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節 閱兵

?巡視了一圈皇莊後,劉徹照例前往附近的農莊巡視。

這也是他即位後來上林苑的日常了,每次來上林苑,無論是遊獵也好,巡查也罷,必然要深入到某個民衆居住之地視察一番,詢問當地三老。

至於普通的底層百姓?

不好意思!

作爲一個封建王朝,皇帝可以通過御史瞭解基層的情況,可以通過官員瞭解基層的情況。

甚至皇帝假如實在對基層不放心,還可以派遣大量近侍,以採風和采詩的名義,廣下基層,瞭解民間的情況。

但是,作爲政治遊戲的潛規則,皇帝一般不能也不會與最底層的百姓直接對話!

上下尊卑,社會等級,不是那麼好跨越的。

漢室立國至今五六十年,只發生過一次天子直接與來自基層的百姓對話的先例。

除此之外,一次也無。

劉徹的車駕,駛過一座橋樑後,就來到了一處開闊的平原地帶。

此時,秋收早已經過去,賦稅也都繳納過了,兩個月前還是一片綠色海洋的田地,此刻一片荒蕪的景象,道路兩側,田埂之間,就連枯草都沒有一根。

坐在攆車中,劉徹聽到,有吶喊聲和號子聲傳來。

他掀開車簾,眺望遠方。

只見大約三四百米外的田地中,數十個精壯的大漢在兩個穿着甲冑的士卒的指揮下,正在操練軍陣。練習刀槍劍戟乃至於弓弩射術。

見此情景,劉徹示意車駕暫停。

然後。他下了馬車,饒有興致的隔着田埂。觀摩着對面的操演。

在整個漢室中前期‘士非教不得徵’的軍隊建設思想極爲濃厚,幾乎每一個漢軍士卒在入伍前,實際上都已經接受了三年甚至更久的軍事技能訓練。

一般來說,漢室地方的郡縣亭裡,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組織始傅民衆進行最基本的軍事技能訓練,教導男子掌握各種基礎的軍事常識和技能。

更關鍵的是,以軍國主義立國的漢室政權的基層不缺類似訓練百姓的教官。

漢室的常備軍,一般是執行兩年服役期的。

一年戍邊或者在郡縣充當郡兵,一年在長安衛戍。

兩年的兵役。在漢室除了皇室諸侯王子弟外,幾乎沒有人能逃避。

就是外戚,也需要象徵性的入伍。

這個制度造就了漢室武力的強盛,也造就了基層民間實際上充斥着大量掌握了殺人技巧,能熟練使用各種兵器的強人。

於是遊俠兒這個羣體應運而生,成爲基層政權頭疼無比的存在。

而對官僚們來說,更麻煩的是,農民擁有武器,並且掌握軍事技能。擁有一定的反抗能力,這就讓他們敲竹槓和下黑手的時候,不得不顧忌一二。

要是做的太狠太黑,小老百姓把心一橫。半夜摸進該官員家中,殺其全家,也不過掉腦袋而已。

這也算是無權無勢的黔首階級。在這個時代爲數不多的能震懾和威懾地主官僚的途徑。

對此,劉徹很是欣賞。

雖然說。民間武器氾濫,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各種仇殺和械鬥的威脅。

就好比後世米帝人人持槍。遇上個神經病腦殘,自己過的不爽,就拿着武器去讓別人也不爽。

但漢室與米帝沒有可比性。

現在的世界,乃是一個赤裸裸肉弱強食的世界。

百姓持有武器,掌握自衛技能,不僅僅能讓官僚地主害怕,還能讓侵略者也害怕。

宋明那樣,上億的人口,卻被不過幾百萬的蠻族征服、滅亡,這在漢室,簡直是無法想象的!

即使後來的東漢,一部刺史的武力,就能滅國遠征。

甚至三國時期,一個割據軍閥都能吊打烏恆、鮮卑。

終兩漢數百年,外部的威脅,永遠無法危機中國本身的核心。

就算是當年如日中天的匈奴帝國,也始終不曾威脅到漢室的根本所在。

劉徹很清楚,想要在這個危機四伏,大魚吃小魚的叢林世界生存,漢民族,一定要繼續推行目前的國防的政策。

與之相比,那點副作用,幾乎等於零。

當然了,漢室的情況,與米帝一樣。

老百姓持有武器,但官府持有的武器,比他們,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完全碾壓。

而且地主豪強大商賈也廣蓄打手和狗腿子。

譬如齊國的大高利貸商人刀間,劉徹就聽說,他手下養了一千人的打手,還有數千僕從。

刀間仗此,連官府都不放在眼裡,欺行霸市,強買強賣,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動輒取人性命。

而官府卻無可奈何,就算有心想管,刀間隨手丟出一個替罪羊,就讓官府啞口無言。

不過,此人的好日子,馬上就要到頭了,劉徹已經將刀間這個名字放在了他的陵邑工程第一批移民名單中。

這讓劉徹也不禁有些感慨。

後世的米帝,不也出過類似官府不能制,法律管不了的黑道巨擘。

只是米帝的那位,最終被國稅局給辦了。

而漢室,類似這樣地方官和律法都奈何不了的,皇帝就會將之遷徙到關中,削其根本,慢慢料理。

如今的刀間,過去的朱家,未來的郭解,差不多都是這麼給漢室解決掉的。

看了一會民兵們的操練,劉徹忽然有種衝動,想要試試看,漢室在關中到底能動員起多少預備役和郡兵,以及這股力量在緊急時刻的戰鬥力如何。

想要證明這一點,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發佈赦令,動員全關總的武裝力量,來一次大規模的閱兵。

想了想,劉徹就將這個念頭熄滅了。

不是不能這麼幹。

而是,時機還不成熟。

相關的律法與制度沒有健全,貿然行動,只會鬧出笑話,甚至洋相。

現在可不比後世,通訊發達,行政命令能自上而下,瞬息抵達每一個行政單元。

況且,貿然組織動員預備役,會讓百姓很困惑,甚至鬧出亂子。

只是,劉徹轉念一想,預備役動不得,郡兵總能調動一下罷?

如今是冬季,正是傳統的天子閱兵的季節。

劉徹想了想,對王道道:“去,轉告丞相,明日朝會後,朕將前往五帝廟,祭祀天地,乃令關中各縣,各烽燧、各營,校尉以上,率其部一半兵馬,至渭河之上,朕將親臨以閱,擂鼓點將,以觀兵威!”

漢室在關中駐紮了將近十萬的常備郡兵,一半就是五萬人。

臨時調動這五萬人,檢閱一下,同時也敲打一下,大抵應該是錯不了的。

而劉徹更想看到的是,藉此機會,提拔幾個年輕人,清理一批不合格的軍官,同時進一步加強他對軍隊的控制力。(……)

PS:今天把以前寫的重新看了一次,整理了一下思路,所以耽擱了,今天欠的2更明天補~

第102節 抓捕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1063節 屠殺(1)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122節 過繼(3)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465節 大朝儀(5)第1185節 丟臉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1180節 講道理(1)第1284節 這界貴族不行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1418節 鹿鳴宴(1)第1388節 聯盟(2)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1444節 歸一(1)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28節 竇嬰第879節 構想第498節 閱兵第857節 撫卹(2)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675節 神蹟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272節 新思維(1)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682節 籠子第1413節 相親(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93節 尷尬第152節 滅蝗策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353節 決戰(5)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676節 覺醒第437節 猜疑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510節 綠茶婊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347節 兄弟們(3)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676節 覺醒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347節 兄弟們(3)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161節 征途(1)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131節 思慮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1442節 魔爪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802節 入關第1章 復活第1473節 在安東(4)第861節 杜仲膠第489節 移民(2)第933節 廣關(2)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568節 災難!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851節 影響(1)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102節 抓捕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33節 竇太后第855節 封賞(2)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315節 透露第948節 整頓(3)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1036節 出塞(1)第909節 換俘(2)第5節 推恩(上)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495節 歸心第1198節 老將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786節 洗腦(2)第495節 歸心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457節 契機第641節 廟算(3)
第102節 抓捕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1063節 屠殺(1)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122節 過繼(3)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465節 大朝儀(5)第1185節 丟臉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1180節 講道理(1)第1284節 這界貴族不行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1418節 鹿鳴宴(1)第1388節 聯盟(2)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1444節 歸一(1)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28節 竇嬰第879節 構想第498節 閱兵第857節 撫卹(2)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675節 神蹟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272節 新思維(1)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682節 籠子第1413節 相親(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93節 尷尬第152節 滅蝗策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353節 決戰(5)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676節 覺醒第437節 猜疑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510節 綠茶婊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347節 兄弟們(3)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676節 覺醒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347節 兄弟們(3)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161節 征途(1)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131節 思慮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1442節 魔爪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802節 入關第1章 復活第1473節 在安東(4)第861節 杜仲膠第489節 移民(2)第933節 廣關(2)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568節 災難!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851節 影響(1)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102節 抓捕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33節 竇太后第855節 封賞(2)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315節 透露第948節 整頓(3)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1036節 出塞(1)第909節 換俘(2)第5節 推恩(上)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495節 歸心第1198節 老將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786節 洗腦(2)第495節 歸心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457節 契機第641節 廟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