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節 策劃戰爭(2)

若可以攻陷龍城,斷匈奴的祖墳根基。

僅僅是從政治層面來說,意義都是非常巨大的。

不僅僅可以鼓舞天下百姓對於勝利的信心,更可以嚴重打擊匈奴人的自信心。

當然……最重要的是實現劉徹的戰略構想——扶持起兩個甚至更多的單于庭,去跟軍臣唱對臺戲!

這樣,龍城這個具有戰略和政治雙重意義,作爲匈奴祖墳所在的城市,就必須要被拿下來了!

“朕打算遣樓煩胡騎、忠勇軍各五千騎,再自安東調鮮卑、烏恆胡騎各兩千騎,往擊龍城……”劉徹站到地圖前,指着龍城所在的大概區域介紹道:“再遣一大將,督虎賁衛精騎三千,出陰山,西擊居延澤,爲龍城之戰創造條件!”

劉徹的話剛剛說完,將軍們立刻就都紛紛議論起來。

曲周候酈寄更是疑惑不解的問道:“陛下,何以用胡騎以擊龍城?”

其他大將都紛紛點頭。

對於戰功,沒有人會嫌少。

更何況是功襲龍城這樣註定要名留青史,受萬世敬仰的事情?

歷史上,霍去病初出茅廬,第一戰就是奇襲龍城,因此名噪天下!

然而……

雖然論起帶兵打仗和指揮大軍作戰,劉徹拍馬也趕不上漢室久經戰陣的大將。

他最多最多算個弱化版的趙括!

甚至很可能,只能相當於趙括的一小半!

畢竟,人家趙括當年至少在紙面作業的時候,整個趙國的老將和貴族,都全部不如他。

可惜的是……

戰爭,終究只是政治的延伸。

歸根結底,戰爭要爲政治服務。

一場戰爭,在戰爭層面上贏了,但卻在政治和經濟上輸了。

那麼,贏也贏不了什麼,甚至可能要虧本!

在這個方面,將軍們就不如劉徹這個職業的政客了。

更何況,作爲穿越者,劉徹的戰略眼光和對未來戰爭前景的預覽,也不是將軍們所能媲美的。

旁的不說,現在,漢室的大將們,有誰知道,匈奴的命門和要害在那裡?

但劉徹知道!

祁連山和胭脂山,是匈奴的睾、玩,而西域則是匈奴的經濟命脈,至於浚稽山和狼居胥山,則是匈奴呼吸的口鼻。

而這個認識,在歷史上,漢室要到衛青霍去病之後,纔會認識到。

這纔有了數次浚稽山之戰和武帝雄心勃勃的西域攻略。

所以,劉徹耐着性子,對酈寄道:“曲周候可知,朕曾經佈告過天下:匈奴,本淳維之後,夏后氏之苗裔?”

“臣知……”酈寄有些疑惑,這個事情,天下人都知道了。

甚至連匈奴人也不否認,甚至默認這個說法。

譬如,當年,夏夫人來嫁時,就自詡爲夏后氏之女,還以夏爲名。

如今的歸義單于,更是被賜名夏義。

甚至,匈奴人去年傳遞到漢室的國書,擡頭部分爲是‘夏后氏之苗,匈奴單于敬問漢皇帝……’

不僅僅如此,高闕之戰中,許多投降和歸順的匈奴貴族,也都一個勁的在自稱自己的祖上是夏朝的大臣或者王公什麼的。

類似這樣的行爲,若在元德以前,漢家大臣自然會欣喜若狂。

但現在嘛……

朝野,乃至於士林,都紛紛表示:蠻夷之人,不識王化,也好意思攀附諸夏貴胄?譁衆取寵,沐猴而冠罷了。

而這些匈奴降臣和貴族,也確實給人這麼一個感覺。

譬如那位歸義單于在長安雖然穿着玄衣大冠,腰配印綬,出入都用漢家貴族禮儀。

但,任何一個看了他模樣的人,都會在心裡嘀咕:這是哪個山上跑下來的猴子在冒充人類?

所以,天下士林,此刻,對於匈奴人,特別是匈奴貴族,都認爲這些傢伙在厚臉皮攀附高貴的諸夏血脈,絕不可以讓他們得逞!

這也是利益集團們很本能的反應。

畢竟,如今漢匈力量對比早已經失衡。

漢家的勳貴大臣們,既在道德上有着優越感,更在國力上完全看不起匈奴人。

而現在,這些匈奴人在投降或者戰敗後,一口一個夏后氏之苗裔,諸夏同胞?

是要做什麼?瞎子都看得清楚,這些人在自擡身價!

但漢室貴族怎麼可能讓他們成功?

若是承認了匈奴貴族也是夏后氏的後代,那豈非意味着,以後這些投降的匈奴貴族也可以享受漢室貴族地位和待遇?

蘿蔔坑就這麼多!

沒有人願意自己的位置被人搶了,更別說還是一羣匈奴蠻子!

劉徹笑道:“朕嘗讀孫子兵書,聞曰:夫戰,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此朕之攻心計也!乃在於瓦解匈奴國內貴族大臣至抵抗心,收服匈奴民心之舉!”

漢與匈奴的戰爭,倘若是從歷史的老路上來看,想要消滅匈奴,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爲,茫茫大草原,縱橫以數萬裡。

倘若漢軍不玩點攻心手段的話,草原上的部族一旦感到自己是在面臨着不同文也不同種的異族侵略,而且這個異族還可能要對所有引弓之民趕盡殺絕。

那麼,很可能所有人都會被逼到軍臣那邊。

就像歷史上,尹稚斜單于團結起了包括匈奴人在內的所有草原部族一般。

這就不妙了!

劉徹可不想跟匈奴人糾纏幾十年!

他想要的一根子就敲死這個漢室的大敵!

至少也要將之肢解成數個乃至於十幾個相互敵視和對立的勢力。

同時還要在未來,對草原進行行之有效的控制乃至於統治。

這就不能將人推到軍臣那邊。

總的來說,高闕之戰後,劉徹的戰略已經變成了儘可能的削弱和打擊匈奴單于庭的力量,孤立軍臣,從而肢解匈奴。

而當年,漢匈之間爲了暫時和平而上演的戲碼,就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資源。

劉徹需要告訴整個草原,特別是那些匈奴貴族——漢與匈奴,不是兩個民族。

我們兩千年前是一家!

若是同族內戰,那麼,這些貴族可能就會袖手旁觀,而其他部族,則更可能會保持善意中立。

就像草原上曾經進行過的無數次的內戰一般。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誰打贏了,誰是大佬!(。)

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3節 薄皇后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1030節 日蝕第98節 暗流第133節 志向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468節 細柳獸第802節 入關第206節 安排第468節 家宴(2)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1278節 戰前(2)第1247節 佈置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795節 動員(2)第1418節 鹿鳴宴(1)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1056節 糾纏(2)第465節 大朝儀(5)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673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81節 求情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530節 刷經驗(2)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293節 挖坑(2)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205節 撕逼!(1)第74節 豬隊友們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1419節 鹿鳴宴(2)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1548節 諸儒第590節 新世界(6)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821節 臣服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576節 決定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753節 遠航(2)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651節 誘導(1)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27節 定策第586節 新世界(2)第1456節 掀桌子(2)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43節 貓膩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004節 漢三藏第757節 抵達(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691節 文治(2)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
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3節 薄皇后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1030節 日蝕第98節 暗流第133節 志向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468節 細柳獸第802節 入關第206節 安排第468節 家宴(2)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1278節 戰前(2)第1247節 佈置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795節 動員(2)第1418節 鹿鳴宴(1)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1056節 糾纏(2)第465節 大朝儀(5)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673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81節 求情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530節 刷經驗(2)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293節 挖坑(2)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205節 撕逼!(1)第74節 豬隊友們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1419節 鹿鳴宴(2)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1548節 諸儒第590節 新世界(6)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821節 臣服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576節 決定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753節 遠航(2)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651節 誘導(1)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27節 定策第586節 新世界(2)第1456節 掀桌子(2)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43節 貓膩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004節 漢三藏第757節 抵達(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691節 文治(2)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