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整頓京師(六)

正在感慨之間,說曹操曹操便倒,馬蹄聲疾響之中,就見數十騎士擁着李邦彥亦至。李邦彥仍然是那副瀟灑模樣,但是也如楊凌一般,掛着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和楊凌一見之下,對望而笑。

守衛宣德門的甲士,見楊凌等人到來,早早敞開大門,在城牆上工作的工匠,也紛紛避道而出宮城之外。拜伏在兩旁,按禮數言,不過避道深揖也就罷了,不過楊凌如今在汴梁威名,端的可以止住小兒夜啼。

如今晉王當面,一衆工匠戰戰兢兢大禮行下,只是連頭也不敢擡,楊凌也懶得管這些小事,翻身下馬,與李邦彥並肩而行。

李邦彥笑問:“晉王此來,倒是忘了學生還在辛苦,也不來探問一番,虧得學生現在領着開封府,四門消息來得快捷,纔在宮門前迎着大王。”

楊凌搖搖頭:“李兄留鎮,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只是這天家的事情須得先料理停當了,天下人可都在看着!省的他們父子之間先打起來。”楊凌對趙家語氣,殊沒有什麼客氣的,李邦彥也聽過就算。

現在他們勉強算是一個追隨於楊凌旗號之下的軍功貴族集團,與隋唐之交的關隴軍功貴族集團,還有後世追隨吳王開國金陵的淮泗軍功貴族集團有點相像,不過就是才具雛形而已。

這樣新興的政治團體,與楊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勝則從龍,敗則族滅,沒什麼好說的,就是楊凌大罵自家老丈人和妻兄,李邦彥也就當沒聽見。

趙家父子如何料理,這此前都有定論,倒是中樞人事,是必須要關心的,這不比漢末,曹操將獻帝迎回許都,其時天下已然四分五裂,漢家權威,也就剩下尸居餘氣的一點,曹操大可以撇開朝廷中樞,以他幕府把持一切。

但是現在楊凌還不得不盡力維持住中樞威權,使得汴梁這個統治機構爲其所用,政治問題基本就是人事問題,這上頭可是必須拿出章程應對來,且此前也不能商量得太細,誰知道一場大亂之後,有多少人願意改換門庭,有多少人牽扯亂事太深必須貶斥,有多少人亂事之後還是抱持敵對態度?

這幾日坐鎮汴梁,李邦彥除了安撫地方之外,就是在這人事上下了大功夫,每日坐在衙中接待求見之人,或者主動前去拜客,忙亂得不可開交,說不定睡得比風塵僕僕追亡逐北的楊凌還少。此刻總算是有點頭緒,哪些人已經破膽,讓怎麼做便是怎麼做。

哪些人熱衷,想改換門庭博一個富貴,哪些人想投靠過來,以求免罪,省得楊凌貶官抄家。還有哪些人繼續死硬,都得趕緊和楊凌商議如何措置了。

“中樞威權,重在東西二府,三司六部及諸多衙寺,尚可稍緩,這上面如何安排?”楊凌沉吟一下,反問道:“你不用說是要入東府爲大參兼領開封府尹的,對東府人事,你如何看?”自從現在軍事軍權爲重,西府事宜不用說是楊凌自己有安排的,李邦彥功夫就下在東府政務系統上,對於大參兼領開封府尹,李邦彥也是一躍而居中樞,青涼傘穩穩到手了。

對於他的歲數而言,大宋開國以來也是異數,不過李邦彥倒是當仁不讓,渾沒有半點差詫異的表現。他一邊緩緩而行,一邊慎重道:“白蒙亨爲尚書右僕射,領銜東府三省,徐擇之,唐欽叟,張子能,歐陽全美等爲三省僕射左右丞侍郎等有差,另召張嵇仲等有聲望清名輩入都門,備位臺諫,則東府差可粗安,而朝中正人充盈者也。”

楊凌凝神想想,白時中,徐處仁,唐恪等人,原來都在東府,此次亂事當中也被波及,看來爲了脫罪,這些人無節操的就和李邦彥達成了默契,還是想安安穩穩的在中樞爲相,臉皮厚度和節操下限看來都是不凡。

白時中更是資望甚深,蔡京在日事事依違,從來不發一言,讓他爲招牌領銜東府,看來是再好不過的選擇,而張邦昌這個人有點讓人膩味,歷史上名聲之壞,怕是徽宗朝第一了,原來也備位東府,卻是班列最後的。

這次兵亂,張邦昌不知道怎麼聰明瞭一把,少有的未曾牽涉其中,要是還在這個位置上,楊凌真怕這等人物狠狠又把自己賣了。

至於歐陽珣,這個人爲翰林學士,既有文名,又有清望,且在楊凌計劃出征河東的時候,他是朝臣中難得說了幾句公道話,讓朝中少些掣肘,使楊凌趕赴河東將女真擊敗之後大家再翻臉動手。

東府之中將他拉進來,看來是指望他與楊凌集團的這點善意,能一直維持下去,且資望名聲也的確夠了。再然則張叔夜等地方上有名望有號召力的大臣召入汴梁,入東府也好,備位臺諫也好。都是削弱地方加強中樞的舉動,如果能夠成行,當然是好事。

這樣的安排,楊凌大體同意,相信李邦彥也勾兌好了。這些人暫時會在楊凌威勢之下相安無事,楊凌點點頭就說了一個人名字:“張子能他……”

李邦彥一笑:“張子能熱衷之人,兵亂之後,第一個以重臣身份來拜李某,且爲晉王效力之熱忱,溢於言表。此刻不得重用,恐寒朝中向義之輩心思。”

楊凌在心底嘿了一聲,自己已經不是讀史拍案的後世人了,而是真正權勢巔峰之人,李邦彥話裡意思很明顯,張邦昌是難得主動投效之人,此刻正是要擴充這個勢力團體根基的時候。還有得多少挑選不成?怎麼樣也就是他了。

如此這般,也只有捏着鼻子用了,且現在自己,怎麼會再給他賣國機會?留待將來,能將他打發多遠就打發多遠便是。

只不過史書上,張邦昌的僞楚政權實在是迫於無奈而建立,皇家被一網打盡之後,金人就讓張邦昌當皇帝,這貨沒那膽子,死活不幹,後來金人要挾,若是張邦昌不做皇帝就將汴梁屠之一空,正是這樣的壓力之下,他才當的皇帝,張邦昌並沒有小說野史上的腳底流膿,在當皇帝之後就封閉宮室,大事小情也是徵求羣臣的意見之後在做決定,後宮原來老趙家的嬪妃也是不敢染指,甚至有妃子自薦枕蓆也是拒之不收。

後來趙構得以起家,也正是因爲張邦昌主動將皇位讓給趙構,叫做還政於趙,趙構繼位之後一直爲人所詬病,在北伐一事上不怎麼用心,也正是因爲他的皇位是張邦昌僞楚皇帝讓給他的,而張邦昌又是金人推選出的皇帝,所以就由得位不正一說,此處暫且不表。

李邦彥見楊凌默許,忍不住又問了一句:“大王對西府有何安排?”

楊凌淡淡道:“我將舉薦小種爲樞密副使,王黼爲同知樞密院事,韓良臣加保大軍節度留後,嶽鵬舉加忠正軍節度留後,擊破女真,我讓他們挾此軍功進西府。”

李邦彥忍不住也是有些咋舌,舉薦种師中爲樞密副使,是題中應有之義,小種入朝那是上佳,就算暫不入朝觀望風色,楊凌籠絡親善之意已然表露無遺,王黼坐鎮河東,使功不如使過,給他加樞密院差遣坐鎮河東轉運後勤還是得力的,況且人家也是當過宰相的,地位在那裡,可韓世忠和岳飛的官職升得實在喪心病狂,加了節度使還則罷了。

要是能戰勝女真,楊凌還打算讓他們進西府,這就是楊凌鐵了心準備打造自己這個政治勢力的利益共同體了,也是爲天下看,追隨我楊某人的人馬,看其名位富貴何如?這對李邦彥這等早在楊凌利益團體中的人來說,自然是好事,而麾下軍將士卒,更是激奮。

對於他們而言,只要追隨楊凌出力死戰,上升通道自然無限!而朝中敵對勢力,自然也知道這一手的分量,神策晉陽二軍本來就聞戰則喜,再終於形成穩固的利益團體,就算是想要挑戰,也得再好生掂量一下。

說不得就得觀望一下,等着楊凌麾下強軍與女真互相削弱了之後再說,此時此刻,楊凌麾下,才真正成爲一個穩固的利益團體。此前宮變雖然楊凌得爲晉王,但是前路仍然茫茫,再一次變亂之後。中樞已無抗手,已經證明了楊凌至少不是那麼容易能打壓下去的,追隨這樣的楊凌。

三軍上下,自然不愁能挾軍功而飛黃騰達,三軍軍將,就是將來的勳貴集團,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縱然有樸素的家國民族意識,卻也不能超過時代,朝中皆敵,沒有強勢人物支撐,與外敵血戰之後無功反罪,如何還能指望這支軍隊一直死戰下去?

楊凌雖然只是淡淡的幾句話說及西府人事安排。但是其實對於這個大宋而言,卻是驚雷之聲!李邦彥欣慰之餘,就是惜乎西府人手還單薄一些,要是再有一個得人望有清名的大臣能坐鎮便好了,在一瞬間,李邦彥心中就浮現出宗澤這個名字。

本來他應召入京,就是要入西府的,後來事態發展,宗澤卻終不得位,可是在最後關頭與蔡京分道揚鑣,宗澤最後選擇了楊凌,大變之前,宗澤拜訪楊凌,痛陳利害,不忍河山分裂,趙家父子兩地爲王,最後纔有在京外,飛馬追回秦檜,將至緝拿,準備這一場勝局。

可宗澤這幾日就坐在宅中,遣散從人,大門敞開,只等楊凌甲騎來抓,怎麼樣也不像是能入西府爲楊凌羽翼的樣子,世事豈能皆如人意啊,此次宮變之後,已然有不少文臣以各種原因來投,已經是晉王事業大大向前進了一步了。

轉瞬之間兩人已經走過宣德門,直入皇城,李邦彥關於人事上面的安排已然得到了楊凌的首肯,便告辭而去,他急急要得到結果的,也就是這麼一個要緊消息而已。其他事情千頭萬緒,還不知道有多少。

談完之後,拱手告辭,幾十名甲士接住,飛也似的馳回去了,向來瀟灑的方貴公子,現在卻是俗務纏身。而今而後,只要楊凌不敗事,恐怕再不得閒了,而楊凌直向垂拱殿而去,在皇城中值守的內宦與班直甲士,見到楊凌經過,都行禮如儀,大氣都不敢出一聲,整個皇城之中,只能聽見楊凌囊囊的腳步聲響動而已,似乎這腳步聲再大一些,皇城宮牆都要承受不住,轟然崩塌!

得知楊凌到來的消息之後,這幾日在皇城中一直惴惴不安的趙恆,頓時就擺駕垂拱殿,只在殿中歷代皇帝會見臣子的偏廂中,忐忑不安的等候,爲蔡京一句話就遷延了出河東的事情,一步錯則步步錯,誰知道楊凌就勢引發了兵亂,然後再一舉蕩平,更將太上迎入禁中幾日。

那幾天中,趙恆只是擔心突然一夜之間,就有楊凌甲士前來,告訴他太上已然復位,而自己要和太上皇一般下場!

今日楊凌回來,這折磨總算是到頭,只等結果了,聽到內宦顫抖嗓音的通傳之聲,趙恆一下就從座上彈了起來,以君王之尊,居然拱着手微微彎腰,只等楊凌到來!

趙家皇帝,被楊凌這般反覆折騰,實在是半點心氣也無了,腳步聲響動之間,就見楊凌已經再殿外解下佩劍交給隨侍班直——其實也就是楊凌的心腹——昂首而入。

這段時日折騰,楊凌更消瘦了一些,本來就體型不廣,現今更瘦得顴骨都有點突出了,臉上線條,更是分明。原來只是英銳而已,可現今更添了一點莫名的龍驤虎視之概。、

原來眼神逼人,現今卻是威光收斂,更厚重了些,可目光落在誰身上,原來直如利劍加身一般,現在卻是隻覺得有一座山壓在身上也似!

趙恆腿一軟,居然就想拜倒在地,楊凌卻沒給他這個機會,鄭重行了一個大禮:“拜見聖人。”(。)

第323章 爭論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713章 整軍會獵(二)第17章 託孤重臣第412章 風雷齊動(一)第317章 兵變第515章 行路難(五)第237章 槍挑鐵滑車(九)第101章 涿州(一)第436章 莫須有(七)第4章 有敵來襲第17章 託孤重臣第46章 各有動作第514章 行路難(四)第394章 收網(三)第637章 擁駕(七)第423章 明爭暗鬥(二)第262章 壯士死節第592章 將出(二)第463章 朔州會戰(一)第589章 改天(十九)第595章 將出(五)第273章 劉家祖傳第569章 殺破狼(十七)第17章 託孤重臣第3章 吾親吾愛第667章 破關而入第680章 軍心民心第175章 馬蹄急(二十二)第685章 驚退第212章 雪滿弓刀(七)第66章 局面翻轉(下)第492章 潛雷生(二)第71章 計議第442章 莫須有(十三)第199章 風雲亂(六)第533章 潛龍在淵(三)第102章 涿州(二)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201章 風雲亂(八)第137章 風雲動(四)第282章 城外之盟第450章 莫須有(完)第269章 藥師北上第680章 軍心民心第452章 慶父不死(二)第35章 血洗(下)第514章 行路難(四)第291章 血骨錚錚第33章 血洗(上)第412章 風雷齊動(一)第33章 血洗(上)第608章 大風起兮(八)第485章 鋒芒暗蘊(五)第236章 大江東去(五)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523章 倖進(三)第204章 風雲亂(十一)第150章 風雲動(十七)第555章 殺破狼(三)第191章 恩怨了(八)第500章 潛雷生(完)第428章 明爭暗鬥(七)第32章 慘劇第227章 江山如畫(六)第711章 宜芳大捷(完)第388章 暗撥乾坤(七)第47章 以戰養戰第725章 家國天下事(一)第681章 集軍第377章 密謀圖事第559章 殺破狼(七)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430章 莫須有(一)第592章 將出(二)第676章 全線動搖(五)第136章 風雲動(三)第23章 透露第210章 雪滿弓刀(五)第184章 恩怨了(一)第641章 擁駕(十一)第364章 吳玠之才第210章 雪滿弓刀(五)第210章 雪滿弓刀(五)第298章 傻人不傻第155章 馬蹄急(二)第371章 破關第387章 暗撥乾坤(六)第618章 北上(八)第670章 毫無抗手第107章 涿州(七)第58章 暗流(四)第626章 北上(十六)第622章 北上(十二)第398章 收網(七)第191章 恩怨了(八)第709章 宜芳大捷(九)第692章 合兵(二)
第323章 爭論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713章 整軍會獵(二)第17章 託孤重臣第412章 風雷齊動(一)第317章 兵變第515章 行路難(五)第237章 槍挑鐵滑車(九)第101章 涿州(一)第436章 莫須有(七)第4章 有敵來襲第17章 託孤重臣第46章 各有動作第514章 行路難(四)第394章 收網(三)第637章 擁駕(七)第423章 明爭暗鬥(二)第262章 壯士死節第592章 將出(二)第463章 朔州會戰(一)第589章 改天(十九)第595章 將出(五)第273章 劉家祖傳第569章 殺破狼(十七)第17章 託孤重臣第3章 吾親吾愛第667章 破關而入第680章 軍心民心第175章 馬蹄急(二十二)第685章 驚退第212章 雪滿弓刀(七)第66章 局面翻轉(下)第492章 潛雷生(二)第71章 計議第442章 莫須有(十三)第199章 風雲亂(六)第533章 潛龍在淵(三)第102章 涿州(二)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201章 風雲亂(八)第137章 風雲動(四)第282章 城外之盟第450章 莫須有(完)第269章 藥師北上第680章 軍心民心第452章 慶父不死(二)第35章 血洗(下)第514章 行路難(四)第291章 血骨錚錚第33章 血洗(上)第412章 風雷齊動(一)第33章 血洗(上)第608章 大風起兮(八)第485章 鋒芒暗蘊(五)第236章 大江東去(五)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523章 倖進(三)第204章 風雲亂(十一)第150章 風雲動(十七)第555章 殺破狼(三)第191章 恩怨了(八)第500章 潛雷生(完)第428章 明爭暗鬥(七)第32章 慘劇第227章 江山如畫(六)第711章 宜芳大捷(完)第388章 暗撥乾坤(七)第47章 以戰養戰第725章 家國天下事(一)第681章 集軍第377章 密謀圖事第559章 殺破狼(七)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430章 莫須有(一)第592章 將出(二)第676章 全線動搖(五)第136章 風雲動(三)第23章 透露第210章 雪滿弓刀(五)第184章 恩怨了(一)第641章 擁駕(十一)第364章 吳玠之才第210章 雪滿弓刀(五)第210章 雪滿弓刀(五)第298章 傻人不傻第155章 馬蹄急(二)第371章 破關第387章 暗撥乾坤(六)第618章 北上(八)第670章 毫無抗手第107章 涿州(七)第58章 暗流(四)第626章 北上(十六)第622章 北上(十二)第398章 收網(七)第191章 恩怨了(八)第709章 宜芳大捷(九)第692章 合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