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節 聯盟(1)

“以吾淺見,未來,吾輩與關中豪強,恐怕要打一場狠仗!”放下酒樽,卓王孫已是面帶嚴肅。谷。粒。

“關中豪強,以田氏、楊氏、無鹽氏和蘭陵氏爲代表……”卓王孫侃侃而談的介紹起來:“田氏,自高皇帝時遷關中以來,就以富庶甲天下……當年,朱家在日,尚且要敬田氏家主三分薄面!”

田家的厲害,天下人人人都知道。

而,財富越多,知道的事情越多,對田氏的敬畏也就越重。

漢興以來,關中地頭蛇換了不止三五波。

但田氏一直屹立不倒。

這就是本事!

這個家族能夠躲過這麼多年來一次次政治風波,宮闈動亂,足以顯現其厲害之處。

要知道,從高帝至今,漢家政壇經歷了血雨腥風的頭三十年。

最初高帝有廢后易儲之心,宮廷有呂后和戚夫人之爭。

高皇帝駕崩,宣告這一場風波結束,開啓了諸呂執政,劉氏諸侯王在呂后在位時,死的就剩下齊王、代王、楚王、吳王和淮南王。

大臣之中,也是跟割韭菜一般,成片的滅亡。

呂后去世,又是一個新時代。

長安流血漂櫓,大臣諸侯共誅諸呂,迎立代王。

整個國家再次洗牌。

太宗時,國家層面雖然相對穩定,但宮闈動亂從不止息。

先有慎夫人受寵,與竇後相爭,後有樑懷王得寵,覬覦儲位。

更有北平候罷相,黃龍改元,張釋之上位等一系列洗牌。

直至今上即位,關中動盪和洗牌,就一直持續不斷。

旁的不說,太宗時的那些關中豪強,乃至於天下知名的豪強,現在還有幾家?

宣曲任氏,已是昨日黃花,赫赫有名的關中李氏,更是冢中枯骨,當初對抗今上的那些列侯、貴族、甚至外戚、諸侯王,如今連骨頭都爛掉了。

先帝時,朝中有名的大臣,號稱‘知己遍天下’的袁盎袁絲,現在在番禹數芋頭。

同樣,先帝時威風八面,掛大將軍印,有平定吳楚之亂功勞的魏其候竇嬰,現在甚至連門都不能出。

但田家在關中,在這麼多風風雨雨和血雨腥風后,卻一直屹立不倒。

這個家族,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都知道,田氏不是沒有站錯過隊伍!

但每一次,他都做出了及時的讓人嘖嘖稱奇的選擇。

譬如,當年,大臣諸侯誅諸呂時,本來田家是跪舔呂氏的。

講道理的話,似田氏這種附逆家族,在事後肯定要被拉清單!

然而,田家神奇的沒有被清算。

無數人都瞠目結舌,不明所以,直到很久以後,纔有人道出真相——原來早在呂后上臺之前,高皇帝還在位的時候,田氏曾經有恩於薄太后……

真相是如此的讓人匪夷所思。

無數人都說田家運氣好。

但,在坐的所有人,沒有人敢將此事歸結到田家的運氣上!

一次,可以說是運氣!

但,每次都能找到救星,那就不是運氣,而是實力了。

田家在呂后時期,跟呂氏關係,太宗時,與薄氏交情不錯,跟竇氏的竇長君和竇廣國,也聊得來。

哪怕是現在,田家也依然是館陶太長公主的座上賓,義士外戚的朋友。

南陽郡郡守張湯的髮妻,更是田氏女!

面對這樣一個深耕關中數十年,與歷代外戚家族關係深厚,同時甚至可能跟天子有關係的家族,誰敢小瞧?

更別提,田氏的財富,其實,並不比卓王孫和程鄭嬰少多少。

也就是這幾年,田氏的財富纔開始縮水。

但這個縮水,卻不是因爲經營不善或者陷入了衰退。

而是天子的政策的影響——兩年前,平律正式佈告天下,並且首先在關中執行。

這可不是在做樣子的。

天子親自監督,廷尉、內史、少府和執金吾共同行動。

整個帝國的官僚系統全力運作,深入縣鄉,一畝地一畝地的丈量土地,在數以千計的考舉士子和基層官員以及墨者的幫助下,朝廷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將整個關中的所有土地全部丈量、登記了一遍。

然後,拿着這些數據,官府按圖索驥,將所有關中地主豪強和商賈全部召集在一起,問他們:君等要行商,還是爲地主?

行商者,不可佔有超限的土地。

而地主不許經商!

違者,其稅賦以階梯稅賦計算。

迫於無奈,一個個關中豪強大族開始肢解、拆分。

經商的人被迫與耕作者分家。

無數個地主和商賈的聯合體被直接拆散。

哪怕是田氏,也被嚴格執行了這個政策,其名下的數萬畝土地,十幾個莊園,不得不分散給了十幾個子侄。

然而,即使如此,田氏的財富,也依然不可輕視。

保守估計,目前田氏主家一系,至少有五千萬以上的五銖錢積蓄和數千金黃金的儲備。

另外其作坊、商鋪加起來,價值起碼數千萬!

而且,田氏雖然分崩離析,但畢竟時間還短,聯繫和羈絆很強。

若田氏家主一聲號令,那些旁支,拿到了土地和莊園的旁支,也必定會踊躍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過……

田家雖然厲害,但衆人現在並不害怕。

因爲,此番聯盟的盟主是卓王孫、帝國的貴平君。

而他的意志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天子的意志!

有天子兜底和當靠山,這次大傢伙聯手入關中,沒有不贏的道理。

只是贏多贏少而已。

而正因爲清楚此事,所以,衆人一下子就都議論開來了。

“我聽說,如今,田氏在長安九市之中,控制了直市的大半商鋪,另外還在槐市、柳市和平市都擁有商鋪……”趙地的巨賈李晟輕聲的對着自己身旁的王宣說道:“關中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幾乎有三成是田氏在供應!除此之外,田氏還掌握了專門供應戚里和尚冠裡的蔬菜和肉食的渠道……”

王宣聽得也是兩眼都放着綠光了。

關中,是當今天下消費能力最強的地方。

不用看別的,單單是每年考舉創造的經濟浪潮,就足以讓所有人心潮澎湃。

這個市場,保守估計,一年下來,貿易額估計會超過三十萬萬!

而且,隨着大漢帝國的不斷強盛和擴張,作爲帝國神京,長安和關中的經濟和消費能力、人口、財富,只會不斷增加。

在這個市場上,只要咬一口,就足夠自己家族吃一輩子!

而田氏控制的生意,無疑成爲了一塊人人都想要吃掉的肥肉!

特別是李晟和王宣,早早的就瞄準了這一塊的市場。

以他們兩人的能力,當然不是田氏的對手——甚至,連跟田家掰手腕的資格也欠奉。

但現在,天下商賈聯合起來,足足三十一位家訾超過三千萬的巨賈聯合在一起,田氏,再也不是不可挑戰的巨無霸了。

“李公,您手下有着趙國最好的劍客和最有名的力士,並且還擁有趙國最好的三個歌姬訓練營……”王宣說道:“而鄙人手裡,則有整個淮泗地區最好的夥計、掌櫃和賬房,你我聯手,只要能在關中,在長安擁有一塊立足之地,二三十年後,必可取代田氏!”

李晟聽着,點點頭,於他而言,關中的買賣,賺錢與否倒還在其次。

關鍵在於,他不能沒有朝廷裡的靠山。

沒有靠山,他再多的錢,再多的商鋪,最強的劍客,再漂亮的歌姬,也只是別人的。

唯有如卓王孫、程鄭嬰這樣的商賈,纔算真正安全!

事實上,每一個來到這裡的巨賈,都是有着這樣的打算!

萬貫家財?奴僕無算,工坊無數?

在事實上,都是假的!

不能得到國家支持,天子青睞,不能與社稷共進退,同呼吸。

那就隨時可能會成爲廷尉刀下之鬼,御史筆下的‘賊子’,這大好頭顱,甚至妻妾子女,都可能成爲郡守、縣令的政績。

是以,此番入關,對很多人來說,不僅僅是爲了利潤。

更是爲了身家性命,爲了洗白上岸,爲了找靠山。

所以,他們纔會不惜一切代價,在接到邀請後,就放棄了手頭所有的事情,日夜兼程,趕來長安。

而到了長安後,所見所聞,更是堅定了他們的決心——這裡就是天下的財富之源,只要立根於此,不出昏招,就絕對可以賺錢!

卓王孫繼續介紹着道:“田氏之後,首推無鹽氏……無鹽氏,乃關中老牌之子錢商人!”

“槐市之中,三個商鋪就有一個是無鹽氏的!”卓王孫嘆了口氣:“雖然今上頒佈了《平律》後,商賈不得再持有超額土地,但,無鹽氏,卻因此成立了拍賣行,專門拍賣其所質押的人、物、田宅,僅僅是在去年,其靠這拍賣行,一歲得利竟過兩千萬!”

“而無鹽氏之無德無義無仁也……”

“其所放子錢,利息最高竟然有五倍之多!無數百姓,因此被迫賣兒賣女,然卻無法歸還債務,甚至連利息錢也償還不得……”

卓王孫說到此處,就慷慨激昂起來:“諸公,此番,將無鹽氏這等無良奸商,從長安,從關中驅逐出去,不僅僅可以令吾輩得其家訾、商鋪,更是爲天下興大利也!墨家、法家和荀子學派,都會拍手稱快……”

這是肯定的!

無鹽氏在其興盛後的二三十年,可謂壞事做絕。

手裡不知道沾染了多少無辜百姓的血淚,多少家庭被這個可怕的子錢商人家族逼到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可是……

大義或者仁義道德,對於商人來說,根本就不是個事!

這個世界上,虧本的買賣,哪怕是天大的好事,也沒有人做。

但倘若有利可圖,聞到血腥味的商賈們,肯定會蜂擁而至,甚至不惜踐踏一切律法和道德。

如今,卓王孫忽然呼籲衆人對無鹽氏趕盡殺絕。

這讓衆人都是心裡一驚,紛紛私下想道:“這莫非是天子的意圖?”

想要對無鹽氏趕盡殺絕,沒有來自宮廷的意志,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爲,無鹽氏,就是一個傳奇!

一個曾經天下商賈的楷模!

當初,丞相長平侯周亞夫在先帝時期奉命率軍南下平叛,由於缺少軍費,周亞夫不得不去找商人們借錢。

但沒有一個敢借——大家都怕風險。

而這風險不僅僅來自叛軍可能會勝利,也來自於王師萬一勝利了卻不認賬。

但,無鹽氏卻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家就掏出了周亞夫所需要的足足五千金!

這不僅僅說明了無鹽氏的財大氣粗,也說明了這個家族在宮廷裡的關係究竟複雜到什麼程度了!

無鹽氏當時但凡消息不可靠或者靠山不硬扎,絕對不敢借錢。

而事後,周亞夫得勝歸來,連本帶利,將所錢的貸款全部還清。

無鹽氏對外吹牛逼,說因此獲利十倍。

這個數字當然是假的。

但,其至少連本帶利,得到了超過兩萬金,卻是事實!

連國家都敢放貸,事後還連本帶利收回貸款。

無鹽氏,創造了奇蹟。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天下商賈纔開始相信了朝廷的信譽和漢天子的信用。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從此成爲了天下人耳熟能詳的名言。

而如今,卓王孫公開喊出了要趕絕無鹽氏,要讓他在關中不能立足。

沒有來自宮廷的授意,這是不可能的!

大家又不傻!

事實上——到今天爲止,你看看,除了一個無鹽氏外,誰還敢借錢給國家?更別提得到償還了!

無鹽氏的靠山,不是在未央宮,就一定在長樂宮!

而沒有一個對等的人想要對付無鹽氏,其他人,再怎麼着,也不是這個可怕家族的對手。

更別提……

子錢商人,從來都不好對付。

他們手下,養着的死士和亡命之徒,哪怕是王公貴族也敢刺殺!

想對他下手?

就必須先剷除無鹽氏的那些死士和亡命徒!

而這必須是國家出手,甚至還得由讓天下人聞之色變的繡衣衛出手!

因此,當卓王孫說出自己的要求,衆人一下子都猶豫了起來。

無鹽氏的買賣,大家想不想要?

當然想!

但,有命拿,有命做嗎?

第13節 橄欖枝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560節 加稅?第1019節 好奴才第1463節 裁決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466節 大朝儀(6)第8節 家宴(上)第921節 齊魯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145節 經濟(2)第915節 哭廟第465節 大朝儀(5)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322節 研究第408節 考舉(1)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462節 人心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1468節 細柳獸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215節 漢鼎!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342節 背鍋俠(1)第966節 省親(2)第1200節 程序(2)第1144節 經濟(1)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44節 懸賞第846節 善後(3)第1504節 接班(2)第409節 考舉(2)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878節 世仇第591節 新世界(7)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464節 甜棗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37節 收心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137節 朝覲者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675節 神蹟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190節 權勢、學術、錢(1)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022節 替死鬼(1)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90節 田叔來了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50節 五銖第606節 決斷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1462節 人心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397節 津關第482節 視察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605節 戰略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879節 構想第1162節 征途(2)第476節 虛僞第152節 滅蝗策第102節 抓捕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079節 小算盤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517節 煩擾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209節 調查(3)第1515節 局勢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650節 嘗試(2)第617節 不負初心
第13節 橄欖枝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560節 加稅?第1019節 好奴才第1463節 裁決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466節 大朝儀(6)第8節 家宴(上)第921節 齊魯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145節 經濟(2)第915節 哭廟第465節 大朝儀(5)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322節 研究第408節 考舉(1)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462節 人心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1468節 細柳獸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215節 漢鼎!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342節 背鍋俠(1)第966節 省親(2)第1200節 程序(2)第1144節 經濟(1)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44節 懸賞第846節 善後(3)第1504節 接班(2)第409節 考舉(2)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878節 世仇第591節 新世界(7)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464節 甜棗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37節 收心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137節 朝覲者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675節 神蹟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190節 權勢、學術、錢(1)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022節 替死鬼(1)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90節 田叔來了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50節 五銖第606節 決斷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1462節 人心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397節 津關第482節 視察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605節 戰略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879節 構想第1162節 征途(2)第476節 虛僞第152節 滅蝗策第102節 抓捕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079節 小算盤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517節 煩擾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209節 調查(3)第1515節 局勢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1458節 掀桌子(4)第650節 嘗試(2)第617節 不負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