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節 盤算

“爾等此去面聖,隨性即可,陛下乃聖人,既然開口要見爾等,必不會與爾等爲難……”師旦心中想着臨行前,館陶大長公主的話語,深深吸了口氣,隨着堂邑候家的兩位公子下了馬車。

舉目四望,旌旗林立,一排排的高大衛士,靜立道路兩側,原野之中,兩隊相錯而過的騎兵,正在巡邏。

鎬池之邊,黑龍旗飄揚。

旗上的應龍張牙舞爪,好似欲擇人而噬。

即使師旦也算見多識廣,但心下還是難免疙瘩一聲,感覺背脊有些發涼。

彷彿好似走到了地獄門口一般,進了那個門口,就再也走不出來了。

師家的幾個隨行子弟,就更加不堪了。

他們連走路,幾乎都有些顫抖。

反倒是帶着他們來的陳須與陳蟜兄弟步履如飛,一邊走還一邊笑着交談。

看着陳須兄弟的模樣,師旦穩住陣腳,對自己身後的子侄們低聲道:“都打起精神來,不用害怕,天子乃是聖天子,施仁政,廣教化,澤被蒼生,豈會與我等爲難?”

跟着師旦的師家子侄,這才稍微輕鬆了一些。

師旦無奈的嘆了口氣,望着那鎬池邊上飄揚的黑龍旗,神情極爲凝重。

因爲師旦已經明白了。

他與他的家人,方纔的表現,與其說是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以及面聖前的緊張。

倒不如說是。劉氏過去六十年積威的體現。

過去六十年,多少天下豪強,英雄人物。紛紛倒在了劉氏黑龍旗之下。

對如他家這樣的地方豪強來說,劉氏天子,就等若是天敵一樣可怕的存在。

他來到天子面前,就跟官員看到了廷尉大牢的牢門一般,豈能不害怕?豈能不畏懼?豈能不緊張?

過去六十年,斷頭臺上的斑斑血跡,遷徙路上的生離死別。鑄就了漢家天子的赫赫威名。

“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師旦不由得就想起了當初馮唐對太宗皇帝的勸諫之語,在心中默唸幾聲,真心是覺得馮公所言真是大善!

這治理天下。豈能不照顧像他們家這樣的地方良紳?

然而,如今的劉氏,正如馮唐當年之言,法太明,什麼都規定好了,什麼都想管一把,甚至就連他們這樣的生意人的事情,都要攙和一把,定下種種律法。稍微違背,立刻就有官吏查辦!

真是‘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真是苛政啊!

在此苛政之下,似他家這樣延綿數十載,財富累積以萬萬計的大賈,就跟浮萍一樣脆弱,螻蟻一樣渺小。

即使世代謹慎,上下打點。一遭來了個不講道理和情面的郅都,六十載經營。頓成一場空!

而與之相反的卻是,劉氏四代天子,包括呂后在內,對那些泥腿子、破落戶,甚至是奴婢都比他們這樣的豪強好。

今上即位以來,更是如此。

對泥腿子們大把撒錢,廣施仁政,卻不肯分潤半點好處給豪強大賈,相反,種種限制,層層疊加。

直讓師旦感覺這個世界簡直錯亂了。

但偏偏,師旦卻無法對此說出半個不字,更不敢有所議論。

只能將這一切深深埋在心底。

過去六十年,劉氏政權,用死亡與鮮血,教育了所有敢於反抗的人。

天子的權柄,立於屍山血海之上。

前年吳王劉濞的叛亂結果,更是提醒了所有人,不要跟長安作對,不然,你將死無葬身之地!

想着這些,師旦就無可奈何的搖搖頭。

面對劉氏,整個天下的商賈豪強官宦世家,都是無可奈何的。

正是這樣的情勢下,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穀梁派,纔會在關東大地重新活躍,幾與公羊派爭鋒。

原因何在?

還不是大家發現,倘若推動穀梁派上臺,大家都有好處可拿。

若讓穀梁派執政,那就等若世家大族的理想世界,三代可期了。

可惜的是,至今爲止,別說穀梁派了,就是公羊派,面對關中這個黃老派和法家的大本營,也是一籌莫展,只能潛心經營,以待時日。

一邊想着這些事情,師旦一邊跟着陳家的兩位公子,走進天子行營之中。

一進門,師旦就倒吸了一口涼氣。

一輛輛豪華的馬車,一字並開,停在了轅門口。

這種馬車,師旦一眼就認出來了。

正是所謂的安車駟馬。

所謂安車駟馬,當此之時,除了致仕兩千石以上大臣,天下聞名的大賢者,可得天子旨意後乘坐外,就只有諸侯王、萬戶侯夠資格乘坐了。

換句話說,今天陪同天子游獵的,恐怕最起碼都是萬戶侯一級的大人物、巨頭。

甚至,就連坐鎮一地,稱孤道寡的大王,也會出現。

如今,長安城裡,就有一位這樣的大王。

今上的胞弟,坊間傳聞,素來最親的江都王劉閼。

師旦,頓時就呼吸急促了起來。

身爲商人,他自然知道,什麼樣的買賣最賺錢。

那就是做官府尤其是大王們的買賣。

只要搭上這些大人物了,哪怕只是借其虎皮,所得利益,都是以千萬爲單位計算的。

但轉念,師旦的心又沉寂了下去。

他現在是被強制遷徙來關中的地方豪強。

在劉氏政權眼中,大概已經貼上了‘非法’的標籤,就跟砧板上的肉一樣,是圓是扁。全看主人的心情。

那裡還有什麼能耐蹦躂,甚至攀上這些大人物的高枝?

恐怕……

師旦搖搖頭,他自然知道。商賈在貴族、諸侯王眼中是個什麼形象。

說的好聽點,是暴發戶,說的難聽點,市籍賤民而已。

別說是他如今已經落到了這個地步了,就是全盛之時,想要攀上一位諸侯王,那也幾乎沒有希望。

這個時候。迎面走來一位宦官打扮的年輕男子,看其的衣着打扮。在這宮中,地位想來也不低。

師旦只見,那在自己眼中,好似高山一樣的兩位陳家公子。第一時間就迎上前去,拱手作揖拜道:“小子們見過王公………”

師旦立即就想起了,當今天子身邊那位據說從不離開其左右的貼身近侍王道。

連忙跟着陳須兄弟恭身一揖。

只聽那宦官悠悠道:“兩位公子真是太擡舉奴婢,陛下有命,兩位公子來了,即刻去夏夫人那邊問安……”

陳須怎敢拿大,笑着恭維道:“王公說笑了,小子們豈敢在您面前失禮?”

王道卻是呵呵一笑,並不答話。只是打量了一下陳家兄弟身後跟着的人。問道:“誰是師旦?”

師旦聞言,立刻出列,恭恭敬敬的拜道:“粗鄙野人師旦。見過王公,賤名竟得公知,小人惶恐!”

王道上下打量這人一番,嘿嘿一笑,道:“你跟咱家走吧,陛下那邊還在等着呢……”

師旦聞言。滿臉的不可思議。

以他所知的情況,此次隨陳家兄弟來伴駕遊獵。那是館陶長公主爭取來的機會。

可如今看來,似乎情況並非如此。

天子似乎專門抽了時間,要見他!

師旦的手都在顫抖了起來。

“我何等卑微,天子竟然專門抽空見我?真是萬死也不足以報聖恩一二……”師旦心中激動無比。

看上去,似乎跟之前他心中所思所想,風馬牛不相及。

但實際,卻是正常的很。

譬如說,在天朝,網絡上,一大幫大v天天恨不能生吞tg,活剝政治局,但,要是有一天,忽然來了一個人,直接指名道姓,請這些人中的一個去跟天朝波ss面對面交流,你看看,這貨會不會立刻黑轉粉,美分變五毛?

一切都是利益使然而已。

………

劉徹坐在榻上,翻看着有關師家的檔案的和記錄。

窗外,碧波盪漾,風景怡人。

劉徹的心情也很好。

這師家的檔案,劉徹這些天,看了許多回了。

心中也已經有了大概的概念。

這師家,在他計劃中,還真有些用。

“陛下,師旦帶到……”門口,傳來了王道的聲音。

“帶進了吧……”劉徹淡淡的吩咐一聲。

老實說,今天接見師旦,其實是有些冒險了。

這要被朝臣們知道了,下次朝會,丞相跟御史大夫能把唾沫星子直接噴劉徹臉上。

在漢室,商賈們的政治地位,也就比贅婿和囚徒強一些。

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身爲天子,接見商賈,這本身就是犯忌諱的事情。

但好在,藉着今天遊獵的機會,用真番、馬韓和劉閼這些當幌子,劉徹也不怕這個事情被人知曉。

當然了,封口令,還是必須要下的。

師旦卻是幾乎顫抖着,走進這間房間,見了劉徹,立刻就跪下來,拜道:“賤民師旦,叩見陛下,願陛下聖壽無疆!”

“起來罷……”劉徹揮揮手,讓房中的侍女和宦官都退下去,只留下王道。

“朕最近看了廷尉、御史還有河南郡的有關奏報……”劉徹拿着案几上的一卷竹簡,嘖嘖的道:“你們家的膽子還真是大!”

劉徹直接好幾卷竹簡,丟到師旦面前,淡淡的道:“買兇殺人,賄賂官府,欺行霸市,倒賣軍械,朕很好好奇,究竟是誰給你們的膽子?”

師旦聞言,全身都發抖,連連叩首道:“死罪死罪,不敢欺瞞陛下,此皆小民一人所爲,與師家旁人無關,陛下若要懲治,懲治小民一人即可!”

師旦根本就不懷疑天子有詐。

況且,他們家幹過的那些事情,想瞞是瞞不住人的。

當世大賈,哪一個不是雙手沾滿了鮮血,纔有的這偌大身家?

譬如他們師家祖上的第一桶金,根本就不是經商得來的,而是從另一家行商那裡搶來的。

其他巨賈也大抵如此。

鹽商的錢裡,都沾滿了煮鹽工人的血與淚,礦山之主的後山上,堆滿了無辜礦工的屍骨,相對來說,他們師家,還算是‘溫文良善’。

最起碼,近二三十年,已經懂得洗白和維護名聲了。

也輕易不會再用蠻幹行事,更多的是利益交換與利益共享。

劉徹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磕頭如蒜的師旦,心裡面也是覺得好氣又好笑。

“看來,朕還真是太高看了這些商賈了……”劉徹心裡想着:“原以爲,這師家行走天下,見多識廣,多少能硬氣一些呢,誰知道……”

但這並不奇怪。

自古以來,商賈裡就沒幾個硬氣的和有節操的。

所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概莫如是。

這幫逐利的傢伙,就是一柄雙刃劍。

就像現如今,天下商賈大興,此起彼伏,社會經濟空前繁榮,各種各樣的作坊和手工業基地像雨後春筍一樣,遍及漢室天下。

但這些商賈在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許多悲劇和慘劇。

別說是在這西元前的世界了,劉徹就記得,他在未穿越前的少年時期,曾經聽聞,東莞和深圳那邊的工廠,常常有扣留打工妹的身份證,工資,甚至限制人身自由等舉動。

而在歷史課本上,描述資本主義興起初期的文字裡,更是少不得包身工、契約奴這樣的字眼。

在看過了許多如今大賈的發跡史後,劉徹有種想要將這些傢伙全部抓起來,繩之以法的衝動。

這些傢伙幹過的壞事,可謂,罄南山之竹,難書其罪,倒江河之水,難洗其污。

但,劉徹作爲穿越者,卻很清楚。

正是這些罪惡,引導了西方的資本主義革命和工業革命。

任何一個民族,想要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這些罪惡,都是不可避免的,一定會發生也一定會繼續存在的。

正如資本論所言,資本從來到這個世間開始,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沾滿了血污。

所以,劉徹並不打算用暴力手段和法律,強行熄滅現在天下的商業之火。

但很顯然,以漢室目前的情況來看,資本主義的萌芽,起碼還需要培育個三四十年,纔有見到它發芽的機會。

既然如此,那麼劉徹的選擇就很簡單了。

對於商人,實業商人和有特殊技能的商人,劉徹會給予一點的寬容和忍耐。

前提是,他們只在商業擴張,而不去兼併土地。

至於那種放高利貸,玩黑社會,收保護費,以及熱衷於兼併土地,對社會和國家除了危害外,沒有半分貢獻的傢伙,劉徹就只能讓他們去死了。

ps:抱歉,昨天喝醉了,實在沒法子寫~

第654節 梟雄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913節 不虧第121節 過繼(2)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217節 兄弟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206節 撕逼!(2)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908節 換俘(1)第361節 微服(4)第1148節 壞水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35節 厚恩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691節 文治(2)第422節 狗腿子(2)第44節 財源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274節 新思維(3)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913節 不虧第756節 命名第274節 新思維(3)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854節 封賞(1)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606節 決斷第87節 萬石君第1347節 毀滅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122節 影響(2)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12節 忽悠第1504節 接班(2)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682節 籠子第686節 平律(1)第1278節 戰前(2)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852節 影響(2)第168節 祥瑞(1)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915節 哭廟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224節 你行的!第1151節 教育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703節 淘金浪潮(1)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1310節 協議第1314節 震動第871節 覲見(2)第1357節 乞和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19節 懲處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871節 覲見(2)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661節 背景第1444節 歸一(1)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8節 家宴(下)第1583節 戰前(1)第518節 昆明池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169節 祥瑞(2)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036節 出塞(1)
第654節 梟雄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913節 不虧第121節 過繼(2)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217節 兄弟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206節 撕逼!(2)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908節 換俘(1)第361節 微服(4)第1148節 壞水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35節 厚恩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691節 文治(2)第422節 狗腿子(2)第44節 財源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274節 新思維(3)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913節 不虧第756節 命名第274節 新思維(3)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854節 封賞(1)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606節 決斷第87節 萬石君第1347節 毀滅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122節 影響(2)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12節 忽悠第1504節 接班(2)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682節 籠子第686節 平律(1)第1278節 戰前(2)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852節 影響(2)第168節 祥瑞(1)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915節 哭廟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224節 你行的!第1151節 教育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703節 淘金浪潮(1)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1310節 協議第1314節 震動第871節 覲見(2)第1357節 乞和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19節 懲處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871節 覲見(2)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661節 背景第1444節 歸一(1)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8節 家宴(下)第1583節 戰前(1)第518節 昆明池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169節 祥瑞(2)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036節 出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