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軍銜制度

軍隊的詳細編制完畢後,盧俊義面臨了一個難題,要不要採用軍銜制。

盧俊義知道這個時代已經有軍銜或者類似軍銜的說法,像什麼校尉、將軍之類的頭銜,但是很不繫統。他的猶豫在於他要採用的軍銜制是不是會被人嘲諷脫離了時代讓同時代人不懂,後來一想,這是我的軍隊,這以後是我的帝國,只有他們適應,沒有我適應他們的道理。

象有些混蛋的想法,那乾脆我們放棄漢語全講英語去適應全球化適應英美人啊,因爲人家傲慢的英美人不想適應我們啊。盧俊義在前世極其鄙視這種自卑自輕的看法,就是因爲這種低劣人羣的低劣想法,我們纔有了耗費人力物力卻完全垃圾沒用後來慢慢要廢除的四六級考試,簡直是折騰人,人家考個古漢語的碩士博士也要考英語,這種荒謬的事實就是因爲這些自卑腦殘主義者搞出來的破事。

這一想就想偏了,看來前世的人生對盧俊義今生有太大的影響。蒼茫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在二十世紀,有個明確的答案。在盧俊義現在所處的十二世紀,同樣有個明確的答案,穿越者所處的時空,當然是這個未卜先知從天而降的聖者主宰沉浮了。

盧俊義不止一次想過,世俗的力量,儒生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後來看了滿清統治中國的全過程,得出一個結論,你越在乎它,它越強大,你越不在乎它,它越渺xiǎo。秦始皇統一六國、曹cào統一北方、蒙元滿清侵吞中國,何曾見過儒生的力量?盧俊義想到這個並不是想馬上打碎孔孟之道,他想這個是來安慰自己。只有破舊出新。才能拯救中華,才能讓泱泱大國不再重走三百年治一百年luàn的老路。

做爲一個穿越者,連破舊出新的魄力都沒有,怎成大事?

何況這個軍銜制,歷朝歷代本來就有。

想通了以後,盧俊義召開了正營級別以上將領政委和其他文士工匠們的聯席會議,先問了一下:“經過你們這些天的訓練,我定下的軍隊編制,大家認爲怎麼樣?”

王進笑道:“主公天縱英才。這個編制方法比禁軍的編制還要適合我們,禁軍編制是五十人爲一隊,兩隊爲一都,五都爲一指揮,五指揮爲一軍,十軍爲一廂。這種編制有很大地問題,一個隊地規模太大,最基層的一隊之長往往是普通士兵選拔來的,他根本沒有能力一下子指揮五十個人。兩隊編成一都,那都頭就很容易被隊正給架空,然後十軍爲一廂,那廂主掌控的也太多了,這樣的編制很不合理,當時我就想建議朝廷改正。可惜我們這些教頭人微言輕,說也沒用,而且我和林團長當年也沒研究出來合理的軍隊編制制度。沒想到,今天被主公全給解決了。”

一旁的林沖也笑着接話道:“是啊,當年我跟王大哥一起琢磨,老是覺得禁軍的編制有問題,可老是看不出問題在那裡。現在做了比較,總算知道當初的缺陷和現在地進步了。像班這個級別的設置就非常合乎情理,憑着一個平常人的才能。最多隻能指揮五六個人。所以主公把一個班長的指揮限制在四五人範圍是完全合理的,超過六個。一個xiǎo班長是指揮不起來的。然後還有一個閃光的設定,四五四五的制度很適合實際情況。一箇中高級指揮官,通常也只能指揮六個以下的下級編制,多了指揮不靈,少了沒有意義,四五制是最合理地。”

其他將領紛紛壑首點頭,同意林沖的看法。

盧俊義將自己擔心地一點問了出來:“對於班、排、連、營、團、師、軍、政委等名詞。你們覺得怎麼樣?”

燕青笑道:“主公。想當初你受九天玄nv娘娘託夢後不久。就有將軍隊納入這樣編制地想法。而且在密州創建水軍時。你一開始就想用這個軍制。當時不知道你爲什麼動搖了。又改成舊地難聽地名稱。直到上了梁山。你才毅然決然使用這個編制方法和名稱。看來這是你思考良久地。既然主公認爲這些合理。我們也能接受。那這就沒有什麼問題。不信地話。你問問李逵。這個傢伙現在對軍制很熟悉了。能背得出來。”

李逵坐在燕青身邊老老實實地點頭。然後咧開大嘴。呵呵笑道:“那俺鐵牛就獻醜了。不瞞各位。俺鐵牛最近聽許貫忠先生給俺講歷史。俺知道了好幾個跟俺一樣地將軍。像那個張飛和程咬金。尤其是那個程咬金。據說跟俺一個模樣。也使着大斧。但是人家有出息。後來當了國公。聽說是好大地官。俺鐵牛也要成爲像老程那樣地人物。燕xiǎo乙說讓俺先背會了軍制。俺纔有可能成爲老程那樣地人。俺就背啊背啊。終於讓俺背會了。”

李逵不理會燕青地白眼。扯着嗓子將軍隊地編制都背了下來。順便還背了軍紀。盧俊義又問了道嗔等一批懵懂人。看他們也都熟知了軍制。並不認爲這個新軍制有什麼不妥。盧俊義就放下了心。看來古人比今人還會接受新鮮事物。

聖手書生蕭讓舉起手。澀聲道:“這跟朝廷軍制不合。還則罷了。但是從來沒有那個朝代是這個軍制啊。沒有成功地先例啊。”

盧俊義大笑道:“歷朝歷代有那個是成功延續到現在地呢?就是這個宋。我們這些明眼人都能看出它持續不久了。我們創造地是前無古人後無來地豐功偉績。古人沒有這樣做。我們也不能這樣做嗎?古法不可效。盲目仿效古法地後果只會像那些古往今來地朝代消失在歷史地長河裡。再重申一遍。這個編制方法是九天玄nv所授。我也潛心研究過。絕對適合我們義軍。也適合我們未來地發展。講了這個以後。我再重申一遍。我們從事地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大事。我不想再聽到這句古人沒有這樣那樣地話。蕭讓。回去以後多看看呂氏chūn秋關於商鞅變法地一些章節。變則通通則久。”

蕭讓聞言大驚,忙點頭道:“屬下回去就去查閱呂氏chūn秋,領會變法jīng神。”蕭讓現在掌握着梁山地圖書館,諸子百家先秦經典,法家兵家的最多,儒家的最少,如果有,也是未被後代學者加註的《孟子》《荀子》《論語》,目前已經風行的理學著作被盧俊義列爲**。一本都不能在梁山出現。

這時李逵舉起máo柔柔的黑手,憨笑道:“主公,鐵牛有個問題,爲啥官軍那邊都有什麼校尉,將軍什麼玩意的,爲啥我們軍中沒有呢?這個如果有的話,大家都想去搶一個,蠻威風的,呵呵。”

盧俊義哈哈笑道:“這個叫做軍銜。是跟軍隊職位、軍功、軍中資歷等諸多因素聯繫在一起地榮譽爵位,但主要是要靠軍功才能升的,如果沒有軍功的話,除非其他人死掉了或者再過五年,才能升上一xiǎo級,所以這個榮譽爵位又叫做軍功爵位。大家聽聽我對爵位的設定。你們再分析一下它的利弊。”然後盧俊義講了一下他對梁山義軍軍銜制的構想。

梁山軍的軍官軍銜分成四等十四級,元帥二級:大元帥、元帥;將官四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四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四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一般的士官按軍銜等級分爲:上士、中士、下士,每一級士官分上下兩級,共六個晉級。

士兵分成三等,爲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新兵一律爲三等兵。

盧俊義爲了讓各級軍官以後越來越渴求榮譽和戰功,不至於太早碰到天花板,最後出現上百個上將,也太分不出階層。太難看了。所以特增設了元帥級別和大將級別。

戰爭時期將領一般沒有特別大的功勞地話,天花板是上將級別。大將、元帥級別是要留到國泰民安之際再頒發;如果某些將領實在太出sè,像郭子儀一般的人物。也可在戰爭時期給予大將和元帥的軍銜。後來他還是覺得以後的戰役頻繁,有些將領天縱奇才,會太容易升到元帥級別,然後他們就很容易去覬覦大元帥那個根本不可能屬於他們的位置。於是他又從元帥這個級別往下分,在每一個級別上細分成三xiǎo級,如大校,有一級大校、二級大校、三級大校,一爲尊,從三升上來。

日後等梁山義軍壯大了,有軍這個編制出現了,隨即也會陸續出現軍團的編制。

一個軍團一般轄有四五個軍,二十萬人左右,軍團地指揮官叫做司令,軍團的正司令和政委一般就是武將的最高職位了,他們的軍銜一般是上將、中將軍銜,副司令職和正軍職的是少將、大校軍銜,副軍職和正師職的是上校、中校,副師職和正團職爲少校、大尉,副團職和正營級爲上尉、中尉,副營職和正連級爲中尉、少尉,副連職和正排職爲少尉、上士;副排職和班職爲上士、中士。

請注意,根據盧俊義制定的軍制,一般軍人到了副營級別以後,很難將軍銜升上去了,軍銜和職位嚴重掛鉤,也就是說,那些沒有指揮才能,空有匹夫之勇的武將,只能做一個團長,指揮二千人,更多人jiāo在他手裡不放心。同時有個規定,剛升爲某個職位的只擁有該職位地最低軍銜,等日後立功了,軍銜才能升上去。

聽到盧俊義軍銜制地創意,神機軍師朱武拍手稱道:“太好了,石破驚天的規定。不過,朱武認爲,如果再加上三個設定就更完美了。第一,當不同系列地梁山義軍在一起配合作戰,如果兩支軍隊指揮官的軍職一樣高,在沒有統帥部特別安排下,軍銜低地要聽從軍銜高的指揮。第二,軍銜低的見到軍銜高的要施禮,以表示對對方軍功的尊重;第三,將軍餉的一部分跟軍職掛鉤,一部分跟軍銜掛鉤。” ωωω✿Tтkā n✿¢O

盧俊義微笑道:“神機軍師不愧善於排兵佈陣,一下子就看出剛纔軍銜制的疏漏之處,你提出的三點我都同意,全部加入軍銜制度的設定裡。其他人還有沒有意見?”

金錢豹子湯隆問道:“像我們這種打鐵造兵器地有資格授予軍銜嗎?”

盧俊義笑道:“我正要宣佈這個。像金錢豹子湯隆、yù幡竿孟康、紫髯伯皇甫端、通臂猿侯健、青眼虎李雲、九尾龜陶宗旺、神醫安道全。你們這種叫做專業技術軍官,也可以授以軍銜,按照專業技術職務、能力和功績來定軍銜,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爲中將至少校,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爲大校至上尉,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爲中校至少尉。你們幾位現在都各自負責一個大方面,均可授予三級中尉軍銜。日後隨着你們對我們梁山義軍地貢獻越大,軍銜就越高。”

yù臂匠金大堅舉起手:“主公,像我和老蕭這種算什麼。我們搞的是文事。”

盧俊義想起來後世的文職將軍,笑道:“像你和聖手書生蕭讓、神算子蔣敬、鐵笛仙馬麟現在都算文職軍官,你們這些搞財務、宣傳和文字工作的也可以被授予軍銜。你們本身的職別是分成九品,根據品級跟軍銜相對,現在我宣佈你們暫且授予三級中尉軍銜,神算子蔣敬最近主持後勤物資轉移立了二等功,xiǎo級別升一級,爲二級中尉軍銜。”

賽秦瓊王進問道:“何謂二等功,不知戰功是怎麼樣規定的?”

盧俊義想了想古代和現代的戰功規定:“戰功的xìng質分成四等。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每一種功勞都有相應的規定,等下再跟各位細細合計擬定以下。舉例來說,如果你現在能將高俅地人頭拿來,就算特等功,可以馬上升一級。可以立即由大尉擢升至中校。每種功勞的次數暫設爲三次,具體這麼說,如果你立了一次三等功,會有等同月薪的獎勵,但並無軍銜的擢升,只有積夠三次三等功,就可算作一次二等功,軍銜就擢升一xiǎo級別,當然你如果一下子就拿了一個二等功。比如擒獲敵人一箇中級將領或者率軍剿滅了多少多少敵人。那你馬上就可在軍銜上擢升一級,同樣職務上看情況也會適當調整。次二等功等同於一次一等功。可以在軍銜上擢升一級別,比如從大尉擢升到少校。如果你獲得了兩次一等功就可以在軍銜上擢升兩級。從大尉升到中校。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李逵坐立不安,急切地問道:“什麼算三等功,俺不敢奢望特等功?”

盧俊義笑道:“這個文職軍官、技術軍官跟你們全職軍官的規定完全不同,到時候會有一個詳細的列表,到時候會印刷出來,發到每個班,讓每個戰士都知道自己以後要怎麼做就能獲取功勞,讓大家知道自己只要腳踏實地地做好面前的每一件事情,就有希望在未來的日子成爲校尉將帥。你們戰鬥序列的三等功,對於士兵,堅持一場戰鬥到底就算一次三等功,如果俘虜一個或者斬首一級就算一次二等功,對於你們這些將軍呢,如果堅持一場戰鬥到底或者援助友軍就算一次三等功,如果俘虜和斬首

敵軍地總人數是你的兵力的十分之一,就算一次二等功,如果達到五分之一,算一次一等功,如果達到二分之一,算一次特等功,將領自己斬首或者俘虜的如果是將領級別的才能完整算成將領的軍功,如果是一般士兵,則計入整體地戰功,從而推出你這個統領的戰功,進而得出你應該擢升的軍銜。當時如果你們殺良冒功的話,軍銜薪水什麼全都不要指望了,輕則貶做士兵,重則斬首示衆。”

李逵猛搖腦袋:“怎麼會呢,怎麼會,俺鐵牛從來不是那種壞蛋,殺良冒功不是人乾的事情,殺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算什麼本事,瞧不起。”盧俊義呵呵笑道:“那就好,這麼多人裡面,我最擔心你這鐵牛,殺人起來,是不論青紅皁白,男nv老幼,luàn砍一氣。”

李逵瞪大牛眼:“主公,你可不要聽信這謠言啊,俺鐵牛好人壞人可分得清,俺不傻。”

盧俊義止住了滿堂的鬨笑,喝道:“關於軍紀。我們日後肯定要大力整頓。以後再說了,現在你們對這個軍銜制度還有什麼異議嗎?”

這時入雲龍一清道人公孫勝淡然笑道:“呵呵,一清是方外之人,本就不願居於軍職,這次軍銜貧道更想退讓。”道嗔也舉起手,示意不願意領軍銜。

盧俊義看他們一臉執着,笑道:“我準備讓通臂猿侯健製作新戰袍,做一個軍銜章,繡在肩頭上。讓其他戰友能一眼看出軍銜高低。現在看來道嗔和尚和一清道長都不喜歡身穿戰袍,如何辨識你們的軍銜高低就是問題。既然你們都不要,那就不授予你們了,但是作爲補償,我授予你們見誰都不需要施禮的特權,你們地會額外多出一份等同於少校軍銜地薪俸林沖突然問道:“我一直納悶,主公爲什麼不襲用秦朝舊制,採用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我覺得暴秦軍功制度下的士兵特別有戰鬥力。”

一旁地許貫忠笑道:“那二十級爵位。沒有一個是我們現在熟悉地,反倒是元帥、將校尉都是我們熟悉地軍中榮銜。從漢朝就開始有元帥、將軍、校尉、都尉等名稱流傳在軍中,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用主公設定的新軍銜是符合適應我們這個時期的。它完善強化了軍隊的軍功制度,又有利於統一指揮,而且對軍人的全部貢獻的綜合評價和肯定。而不是像現在禁軍那般死氣沉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盧俊義笑道:“許軍師謬讚了,我這是順應天意所爲。”

許貫忠突然冷冷道:“既然軍中已有制度,主公剛纔對我的稱號就不合軍規,請主公端正態度,首先尊重你立下的制度,您應該稱呼我爲許政委或許中校。”

盧俊義從椅子上跳起來,行了一個軍禮:“許政委好!”然後面對大家笑道:“許政委這次地意見很中肯,我很高興受到這樣的批評。如果日後我在任何一方面有什麼不對不妥之處。希望大家能踊躍指出。這裡我再宣佈兩點:第一,指出上級錯誤的算三級戰功。如果能再提出有建設xìng的意見,再記一次三等功。如果那個意見生效,產生了一次團體一等功,就給那個提意見一次二等功,如此類推。第二,以後梁山不再是山寨,而是一個龐大的軍營,在這個軍營裡面大家平時見面要相互行禮問好,規矩是軍銜低的向軍銜高的先行禮問好,軍銜相同時武館要先向文官問好,指揮官要向政委問好,稱呼是軍銜或者職位名稱,一般不許直呼其名,另外行禮的方式是這樣,敬禮!”說着,盧俊義站起身完整地做了一個標準的解放軍軍禮,然後爲了讓大家印象深刻,又做了三次。

現任梁山職務等級編制軍銜如下:yù麒麟盧俊義爲正師職,爲三級中校;師部政委許貫忠也是正師職,同爲三級中校,副師長林沖、王進、燕青和副政委公孫勝、朱武則同時爲三級大尉。同職位地文官和武官軍銜相等,不歧視文官,更不歧視武官。因爲林沖有貢獻根據地之功,立下大功一件,特提一級軍銜爲二級大尉。同樣李俊因爲創建水軍有功,晉升一級,爲二級大尉,張順、歐鵬兩個團長都爲三級大尉。

元帥制服肩章上繡龍,金龍爲大元帥,將軍制服上繡虎,校官制服上繡獅,尉官制服上繡豹,士官制服上繡馬。元帥的制服簡章上繡了龍,金龍爲大元帥,這個是全國兵馬大元帥才能配戴,規定是皇帝的,是屬於日後盧俊義的;銀龍爲一般元帥,元帥最多隻會有十個,但分成三級,一級繡三條龍,二級繡兩條龍,三級繡一條龍,這個有點顛倒,但很好理解。

將官和校官都分成四級,便有金銀銅鐵四種對應的顏sè金銀青黑四sè,每個級別的三個xiǎo級別同樣是顛倒來看地,一級繡三個,二級繡兩個,三級只有一個。

盧俊義認爲這個動物繡的創意比起後世的三條槓幾顆星似乎更形象生動些,是不是缺了幾分嚴肅莊重呢,盧俊義並不認爲,因爲古代武官官袍上繡的都是動物,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三十四章 石將軍石勇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八十六章 趙宋敗因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條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八十章 船火兒張橫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七十章 梁山軍制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九十三章 紫髯伯皇甫端第九十一章 梁山擴軍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四十六章 苦惱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十二章 大敗關勝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二十三章 到史家莊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七十三章 孔雀開屏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國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八章 帥才關勝第五十一章 坦誠相見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四十六章 惑扈三娘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四十七章 田虎舊部第八章 景陽岡第六十八章 一槍救二將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五十八章 兩妹出嫁第九十八章 造船第九十二章 神醫安道全第十章 殺破狼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三十章 發展馬政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九十九章 攻下東平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
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三十四章 石將軍石勇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八十六章 趙宋敗因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條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八十章 船火兒張橫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七十章 梁山軍制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九十三章 紫髯伯皇甫端第九十一章 梁山擴軍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四十六章 苦惱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十二章 大敗關勝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二十三章 到史家莊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七十三章 孔雀開屏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國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八章 帥才關勝第五十一章 坦誠相見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四十六章 惑扈三娘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四十七章 田虎舊部第八章 景陽岡第六十八章 一槍救二將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五十八章 兩妹出嫁第九十八章 造船第九十二章 神醫安道全第十章 殺破狼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三十章 發展馬政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九十九章 攻下東平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