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將出(完)

楊凌變的不僅僅是這髮色,最讓人感到陌生的,是楊凌身上那種再也不加掩飾的昂然英風銳氣!英銳之外,更多了一種可以將天下人命運掌握在手中的梟雄氣度,目光顧盼之間,已然是凜然有威。

樑師成從來自視甚高,可是在此刻楊凌面前,竟然有一種意欲俯首的衝動,此等人物,若劉郎才氣,若生子當如,若赤壁橫槊,豈是一個死氣沉沉,萬馬齊暗的大宋所能容得下的?爲何此前在大宋就沒人能看得出來?

楊凌目光在室內如劍如電般的一掃,擺擺手,幾名衛護着他的甲士行禮退出,還將門輕輕掩上,此刻室中,就剩下趙佶與楊凌兩人而已,趙佶已然不發抖了,臉色略微有些蒼白,定定看着楊凌,沉聲問道:“爾欲弒乎?”

楊凌看看他,輕輕活動了一下筋骨臉上終於露出了難以掩飾的疲憊神色,尋了個地方,自顧自的坐下了,看到楊凌如此無禮的舉動,趙佶臉色更蒼白了幾分,憤然道:“要弒便弒,君王死社稷,朕又何懼?”

楊凌擡頭沒好氣的看看他:“別裝了,老子想殺人現在汴梁就已經是屍山血海了,誰不知道留下這麼多人,是天大的麻煩,說真的,某真想將汴梁屠城一空,你真要逼老子動手不成?”

趙佶強撐着又問:“爲何不殺?不震懾羣臣,不據以立威,如何立得住腳?朕讀史多矣,欲爲權臣,將來行廢立事,哪有一個心慈手軟的?其誰欺欺天乎?”

楊凌疲倦的搖搖頭:“要不是你們不成我何苦接過來?西軍就再不受名分所制,而大宋四下同樣分崩離析,我沒時間一個個的過去打平啊,只不過,邊關將士因爲你們這一幫昏君佞臣,妄死妄傷了不知道有多少,想要什麼,我只是憑着扶危定難挽救天下的功績堂堂正正去取!”對於楊凌所說的,趙佶半懂不懂。

楊凌疲倦的擺擺手:“今夜事,就如此了,你安心在我監管之下,一應享用,只要不太過份的,都不會短少你的,老實一些,保你善終就是了,天明之後,還要在羣臣面前,將大位傳給太子趙恆,你這場內禪戲演好,你要明白,這結果已然是比……好多了。”

趙佶哼了一聲,猛然起身:“朕豈能爲亂臣賊子所迫?天位有歸,歸於朕身!什麼內禪事,朕豈能如不成器的兒子,爲爾等狂悖之途的傀儡?要朕性命,但取就是,俯從爾等,卻是一枕黃粱!”

聽到趙佶聲音猛然高起來外間甲士一下推開門,看到這些重甲之士意欲涌入,趙佶忍不住又腿一軟,坐倒在榻上,本來還想再拿一陣門面,這下再撐持不住,終於將自家價碼和盤托出:“朕自德薄,罪己就是,今夜之事如此,就算朕還在位上,楊卿還怕功名富貴不保?朕與你君臣相得,齊心協力中興大宋就是,楊卿欲行何事朕皆一力支持!楊卿可爲封王,可領樞密,可遣人鎮河東,鎮河北,知開封府!要如何整肅編練禁軍,也一由楊卿自便,朕若在位,天下人心豈不更安?還有誰敢阻撓楊卿行事?”

楊凌一直靜靜的看着趙佶表演,聽到趙佶語調裡面忍不住帶上了點哀求意味,終於扯扯嘴角算是笑了,他擺擺手,幾名在門口的甲士又無聲退下。

“楊卿若是要扶持太子上位,那麼今夜你率領兵馬,以爲孤平叛爲名與太子火拼了一場,又當如何解釋?”

楊凌看了看趙佶,當下便眉間一動,“某要的是將爾和太子的勢力一併拔起,我要的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今夜所行之事,無非是如此……”

楊凌望着趙佶,淡淡道:“我不想殺人,並不代表我不敢殺人,你聽聽,外面現在動靜如何?”

趙佶鎮定心神,就聽見亂了一夜的汴梁城已然安靜不少,此刻卻是另有一種聲音在響動,卻是在全城各處都想起的哭喊之聲,這哭喊聲隱隱約約不知道在多少處同時響起,雖然不如亂事起時那般聲勢驚人,鋪天蓋地,卻也爲汴梁全城所聞,不知道讓多少人在這哭喊聲中站立不定!

楊凌語聲不祥的響起:“都門禁軍倡亂,其軍將輩,上至三衙管軍,下至大小使臣,將盡數拿下,或殺或囚,無一倖免!現在就是神策軍分隊前去拿人抄家!新君即位少不得就有幾百顆人頭爲新君賀!”

趙佶汗出如雨想開口說什麼,卻訥訥的發不出聲音來,楊凌起身,打量了趙佶一眼,微笑道:“你怎麼就以爲老子不敢殺你?”

“我固然不想大宋亂,不想元氣消耗過甚。不想在幾年之後天崩地裂的大變當中大宋依然無力抵抗!可是老子都走到這一步了,你以爲老子還會放你在大位之上,等着有機會將老子千刀萬剮麼?你以爲老子真的有這麼傻?嗯?!”

最後一聲反問,猙獰無比,趙佶聽到,汗出得都快虛脫了。

楊凌緊緊按着手中劍柄,緩緩走動:“什麼再回大位,想也不必想了,就是天明之後內禪事,你要生出什麼老子不想看到的變故出來,同樣還是一個死字!天下人視我爲操莽,豈能沒有一個操莽的樣子?聽命行事,可保餘年,不然你就以爲老子真怕擔上一個弒字?”

趙佶閉上眼睛,哆嗦點頭。在楊凌面前,竟然連發聲都不敢了,楊凌揉揉臉頰,這兇惡模樣做久了,的確有點累。

不過趙佶就吃這一套,他對自家性命看得比什麼都重,不管別人如何苛待與他,只要能保命,都能安心承受下來!

女真破汴梁,挾他北上,妻子兒女爲女真人所侮辱殺戮,他忍下來了,在五國城中坐井觀天,他忍下來了,女真人但有什麼盛典,都將他牽出來表演一番,他也忍下來了,如此境遇,還給他活了十多年!

對於趙佶而言,萬幸的就是。,不必整個民族,都陪着他這個君王一齊蒙羞千年!

在楊凌有若實質的鋒利目光逼視下,趙佶終於閉眼點頭:“朕……從楊卿所言就是,朕只求餘年

。”

是不是隻求餘年不敢說,反正在內禪事上,趙佶絕不敢再生出什麼心思來,此子,真能弒君!

楊凌無聲的笑了笑,淡淡道:“既如此,聖人且先梳洗,臣奉聖人移駕南薰門外行在駐蹕,就是今上,安定禁中人心之後,也要來拜於聖人面前臣謹告退。”

趙佶閉目點頭,連看楊凌的勇氣都沒有了,楊凌再不多說什麼,轉身而出,步入小樓之下。

院中太子與耿南仲等諸官,都被押入廂房當中看守,而院中滿滿當當都是趙佶帶來的那些內使班直皇城司使臣,看到楊凌步出,都匍匐在地,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多少甲士,都肅然行禮,樓上趙佶,在楊凌面前,同樣不敢有半點作色,此刻這小院當中,只有楊凌按劍而立。

在另一側廂房,這個時侯卻是門輕輕一響,一個苗條倩影,輕盈步出,火光之下,容顏如玉,清豔不着塵俗,正是李師師。

她一雙秋水明眸,癡癡的看着楊凌鬢邊白髮,等楊凌目光迎上,李師師卻靜靜斂容下拜。

那雙秋水明眸中的情意,也深深的收入了心底,楊凌輕輕嘆息一聲,微微垂首,再擡起頭來,已然是男兒之心如鐵。

“奉聖人移駕!”天色漸漸的亮了起來。

……

大宋宣和六年臘月,京師生亂,都門禁軍鼓譟生事,脅太子,迫徽宗退位,三司使楊大人率軍平亂,徽宗遂下罪己詔傳位於太子恆,而後暗疾發作,抱病數日,藥石難醫,半月乃崩。

新君初立,年號靖康,適逢女真犯邊,三司使楊凌左遷河北河東兩路宣撫使,天下兵馬大元帥,賜爵晉王,晉王擁帝御駕北征,設陪都太原——《大晉太祖傳》

今夜後的汴梁清晨,本來應該滿滿都是屠蘇的酒氣,脂粉的香氣,四下彷彿還裊繞着歌妓的曲聲,整座城市,帶着一點宿醉之後的慵懶醒來。

水車咯吱咯吱的走過街巷,瓦子裡的小使女睡眼惺忪,鬢髮散亂的將姐姐昨夜用過的殘湯傾出,街巷中開始飄揚出早餐的香氣,而各處正店瓦子裡面通宵高樂的各色人等打着哈欠出門,拱手作別而去,回到自家補一場好眠。

走街穿巷唱晨善的道人,一頭挨着被擾了清夢之人的喝罵,一頭袖子裡面囊着功德錢,也正安步當車的準備回到掛單的庵觀宮院。

要應聖人揲封的道官們點卯,走一路哼一路的道情,悠悠揚揚,頗爲好聽,斯時汴梁,連河道中流淌的都是滿滿脂粉氣,滿滿都是安閒昇平的意味。

而這般景象,卻在花朝之夜之後,爲之完全打破,汴梁滿城數十萬民居,家家閉戶,街市之上,冷冷清清。在自家中的人還好說,生個小茶炊子燒點熱水,將就弄點吃食。就小心翼翼的從門縫窗縫向外觀望,膽子大一點還在牆頭上露出半個腦袋,看着空蕩蕩的街面。

那些夜間留宿在瓦子裡面的就遭了殃,既擔心家裡,又輕易不敢出門,愁眉苦臉的在相熟大姐的香閨裡打轉,哪怕身邊女娘再風情萬種,也沒了在牀單上滾她一滾的心思。

七十二家正店,家家都未曾下門板,大相國寺,景靈宮,玉清宮等佛道宮觀,重門深鎖,往日高門貴第門戶森嚴,寂無人聲。

街道上紛亂成一團,到處都是昨夜亂後景象,什麼破爛器物都有,跑丟的鞋子都不知道有幾百上千雙,什麼刀槍哨棒,門槓火叉,昨夜禁軍軍漢據以作亂的器械,也丟得滿途都是,還有亂軍被踏傷了腰胯,捱到一半走不得了,只能縮在門戶之下,低低呻吟,等着有人前來救治,有好心人家,就從牆頭送一甌熱水下來,卻也絕不敢出門招禍。

昨夜燃起的火頭,爲水社次第撲息,絕了這個迫在眉睫的禍患之後,水社中人丟了水車水龍也各自歸家,火場餘灰無人清掃,爲風一卷,紛紛揚揚而下,給這座突然變得死寂的都城更添三分淒涼景況。

密佈城中的多少官衙,此刻同樣重門深鎖,門口值守老軍都不見了蹤影,大宋官員本來就不以勤奮著稱,往常都難得準時準點前來畫卯,今日更不用說,絕無一人還想到自家差遣,各處往日氣象森嚴的衙門,全都成了空堂。

就連開封府,今日同樣是門戶緊閉!往日府衙前面天色未明就開始抓鬮行事,多少三班壯快,早早就要來等着班頭分派今日差使,要弄到多少公中錢等着大家分派,寫狀先生也安步當車,夾着白星布的紙筆包來討今日生活,這麼多人蝟集在府衙外頭,賣早食的小販也早就挑着擔子過來,大家你三文我五文的湊起來,先吃點熱乎的墊墊,少不得還有爭多論少,呼斥吆喝的擾攘之聲。

而在今日,什麼樣的響動聲都不見了。

此刻在汴梁城中,響動的只有一隊隊新編的神策軍軍漢的列隊走動聲,領隊的黑雲都親衛甲士馬蹄敲擊青石板聲,還有一名名禁軍軍將門戶被砸開,往日騎在軍漢頭上作威作福的軍將被押出門,家人在後追趕的哭喊聲!

這些都門禁軍軍將,每年從大宋生民辛辛苦苦繳納的稅賦當中撈取幾千萬貫的資財,將大宋拖得疲敝不堪,佔役驅使幾十萬禁軍軍漢,將大宋都門禁軍折騰得絲毫派不上用場,在真實歷史上,面對胡虜又是望風先逃,將幾千萬漢家子女拱手葬送在胡騎鐵蹄之下,他們可曾想到,竟然有今日?

文臣壓制武臣,固然是錯。可這絕不是持戈之輩,對這民族,這文明的生死大敵,北向不敢發一矢的藉口!

和文臣士大夫輩的周旋,楊凌尚可爲了顧全大宋局面不至於大亂,緩上一口氣,可是對於都門禁軍,不管是從自固權位的角度,還是爲了準備幾年之後的那場決戰,也必須將都門禁軍這毒瘤剷除,在其灰燼之上,揀選出一支強軍來,帶到北疆,浴血拼殺,假以時日,還是封狼居胥的漢家好兒郎!

第兩百九十九章第649章 擁駕(十九)第347章 狹路相逢(完)第377章 密謀圖事第263章 一個不留第69章 離別第506章 驚龍(六)第635章 擁駕(五)第364章 吳玠之才第440章 莫須有(十一)弟四百二十七章明爭暗鬥六第234章 槍挑鐵滑車(六)第311章 小人之言(下)第218章 雪滿弓刀(十三)第430章 莫須有(一)第394章 收網(三)第103章 涿州(三)第289章 拼死一搏第570章 殺破狼(完)第96章 招攬(五)第516章 行路難(六)第331章 槍挑鐵滑車(三)第461章 慶父不死(十一)第388章 暗撥乾坤(七)第166章 馬蹄急(十三)第352章 三點一線第410章 收網(十九)第672章 全線動搖(一)第376章 兩軍財計第618章 北上(八)第466章 朔州會戰(四)第288章 各方雲動第5章 遼國遠攔子第153章 風雲動(完)第258章 書生誤國(上)第237章 大江東去(六)第698章 合兵(八)第167章 馬蹄急(十四)第540章 潛龍在淵(完)第458章 慶父不死(八)第221章 雪滿弓刀(完)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734章 家國天下事(十)第545章 整練禁軍(五)第102章 涿州(二)第54章 衝陣第432章 莫須有(三)第78章 奪城(三)第593章 將出(三)第509章 驚龍(九)第326章 行路難(上)第261章 強兵弱帥第244章 大江東去(十三)第305章 太原知府第442章 莫須有(十三)第608章 大風起兮(八)第726章 家國天下事(二)第22章 南下第544章 整練禁軍(四)第482章 鋒芒暗蘊(二)第643章 擁駕(十三)第117章 暗潮生(三)第447章 莫須有(十八)第238章 大江東去(七)第709章 宜芳大捷(九)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171章 馬蹄急(十八)第681章 集軍第521章 倖進(一)第64章 局勢翻轉(上)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369章 披堅執銳第672章 全線動搖(一)第637章 擁駕(七)第560章 殺破狼(八)第686章 城中第293章 去留何處第582章 改天(二)第539章 潛龍在淵(九)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24章 勝捷軍第223章 江山如畫(二)第300章 形勢緊急第250章 大江東去(十九)第331章 槍挑鐵滑車(三)第4章 有敵來襲第531章 潛龍在淵(一)第534章 潛龍在淵(四)第344章 狹路相逢(一)第513章 行路難(三)第5章 遼國遠攔子第727章 家國天下事(三)第577章 改天(七)第611章 北上(一)第491章 潛雷生(一)第248章 大江東去(十七)第309章 困局所在第129章 暗潮生(十五)第108章 涿州(八)
第兩百九十九章第649章 擁駕(十九)第347章 狹路相逢(完)第377章 密謀圖事第263章 一個不留第69章 離別第506章 驚龍(六)第635章 擁駕(五)第364章 吳玠之才第440章 莫須有(十一)弟四百二十七章明爭暗鬥六第234章 槍挑鐵滑車(六)第311章 小人之言(下)第218章 雪滿弓刀(十三)第430章 莫須有(一)第394章 收網(三)第103章 涿州(三)第289章 拼死一搏第570章 殺破狼(完)第96章 招攬(五)第516章 行路難(六)第331章 槍挑鐵滑車(三)第461章 慶父不死(十一)第388章 暗撥乾坤(七)第166章 馬蹄急(十三)第352章 三點一線第410章 收網(十九)第672章 全線動搖(一)第376章 兩軍財計第618章 北上(八)第466章 朔州會戰(四)第288章 各方雲動第5章 遼國遠攔子第153章 風雲動(完)第258章 書生誤國(上)第237章 大江東去(六)第698章 合兵(八)第167章 馬蹄急(十四)第540章 潛龍在淵(完)第458章 慶父不死(八)第221章 雪滿弓刀(完)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734章 家國天下事(十)第545章 整練禁軍(五)第102章 涿州(二)第54章 衝陣第432章 莫須有(三)第78章 奪城(三)第593章 將出(三)第509章 驚龍(九)第326章 行路難(上)第261章 強兵弱帥第244章 大江東去(十三)第305章 太原知府第442章 莫須有(十三)第608章 大風起兮(八)第726章 家國天下事(二)第22章 南下第544章 整練禁軍(四)第482章 鋒芒暗蘊(二)第643章 擁駕(十三)第117章 暗潮生(三)第447章 莫須有(十八)第238章 大江東去(七)第709章 宜芳大捷(九)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171章 馬蹄急(十八)第681章 集軍第521章 倖進(一)第64章 局勢翻轉(上)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369章 披堅執銳第672章 全線動搖(一)第637章 擁駕(七)第560章 殺破狼(八)第686章 城中第293章 去留何處第582章 改天(二)第539章 潛龍在淵(九)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24章 勝捷軍第223章 江山如畫(二)第300章 形勢緊急第250章 大江東去(十九)第331章 槍挑鐵滑車(三)第4章 有敵來襲第531章 潛龍在淵(一)第534章 潛龍在淵(四)第344章 狹路相逢(一)第513章 行路難(三)第5章 遼國遠攔子第727章 家國天下事(三)第577章 改天(七)第611章 北上(一)第491章 潛雷生(一)第248章 大江東去(十七)第309章 困局所在第129章 暗潮生(十五)第108章 涿州(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