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待制,智深大師,玄寂大師,小乙哥……你們看看,這身甲械怎麼樣?”
武好古彷彿根本不知道開封府正在醞釀一場巨大的風暴,他只是在鬱州島上忙着自己的一大堆事兒。
今天又有一大批人上島來和他討論大教化團的裝備。包括章惇的四子章援,少林寺的大和尚玄寂,界河大相國寺的智深大師,萬壽觀的觀主劉無忌,全都上了鬱州島。到了武好古暫時居住的雲臺學宮學會的院落之內,在一間精緻的廬舍裡面,看到了武好古和一位披着鐵甲的壯漢武誠久。
武誠久現在是個“模特兒”,穿着一身嶄新的扎甲,扎甲外面還有一件白色的戰袍,左手還拿着一張漆成白色的包着牛皮的木盾,不過不是羅馬盾的形裝,而是一張扇形盾,也就是上半段大而闊,下半段削尖的盾形。是10世紀——13世紀歐洲騎士常用的盾牌。
武誠久手持的這面白色扇形盾表面還有黑色毛筆書寫的“天理”二字!
“‘天理’二字既是大教化團的口號,也是標誌!”武好古指着武誠久的盾牌說,“不僅教化團騎士的盾牌上要寫,教化團的大旗上也書寫‘天理’二字,還要再配上八卦旗和萬字旗。
而這身鎧甲、盾牌,還有長劍、馬槍和騎弩,就是教化團騎士們使用的甲械了。”
“不配馬弓?”智深大和尚懂得軍事,插話問武好古。
“不,”武好古搖搖頭,“不配弓,只配弩。因爲教化團騎士是重騎兵,只衝鋒,不騎射,配弩只是爲了驅逐輕騎。”
教化團騎士的騎弩就是最早配屬給假子騎士的弩,安裝有可以抵在肩頭以加強穩定性的弩託(槍托)。騎士們雖然沒有辦法在騎馬作戰時給騎弩上箭,但是由騎弩射出的致命利箭還是可以在幾十步距離上給敵方的輕騎兵造成致命打擊——輕騎兵是馬弓通常也就能對付三四十步開外的目標,而在這個距離上,騎弩射出的特製的三棱弩箭對無甲或輕甲目標具有極大的殺傷了。這樣以50騎爲單位集體行動的教化團騎士就擁有了擊潰上百名甚至更多遊牧輕騎兵的火力。
而且由於騎弩沒有持續的火力,所以重騎兵們必須足夠珍惜這一支可以用來保命的箭鏃,不到關鍵時刻不會使用。這樣就能確保他們在大部分情況下,都依靠衝擊進行作戰。
“大郎,這麼一身甲械怕是要花費不少吧?”穿着紫色道袍的劉無忌看着頂盔貫甲的武誠久問,“而且甲騎也不容易訓練,沒個幾年也成不了軍吧?”
武好古擺擺手,“用不了幾年的,有個一年半載足夠了。又不是要用莊稼漢來訓練,直接到靈州去僱傭……咱們只需要出些博士就可以了。”
把不會騎馬的人訓練成重騎兵當然是很難的——騎馬這事兒對官老爺是一回事兒,對騎兵是另一回事兒!官老爺只要能在馬背上坐穩了不跌下來就算會了。騎兵得騎馬作戰,而且還要懂馬,會伺候馬,會簡單的治療馬兒的疾病和創傷,當然還得會調教馬兒。從零開始的話,沒個幾年還真是不行的。
不過要將已經會騎馬會養馬的丁壯訓練成衝擊騎兵,只要摸索到比較科學的方法,進行簡化和嚴格的訓練,難度就不是很高了。因此積累一批騎兵軍官和在河北安置一批騎士家庭,纔是培養出重騎兵的途徑。而大騎士養小騎士是有個過程的,而且還必須在家呆着和老婆一起牽手才行。
所以武好古必須讓北滄州的騎士團體有休養生子的時間,要不然以後就沒足夠的騎士可以用了——現在已經是公元1105年了,距離宣和北伐只有20年時間了。
再不多生一點,到時候就沒騎士可以用了!
因此在這一回的教化團西征中,武好古並沒有動用北滄州一帶的騎士,僅僅只是出動了馬政爲首的一百多名博士團的博士,作爲教化騎士團的核心。大部分的教化騎士,都得去靈州當地僱傭和訓練。
因爲是釋儒道組團出征,所以那一百多名博士需要訓練的還不止教化騎士,還有僧兵和道兵。
在展示完了騎士的裝備之後,今天客串模特兒的武誠久又換上了一套僧兵裝備,出現在了衆人跟前了。
武好古則繼續解說:“這套是僧兵的甲械,有藤笠,皮甲,戒刀,袈裟,念珠,另外還有長槍和步弩,還沒有送到鬱州島上。”
所謂的僧兵,其實就是長槍兵的變種,裝備和新府兵中的長槍兵差不多,只是多了一支界河商市出品的步弩——其實就是騎弩,一種加裝了槍托,並且進行了輕型化的踏張弩。因爲使用了從遼國進口的頑羊角爲主要材料的複合型弩臂,所以威力仍然大於步弓,只是射速較慢。
只所以給僧兵配弩,主要是因爲武好古的教化團軍事機宜指揮(馬政是指揮)認爲,僧兵有守衛寺廟的職責,很可能會在沒有騎士和弓箭手支援的情況下單獨作戰。所以需要擁有威力強大,而且易於掌握的遠射武器。
“僧兵要到何處去募集?”
少林寺的玄寂大師看着身披袈裟,手握戒刀的武誠久,總有一點不大習慣。雖然少林寺因爲宋太祖的允可,擁有不少武僧。但是少林武僧不過是保甲的水準,應付一下江湖鬥毆,驅趕幾個惦記少林寺財產的毛賊還行。哪有這樣甲械俱全,還配上弩機的……誰見過少林高僧拿個弩機去和人比武的?
所以玄寂大和尚也知道,這些僧兵是不可能從少林寺出來的,肯定也得臨時招募。
“僧兵還有道兵都可以在中原招募,”武好古道,“官家下了諭旨,允可大教化團在大宋境內招募教化騎士、僧兵、道兵各1000人,輔兵3000人……教化騎士就由本官派人去靈州招募,僧兵和道兵還有輔兵,要不就由大相國寺、少林寺、景林宮和萬壽宮去招募吧。這可是諾大的功德啊,還有錢賺,想來會有不少丁壯願意一搏的。”
說完,武好古又讓武誠久去換上了道兵的服裝和裝備。其實也和僧兵們差不多,只是沒有裝備長槍,而是裝備了一種長度不到一丈的槍斧——就是一種矛和斧鉞的組合體,相當於在長矛的頭部加了一柄不算太大的戰斧。這種槍斧既可以刺擊,又可以揮砍。矛尖可以對付騎兵,斧子則可以劈碎盾牌和甲冑。另外,一丈不到的長度又能讓它在近距離的步兵格鬥中發揮作用,完全可以替代箭盾兵保護長槍手。
當然了,步弩同樣配屬給了這些使用槍斧的“道兵”。這樣他們也能擁有一定的獨立作戰能力。
“招募幾百個壯丁自不是問題,”玄寂大和尚言道,“從少林寺的佃戶之中就能募到了,只是誰去訓練他們?這些器械又由誰來提供?錢又怎麼計算?”
劉無忌也道:“人咱們可以想辦法招到,只是不能在開封府訓練吧?”
章援拈着鬍鬚也道:“是啊,武帥司,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都去靈州,”武好古笑道,“只管把人手募集起來,空着手去靈州即可。高太尉在那裡,還怕沒有辦法訓練起來?
至於帶兵之將,到時候奏請官家,從新科右榜進士和禁軍猛士中抽調人選就是了……大教化團不過是個名義,實際上還是朝廷的兵馬啊!”
章援不解道:“既然是朝廷的兵馬,何不直接請調禁軍呢?”
“禁軍怎能駐紮寺廟、道觀和書院?怎能用來傳播大道?”武好古笑着回道,“就算西平王答應,也會亂了名分制度的……寺廟、道觀、書院怎麼可以驅使禁軍?按照制度,得要宣撫司和兵馬總管的將令。在中原當然沒有問題,可是在安西四鎮和海外,卻是不行的。”
“如何不行?”章援還是沒想通透,“西北軍中的將主權力都很大,不必事事都請示帥司的。”
“西軍的將主,哪怕兼領一州,也還是大宋之官。”武好古解釋道,“而安西四鎮以及海外開設的書院、寺廟、道觀,都是節度司,是要直轄土地民衆的!”
武好古說“節度司”其實並不準確,準確的名稱應該是封君或領主——書院、寺廟、道觀在一個封建化(指封邦建國)程度很高的環境中的存在形式,就是一種特殊的領主。
既然是領主,當然要有直轄的軍隊了!如果沒有軍隊,領主要怎麼當?至於要效仿中原,建立一套完善的官僚體系,考慮到遙遠的距離和完全不同的社會環境,還是別做夢了。
實際上,就是在大宋帝國的版圖之內,羈絆州縣的數量也是有不少的。
“原來如此!”章援嘴上這麼說,心裡還是不大明白。自己這個大教化團的大教諭難道變成了個節度使了?這不大好吧?自己是文官啊……文官現在可以直接掌兵了?等回了蒲園一定要和父親大人好生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