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節 廟算(2)

“請陛下取來馬邑佈防圖!”周亞夫請命道。

劉徹點點頭,對身旁的王道吩咐一聲,後者立刻就去取來最新繪製的馬邑佈防圖。

劉徹登基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將軍事地圖和各種技術圖冊的載體白紙化。

同時進一步的提高了測繪技術,應用了許多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測繪技術。

同時,在蘭臺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測繪人才。

三年多來,這些人才,日以繼夜的辛勤工作,到今天,已經基本完成了北方長城的戰略要點的地圖測繪。

於是,出現在衆人面前的這種馬邑佈防圖,頓時,就吸引了所有將軍的注意力。

等高線、比例尺以及更加多元化的地圖標尺,使人能一眼就看清楚,馬邑城及其周圍的山川河流哨所。

漢律規定,靠近邊塞的地區,百里置一尉吏,士吏。

在這些地區,實行全民皆兵。

鄉亭統一對二十歲以上的男子,進行武裝。

而在馬邑之外的百餘里地區,漢軍佈置了七個哨所,同時羈絆了三個投靠了漢室的小型遊牧部族。

這些部族,平時爲漢軍放牧,作爲流動警戒哨。

在戰時,他們充當爲漢軍做嚮導和偵查匈奴軍隊動向的任務。

在過去,地圖上,很難將這些哨所與遊牧部族的活動範圍清楚標示。

只能用一些象徵了烽燧臺的標記,在某些區域,進行大概標識。

不熟悉當地情況的人,看着地圖可能會兩眼一抹黑,壓根不知道,漢軍的流動哨所和烽燧臺的具體位置。

還要去問熟悉情況的人,才能知道當地具體情況。

但。光靠語言,其實很難讓人弄清楚,實際的情況。

所以,長安對邊塞的判斷,常常出現失誤。

而這種失誤。在戰時會導致出現巨大損失。

譬如十八年前。匈奴十四萬騎入寇雲中、雁門,當時的長安君臣,就出現一個巨大的失誤誤以爲佈置在北地的軍力,已經足夠抵抗匈奴軍隊。

而在實際上,當時北地軍隊有一支大概三千人左右的軍隊,其實根本沒有在戰場,他們駐屯在遠離回中道的安全區域。

這個判斷失誤。導致朝那塞淪陷。北地都尉孫卬戰死,士民死傷數千。

而如今,有了這個詳細的地圖,朝那塞的悲劇,就不會再重演了。

通過這個地圖,哪怕是劉徹這個軍事小白,也看得仔細,想要吃掉來犯的匈奴部族。關鍵在武州塞。

武州塞在馬邑之前七十里左右,現在。還只是一個小型的軍塞。

同時也是漢軍在長城外的一個關鍵據點。

當地常年屯有一個司馬的兵力,約在五百人左右。

看上去,這只是一個小型要塞。

但在實際上,武州塞曾經有過輝煌的過去。

在秦代,這是一個堪比雁門關的秦軍基地,秦軍常年在當地駐屯數千精銳,監視和打擊草原上的遊牧部族。

而在後世,這個要塞,更是非常出名。

北魏長城的核心就是武州。

明長城的堅城,大同城,就是建立在武州塞的遺址附近。

但,自從秦軍放棄河套後,武州塞已經不復過去的輝煌。

常年的戰火,導致了漢軍也無力在遠離長城如此之遠的地方,經營一座這樣的大型要塞。

漢軍選擇後退數十百里,在馬邑佈防,與雁門關形成犄角,相互呼應。

“陛下,欲要全殲來犯匈奴主力,臣以爲,不妨命細柳營出代長城,突襲匈奴輜重,絕其後援,逼迫其不得不在馬邑城下,與我軍決戰!”酈寄在審視了地圖後,說道。

他在過去,常年駐守雁門關,對當地地形地貌,可謂瞭如指掌,非常清楚,匈奴假如進攻馬邑,那他們的行動路線和後方的老弱和牲畜的屯紮地區。

他伸手在地圖上丈量了一下,然後非常肯定的道:“北虜不來則以,來必紮營於此!”

他的手直接點在武州塞以北一百里左右的草原上的某個無名湖泊前。

“匈奴三部族,丁口牲畜數以十萬,非此地不能屯駐!”

在古代,軍隊作戰,哪怕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也需要選擇一個大後方,以便能迅速補給前方的騎兵。

尤其是在此時,匈奴的騎兵,沒有馬蹄鐵沒有馬鐙馬鞍,這就導致了,他們的戰馬,其實很容易受傷和感染。

這也是爲什麼匈奴人會選擇冬季入侵的原因。

冬天的低溫,能減少戰馬受傷後的感染機率。

要知道,哪怕是在遊牧部落中,戰馬也是非常寶貴的財產。

劉徹聽着酈寄的判斷,點了點頭。

在場的諸將中,酈寄是絕對的雁門專家。

他屯駐當地的時間,長達二十年。

他既然這樣說,那麼,八九不離十就是如此了。

但,細柳營要出代國長城?

這讓劉徹和周亞夫都有些猶豫。

在漫長的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漢軍從未有過深入草原,奇襲敵人的經驗。

而細柳營更是從來沒有離開過長城範圍,進入草原活動。

劉徹跟周亞夫不得不擔心,他們可能會在茫茫草原上迷路。

這,不是不可能的。

翻開史書,你就能看到,哪怕是霍去病麾下的百戰雄獅,經驗豐富的老行伍,也出現過迷路的事情。

至於現在在這殿中的李廣,更是迷途專業戶。

哪怕是後世的驢友,深入草原,假如不借助gps導航系統,迷路的人,也是一堆一堆。

這是因爲,草原上,沒有足夠醒目的地標。也缺乏定位的工具。

而細柳營一旦迷路,那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迷路意味着他們不僅僅無法完成奇襲匈奴輜重部隊,絕其後援的任務。

更有可能導致,這支軍隊,這支可能決定勝負關鍵的王牌。缺席整場會戰。

孫子兵法說:未算勝先算敗。

劉徹不得不考慮最壞的結果。

周亞夫則更是忐忑不安。

對自己的老部隊。細柳營的作戰能力和技術,周亞夫是放心的。

但,細柳營終究從未有過遠征數百里的經驗,一旦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劉徹跟周亞夫對視一眼,君臣兩人幾乎是異口同聲的道:“命(請陛下命)東胡王出嚮導,爲細柳營引路!”

東胡王盧它之的部曲。絕對是認識道路的。

只要盧它之能答應此事。那就不虞細柳營會迷路。

甚至……

在劉徹心底,還有一個瘋狂的想法:“乾脆讓盧它之跳反得了!”

盧它之若是跳反,他和他的東胡部族以及兩個關係親密的附庸部族,就能立刻將河套地區的匈奴部族攔腰截斷,使之首尾不能相顧。

甚至有可能在配合了漢軍殲滅了馬邑來犯的匈奴部族後,繼續向西方發動攻擊。

劉徹的眼睛,瞥了瞥,在漢室地圖上。只是標註了一個名字,但沒有具體距離和方位的那三個戰略要地陰山。胭脂山,祁連山。

若漢軍能攻擊甚至佔領這三地。

那麼,就等於宣判了匈奴在幕南勢力的死刑。

歷史上霍去病就是通過在胭脂山的會戰,瓦解了匈奴在幕南的統治,然後回身招安了昆邪和休屠。

一代天驕,單槍匹馬,迫降匈奴數萬部衆,得一百五十萬頭牲畜。

但劉徹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

飯要一口一口吃,一下子就想解決掉匈奴,這不僅不現實,也可能會吃撐了。

現在,應該只考慮,將那白羊、樓煩和折蘭三部,永遠的留在馬邑城下。

此三部族,歷來就是單于庭的忠犬,南侵的主力和先鋒。

消滅掉這三個部族,就可以激化匈奴內部矛盾。

“沒有了白羊、折蘭和樓煩這三個腦殘粉的支持,單于庭就可能不再有能力壓制住其他野心家的蠢蠢欲動……”在心裡這樣想着,劉徹就果斷放棄了將戰爭擴大的想法。

現在,還不是時候。

當然了,也主要是因爲,劉徹實際上很難讓盧它之聽命跳反。

人家牆頭草當的正舒服,只會想兩面賣好。

劉徹甚至都能猜得出盧它之的想法:漢朝強,就幫匈奴,匈奴強就幫漢朝。

反正,維持兩邊的平衡。

你讓他出嚮導可以,盧它之巴不得漢軍能給匈奴來一下狠的,以此既對漢室賣了乖,又能讓匈奴單于庭只能巴結着他,跪舔他,以防止他跳反,導致河套地區勢力失衡。

不過,這樣的牆頭草,恐怕沒有什麼好下場。

一旦漢軍在馬邑取勝,震怒的軍臣,很可能會將盧它之當替罪羊給處理掉。

這樣想着,劉徹就對周亞夫笑道:“丞相果然與朕心有靈犀……”

周亞夫也很得意,能跟皇帝想到一塊去,只能證明,他這個丞相果然是深的天心。

“武州塞外,有深谷,能藏三萬人!”酈寄笑着道:“驃騎將軍或可伏兵於此!”

劉徹看了看地圖,點點頭,同意了酈寄的這個提議。

至此,基本的作戰部署,已經確定下來。

句注軍和飛狐軍這兩大漢軍的王牌,將會秘密在雁門關外完成戰前集結。

義縱統帥羽林衛和虎賁衛以及南北兩軍抽調的精銳,埋伏到武州塞外的深谷,一旦匈奴進入馬邑範圍,立刻出兵,佔領武州塞,關門打狗。

同時細柳營從代長城進入草原,奇襲匈奴輜重,斷其後援,使其在馬邑城下孤立無援。

然後,細柳營回身,與義縱匯合,紮緊口袋。

此時,入寇的匈奴三部族,想逃?無路可逃,想戰,就要面臨飛狐與句注軍嚴正以待的戰線。

至於突圍?

劉徹巴不得他們突圍!

這樣漢軍就可以再現亥下之戰的輝煌。

讓十面埋伏的故事重演!

以項羽之強,尚且在不斷的潰散和孤立中走向末路,只能自刎。

匈奴人何德何能,能全身而退?

最終的結果,只會是被漢軍一點點的蠶食和吞噬。

能跑回三五百人,匈奴人就該燒高香了!

但凡只要不是個腦殘,匈奴人,都只能在馬邑城下與漢軍決戰。

打贏了,他們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但前有句注軍和飛狐軍,後有細柳營與義縱統帥的精銳。

漢軍五大王牌主力,有三個參戰,還有一個王牌中的王牌在旁邊虎視眈眈。

劉徹真想不出,這場戰爭,漢軍一方,該怎麼輸?

但,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就是誰來統帥句注軍和飛狐軍。

竇嬰?

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個文青外戚,劉徹覺得,他還是在長安當宅男比較好。

老一代的將軍們,則都已經退休。

丞相周亞夫倒是躍躍欲試。

但劉徹無情的將他排除出人選名單了。

道理很簡單週亞夫現在已經是有平吳楚之亂的軍功了,他再去馬邑刷一回戰功,那劉徹拿什麼犒賞他?

封王嗎?

功高震主,可是取死之道!

劉徹可不想看到,他跟周亞夫決裂,不得不將這勞苦功高的名將送上斷頭臺!

所以,只能從後起之秀中,選擇一個合適的人選。

講道理的話,其實張羽不錯。

但,張羽一來是劉武的腦殘粉,讓他去馬邑,本身就不合適,其次,他是步兵將軍,不是騎兵將軍,隔行如隔山,未必能勝任。

韓安國也是同樣的道理被pass掉。

將軍李息其實勉強還可以,此人在歷史上,曾經在衛青手下,參與過河南戰役,表現可圈可點。

蘇嘉其實也還行,這個蘇武的老爹,打仗還是有一手的。

強弩都尉李沮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他連霍去病的手下,都能混的如魚得水,以老將的身份,輔佐霍去病,建立不世之功,脾氣、人品和軍事素養,都是合格的。

但,劉徹不想選擇這三人。

因爲劉徹感覺,這三人,只能將兵,不能將將。

而飛狐軍跟句注軍,戰鬥力在漢軍排名前五,脾氣自然也是排名前五的。

鎮不住這些驕兵悍將的人,別想有什麼作爲。

劉徹的視線,從在場的將官們身上掃過,最後,停留在了程不識身上。

程不識的治軍才華,是毋庸置疑的。

連虎賁衛的那羣眼睛長在額頭上的驕兵悍將,都能在他面前俯首帖耳,唯命是從。

他帶上幾百個虎賁衛親兵,去句注軍和飛狐軍,是能鎮得住場子的。

而且,程不識用兵,一板一眼,嚴絲合縫,看上去是古板了些。

但,軍隊這個暴力機器,本來就不需要什麼太大的創造力。

尤其是馬邑之戰,考驗的是將軍的耐心和判斷力,而非是腦洞。(。)

第1155節 合縱(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242節 選擇第1473節 在安東(4)第1585節 戰前(2)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415節 變遷第563節 貪婪第579節 視察(1)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27節 定策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756節 命名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32節 入宮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513節 鼓譟第272節 新思維(1)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152節 安排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267節 明悟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581節 籌備(1)第1315節 透露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81節 求情第683節 壓力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795節 動員(2)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991節 諾!陛下!第1143節 團結(2)第364節 劇變(2)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1079節 小算盤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44節 財源第1502節 擔憂第125節 難題第91節 舊恩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122節 影響(2)第692節 制度(1)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1326節 怎麼辦第1537節 居延(2)第100節 網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342節 背鍋俠(2)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1193節 公示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581節 爲難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33節 竇太后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037節 出塞(2)第123節 蒼鷹第579節 夢兆(2)第1259節 動員(1)第1157節 合縱(3)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242節 選擇第336節 兄弟們(2)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419 長安諜影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
第1155節 合縱(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242節 選擇第1473節 在安東(4)第1585節 戰前(2)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415節 變遷第563節 貪婪第579節 視察(1)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27節 定策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756節 命名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32節 入宮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513節 鼓譟第272節 新思維(1)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152節 安排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267節 明悟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581節 籌備(1)第1315節 透露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81節 求情第683節 壓力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795節 動員(2)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991節 諾!陛下!第1143節 團結(2)第364節 劇變(2)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1079節 小算盤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44節 財源第1502節 擔憂第125節 難題第91節 舊恩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122節 影響(2)第692節 制度(1)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1326節 怎麼辦第1537節 居延(2)第100節 網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342節 背鍋俠(2)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1193節 公示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581節 爲難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33節 竇太后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037節 出塞(2)第123節 蒼鷹第579節 夢兆(2)第1259節 動員(1)第1157節 合縱(3)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242節 選擇第336節 兄弟們(2)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419 長安諜影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