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節 微服(4)

劉徹猶豫了起來。

直覺告訴他,這事情不能鬧大。

心中思緒微微一轉,劉徹就轉身,對跟在他身邊的王道吩咐道:“去,叫新豐縣的縣令滾過來見我!”

周圍百姓一聽,頓時都有些懵了。

什麼時候,這公侯子侄能厲害到這個地步?

居然對一縣縣尊用滾這個字……

龍傲天也不是這麼玩的吧?

難道他就不怕朝臣彈劾,御史發飆?

要知道,長安城的朝臣,最是喜歡逮着公侯貴族的小辮子,小題大做。

這幾十年來,廷尉處死的在地方上興風作浪,胡作非爲的公侯子侄,沒有一百也有九十!便是貨直價實的正牌徹侯,也不是沒有殺過廢過!

但是,看着那個年輕的自稱是枳候子侄的年輕貴族臉上自信滿滿的表情,許多人心裡也開始打鼓了。

在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農民,一輩子也沒走出自己的家鄉縣域的範圍,更多的人甚至只是在本鄉本亭打轉而已。

只有實在活不下,纔會嘗試向遠方遷徙。

關中雖然是個移民地區,新豐縣更是漢室建立以後,據說高皇帝爲了哄自己老爹太上皇劉太公開心而建立起來的。

絕大多數民衆的祖輩都是從遙遠的豐沛甚至徐州被遷徙到關中的。

只是,那也終究是幾十年前的老黃曆了。

是以,他們能接觸的外界信息,其實都是亭中宣講的國家大事,天下變化以及天子詔書。

這些信息……咳咳……自然是大漢江山穩如鐵桶,天下郡國一團和氣,四方蠻夷皆臣服,聖天子目光如炬,明見萬里。

後世的ccav與之一比,完全弱爆了!

於是,百姓們紛紛感覺,自己的智商有些不夠用了……

加之,百姓們不爽那個姓安的廧夫,不是一天兩天了。

眼下,有貴人願意去找新豐縣的麻煩,百姓們自然是歡迎的。

只是……

人羣中有人忽然抽泣了起來:“我可憐的娃啊……”

這人這一哭,又有幾個人悄悄的掉起了眼淚。

親手溺死自己的骨肉,無論如何,都會在心裡留下瘢痕,更何況,還是被人威脅逼迫溺死的?

王道領命而去以後,劉徹抱着那個嬰兒,環視全場,看着那些悄悄抽泣的人,又看了看跪在他面前的那個男人。

劉徹心裡面,其實是恨不得一腳踹死那個跪在他面前的男子的。

但,看着他那副畏畏縮縮,鼻涕眼淚一起流下來的模樣,劉徹又狠不下心來。

所以人們才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ωωω ▪ttkan ▪¢ ○ 反過來說,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

劉徹嘆了口氣,對他道:“起來罷,等着我處理!”

那男子聞言,怯懦的站起來,有些恐懼的低頭站到一邊。

讓劉徹看着又有些同情起來。

中國的農民,大抵都是如此,逆來順受,就是他們的特點,只要沒逼到絕路,死路,什麼樣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他們都能咬牙撐過去。

後世的蒙元,滿清,就是明證!

唯一的幸運的是,陳勝吳廣,給天下的百姓,注入了反抗的基因。

不然,後世的中國,只怕連印度都不如!

這樣想着,劉徹就朝四周的圍觀百姓拱手道:“諸位父老鄉親,晚輩有禮了!”

百姓們雖然不太懂,但也連忙回禮。

畢竟,這年月,有禮貌的貴族,是越來越少了!

許多百姓甚至是生平第一次被一位貴人鄭重的行禮,心裡面,頓時就感覺幸福無比。

徹侯子侄,外戚世家,那可是真正的金貴人物!

居然會向庶民行禮!

這可真是了不得!

甚至可以說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劉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朝着霸陵方向微微躬身,道:“晚輩不才,曾聞先帝在位時,曾詔曰:天生蒸民,爲之置君以養治之!”

“這漢家江山,天下黎庶,無論貴賤,都乃天子子民,上帝降其於世,乃爲輔佐天子,報銷社稷也!”

劉徹深知不管什麼時候,舉起太宗孝文皇帝的招牌,就立於不敗之地了。而且,在這個事情上,已故的太宗孝文皇帝是最適合拿出來當招牌的。

他的那一句‘天生蒸民,爲之置君以養治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可以理解爲,皇帝對天下黎庶,都負有保護和愛護的責任,這是漢室天子的天命所在,也是一直以來,劉氏的國策之一。

況且,跟農民扯孔孟周公,那無疑對牛彈琴。

反倒是高舉太宗孝文皇帝的牌位,他們就能容易理解和接受。

果不其然,周遭百姓聽聞以後,都覺得,這個年輕貴人說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只是,劉徹也清楚,光靠嘴炮忽悠,就想禁絕掉民間的溺嬰之風,簡直就是做夢!

後世天朝花了那麼大力氣,都禁絕不掉那些被CC**以及各種宣傳媒介反覆批駁的邪教。

何況如今?

劉徹現在所能做的,也不過是儘可能的在法律上做出努力,讓士林輿論掀起對溺嬰棄嬰的批駁和反感。

當然,最後那一句,就是劉徹拋出來投石問路的石頭了。

劉徹一直認爲,劉家天下想要延續的足夠久,甚至超越夏商周的國乍,只能是一個辦法——將天子愛民如子,天子爲受命上帝,來領導和保護廣大百姓的聖天子,這個形象,置入這天下的百姓腦海中,天天講,年年講。

雖然以目前的通訊條件和技術條件來看,想達到後世金家王朝那樣強大的洗腦能力,幾乎不可能!

但,洗腦到類似一戰前的沙皇俄國的水平,應該有點把握吧?

只要能做到這一步,對於劉氏來說,安享一個千年帝國,似乎也不是夢!

只要能做到那一步,亞洲憲兵,捨我其誰?

但,目前來說,這都是空談而已。

對現在的劉徹來說,現實的問題是,怎麼處置現在這個事情。

雖然他是出來找禍闖的,但,簍子捅太大了也不好……

只是思索了片刻後,劉徹心中就有了決斷。

…………

新豐縣縣令姓張,名端,河南郡雒陽人,能在關中當上縣令,尤其還是新豐這個足足有戶將近一萬戶的上縣做縣令,他朝裡面自然也有人。

當時間走到現在,漢室的官僚再笨也學會了搞圈子,玩裙帶關係了。

譬如現在的太僕袁盎,號稱知己遍天下,關係網編制的比蜘蛛網還密。

更以反晁錯爲口號,糾結起了一大幫反晁的官員。

從兩千石到地方大員,應有盡有!

前些時候更是差點將晁錯這個御史大夫逼死——假如不是儲君橫插一手的話。

而張端,自然也有自己的關係網了。

張端之前是北地郡守公孫昆邪手下的一個主薄,秩比也有八百石了。

三年前,他一咬牙,將自己的妹妹獻給公孫昆邪,做了小妾,成功的當上了郡守的親戚,因此,在妹妹的枕邊風下,他終於得以被舉薦爲這新豐縣的縣令,算是熬出頭了。

當了一地主官以後,張端自然是有樣學樣了。

自己恩主怎麼幹的,他在這縣令任上也還是怎麼幹。

縣裡的肥差什麼的,基本都是他的親信心腹擔任,一句話,任人唯親而已。

還別說,雖然任人唯親,但正因爲是這樣,底下的官員,小吏什麼的都是自己人,所以辦起差事來格外的爽利。

新豐縣連續三年上計爲朝廷課爲乙等。

這已經是升遷的前奏了!

若無意外,再轉任個長安的京官,好好幹幾年,將來未必不能出任郡守郡丞,甚至於爬進九卿的序列!

至於下面的親戚朋友什麼的行事橫行無忌,多有欺壓凌辱百姓。

這些事情,張端眼睛沒瞎,耳朵沒聾,自然多少知道一些。

但是,欺負一下泥腿子怎麼了?

下面的人能把事情辦好,賦稅收上來,那就是有功!

在這關中,泥腿子實在活不下去,可以去上林苑租佃嘛……

劉家天子,總不會眼睜睜看着百姓餓死的。

反正,張端張縣尊,是從來沒把百姓們看在眼裡過。

他現在的頭等大事,就是好好的巴結那位在長安太子*裡當差的恩主少公子。

在他看來,只要能攀爬上太子的大樹,那將來,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啊!

“哎呀,聽說大郎比較喜歡好馬,可是,這新豐縣去那裡找一匹千里馬呢?”張端在縣衙的後院,頭髮都快愁白了。

這時候,忽然,縣衙前面傳出一陣喧譁聲。

此時已是晚上了,華燈初上之時,縣衙的大門按道理早就關閉了。

是誰那麼大膽子,居然敢強闖縣衙,他們想造反嗎?

帶着怒意,張端站起身來,正要出去看個究竟。

下一秒,他就呆住了。

因爲,他發現,闖進來的是一羣全副武裝,甲冑鮮明的打着火把的士兵。

在關中,能指使得動軍隊的,只有劉氏!

其他人,根本沒有那個條件!

漢家祖制,五十人以上的軍隊調動必須有虎符!

即使太尉,也不能在沒有虎符的情況下,私自調動超過五十以上的軍隊!

當年,國舅薄昭,有從龍之功,又是車騎將軍,尚且因爲矯詔調動軍隊,私殺臣屬,而被逼死!

何況其他人?

於是,他趕緊整理一下冠帽,立刻就跪下來,道:“臣新豐令端恭迎天使!”

然後,張端就聽到一個宦官道:“新豐令,跟咱家走一趟吧,太子要見你!”

“家上……家……上……要見我……”張端聽到這個聲音,頓時一屁股坐到地上。

當今監國太子,關中沒人不想攀附的。

可,卻沒有人願意被太子用這樣的方式請走。

想想看,這位儲君自冊立以來,都幹了些什麼吧?

跑了一趟河東,結果河東郡守什麼的,腦袋掉了一大堆,還搭進了一位諸侯王。

好好的河東遊,最後殺了個人頭滾滾。

然後,在關中,搞了個糧食保護價,最後,按住幾個地主商賈一頓胖揍。

這兔死尚且狐悲,更何況人?

反正,大家(地主士紳以及官僚)私底下都覺得,這位儲君,太沒有寬仁之心了。

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寒窗苦讀,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纔有現在的地位和財富的。

有事好好商量嘛,何必搞得這麼嚴苛?

只是,沒有人敢把這些想法透露出來,甚至,反而,很多爲此腹誹的人,都在巴巴的等着一個能攀附上儲君的機會。

原因很簡單,死道友不死貧道唄!

只要不搞到自己腦袋上,沒有人願意去跟皇室頂牛!

相反,倘若能攀附到太子身邊,那,嘿嘿,殺起人來,沒有人會手軟!

因而此刻張端知道,當太子的屠刀架到他脖子上時,沒有人會救他。

即使是曾經的恩主,恐怕也會立刻與他劃清界限。

可他只想知道,他到底是幹什麼事情,居然要勞動太子來抓他?

一個小小的縣令而已,廷尉衙門一個吏員,足以讓他束手就擒。

何必用這麼大陣仗?R1152

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1425節 使團(2)第1445節 歸一(2)第1503節 接班(1)第889節 聯姻第356節 緣由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632節 新學派?(1)第1023節 替死鬼(2)第509節 禍事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71節 投名狀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209節 新法家(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117節 腦洞(1)第1006節 繳文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87節 萬石君第410節 考舉(3)第505節 種子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464節 甜棗第437節 收買(2)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43節 貓膩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1118節 腦洞(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1569節 攪局者第494節 油脂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292節 挖坑(1)第543節 酷吏(3)第458節 趙佗!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282節 終結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493節 到來第1198節 老將第137節 替罪羔羊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1324節 抉擇(2)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464節 大朝儀(4)第921節 齊魯第127節 馬屁第9節 蝴蝶效應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538節 無題第461節 大朝儀(1)第634節 新學派(3)第801節 先鋒(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1192節 戾王第1603節 僵持(2)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184節 蠢貨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491節 深海(1)第1193節 公示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520節 條件(1)第178節 腦殘粉第74節 豬隊友們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799節 戰前(3)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495節 歸心
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1425節 使團(2)第1445節 歸一(2)第1503節 接班(1)第889節 聯姻第356節 緣由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632節 新學派?(1)第1023節 替死鬼(2)第509節 禍事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71節 投名狀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209節 新法家(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117節 腦洞(1)第1006節 繳文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87節 萬石君第410節 考舉(3)第505節 種子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464節 甜棗第437節 收買(2)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43節 貓膩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1118節 腦洞(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1569節 攪局者第494節 油脂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292節 挖坑(1)第543節 酷吏(3)第458節 趙佗!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282節 終結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493節 到來第1198節 老將第137節 替罪羔羊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1324節 抉擇(2)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464節 大朝儀(4)第921節 齊魯第127節 馬屁第9節 蝴蝶效應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538節 無題第461節 大朝儀(1)第634節 新學派(3)第801節 先鋒(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1192節 戾王第1603節 僵持(2)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184節 蠢貨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491節 深海(1)第1193節 公示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520節 條件(1)第178節 腦殘粉第74節 豬隊友們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799節 戰前(3)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495節 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