶妹妹,怕是有目的,折家等若是被綁架了。
可那又如何?折克行輕輕搖頭,事已至此,還什麼好說的?任何的抱怨都毫無疑問。
按照原來的節奏,長此以往,折家會逐漸衰落下去。但若支持秦王成就大事,身爲外戚的折家會有新的活力。妹妹如今有個女兒,將來若是再生個兒子,情況更是大有不同。
權衡利弊和國舅爺的誘惑,折克行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他立即給兩個兒子去了書信,囑咐他們忠於秦王,自己也打算着什麼時候前往長安覲見秦王。
清澗城,種家也是相同的感覺。
他們被綁架了,根本沒有其他選擇。
種諤不禁苦笑,當初是他讓侄子與趙昭義結金蘭了,如今這成爲致命的關鍵因素。
種家世代效忠於大宋王朝。可是如今大宋的核心卻有了兩個。在秦王和如今的官家出現爭鬥。分庭抗禮的時候。他們註定只能站在一邊,擇其一而效忠。
站在哪一邊呢?
“秦王是仁宗皇帝親子,乃是正統!”種詠第一時間做出了決斷,也許是因爲趙昭對他有過救命之恩,故而心有所向。
“四伯父所言有理!”种師中沉聲道:“今上善猜忌,大兄與秦王乃是金蘭兄弟,一直受到重用,我們種家與秦王素來關係親密。不管我們作何態度。今上都會認定我們是秦王的人,無可奈何,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種詠點頭道:“沒錯,我們種家的根基之地在西北,以後是秦王的天下。”
“秦王一定能夠成功嗎?”種諤擔心的是這個,作爲一個大家族的掌舵人,關乎家族存亡,他必須慎之又慎。
“是啊,如今這形勢,秦王得民心。威望高,大有問鼎九五之可能。”種詠是鐵了心跟隨趙昭。綏州之戰,此番對戰吐蕃和西夏之戰,大爲暢快,讓他對這個年輕人親睞有加,多有欽佩。
种師中沉吟道:“伯父,秦王當國對我種家必然是大有好處。秦王繼位確實名正言順,太皇太后一力支持,似歐陽永叔這樣的大臣都心向秦王,何況還有民心所向……只要西軍上下一心,以關隴之地,必可助秦王成就大業……
折家乃是秦王姻親,自不必說,西北將來大多有秦王有關聯,這種時候我們若是三心二意,反而兩邊不討好。富貴險中求,何況此事風險並不很大。伯父,斷不可猶豫,錯過種家興盛之機遇!”
不愧爲小經略相公,种師中與種諤,种師道幾人相比,更多了幾分果決。
看着侄子和兄長堅定的表情,種諤沉思一會,最終點頭統一。种師道已經在青唐城了,种師中又這般堅持,種家最成器的兩個後輩如此一致的堅定,自己還有什麼可猶豫呢?
蘭州位於西陲之地,接到消息時略微有些晚,還是弟弟從慶州送來緊急密信,景思立才知曉來龍去脈。
林昭成了趙昭,是皇帝,即將坐鎮長安的秦王!
太意外了!景思立半天才反應過來,本來也沒覺得怎樣,可是看見弟弟詢問效忠態度時,纔想到其中關節。
他是個實在人,最初竟沒想到秦王和當今官家之間可能的爭鬥!
弟弟以他馬首是瞻,詢問該效忠何人?
還用問嗎?肯定是秦王啊!
景思立不會想那麼多的利弊,他只記得一點,是秦王拼死把他從踏白城救回來的。當初在大順城也是如此,秦王幾次於他有救命之恩。
他們兄弟能有今日,也是秦王一手提拔,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豈能不報?知恩圖報,這是他做人的原則!至於秦王能否成就大業,自己未來的前程,並不在考慮範疇內……
除了他們,蘇軾兄弟、蔡京、曾布等人心中都有着相似的爲難,最終必須要做出一個抉擇……
興慶府,得到消息時,樑太后與樑乙埋都大驚失色。
沒想到一直以來的對手竟然是宋仁宗的兒子,如今還有個極爲厲害的身份——秦王!樑乙埋不由苦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樑太后更是心亂如麻,不由自主想起了那年綏州的一夕溫柔。原以爲是自己掉了身價,沒想到他竟然有如此高貴的身份。這樣想來,那日的事情似乎不那麼丟人了……
震驚之後,他們注意到了另外一個可怕的事實。趙昭何許人也,封什麼王都不重要。他們在乎的是那幾個莫名其妙的刺客,被算到了他們頭上。
很明顯,這會是一個藉口,一個出兵的口實。趙昭一旦坐鎮長安,西夏再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