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節 繳文

隨着劉徹的命令。

一場風暴,開始慢慢蓄力。

當然,它不會馬上就刮起來。

在漢軍出塞之前,匈奴人還會繼續沉迷於和平的假象之中。

這使得劉徹也有了些空閒,能抽出時間,挑選一下出使的使者。

翌日,劉徹親自駕臨北闕的公車署,接見被公車令挑選出來的十位使者預備人選。

這十位候選者,是公車署從近百位投書報名的人中遴選出來的。

劉徹在拿到名單的剎那也是笑了。

因爲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王朝。

再看籍貫:齊國人。

也與劉徹記憶裡的那個王朝對上號了。

“想不到蝴蝶效應這麼大,齊國最有名的方士,居然要報名出使大夏……”劉徹在心中笑着。

這個王朝,在劉徹的印象裡,留有不可磨滅的印記。

蓋因爲此人在劉徹的上輩子,可謂是方士們的楷模,術士的榜樣。

他以方士起家獲寵,但最後卻走上了文官的路子。

他甚至做到了左內史這樣的頂級文官的位置。

可謂,風光無限。

在方士羣體裡,哪怕是權傾一時的李少君,也不如他來的風光。

而在歷史上,此人更是顯眼的很。

他最終成爲了武帝朝時,最有權力的丞相府三長史之一。

可惜,命不好。

偏偏要去跟張湯剛正面。

然後,就被張湯一換五了。

不過,這倒不是最讓劉徹感興趣的事情。

畢竟,這王朝的能力,在武帝朝的前期,只是在方士神棍中出類拔萃。

但在羣臣之中,卻不過是中人之姿。

只是武帝愛方士,所以他才得以貴幸。

真正讓劉徹覺得有趣的是——王朝即有,馬漢何在?

因此,還沒見面,劉徹就已經決定了。

“二師兄就是你嘍……”輕輕的在此人的名字上提筆劃了一條線。

反正,副使這種位置,完全可以隨便委派人選。

而且,劉徹覺得,使團這一路上未必安全。

歷史上,張騫的使團,剛出河西,就被匈奴人攔截住了。

要不是張騫自帶了幸運buff,早就成了河西峽谷的一具枯骨。

即使如此,十三年後,能活着再次回到長城,看到漢家衣冠的,也就剩下了張騫和他忠心耿耿的匈奴僕從堂邑父。

其他使團成員,一個也沒能活下來。

這次的使團,在劉徹眼裡,其實是幾乎不可能成功。

甚至,他們很可能連河西都過不去,就會被匈奴人攔截。

本次的使團,在本質上來說,在劉徹眼裡,只是一個吸引匈奴人注意和防備的煙霧彈而已。

是爲了給漢軍爭取時間和迷惑對手的行爲。

甚至,劉徹都不會在乎,匈奴人會不會上當……

匈奴人上當了,固然很好,不上當也沒有什麼可惜的。

大國之爭,很多時候,都是廣撒網,勤播種。

一百個煙霧彈裡,只要對方信了一個,那就是勝利。

一如毛子被米帝的星球大戰所忽悠了一般。

不僅僅這個使團是煙霧彈。

實際上,過去數年,漢匈之間大部分的外交往來,都是煙霧彈。

甚至包括了劉徹跟匈奴人達成的貴族換百姓協議,也是如此。

爲的,只是迷惑和麻醉匈奴人。

讓他們以爲,漢室暫時不會對他們動手。

但實則,漢軍卻已經是磨刀霍霍。

所以,對於這個使團,劉徹也沒有抱着他們可以成功抵達大夏,聯絡上月氏的希望,完全就是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度。

在事實上,比起指望幾萬裡外的月氏人和希臘人,爲了大漢帝國而拖住匈奴軍隊的部分力量。

劉徹現在更關心一個問題:漢匈戰爭的藉口是什麼?

無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儘管,如今在公羊派二三十年,持之以恆的鼓譟和宣揚下,大復仇理念深入人心。

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對現在的中國士大夫而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那才叫君子。

至於那些被人抽了左臉,還把右臉送上去,美其名曰:以德報怨,感化之類的玩意。

如今的主流輿論,恐怕只會給出兩個字的評價:蠢貨!

換句話說,其實劉徹完全可以用‘復平城之恥,雪呂后之辱’這樣的藉口,宣佈匈奴是boss,一切邪惡的象徵,然後再以華夷之辨,作爲主旨,完全就可以拿來當做對匈奴宣戰的藉口。

這樣的理由,也很高大上。

輿論界和思想界也都會很滿意。

但是,劉徹卻感覺有些不妥。

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國家戰略,必須走一步看三步。

大漢帝國,不能只是破壞者,還必須是建設者。

復平城之恥,雪呂后之辱,這只是對漢室的宣傳方式。

必須還有一個針對匈奴內部部族的宣傳口徑。

畢竟,這場戰爭,假如想要儘快結束,並且不至於陷入泥潭。

那麼漢室就必須爭取匈奴內部的勢力的臣服和認可。

從古至今,一直到未來,戰爭,尤其是兩強之間的戰爭,其實就如孟子所說的那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歷史上漢室能最終壓服匈奴,並將之肢解。

最大的原因,就是拉攏了烏孫。

漢與烏孫,前後夾擊,重創了匈奴,還使得匈奴無法控制西域諸國。

最終,呼韓邪單于,不得不低下自己的頭顱,臣服漢家,而不聽話的郅支單于,哪怕跑到了蔥嶺,也照樣被陳湯割了腦袋,帶回去炫耀武勳。

所以,怎麼爭取匈奴內部的部族,尤其是那些附庸部族或者乾脆只是掛個匈奴名頭,實際上跟匈奴半毛錢也沒沒有的部族的認同和支持就成爲了關鍵了。

這就要求劉徹和漢室,拿出一個類似湯的湯誓那樣的極具煽動力和誘惑力的繳文。

別人信不信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人看到漢室的態度。

在戰爭初期,這樣的繳文或許沒有半分作用。

但到了相持階段或者結束階段。

這卻肯定是核彈一樣威力巨大的政策。

能讓無數部族,不戰而降,能使大量部族,保持中立。

而匈奴若是失去了那些可以充當炮灰和肉盾的部族的掩護,那麼,它就像一隻沒毛的老狗一般。()

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748節 國葬(2)第1428節 在大夏(2)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71節 投名狀第1148節 壞水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844節 善後(1)第1377節 任務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586節 新世界(2)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1350節 決戰(2)第1604節 說服(1)第30節 謊言第1397節 立規矩第916節 哭廟(2)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798節 戰前(2)第880節 設計(1)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91節 舊恩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193節 公示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1265節 戰略(1)第1412節 河套的開發(3)第1318節 運動戰(2)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48節 忠臣第1253節 戰略(1)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14節 表演第756節 命名第36節 張湯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03節 政治第943節 微行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652節 誘導(2)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350節 決戰(2)第178節 腦殘粉第133節 志向第483節 閱兵第1095節 天單于(3)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505節 種子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793節 廟算(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803節 出關第83節 考驗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請假條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44節 財源第801節 先鋒(2)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569節 攪局者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1027節 狂歡(1)第699節 目的(1)第1504節 接班(2)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320節 敲打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22節 過繼(3)第13節 橄欖枝第1312節 賞賜(1)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1067節 作繭自縛(1)
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748節 國葬(2)第1428節 在大夏(2)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71節 投名狀第1148節 壞水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844節 善後(1)第1377節 任務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586節 新世界(2)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1350節 決戰(2)第1604節 說服(1)第30節 謊言第1397節 立規矩第916節 哭廟(2)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798節 戰前(2)第880節 設計(1)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91節 舊恩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193節 公示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1265節 戰略(1)第1412節 河套的開發(3)第1318節 運動戰(2)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48節 忠臣第1253節 戰略(1)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14節 表演第756節 命名第36節 張湯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03節 政治第943節 微行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652節 誘導(2)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350節 決戰(2)第178節 腦殘粉第133節 志向第483節 閱兵第1095節 天單于(3)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505節 種子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793節 廟算(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803節 出關第83節 考驗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請假條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44節 財源第801節 先鋒(2)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569節 攪局者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1027節 狂歡(1)第699節 目的(1)第1504節 接班(2)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320節 敲打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22節 過繼(3)第13節 橄欖枝第1312節 賞賜(1)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1067節 作繭自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