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

姑衍山的盛夏,翠綠蔥蔥,茂密的原始森林由北向南,延伸數百里。

草木之中,禽獸無數。

這裡,是匈奴人的老巢。

最後的堡壘,與最後的王庭所在。

象徵着孿鞮氏的龍旗,插滿了山巒。

一位位薩滿祭司頭戴奇形怪狀的頭飾,揮舞着人骨製成的法器,嘴裡唸唸有詞,煙霧縈繞之間,似有鬼神起舞。

如今,正是五月,匈奴碲林大會如期舉行。

在老上單于和軍臣時代,匈奴帝國就已經確立了每年夏五月,大會龍城,秋八月大會碲林的傳統。

龍城大會,用以祭祖、宣佈戰和,而碲林大會則是部落聯盟會議,用以分贓。

然而燕薊之戰後,匈奴被迫放棄幕南,連龍城都丟了。

冒頓單于與老上單于的陵墓都丟給了漢人。

匈奴人再沒臉舉行碲林大會,也沒有臉面再去祭祀先祖。

句犁湖於是宣佈,在沒有收復龍城以前,不再舉行龍城大會,轉而將碲林大會與龍城大會合並,都放在夏五月。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點,是因爲夏五月這個時間點,將左右當前北匈奴的戰略。

因爲,倘若漢朝西征或者北伐,一定會選擇在夏五月之前動手。

原因很簡單,過了這個點,出塞遠征的漢軍,就可能要在幕北或者西域的暴風雪之中迎來新年了。

漢軍要攻擊北匈奴的西域或者幕北,有且只能在春天開始準備,夏季動手,如此才能趕在幕北大雪降臨前撤兵。

ωwш¤ⓣⓣⓚⓐⓝ¤¢○

不然,狂暴的大自然,會奪走所有漢軍士兵的生命——即便不能也足以讓漢朝重兵,在暴雪之中陷入絕望。

託西征大勝,劫掠無數的福。

今年的碲林大會,開的有聲有色。

匈奴人將他們在幕南丟失的祭祖金人和各種冥器重新鑄造了出來。

他們用白狼皮與白虎皮,妝點這些金人。

數百名在西方俘獲的敵對貴族,已經被捆綁起來,準備獻祭給天神與先祖,用敵人的血來喚醒這些沉睡的意志,以指引匈奴人的未來。

磕了逍遙散的薩滿祭司們,更是手舞足蹈,莫名所以,以爲自己已經能夠與鬼神溝通了。

陽罔行走在這姑衍山之上。

凝視着山巒上下的簇擁在一起的無數人頭。

他微微露出了一絲笑容。

這次碲林大會,在他的獻策和鼓勵下,句犁湖和狐鹿涉決定召集西域諸國國王來會。

這是匈奴歷史第一次,也是他計謀的重要一步。

不過……

陽罔這些日子也並非一帆風順。

他遇到麻煩了……

他現在回過頭,就能看到自己的麻煩——一個渾身棕黑色,低眉順目,對誰都是滿臉恰媚的一個異邦人。

一個據說來自身毒的奴隸。

一個可怕的傢伙!

“哲別王大人……”身後傳來這個傢伙半生不熟的匈奴話。

陽罔連頭都懶得回,目視前方,淡淡的說道:“什麼事情?”

這個傢伙卻是根本不在意陽罔的態度,一臉的恭維,幾乎都快要跪下來舔陽罔的腳趾頭了。

他恭恭敬敬的拜道:“哲別王大人似乎對奴才有所偏見?”

“哼!”陽罔一臉嫌棄的將臉轉向另一側,淡淡的道:“摺合馬,你這個低賤的奴隸……本王豈止是對你有偏見?若有可能,本王甚至要殺了你!”

“哲別王大人說笑了……”這個黑黝黝的傢伙低着頭,露出那口發黑的牙齒,道:“奴才是單于的奴才,也是哲別王的奴才,主人要奴才去死,並不需要主人動手,只要哲別王對單于說:摺合馬這個奴才應該死,那奴才就立刻去死……”

“呵呵……”陽罔冷笑兩聲,轉身離開。

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

他與這個來自身毒的奴才之間的分歧,已經不僅僅是理念或者政見的關係了。

此人,就是他陽罔使命和目標的最大障礙!

因爲他——一個據說是來自身毒號爲孔雀王國的宮廷太監,這個自稱爲摺合馬的傢伙,最近地位如坐火箭一樣,在匈奴國內不斷上升。

如今,已經成爲了句犁湖的左膀右臂,地位如同過去的大漢奸中行說。

若僅是如此,那也就罷了!

關鍵是,這個身毒的奴才,向句犁湖和所有匈奴貴族提出一個可怕的制度。

種姓!

人分五級,出生就決定高低貴賤!

而且還限定了某一個階級的人,只能從事固定的行業。

這個制度被這摺合馬一拿出來,立刻受到了匈奴貴族和薩滿祭司們的熱烈歡迎和支持。

就連句犁湖和狐鹿涉,也頗爲心動。

按照此人的設計,匈奴今後將劃分爲五個不同的階級。

地位最高的是執掌宗教的薩滿祭司們,其次是貴族,再次是負責作戰的戰士,接着就是各部族的牧民們,地位最低的是奴隸。

雖然以前的匈奴帝國的制度與此也差不多。

只不過過去是貴族們騎在薩滿祭司頭上而已。

但,此人提出的這個設計,卻是永久性固化的。

薩滿祭司永遠是薩滿祭司,貴族首領永遠是貴族首領,戰士也永遠是戰士,奴隸永遠是奴隸。

若漢室無意幕北和西域,陽罔也就隨他去了。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天子一定會西征。

這西域諸國與幕北各部,早晚是漢家的盤中餐。

這個時候,跳出來一個身毒太監,從身毒之土,搬來了一套莫名其妙的所謂‘瓦爾那’制度,就要打斷整個西域和幕北的漢化過程。

並且將這個過程扭轉爲一個完全迥異有別於中國的制度與社會?

“我必殺汝!”陽罔在心裡想着。

但,陽罔很清楚,要殺摺合馬,他不能動手。

只能是句犁湖和狐鹿涉動手。

不然的話,殺了摺合馬還有白合馬、黑合馬冒出來。

只有匈奴人自己動手殺了他,才能斷絕日後再出現這些莫名其妙的傢伙。

最好的情況,是狐鹿涉動手殺此人。

狐鹿涉殺摺合馬的好處就在於,至少可以讓句犁湖與狐鹿涉之間緊密的聯繫和信任出現裂痕。

這樣想着,陽罔就在心裡盤算着,怎麼讓狐鹿涉對此人產生厭惡,進而出現殺意了。

“對了,我或許可以這樣……”陽罔看着山巒之間行走的匈奴武士,忽然心裡生出一個念頭。

但這個想法還不完善,他得仔細琢磨琢磨。

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1249節 調整(1)第691節 文治(2)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419 長安諜影第466節 大朝儀(6)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607節 定策(1)第673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2)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1581節 籌備(1)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1185節 丟臉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12節 父親第1186節 轉折點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233節 威權第996節 廟算(2)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392節 忐忑快去搶紅包第1603節 僵持(2)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1265節 戰略(1)第754節 遠航(3)第214節 拍馬屁第465節 大朝儀(5)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218節 認可第896節 風起南國(3)請假條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909節 換俘(2)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995節 廟算(1)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334節 滅亡(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021節 諜影第1357節 乞和第1072節 血戰(3)第897節 租船(2)第770節 返航第1464節 甜棗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959節 猛將第1122節 影響(2)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1530節 刷經驗(2)第863節 崇高理想請假條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377節 任務第35節 厚恩第306節 神器(1)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
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1249節 調整(1)第691節 文治(2)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419 長安諜影第466節 大朝儀(6)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607節 定策(1)第673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2)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1581節 籌備(1)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1185節 丟臉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12節 父親第1186節 轉折點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233節 威權第996節 廟算(2)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392節 忐忑快去搶紅包第1603節 僵持(2)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1265節 戰略(1)第754節 遠航(3)第214節 拍馬屁第465節 大朝儀(5)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218節 認可第896節 風起南國(3)請假條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909節 換俘(2)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995節 廟算(1)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334節 滅亡(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021節 諜影第1357節 乞和第1072節 血戰(3)第897節 租船(2)第770節 返航第1464節 甜棗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959節 猛將第1122節 影響(2)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1530節 刷經驗(2)第863節 崇高理想請假條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377節 任務第35節 厚恩第306節 神器(1)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