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節 淘金浪潮(6)

元德三年,夏四月初五,長安,灞門。

昨夜剛剛下過小雨,城門口的草葉上還沾着些露珠,幾個士卒持着長戟,站在門口,打着哈欠,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你們說,懷化哪裡真有那麼多金砂?”一個士卒趁着沒人注意,就瞎聊起來:“俺總覺得不可能……”

最近懷化的八卦,稱得上是整個關中不分階級老幼性別年齡共同關注的焦點。

雖然思想界跟文化界的大佬們一口一個‘黃金珠玉,寒不能衣,飢不能食’。

但世界上,黃金這東西,真要擺在人的面前,幾人能真的無動於衷?恐怕多數人都是嘴上說着不要,但身體卻很老實的撲了上去。

文人士大夫尚且如此,凡夫俗子,就更是不能免俗。

最近,函谷關那邊就經常有遊俠偷偷的混在商隊裡,偷跑出關。

他們出關幹嘛,不言而喻。

“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一個微胖的士卒接上話茬,他得意洋洋的道:“你們大概有所不知,前幾年,吳逆造反,某的大兄曾跟弓高候出征,一路打到了吳逆的老巢,到了會稽,你們猜,在會稽,除了銅礦外,還有什麼?”

“金礦啊……”這人讚歎着道:“那是一個採了二十多年,如今還能每年出產將近一千金的金礦……不然,爾等以爲,那出征的將校,是怎麼發達的?”

這倒是沒人能反駁的事實。

當年,曾經跟隨現在的丞相出征的將校回朝後都發達了,就是士卒,也是撈了個飽,甚至有人連細君都帶回來好幾個。

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

搞的現在。南軍北軍,甚至棘門軍跟細柳營的將校都伸長了脖子,等着關東再出個逆賊。大家一起去發財。

可惜,關東的諸侯王。都慫了。

現在,他們除了‘天子萬歲’‘陛下聖明’‘伏維陛下能作威作福’外,就只知道‘臣某等惟願永永爲漢藩屬’。

讓人好不失望。

衆人都是唏噓無比,如今,大傢伙唯一的指望,大抵就只剩下匈奴人了。

雖然匈奴人窮的掉渣,身上連件乾淨點的衣服都沒有,就是貴族的身上。也沒什麼值錢的玩意。

但匈奴的首級值錢啊!

一個腦袋,都能在縣官那裡混上一級軍功了。

而且,匈奴蠻子的牲畜也值錢,一匹馬,值錢數萬甚至十數萬。

要是運氣**爆一點,繳獲一匹貴族的坐騎,直接就能暴富。

大家吹着牛逼,打發着早高峰過後,守城門的無聊時間。

這時候,遠處的官道上。出現了塵土飛揚的痕跡。

衆人連忙站直了身子,鬼知道,是哪裡來的車隊呢?

反正這長安城裡勳貴多。外戚多,在戚里跟尚冠裡,一個板磚砸下去,搞不好都能砸到一個身世顯赫的列侯。

而長安各城門,更是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隨時都可能有貴人或者官面上的車隊出入。

這些貴人最是喜歡吹毛求疵,要是被他們抓到自己等人玩忽職守,吹牛打屁的把柄,少不得要被處罰。

沒過多久。地平線上就出現了一支四輛馬車組成的車隊。當頭的一輛馬車上,一面旗幟迎風飄揚。

北軍的士卒裡。各種臥虎藏龍,其中就有不乏能識字的人物。

各城門衛士。那就更不凡了。

能混到守城門這個肥差的,家中起碼也出過隊率一級的軍官,甚至,搞不好,有人祖上還是高皇帝的山東老兄弟呢!

因而,這些人,還頗有幾個人是識字的。

一個士卒伸長了脖子,看着那個出現在眼簾前的車隊,努力辨識着那面旗幟上的文字:“懷化郡上計吏……”他喃喃唸叨兩聲,然後,衆人都反應了過來?

懷化郡上計吏,不就是那個傳說發現了金沙河的懷化郡的上計吏嗎?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八卦之魂熊熊燃燒。

至於懷化郡怎麼這個時候派出上計吏?

那與大家是一點干係也沒有,相反,大家都覺得,這個上計吏來的真是太好了!

這下子,大家就應該能掌握第一手八卦資料,說不定回家還能跟人吹吹牛逼呢。

這和平的時光是如此的無聊,尤其是對南北兩軍的丈夫們來說,這無聊的時間,唯有八卦能打發掉。

“司馬,司馬!”也有比較忠心的狗腿子,第一時間呼喚自己的頂頭上司——灞門衛尉司馬:“懷化那邊來人了!”

“哦!”城樓上探出一大堆腦袋,看樣子,懷化這兩個字的吸引力,可能比花街柳巷的小娘還有魅力。以至於,不止灞門衛尉司馬馬上就探出腦袋,便是其他在城樓上值班的士卒將官們也都紛紛表示:我們也很感興趣噠。

另外,原本在灞橋附近的行人跟販夫走卒也紛紛聽到動靜,跑過來圍觀了。

以至於守門的軍將,不得不行動起來,將這些八卦黨隔開。

而這灞門的守門衛尉司馬,則是穿戴整齊,帶着手下,列在城門口,放下攔馬。

“來者何人?”這衛尉司馬,等那車隊將要靠近城門時,清了清嗓子,非常嚴肅的問道。

其他士卒,紛紛給自己上司的‘秉公處理’點了個贊。

這樣,大傢伙就都能得到第一手八卦信息了。

圍觀羣衆更是豎着耳朵,聚精會神的聽着。

那懷化來的上計車隊,緩緩的在城門停下來。

衆人發現,這個車隊好像運了什麼特別沉重的貨物?以至於在道路上留下了沉重的車轍。只是可惜,馬車上被一層密不透風的秸稈以及稻草所覆蓋,沒人看的清楚上面運的是什麼,只知道,數量好像並不多。貨物堪堪只有淺淺的一層。

“某,懷化郡都司馬楊慎,奉懷化郡郡守。持節護濊都尉薄公之命,前來神京面聖上計。此乃我等傳符與公文……”車隊裡,走出一個身穿甲冑的武將,這武將朝着城門的士卒將官行了個軍禮,然後鄭重的遞上自己的傳符與過關文書及加蓋了懷化郡郡守印信的公文。

守門的衛尉司馬接過來,檢查無誤後,將這些信物還給對方,然後,一邊讓人移開城門前的障礙物。一邊笑眯眯的對這個自稱楊慎的懷化來客問道:“貴官何以此時上計?按制不該是八月以後纔會上計的嗎?”

所有人頓時都是集中全部精神,生怕漏掉接下來的每一個字。

“下月是東宮薄太后千秋,薄公乃太后親侄,雖身負聖命,需坐鎮懷化爲陛下守土,但這孝心卻還是得表上一表,故此命某等回京,一來,上計陛下,報告懷化諸事。請求聖上加恩,批准一些事情;另外,則是爲薄後獻千秋之壽禮。以盡一二孝心……”楊慎面不改色的答道。

“哦……”衛尉司馬跟所有人都同時哦了一聲,大家立刻就心領神會了。

請求陛下加恩,加什麼恩?

懷化郡難道還想獨吞那金沙河不成?

薄世你也別太霸道了!

無數人都在心裡腹誹着,大家都是長安城裡廝混長大的,雖然身份地位不比薄世堂堂外戚,但,要說真的尊敬或者敬重某些外戚子弟,那也未必。

長安百姓,尤其是南北兩軍的丈夫們。什麼人沒見過?

想當年,就是絳候這樣的英雄。不也得請我們北軍的忠臣們出手,才能掃平呂逆。撥亂反正?

“懷化那邊,某等聽說,最近你們可發財了啊……”衛尉司馬,笑嘻嘻的問道:“不知道,那金沙河是否真有傳說中那麼多的金砂?又或者說,你們發現了金山?”

能給天子守城門的貨,本身就是漢家的軍將世家子弟。

這衛尉司馬,從祖上開始,就給老劉家賣命了。

用他自己的話說:“吾先祖始於豐沛從龍,擊暴秦,入漢中,出陳倉,與項藉合戰,追隨高帝,掃平天下,入都關中,又戰平城之外;吾父又從絳候,將北軍,撥亂反正,恭迎太宗入繼大統,可謂世代忠良,劉氏爪牙,何懼之有耶?”

他就是個滾刀肉,別說是從地方郡國來的官吏了,就是列侯勳貴,惹毛了他,也敢剛正面。

像他這樣的人,只要不觸犯忌諱,誰能動的了,誰又敢動?

曾經,有個外地來的列侯子弟,不知死活,跟他頂牛,被他拿了,架在轅門上打了二十杖,最後屁事沒有,反而還得了上官嘉獎,說他忠於職守,勤於王事。

如今,他打定主意想要知道些消息,他覺得,這個世界上,大抵沒人能阻止他探知真相。

“司馬從何聽說這些?”楊慎依舊一副一本正經的模樣,拱手道:“此皆謠言,謠言,我懷化之地……嗯……”

一聲脆響,正在此時,忽然響起。

楊慎話都沒有來得及說完,就連忙回頭看過去。

卻見中間一輛大抵是因爲承載太重的緣故,又可能因爲質量不太好,所以,好像斷了一跟車轅,馬車中的物資,掉了一些出來。

楊慎立刻就臉色大變,大步走過去,同時對那衛尉司馬道:“煩請閣下,立刻下令,保護車隊,此皆要上貢陛下的貢品,不容有失!”

這衛尉司馬聞言也嚴肅起來,立刻下令:“衆將聽令,保護貢品!”

地方進貢皇帝的東西,哪怕是根草,那也是寶貝,若是出了半點閃失。

不止這些上計吏以及隨從,就是他這個衛尉司馬,恐怕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於是,城樓上跟城門附近的士卒立刻就行動起來,拿着武器,將圍觀羣衆隔離起來,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只是……

這衛尉司馬,循着視線,看向那些掉在地上的‘貢品’。

那似乎是兩三個小麻袋,袋子裡裝着的似乎是些沙子之類的東西,倒在地上,看上去很沉?

沙子?

衛尉司馬的大腦彷彿如遭雷擊。

其他士卒也張大了嘴巴。

坊間的傳聞,市井的議論,還有未央宮跟長樂宮的某些蹊蹺的變化。

大家可沒人是傻子,都這個時候了,還不明白,這些馬車上裝的是什麼?

似乎是爲了佐證大家的觀點,一個車隊的隨從吏員,在撿起一個掉在地上的小袋子的時候,那個小袋子可能沒紮緊口袋,一下子,就嘩啦啦的掉下來無數細細的金色砂礫。

美麗、漂亮,充滿了迷人光澤與誘人色彩的金砂,立刻就將所有人的目光牢牢的吸引住。

還好這裡是長安,這裡是漢家神京。

守備森嚴,而且警備力量非常強大。

不然,換了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現在這樣的情況,只會導致一個事情——哄搶。

即使如此,圍觀羣衆也是激動萬分,無數人大喊大叫着:“啊……懷化真有一條金沙河!”

“某要去懷化!”有人大喊着。

“某也要去!”另一人呼和着。

然後……

“兄長!”

“賢弟!”兩個大漢淚眼婆娑,相對而視:“你我同去,互相照應!”

這衛尉司馬更是深深的出了一口氣,然後義正言辭的在心裡想道:“吾要申請,調往懷化,爲陛下守土,爲社稷戍邊!”

是啊,我先祖追隨高皇帝,先父追隨太宗皇帝,到俺這一輩,豈能辱沒了先祖的赫赫聲名,在這長安混吃等死,此豈是大丈夫所爲?

……………

當天,這個事情,猶如核彈的衝擊波一樣,迅速的擴散開來。

有圖有真相,還有目擊證人,衆口一詞,讓人想不相信都難!

而這懷化的黃金傳說,經過這些日子的不斷髮酵和各種版本的演繹,早已深入人心,成爲輿論焦點。

此時,這個事實,成爲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它的出現,徹底堅定了遊俠兒們的‘發財志向’或者說‘大漢夢’。

而且,另一個羣體也聞風而動。

許多原本在家裡混吃等死,好吃懶做,只想着天上掉餡餅的懶漢跟‘西元前的科學家’方士與術士們,也是立刻行動起來。

無數人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豈非就是吾等日思夜想,夢寐以求的人生拐點。

果然還是聖人說得對啊!

天行健,君子自強以不息,地勢坤,君子厚德以載物!

吾輩的夢想一定要實現!

等我淘金歸來,一定娶上七八十個小娘,養上百十個奴婢,過上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

第494節 油脂第648節 殺放囚(2)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96節 趙胡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1142節 團結(1)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991節 諾!陛下!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327節 選秀(2)第1314節 震動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066節 屠殺(完)第1323節 抉擇(1)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440節 設計第1580節 情報第991節 諾!陛下!第73節 袁盎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282節 終結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795節 動員(2)第401節 法統(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246節 義民第1506節 遊說(1)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52節 滅蝗策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1468節 細柳獸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1403節 繼任者第1142節 團結(1)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755節 鯨川海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019節 好奴才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1020節 秦直道!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88節 扁鵲傳人!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641節 廟算(3)第182節 狗咬狗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541節 酷吏(1)第102節 抓捕第561節 左勾拳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438節 收買(3)第487節 開源第44節 財源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122節 過繼(3)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458節 趙佗!第1037節 出塞(2)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445節 博弈(1)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155節 收買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128節 波瀾(2)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037節 出塞(2)
第494節 油脂第648節 殺放囚(2)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96節 趙胡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1142節 團結(1)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991節 諾!陛下!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327節 選秀(2)第1314節 震動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066節 屠殺(完)第1323節 抉擇(1)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440節 設計第1580節 情報第991節 諾!陛下!第73節 袁盎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282節 終結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795節 動員(2)第401節 法統(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246節 義民第1506節 遊說(1)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52節 滅蝗策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1468節 細柳獸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1403節 繼任者第1142節 團結(1)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755節 鯨川海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019節 好奴才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1020節 秦直道!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88節 扁鵲傳人!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641節 廟算(3)第182節 狗咬狗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541節 酷吏(1)第102節 抓捕第561節 左勾拳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438節 收買(3)第487節 開源第44節 財源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122節 過繼(3)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458節 趙佗!第1037節 出塞(2)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445節 博弈(1)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155節 收買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128節 波瀾(2)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037節 出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