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初入汴梁(完)

趙佶不算一個殘暴之君,他聰明而且文雅,對臣下也算寬厚,但是他弊在好大喜功希望又太多太盛,極度缺乏自制的能力,對於太過麻煩的事情也缺乏耐心,寧願寫字畫畫,玩賞艮嶽,和李師師解悶,有人幫他理財,源源不斷爲他提供極爲奢靡的財用就成。

以前用蔡京,是因爲蔡京能幫他鎮得住場面,讓他省了許多事情,還能理財,而且蔡京舉着新黨大旗,也維持了他繼統的合法。

隨着蔡京用事日久,威權太重,趙佶也想玩平衡,讓蔡京幾起幾落,扶植新人來取代這位用事幾十年的老公相。但是越是這樣做越是讓朝局更加紊各黨爭鬥得不可開,讓趙佶已經深深覺得麻煩。

自從北伐幽雲以來,又引出了一大堆麻煩事情,最後不得不將蔡京扶起來安定局面,但是原來在蔡京面前俯貼耳的人物已經也有了實力,蔡京復位之後朝局已經近乎癱瘓,大宋行政體系已經談不上照制度運行,只是看主事之人力量對比,纔看一件事推行得下去,大家只有一個目標,不管國事如何,只要能攻倒對手就成。

趙佶想理這一團麻都不知道如何措手,楊凌領軍入衛汴梁,編入三衙,以千餘精銳軍爲基幹整頓禁軍這一樁大事,更是近期朝局當中爭鬥的關鍵,稍一不對,也許就是一場風雲之變,而且據官家那裡的口風,晉陽,神策二軍,還要陸陸續續在今後調入三千到五千兵馬,三五年之後,都門至少也擁有數萬可戰之軍,大宋戰力外重內輕的局面便是可以得到稍稍調節。

蔡京那裡既然還沉得住氣,趙佶也就裝鴕鳥,也就當看不見吧,樑師成既然要他玩樂。不提這個事情,不提楊凌,他就不提好了。

一開始是苟安的心態,到了後來玩樂幾場,趙佶連這個茬都忘記了,從燕雲戰事糜爛開始,他就沒過幾天舒心日子。想的全是怎麼安穩朝局,怎麼彌補這個爛攤子。而這爛攤子越問越是心冷,三司乃至內庫,都是寅支卯糧,封椿庫幾十年前就不在了。

大宋財政就靠着交鈔在勉力維持,底下文恬武嬉,要是在燕地的十幾萬大軍覆滅,再湊出一支可以保衛汴梁的軍馬都難了,西軍已然有指揮不動的跡象,朝臣除了互相爭鬥對燕雲戰事難謀一籌。越是想理清楚,越是一肚子鬱悶,去李師師那裡都覺得沒滋沒味的。

現在好歹燕雲戰事算是打完了,河東一戰雖然驚掉了滿朝文武的下巴,委實也捏了一把汗,西軍奉命坐鎮四下,還算聽話。樑師成這個誰都看得出來的手段,竟然就真的哄住了趙佶。

這些日子,宮禁當中,未曾對楊凌如何安頓,禁軍如何整練之事,單單陪着趙佶這個精力充沛。保養極好的中年皇帝遊樂,卻也將樑師成累了一個骨軟筋酥。

今日總算是趙佶留在李師師下處,樑師成纔回到自己外朝居所休養一下,不過歇息了半個時辰,就是蔡京那一派系中的秦檜來拜,這些日子雖然沒有聲音,蔡攸卻是耐不住。他還眼巴巴的等着自己能正西府位置。

而要正西府之位,先是要他吃得住楊凌的軍馬,可現在禁中內相那裡,未曾對這事情說一句話,樑師成前些日子陪伴在趙佶左右,想見也難以見着。

今日好容易得知樑師成回了自己下處,深夜當中,身爲樞密副使去拜內宦私宅,雖然熱衷,卻也是做不出來的。大宋士大夫多少還有些氣節在,比不得李彥倖進之輩全無下限,正好自家一黨當中秦檜是隱隱一個智囊的身份,他對此事又相當在意,正好可供下奔走,今夜立刻就來到了樑師成外朝居所,想打聽出一個說法來。

大宋士大夫的氣節風度,在這個末世,已經是比不上仁宗時期,甚至神宗時期的鼎盛時候了。蔡攸這般地位還有些顧忌,秦檜這等寄祿不過五品,剛剛夠上朝官資格的人物在樑師成外朝居所外院偏廳等候,這個大太監先歇息一陣再召他入內言事,半點不自然的感覺都沒有。

樑師成回來,喝了一碗蔘湯,再讓下人鬆骨捏腳稍稍養神之後,才讓執事召秦檜入內一敘,而這些執事都是樑師成身邊老人,看到了樑師成的疲態,還壓了一下,纔去通知秦檜。

雖然只是一個外朝歇腳的居所,並不是樑師成置於艮嶽腳下氣象萬千的大宅,今日選在這裡歇腳無非是知道定然有人拜會,在這裡動靜不大,饒是如此,這居所已經是前後十幾進,庭院深深,日常值守灑掃的下人婢僕就有一二百人,一切陳設俱全,無一不是名貴器物,要知道這樣的歇腳居所,樑師成一年也難得來三四回,他一到來,一切隨時都要供應得上,就知道內相豪奢富貴,不是那些金明池唱出的窮措大所能企及的。

秦檜在下人引領下穿過了十幾進院子,纔來到內書房,樑師成還算給面子,已經換了衣服,在那裡等候,秦檜唱名入內,他還客氣的稍稍起身了一下。

究其政治光譜,現在朝中所謂清流,其實也就是舊黨,自從神宗王安石變法以來,大宋士大夫階層就被深深割裂。今後幾個皇帝,多少朝局變遷,無一不是王安石變法引起的餘波,甚而最後大宋亡國,這新舊黨出現也是濫傷。

蔡京雖然舉新黨旗號上位,無非是迎合趙佶繼統之後需要的政治合法雖然也立元佑黨人碑,但是更多的還是拉大旗做虎皮,對付的是政敵而已,新舊黨之分並不如前朝時候那樣分明。舊黨在朝堂當中,還是能勉強立腳的,但是卻難有太大作爲,更別想秉持朝政,蔡京之後王黼之輩繼起,還是打着新黨旗號,行的卻根本不是王安石那個時代新黨所爲之事。

舊黨也知道今上惡聽這新舊之分,也漸漸只能自居爲朝中清流,不時談論一番當道之人,順便坐以待時,隨時準備將對手趕下臺來。

而樑師成雖然一直和新黨合作。但是他其實是更親近所謂舊黨一系的,樑師成自稱是蘇軾遺腹子,和舊黨清流如何沒有一分香火情?當日雖然扶持王黼等輩,無非是利用罷了。

現在王黼他們既然用不上,轉頭與這些舊黨清流合作,倒也是順理成章得很。甚而在蔡京再度復相的陰影下,原來那種內相派頭都收斂了一些。

秦檜看着樑師成如此客氣。忙不迭的還禮:“恩府先生如此,學生如何敢當?打擾恩府先生清修。已然是惶恐不安,恩府先生再如此,學生只好惶恐而去了。”

大宋的士大夫的氣節雖然比以前少了許多,但是如蔡攸之輩稱樑師成爲恩府先生還是叫不出口的,此時此刻,秦檜卻稱呼得順理成章,神態寧定,彷彿這樣的稱呼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樑師成久矣不聞此調,現在這樣稱呼他的還是一個實打實金明池唱出的文臣。看着秦檜那副乾乾的模樣,目光當中滿是機警,又和蔡攸之輩只會拍馬屁的不同,當下就是對秦檜觀感大好,伸手請秦檜坐下:“早聞會之是後起難得人才,御史臺中也盡心竭力,今日纔算正式與會。武臣跋扈。武夫之輩狡詐,反倒讓會之上臺彈劾楊可世……”

秦檜聽到樑師成誇獎他,忙不迭的避位,表示不敢當,聽樑師成說完,才慨然道:“恩府先生之言。誰雲不是?學生如何是沒什麼相干的,但是這武臣漸漸失卻掌握,卻是國朝心腹大患!那武夫之輩與西軍通同一氣,已然讓朝廷對他們投鼠忌器,武夫之輩如此大膽,再有武臣撐腰,萬一得用。國事不知將伊于胡底!現在楊凌率軍入衛,武夫之輩兩名心腹大將統軍,樞密三衙不得要領,竟然不敢下手整頓,難道在大宋汴梁,還要出現一支楊傢俬軍麼?此間大事,只有恩府先生得以主持,蔡都承近日所愁也就是此事,特請學生來討恩府先生一語,到底如何措置這武夫之輩?”

說到這等實在的話題,樑師成卻還不想將話說牢靠,蔡京在一旁不詳的沉默着,他有什麼動作,都得防備着蔡京有什麼應對的舉動,這些日子總是理不出頭緒,楊凌軍馬的問題,禁軍的整練,楊凌的措置,都是避不開的。

至於蔡京這個兒子,樑師成早就看出來不堪大用,不過好歹是與自家合作捅了他老爹一刀的人物,現在見在蔡京那裡撈不到什麼好處,又奔走子啊自家的門下了,不過也好,蔡攸總比他那蔡京好對付,一旦早早表現出他要在這事情上和蔡京一決的態勢,反而就失卻了主動,既然現在將趙佶哄得挺好,看來還能拖延一陣,也就不急於表態。

當下樑師成的神情就有些冷淡下來,搖搖頭淡笑道:“既然是自家人,不妨就說些可以託以腹心的樑師成說着就略微動了一點意氣,冷笑道:“若不是禁軍廢弛若此,怎麼就會指望一支成軍年餘的兵馬?怎麼就會指望這個武夫之輩?禁軍在冊八十餘萬,汴梁都就有五十萬有奇,幾十年間前後調十餘萬禁軍入陝西四路就不用說了,早就化成了西軍,其他的禁軍,可有一支得用的麼?公相大人前次在位,在天下揀選八萬禁軍出來,重新加以練,安置於都外四州,作爲拱衛,好歹算是有八萬勉強能用的了,可是王黼蔡攸用事,到了北伐的時候,想從這八萬拱衛禁軍當中抽人馬出來,居然得用的一兵一馬也調不出來!

“老夫對蔡都承自然是沒有成見的,可現下兵事眼看還有。西賊衰弱,還是要備邊,遼人亡國,女真興起,同樣要備邊。更不用說還起了方臘等亂匪,看着禁軍不可用,西軍難恃,難怪官家要另起爐竈,整治禁軍!這武夫之輩如此武功,得官家看重,又有什麼奇怪的?”

老太監的確惱怒,王黼童貫主持北伐,是根基淺薄的他們用事之初,指望這場戰事奠定他們長久執掌朝局的基礎,前頭是王黼童貫,後頭真正坐鎮的就是他樑師成。

結果一場戰事下來卻如此不堪,還將原來勉強能掌握住的西軍丟掉了,樞密院作爲大宋西府,掌征伐事,掌天下軍旅,卻根本沒起什麼作用,現在還要惦記着讓童貫回來,讓他如何能不氣?

樑師成怒,秦檜臉上卻沒有半點懼只是躬身一禮,代表蔡攸領罪,然後起身也淡笑道:“我輩無能,自然惶恐萬分……可是恩府先生,往日童制置在時,手握西軍,恩府先生才能取老公相而代之,萬一整練禁軍事真的落入老公相及那武夫之輩囊中,恩府先生還能和老公相抗衡麼?”

樑師成的第一反應就是沖沖大怒。

已經很有些年,沒有人敢在他面前如此說話了。眼前這個薄有聲名的秦檜,舉止無一不是恭謹到了極處,但最後吐出來言辭,卻是如此直白!

但是樑師成畢竟宦海沉浮幾十年,火氣早就磨掉了,容易衝動的人自然也坐不上他現在號稱內相,能與秉持國政幾十年的蔡京差不多能分庭抗禮的地位,細細一想秦檜的話,卻全在實處,禁軍無論如何是要整練的,不管誰在這個位置上,京師都無一可用之軍,實在是太過駭然聽聞的事情,爲自身安全計,也要整練出一支得用軍馬出來。

在真實歷史上,北伐當中汴梁五十多萬載籍禁軍,最後只勉強抽調出兩萬,而且半點作用派不上,幾次差點兵變,蔡京當日設立的八萬拱衛禁軍也全部廢弛,大宋朝廷才真正認識到禁軍到底爛成了什麼樣子。

蔡京比現在晚一些時候復相之後,再度想揀起拱衛禁軍,可那時童貫仍然能掌握住西軍,又封郡王,實力已成,就拼命在後掣肘,最後大宋什麼事情也沒做成,女真起兵南下,勢如破竹的就打到了汴梁城下,這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謊言終於隨着大廈的崩塌被戳破了。(。)

第36章 困局(一)第118章 暗潮生(四)第441章 莫須有(十二)第422章 明爭暗鬥(一)第363章 兵威震懾(下)第130章 暗潮生(十六)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504章 驚龍(四)第284章 死地後生第148章 風雲動(十五)第234章 槍挑鐵滑車(六)第302章 權臣奸相第582章 改天(二)第144章 風雲動(十一)第136章 風雲動(三)第603章 大風起兮(三)第2章 荒村第238章 大江東去(七)第682章 飛馬第605章 大風起兮(五)第264章 驚變(上)第103章 涿州(三)第343章 針鋒相對第680章 軍心民心第209章 雪滿弓刀(四)第245章 大江東去(十四)第723章 整軍會獵(十二)第393章 收網(二)第163章 馬蹄急(十)第248章 大江東去(十七)第511章 行路難(一)第78章 奪城(三)第224章 江山如畫(三)第351章 飛狐口第535章 潛龍在淵(五)第473章 初入汴梁(三)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42章 困局(七)第475章 初入汴梁(五)第33章 血洗(上)第183章 馬蹄急(完)第15章 營中事第617章 北上(七)第329章 槍挑鐵滑車(一)第389章 暗撥乾坤(八)第581章 改天(十一)第438章 莫須有(九)第543章 整練禁軍(三)第653章 整頓京師(三)第686章 城中第411章 收網(完)第539章 潛龍在淵(九)第471章 初至汴梁(一)第389章 暗撥乾坤(八)第10章 楊相公第323章 爭論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535章 潛龍在淵(五)第484章 鋒芒暗蘊(四)第35章 血洗(下)第268章 徒呼奈何第277章 完顏宗弼第713章 整軍會獵(二)第706章 宜芳大捷(六)第653章 整頓京師(三)第660章 磨刀霍霍第173章 馬蹄急(二十)第726章 家國天下事(二)第675章 全線動搖(四)第425章 明爭暗鬥(四)第201章 風雲亂(八)第432章 莫須有(三)第255章 鐵馬冰河(四)第136章 風雲動(三)第27章 招攬第617章 北上(七)第619章 北上(九)第620章 北上(十)第652章 整頓京師(二)第553章 殺破狼(一)第379章 侍郎李若水第205章 風雲亂(完)第14章 嶽爺爺第728章 家國天下事(四)第664章 防禦漏洞第545章 整練禁軍(五)第304章 王稟援手第158章 馬蹄急(五)第331章 槍挑鐵滑車(三)第214章 雪滿弓刀(九)第265章 驚變(下)第652章 整頓京師(十二)第22章 南下第兩百九十九章第101章 涿州(一)第454章 慶父不死(四)第60章 暗流(六)第665章 折家第386章 暗撥乾坤(五)第355章 河東亂象(一)
第36章 困局(一)第118章 暗潮生(四)第441章 莫須有(十二)第422章 明爭暗鬥(一)第363章 兵威震懾(下)第130章 暗潮生(十六)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504章 驚龍(四)第284章 死地後生第148章 風雲動(十五)第234章 槍挑鐵滑車(六)第302章 權臣奸相第582章 改天(二)第144章 風雲動(十一)第136章 風雲動(三)第603章 大風起兮(三)第2章 荒村第238章 大江東去(七)第682章 飛馬第605章 大風起兮(五)第264章 驚變(上)第103章 涿州(三)第343章 針鋒相對第680章 軍心民心第209章 雪滿弓刀(四)第245章 大江東去(十四)第723章 整軍會獵(十二)第393章 收網(二)第163章 馬蹄急(十)第248章 大江東去(十七)第511章 行路難(一)第78章 奪城(三)第224章 江山如畫(三)第351章 飛狐口第535章 潛龍在淵(五)第473章 初入汴梁(三)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42章 困局(七)第475章 初入汴梁(五)第33章 血洗(上)第183章 馬蹄急(完)第15章 營中事第617章 北上(七)第329章 槍挑鐵滑車(一)第389章 暗撥乾坤(八)第581章 改天(十一)第438章 莫須有(九)第543章 整練禁軍(三)第653章 整頓京師(三)第686章 城中第411章 收網(完)第539章 潛龍在淵(九)第471章 初至汴梁(一)第389章 暗撥乾坤(八)第10章 楊相公第323章 爭論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535章 潛龍在淵(五)第484章 鋒芒暗蘊(四)第35章 血洗(下)第268章 徒呼奈何第277章 完顏宗弼第713章 整軍會獵(二)第706章 宜芳大捷(六)第653章 整頓京師(三)第660章 磨刀霍霍第173章 馬蹄急(二十)第726章 家國天下事(二)第675章 全線動搖(四)第425章 明爭暗鬥(四)第201章 風雲亂(八)第432章 莫須有(三)第255章 鐵馬冰河(四)第136章 風雲動(三)第27章 招攬第617章 北上(七)第619章 北上(九)第620章 北上(十)第652章 整頓京師(二)第553章 殺破狼(一)第379章 侍郎李若水第205章 風雲亂(完)第14章 嶽爺爺第728章 家國天下事(四)第664章 防禦漏洞第545章 整練禁軍(五)第304章 王稟援手第158章 馬蹄急(五)第331章 槍挑鐵滑車(三)第214章 雪滿弓刀(九)第265章 驚變(下)第652章 整頓京師(十二)第22章 南下第兩百九十九章第101章 涿州(一)第454章 慶父不死(四)第60章 暗流(六)第665章 折家第386章 暗撥乾坤(五)第355章 河東亂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