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節 國家力量(2)

一個時辰後,丞相周亞夫和少府卿劉舍,大農直不疑以及各相關有司的負責人,全部趕到了宣室殿。

“丞相來的正好……”劉徹看着急匆匆的趕來的周亞夫爲首的大臣們,直接道:“朕剛剛接到了前線的戰報……”

劉徹望着地圖,說道:“一場決戰,將要上演了!”

周亞夫等人,擡頭看着在油燈照耀下的地圖。

只見地圖上,一個又一個代表着匈奴主力萬騎的標誌,圍繞在河陰左右。

足足七面大纛,將漢軍的郅都所部,鉗制在了河陰。

所有人相互看了看,然後點頭,拜道:“陛下聖明!”

河陰決戰,確實是已經開始了。

匈奴蝟集了這麼多兵力,肯定是打算要吃掉郅都所部的。

而漢室是絕不可能坐視一位執金吾,一位九卿,陷落在敵手。

哪怕打光國庫最後一枚銅錢,用光最後一粒米,漢室也絕不容許郅都所部爲匈奴攻滅!

大臣相互看了看,然後,在丞相周亞夫的率領下,集體跪下來,異口同聲的道:“臣等恭聽聖命!”

郅都平時的人緣其實並不好,百官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食其肉,剝其皮,飲其血。

但,如今,在戰爭面前,所有人,所有勢力和利益集團,全部都放棄了成見,立刻就選擇了抱團支持郅都。

自春秋以來,諸夏就是兄弟鬩於牆,然外禦其侮!

自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後。

樸素的民族主義,就已經紮根。

當然,不僅僅是理念和思想,也有着現實利益與派系的利益的考量。

對於現在的漢室大臣和列侯軍功利益集團而言。

戰爭獲勝,就是最大公約數!

只要打贏了,那麼,人人都能升官發財,甚至使得派系雞犬升天。

反之,則可能是災難性的後果!

沒有人敢在這樣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中動手腳,或者公報私仇。

敢這麼幹的人,肯定會被其他人變成一具屍體!

原因很簡單。

對漢家的列侯們,尤其是那些已經窮奢極欲,如同烈火烹油,富貴到極點的列侯世家和軍功利益集團的巨頭們來說。

這個世界,能讓他們繼續有着動力和追求的目標,就剩下一個了。

這就是封建國家,列爲諸侯,主宰一國生死,同時開一世代之新,做一系之元祖!

這也是所有中國士大夫貴族的最終追求。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漢軍就必須打到身毒去。

只有打到身毒,大家的心願,纔有實現的那一天。

誰攔在這條路上,不讓漢軍打到身毒,誰就是諸侯大臣軍功利益集團的死敵!

無論你背景有多深,地位有多高,都會被他們拖到東市,砍成肉泥!

劉徹望着這些臣子,滿意的點點頭。

春播一粒種,秋收萬種粟。

在某些意義上來說,眼前的場景,是他一手造就的。

這些年來,他不斷鼓吹身毒的富庶,一手捏造了無數有關身毒的傳說,同時在各個場合不斷強調,身毒及其周圍將分分封給列侯功臣的決心。

然後,劉徹拿着安東都護府作爲他這個決心的證明。

一個個加恩封國,遍及安東。

列侯大臣吃下第一顆定心丸。

接着就是安東的黃金潮起,劉徹這個天子依然慷慨的向天下開發,許民淘金。

這讓列侯勳臣們終於確信,當今天子說話算話,一旦打下身毒,必然分封功臣。

誰能拒絕得了開一世代之新,做一系之元祖的誘、惑?

誰能拒絕得了稱孤道寡,建立屬於自己家族的偉業的前景?

在此基礎之上,只要漢軍能持續勝利,並且不斷接近殖民遠方的目標。

那麼,整個漢室的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價值就是相同的。

大家的目的就是一致的。

爲了這個一致的目標與共同的利益。

只要不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其他什麼小恩小怨,都可以擱置,都可以忍受!

劉徹提着綬帶,望着這些臣子,他感覺到,那頭本來垂死的怪獸,已經重新復活,並且徹底恢復了活力。

“想當年,秦人奮七世之餘烈,終於併吞天下……”劉徹在心裡想着:“朕的國家,發奮三十年,團結三十年,以實現最終的野望,這又算的了什麼?”

當年的秦帝國,內部撕逼,鬥爭和仇殺,層出不窮,但只要對外,那就立刻放棄一切成見。

朝野團結如一人。

讓東方六國股戰不已!

正是這樣的精神,使得秦人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將中國,變成一個統一的帝國!

而今天,漢室和劉徹,也同樣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帥師伐國,誅除遠方之無道,披荊斬棘,遠赴萬里之戎機!

卻數萬裡之夷狄,化十萬裡爲中國!

高舉諸夏之神座,讓其綻放出璀璨的文明之光,君臨天下。

讓整個世界,讓這個地球,一切民族和國家,統統只能跪在地上,仰望諸夏的光榮與強盛。

做一個真正的天朝上國,真正的中央帝國!

這個使命,劉徹只是想想,都覺得熱血沸騰,血脈僨張,難以自抑。

想着這個使命,劉徹提起自己的綬帶,跨步向前,說道:“丞相,朕命卿爲太尉,持朕虎符,坐鎮太原,總督上代、北地、雁門及燕趙諸郡,負責調度糧草物資,補充人員器械!”

漢室數十年來,在北方長城一帶,訓練了大量的百姓和兵源。

沿着長城的十幾個郡國,基本都是全民皆兵的。

但是,一直以來,這些力量都很分散。

除了幾個野戰兵團,其他地方的郡兵和民兵,都是在一郡之內打轉,撐死了在戰時接受命令,進行聯防。

在平時,這樣做當然是很不錯的。

但在戰時,尤其是漢匈這樣的國戰之時,這樣的制度的弊端就凸顯無疑了。

各地郡國,各自爲政,彼此的力量,無法化作拳頭。

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浪費掉了。

特別是如今,漢匈決戰在即。

浪費就是罪過!

派遣周亞夫坐鎮太原,其以丞相身份兼任太尉,總督郡國物資兵馬人員,劉徹相信,以周亞夫的手腕、能力和威望以及資歷,足以讓整個北方,粘成一條繩子。

不過,這也幾乎宣佈了周亞夫的丞相之位,將在漢匈此番大戰結束後,進入晚期。

遲則兩年,短則一年。

劉徹就得重新選一個丞相了。

周亞夫聞言,卻是大喜,立刻拜道:“臣謹奉詔!”

作爲一個將軍,一個武人,周亞夫自從平了吳楚之亂後,就一直留在長安。

別說打仗了,就連硝煙味都沒聞過。

早就渾身上下,都跟生鏽了的機器一樣了。

現在,能有機會再度掛帥。

雖然不親臨一線,但是,能夠爲漢軍的勝利出一份力,他已經很滿足了。

“朕會遣曲周、弓高二卿爲丞相之左右丞……”劉徹接着道。

派遣已經退休的曲周候酈寄和弓高候韓頹當,與周亞夫一同坐鎮太原。

即是要利用老將們的智慧和威望,去壓服去協調北方各個山頭。

也是希望這兩個老將能夠爲漢室發掘一批新的年輕戰將,最好是寒門子弟。

現在的漢室,寒門出身的大將和大臣的比例,還是太低了。

劉徹打算在未來三到五年,讓寒門子弟在九卿之中佔據三分之一,朝臣之中佔據四成。

至於,這些老將,尤其是周亞夫,未來會不會因此功高蓋主,對劉徹的皇權構成威脅?

若是在三四年前,大抵劉徹還會有這個擔憂。

但是現在嘛……

作爲三代之後,唯一一個自證天命的君王,作爲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的天子。

功高蓋主?

武將尾大不掉?

軍方山頭利益太大?

這些都不是個事!

一紙詔書,即刻讓一個擁兵十萬,雄踞一國的大將,引頸待死。

誰敢反抗?誰能反抗?

而且,周亞夫的爲人和忠誠,劉徹是一百分之一百放心。

當然,放心歸放心。

但制度還是要有。

劉徹一手打造了今天的漢室政治框架,當然不會傻到自己廢棄。

無論如何,周亞夫、酈寄和韓頹當,都不能也不可以再領兵了。

而且,打完這一仗,等局勢穩定下來,周亞夫該致仕還是要致仕!

一個丞相,最多連任兩屆,主宰天下八年,就要換人。

不過,這個事情,現在提及還是有些早。

等到兩年後,再考慮也不遲。

現在,漢室首先的目標,還是先打敗匈奴,奪取東北亞的絕對霸權和控制權!

“朕打算髮行一批國債……”劉徹踏前一步,看着周亞夫、劉舍和直不疑的臉,說道:“這筆國債的總額,是黃金三十萬斤!”

現在,五銖錢流通量太少,劉徹自然也不可能發行一筆數十萬萬的國債。

但黃金卻是可以的。

“國債?”周亞夫微微愣了愣神。

打仗了,跟商人借錢,這在中國,不算新鮮事。

想當年,周亞夫領兵出征,還跟長安的高利貸商人借了黃金五千金呢!

最後,連本帶利,還了人家三萬多金……

再遠一些,當年,宗周的周赧王還被債主們逼得躲到一個高臺上,連王宮都不敢回。

這就是成語債臺高築的來源。

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在中國,爲了軍事活動向社會許諾利率來籌集軍費是很常見的事情。

但,以國家爲基本單位,向天下人發行債券,這卻是第一次!

劉徹自然也明白,此事有些棘手。

因爲從理論上來說,這個國家,這個天下,是他一個人的。

只要劉徹有需要,他隨時可以將地主富商和權貴官僚的財產充公。

甚至,在理論上來說,劉徹將這些傢伙抄家,他們還要叩首謝恩,感謝皇恩浩蕩,沒有順便把他們的腦袋也拿走……

只是……

這終究也僅僅是理論上的事情。

所以,劉徹纔要發行國債。

他看着羣臣,點點頭,解釋道:“然也,正是國債!朕打算以年利率百分之二,向天下公乘以上貴族,六百石以上官員,以及資產五十萬以上之商賈發行這批總額三十萬金的國債,以上林苑和鹽鐵衙門的收益,作爲償還!”

今天的漢室上林苑和鹽鐵衙門,是漢室真正的暴利衙門!

每年入賬,至少數十萬萬!

這兩個衙門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可以負責起這次國債的償還任務。

只是呢……

在中國,很多事情的遊戲規則和做事方法,跟西方完全不同。

譬如這個國債。

劉徹就有十足的把握確信,假如他不採取一些辦法的話,恐怕最後的結局會很喜人!

嗯,歷史上,武帝爲了軍費,下詔請天下富商和地主列侯踊躍捐款。

但嚷嚷了半天,才一個卜式站了出來。

武帝的顏面,差點就被丟光了。

也正因爲如此,武帝纔要發動告緡打擊天下富商,又用酌金事件,將列侯們打趴下。

劉徹吸取了武帝的教訓,拿出了利率。

但這不過百分之二的年利率,劉徹相信,假如自己不採取一點別的動作,那麼,最後很可能連三萬金的國債都沒辦法賣掉!

這也很正常!

後世天朝的第一批國債,不也差點沒有賣掉嗎?

好在,在中國,有一個大殺器。它的名字讀作‘捐款自願’寫作‘強制攤派’。

劉徹看着周亞夫,說道:“丞相,朕之所重,就買個一萬金吧……”

周亞夫頓時就尷尬了。

一萬金……

說的跟一萬錢一樣輕鬆……

可是,他的存款,攏共也不過兩三千金啊。

這還是這些年天子賞賜的比較多,加上這兩年,幾個侄子隔三差五的孝敬,還有東宮方面的賞賜,這纔有了這個身家。

不然,他就是窮光蛋。

可是,看着劉徹的模樣,他根本不敢開口拒絕。

開什麼玩笑嘛?

天子都發話了,讓你丞相帶頭,丞相敢不帶頭嗎?

對周亞夫來說,唯一的好消息,大抵就是他的朋友比較多。

三五天內,還是可以湊足這一萬金的。

但……

萬一要是五年後,天子不還錢,他就要賣身還債了……

劉徹卻是懶得管這麼多。

他看向桃候劉舍,說道:“桃候,卿也認購一萬金吧……”

劉舍倒是很積極,忙不迭的拜道:“臣奉詔!”

劉舍有錢啊!

他這個少府卿這幾年撈的可不少?

旁的不說,單單是那些工程裡的油水,就足以讓他吃的滿嘴流油。

雖然說,很可能這些年撈的油水,加起來也沒有一萬金。

但是不要忘記了,他還有封國和加恩封國的產出。

一萬金?

對他來說,毛毛雨啦!

劉徹看向直不疑,後者嚇得都快打哆嗦了。

直不疑雖然不窮,但要是要掏出一萬金,卻是不可能的。

哪怕把他賣了,也湊不齊這樣一筆鉅款。

劉徹自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道:“塞候就出一千金吧……”

直不疑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拜道:“臣謹奉詔!”

щщщ ★ttKan ★¢〇

“至於其他列侯勳臣及兩千石……”劉徹看着周亞夫道:“請丞相代朕逐一去告知:兩千石以上,至少要認購五百金國債,列侯則以食邑戶數來認購,食邑一戶,需要認購一金……”

漢家列侯封君,數以百計,加起來,最起碼能消化掉整個國債規模的一半以上,甚至更多。

兩千石們也不是什麼窮光蛋。

每人五百金,也能爲劉徹消化掉起碼幾萬金的國債。

至於剩下的……

當然是要交給商人們來認購了。

這次,劉徹打算是按照認購數量來決定打不打擊那些豪商大賈。

若是大方的巨賈,劉徹就會扶持,就會給他一些政策。

若是捂着錢袋子,一毛不拔……

呵呵……

那這樣的渣渣,留着也就沒有用了!(~^~)

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259節 動員(1)第436節 收買(1)第1307節 嬰兒潮第1130節 刷新第1210節 新法家(3)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799節 戰前(3)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1章 復活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977節 老朋友第439節 收買(4)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621 節 錯誤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99節 水軍第275節 新思維(4)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91節 造假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927節 封王第565節 風暴(1)第1596節 戰起(3)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995節 廟算(1)第3節 薄皇后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327節 選秀(2)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273節 新思維(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59節 微服(1)第519節 盤算第1175節 羞恥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72節 戰和(1)第155節 收買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683節 壓力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1349節 決戰(1)第691節 文治(2)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308節 囑託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273節 新思維(2)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1166節 決心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259節 動員(1)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683節 壓力第855節 封賞(2)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1157節 合縱(3)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42節 野望第699節 目的(1)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871節 覲見(1)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1244節 暴跳如雷的軍臣第550節 無題第364節 劇變(2)第90節 田叔來了第748節 國葬(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
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259節 動員(1)第436節 收買(1)第1307節 嬰兒潮第1130節 刷新第1210節 新法家(3)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799節 戰前(3)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1章 復活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977節 老朋友第439節 收買(4)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621 節 錯誤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99節 水軍第275節 新思維(4)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91節 造假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927節 封王第565節 風暴(1)第1596節 戰起(3)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995節 廟算(1)第3節 薄皇后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327節 選秀(2)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273節 新思維(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59節 微服(1)第519節 盤算第1175節 羞恥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72節 戰和(1)第155節 收買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683節 壓力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1349節 決戰(1)第691節 文治(2)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308節 囑託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273節 新思維(2)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1166節 決心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259節 動員(1)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683節 壓力第855節 封賞(2)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1157節 合縱(3)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42節 野望第699節 目的(1)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871節 覲見(1)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1244節 暴跳如雷的軍臣第550節 無題第364節 劇變(2)第90節 田叔來了第748節 國葬(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