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送軍

歷史的慣性仍然沉重,汴梁兩經離亂,文臣武將,多少人抄家落職,還有人丟了性命,上一代的君王都折了進去。

東府諸公在議定年號進呈的時候,就選了這麼一個寄託於不要再折騰出事情來的靖康二字,這二字進呈,也合趙恆心意,最終轉到楊凌面前,楊凌看着兩個字發了半天愣,最後這點小事,也只能罷手,辛辛苦苦總算扶立了一個能與自家合作,且還算聽話的東府出來,什麼事情都要駁回他們的意見,然後自家獨斷專行,難道等着這個東府再與自家作對?

靖康就靖康罷,不過這是一個有老子出現的靖康!

趙恆終於在香菸繚繞雅樂齊鳴中完成了他獨自一個人與宇宙室女座超星系團銀河室女星系羣銀河系獵戶座懸臂太陽系第三行星地球上空的那位上天的溝通過程,焚燒禱文以聞。然後趙恆就轉過身來。羣臣目光,就投向了位列班次之首的楊凌身上。楊凌默然少頃,舉步上前。舞拜及地。“聖人萬歲,萬歲,萬萬歲!”楊凌動作,羣臣就隨之整齊而動,皆舞拜在地。周遭無數侍立甲士也跪倒在地,呼喊聲響徹南郊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等楊凌再度起身的時候,此時此刻,已然從宣和七年,改爲了靖康元年,趙恆爲君。內亂方息,仍潛流暗藏。女真在北,黑雲滾滾壓來。楊凌已擁勝兵七萬,卻要孤身以抗這空前大敵。楊凌靜靜的立於圜丘階下,只是默然而立,就將在丘頂志滿意得而笑的趙恆比了下去。多少目光,也只是關顧在這位一路扶搖之上,在大宋衝殺出一條血路的晉王身上。又有誰會知道,這個靖康之年,最終命運又會是怎樣?

在同一片天空下,燕地北面,女真東路軍的調動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緊密,但是檀州居庸關和薊州方向空虛薄弱的兵力,已經無法越過燕山偵知那裡的動向,而在河東路當面,隨着道路漸漸乾硬,女真西路軍和韓世忠率領所部,向南也越退越快。

兩軍分途,韓世忠退往汾河河谷寧化州方向,依託黃嵬山一帶崇山峻嶺,以石嶺關爲核心的諸多軍寨據守,而盧俊義退往滹沱河谷前代州方向,依託雁門關等險關軍寨據守,而女真西路軍也隨之拉大了正面,鋪天蓋地的壓在這河東緣邊的重重關隘之前!

天下如棋,在這樣的大勢之前,楊凌已經竭盡所能,爭來了一點屬於自己的棋勢,可這棋局,仍然如斯險惡,如此棋局,終局如何,無人能知,局中之人,唯有盡力爭殺而已!

汴梁城外黃河渡口,數百舟船鋪滿黃河岸邊,一如月前夜中遮天蔽日而來氣象,而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卻是載運新鮮出爐的虎賁軍順流而下至河北,一部輜重隨船北運,一部則從陸路回返燕地坐鎮。

虎賁軍主體,自然就是燕地經營出來的回師一萬兵馬和整頓的熙河軍了,要知道吳玠吳璘兩兄弟在兩宋之交也算是頂尖的名將了,只是接到了號令,這對虎賁軍自然是件歡欣鼓舞的事情。

現今改編成爲上四軍之一的虎賁軍,又歸於晉王楊凌麾下,軍心鼓舞,自不必說了,這些時日,就有船隻源源不絕的輸送軍資糧餉器械補充,而虎賁軍另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到汴梁走了一遭的燕地軍馬,現在正士馬歡騰的鋪滿渡口左近。

吳玠辛苦在關內收斂編練出來的五千餘熙河軍正軍,楊凌給他留了三千,原來輔軍還有挾而以壯聲勢的燕地豪強部曲,全部都改頭換面,轉爲朝廷經制兵馬,分撥其他三軍和留置虎賁軍內,也是一半一半,另外還補充了些近畿之處投軍人馬,就算一時上不得陣,也可以充作輔兵,另外不足的輔軍還有隨軍伕役等,到時候也可以在河北諸路及燕地徵發。

這些燕地漢兒,跟着吳玠走了一遭。只覺得一路來如夢似幻一般。因爲伐燕戰事顯得凋零的河北諸路,在他們看來都是人煙輻輳,富庶絕倫,田間繁茂,村舍精潔,及至到了汴梁,這座地球上排名第一,甩開地球上此刻其他文明最爲繁華城市兩萬多光年距離的大都市,簡直讓一個個燕地漢兒鎮日大張着嘴巴只合攏不得。

白日熱鬧自不必說,到了晚上,整個汴梁都如一片燈火組成的海洋一般!往日入營或者有甚差遣也還罷了,了不得晚上在寨牆上看着汴梁燈火發呆便是,臨近虎賁軍起行之際,秉晉王之命給賞給假,輪流出營在汴梁消閒,都中美食,吃得一個個舌頭險些都吞進肚子裡面。

樊樓飛橋壯麗,一衆北地大漢只是仰着頭在門口發愣,讓店中夥計不知道在肚內罵了幾句村漢,瓦舍女郎美目流盼,讓這些軍漢不知道有多少人暗自發誓,說什麼也要立了軍功,得了軍將身份,回來娶了這女郎!

在燕地有家室的,只是盡情買了多少精美耐保存的吃食,多少汴梁慣用的精緻器物,回返燕地,就給妻兒,換來她們的歡喜雀躍,對每個北地回返走這一遭的軍將士卒而言,有個念頭是共通的,這也是俺們的汴梁,邊地風雪中衛戍轉戰辛苦,但也可攜軍功回返這個漢家自己營建出的天堂消閒,甚而在老後退職,也可安家於此,怎麼能讓在遼地上演的慘禍,就在此間重現?

虎賁軍的這些燕地出身的軍將士卒,換了嶄新的甲冑,配上精利的兵刃,打着簇新的旗號,就涌在這渡口邊上,互相誇耀着從汴梁帶了什麼新鮮的物事,交換着這些時日在汴梁的奇遇。

只聽得歡聲笑語,鋪滿河面,人馬歡騰,士氣高昂至極,突然之間。從遠處人羣中響起了歡呼聲,由遠及近,這歡呼聲越來越高昂,不多一會兒,連滾滾的黃河濤聲,都被完全壓了下去!

萬千大軍之中,就見分出一條道路,百餘名晉王直甲士,簇擁着一人疾疾而至。正是楊凌,萬千大軍只是拼命的向他歡呼致意,正是晉王,平定了燕地,讓俺們重回漢家疆域,將俺們帶至了這麼繁盛的所在,並予大宋上四軍身份,若非晉王,俺們現在不知道是哪處溝壑中的枯骨。

而今日,晉王又來親送俺們出征,楊凌一身軍中打扮,甲冑傍身,意氣昂揚,不時向四下揮手致意,每一揮動間,歡呼聲就更激越起來,一浪一浪,只是在這黃河渡口前滾動,這種軍中雄壯之氣,汴梁已經數十年來未曾得見!

楊凌及身邊騎士,就在這樣歡呼雀躍的海洋中一直向前,直抵渡口處,渡口館驛充作指揮虎賁軍裝船轉運的臨時行轅,此刻一衆軍將與轉運使臣,早早就出來相迎,行大禮於道左。在這麼多人最前面的,自然就是吳玠和吳璘兩人,吳玠也還罷了,畢竟跟隨楊凌見過世面的,如常行禮而已,吳璘卻是激動得渾身顫抖,看起來好似在哆嗦一般,這也怪不得吳璘激動。

自從歸於楊凌麾下之後,吳璘雖然現在本事着實一般,但有一個好處,就是楊凌說什麼,就堅決奉行,不打半點折扣,且遇事也沉得下去,總能辦得周到踏實,而且運道還算不錯,晉陽軍和神策軍互調防地前後期間,惡戰無數,而吳璘也是無役不與,立功頗爲不少,偏偏連半點傷都未曾受過,居然積功而得入虎賁軍副都虞候的差遣。

楊凌在檀州經營,吳璘資歷已夠,放出來爲岳飛他們的副手。當時對於吳璘如此年輕能爬到這般高位,已然驚掉了多少老出身老卒的下巴,都道是這廝鳥遇見晉王,晉王太過逆天,連命都能改易過來,吳璘也以爲自家到此爲止了,安心將這個差遣做好就是。

每日奔走去聯絡燕地豪強,搜攏安撫流散漢民,收納轉運而來糧草,主持榷場收稅養兵,選拔精壯編練爲兵,不管什麼差事交給他,都要辦到踏實周至而已矣,那時候吳璘已然在薊州檀州做久居計,誰也沒有想到,吳璘運道,還遠遠未曾至此而止。

楊凌在雲內興兵,韓世忠,盧俊義,楊再興,甚至飛狐口的高寵都次第率領精銳往援,居然一舉就將吳玠提拔成獨當薊州方面的地位,當消息傳來,吳璘直覺得自家似在夢中,當然就是更賣氣力已報晉王恩德了。

燕地雖然遼人丟下家當極多,能戰漢民數量也是不少,但是在神策軍去河東抽走不少精銳之後,吳玠和吳璘又能編練出五千餘騎,輔軍稱是,更能招攬更多燕地豪強,號令通行,北可越燕山,南可至涿易,可當真是改頭換面,脫胎換骨,在楊凌麾下,已經獨當方面!

這段時日,吳玠成了家,娶的是燕地豪強女兒,花骨朵一般的十七歲少女,吳璘跟着喝了好大一頓喜酒,在他領軍應召南旋迴鎮之際,自家嫂嫂已然有孕,興奮得吳玠跟什麼也似,俺終於要成長輩了,吳家世代將門,戰死沙場不知好幾,到了他們這一代,就只有這兩根獨苗,自家大哥有了後,哈哈,俺就可以更加放膽廝殺了,老吳家有今日,全是晉王所賜,除了賣盡這一身血肉氣力與晉王之外,還有什麼說得?

回師增援楊凌平定汴梁,吳玠統軍,行進極速,約束既嚴,沿途並無半點騷擾,回鎮汴梁之後更是奉李邦彥號令,行諸般雜務差遣而毫無怨言,更花大氣力參與分遣燕地軍馬與上四軍中,其間做了不知道多少工作。

如此恭謹奉命且能耐繁鉅的軍將,李邦彥甚是滿意,甚而向楊凌建議能留下他來專任汴梁四壁防禦使差遣,並主持源源不絕編練都中禁軍的重任,可楊凌總是考慮到吳玠在燕地已有威信人脈,此刻燕地正是用人之際,還是以吳玠領虎賁軍,再趕上千里路回返戍衛燕地。

不過楊凌也未曾虧待吳玠,上四軍將主有他一席地位,與韓世忠岳飛這等重將並列,吳玠也願意回返燕地,在那裡經營那麼久,早就人熟地熟。

以大宋重將身份回鎮,也算是衣錦,還要討取家眷送回汴梁,這一則是聰明表示忠誠,二則是也須得讓家眷享享福,自家兒子生出來了,卻得不能讓他再受苦了,如此厚遇,已然讓吳玠覺得用性命也還不進,今日晉王更來親送,這卻叫兩兄弟如何承擔得起?

楊凌翻身下馬,親手將吳玠摻起來,看着他那張忠厚面龐笑道:“好你個吳璘,當日軍中都是常常見面的,我沒吃食了,你還知道給我藏一口,怎麼這次回了汴梁,召見你兩次,都抖得跟鵪鶉一樣,現在來送你一程,還是這個鳥樣子?”

吳璘嘿嘿直笑,只是說:“那如何能一樣,那如何能一樣”

有些話大庭廣衆如何能說得出口,只有晉王親手帶出來的那些有黑雲都背景的嫡系心腹私下裡纔會議論,晉王將來說不得要當君上聖人的,這叫人如何還敢和此前軍中一般,晉王鍋裡面的吃食都敢去搶?

楊凌一笑,招手又讓一旁沉靜而立的吳璘過來:“你們回鎮燕地,我總是有些放心不下,所以來看一遭,也不想驚動那麼多人,不過就想再囑咐幾句話。”

吳玠和吳璘心下都是暗自道:“你晉王如今身份何等貴重,一旦到來,豈有不驚動全軍的?”不過楊凌如此說,真的是有要緊話語再叮囑交代,此間也不是說話的地方,就當先引路,將楊凌恭迎至了館驛之內,楊凌也不入屋宇之中,就在院內和兩人立談。

“我就幾句話,說完便走,女真東路軍動向,總是大患,完顏宗望雖然目前還沒有侵宋的明顯變化,可是此人不差宗翰才幹,你們動作一定要加快,能趕得及回鎮燕地,那就最好,要知道過了燕地,韃子就是一馬平川直入大宋腹心,你們要是趕不及,就沿着白溝佈防,白溝小險不足憑藉,再是不利,就退守黃河,本王的底線就是黃河,無論如何不能讓女真大軍過河!岳飛雖然有能力,可是現如今在燕地的也就是兩萬正軍不到的兵力,宗望一但南下,防線太長,恐怕他哪點兵力應付不過來,我在河東能不能專心與宗翰決而勝之,大半就是依靠在你們兩人身上!”。

第206章 雪滿弓刀(一)第520章 行路難(完)第730章 家國天下事(六)第594章 將出(四)第318章 虛驚第619章 北上(九)第234章 槍挑鐵滑車(六)第555章 殺破狼(三)第549章 整練禁軍(九)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634章 擁駕(四)第669章 御駕親征第412章 風雷齊動(一)第391章 暗撥乾坤(完)第92章 招攬(一)第552章 陳橋別(下)第23章 透露第297章 燕地結局第439章 莫須有(十)第340章 會師與堵截第414章 風雷齊動(三)第429章 明爭暗鬥(完)第699章 合兵(九)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472章 初至汴梁(二)第576章 改天(六)第471章 初至汴梁(一)第528章 倖進(八)第408章 收網(十七)第458章 慶父不死(八)第285章 初次交鋒第432章 莫須有(三)第471章 初至汴梁(一)第283章 民心所向第92章 招攬(一)第378章 着眼市井第108章 涿州(八)第695章 合兵(五)第558章 殺破狼(六)第366章 軍民魚水第452章 慶父不死(二)第198章 風雲亂(五)第509章 驚龍(九)第396章 收網(五)第207章 雪滿弓刀(二)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184章 恩怨了(一)第152章 風雲動(十九)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250章 大江東去(十九)第645章 擁駕(十五)第20章 涿易二州第502章 驚龍(二)弟三百五十九章河東亂象五第382章 暗撥乾坤(一)第443章 莫須有(十四)第613章 北上(三)第50章 人子之心第564章 殺破狼(十二)第54章 衝陣第281章 梟雄之姿第684章 漢家血性第548章 整練禁軍(八)第283章 民心所向第278章 吳玠之才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351章 飛狐口第194章 風雲亂(一)第301章 集團雛形第131章 暗潮生(十七)第411章 收網(完)第463章 朔州會戰(一)第18章 女真使者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197章 風雲亂(四)第320章 艱難抉擇第217章 雪滿弓刀(十二)第73章 抵達第129章 暗潮生(十五)第633章 擁駕(三)第155章 馬蹄急(二)第650章 擁駕(完)第241章 大江東去(十)第575章 改天(五)第485章 鋒芒暗蘊(五)第305章 太原知府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185章 恩怨了(二)第416章 風雷齊動(五)第44章 借兵第239章 出路何在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614章 北上(四)第130章 暗潮生(十六)第441章 莫須有(十二)第549章 整練禁軍(九)第720章 整軍會獵(九)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17章 託孤重臣
第206章 雪滿弓刀(一)第520章 行路難(完)第730章 家國天下事(六)第594章 將出(四)第318章 虛驚第619章 北上(九)第234章 槍挑鐵滑車(六)第555章 殺破狼(三)第549章 整練禁軍(九)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634章 擁駕(四)第669章 御駕親征第412章 風雷齊動(一)第391章 暗撥乾坤(完)第92章 招攬(一)第552章 陳橋別(下)第23章 透露第297章 燕地結局第439章 莫須有(十)第340章 會師與堵截第414章 風雷齊動(三)第429章 明爭暗鬥(完)第699章 合兵(九)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472章 初至汴梁(二)第576章 改天(六)第471章 初至汴梁(一)第528章 倖進(八)第408章 收網(十七)第458章 慶父不死(八)第285章 初次交鋒第432章 莫須有(三)第471章 初至汴梁(一)第283章 民心所向第92章 招攬(一)第378章 着眼市井第108章 涿州(八)第695章 合兵(五)第558章 殺破狼(六)第366章 軍民魚水第452章 慶父不死(二)第198章 風雲亂(五)第509章 驚龍(九)第396章 收網(五)第207章 雪滿弓刀(二)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184章 恩怨了(一)第152章 風雲動(十九)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250章 大江東去(十九)第645章 擁駕(十五)第20章 涿易二州第502章 驚龍(二)弟三百五十九章河東亂象五第382章 暗撥乾坤(一)第443章 莫須有(十四)第613章 北上(三)第50章 人子之心第564章 殺破狼(十二)第54章 衝陣第281章 梟雄之姿第684章 漢家血性第548章 整練禁軍(八)第283章 民心所向第278章 吳玠之才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351章 飛狐口第194章 風雲亂(一)第301章 集團雛形第131章 暗潮生(十七)第411章 收網(完)第463章 朔州會戰(一)第18章 女真使者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197章 風雲亂(四)第320章 艱難抉擇第217章 雪滿弓刀(十二)第73章 抵達第129章 暗潮生(十五)第633章 擁駕(三)第155章 馬蹄急(二)第650章 擁駕(完)第241章 大江東去(十)第575章 改天(五)第485章 鋒芒暗蘊(五)第305章 太原知府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185章 恩怨了(二)第416章 風雷齊動(五)第44章 借兵第239章 出路何在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614章 北上(四)第130章 暗潮生(十六)第441章 莫須有(十二)第549章 整練禁軍(九)第720章 整軍會獵(九)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17章 託孤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