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節 陌刀威武(2)

選拔陌刀軍官,當然不是去菜市場買菜,隨便什麼歪瓜裂棗都可以。

首先,就是身高、體重、臂展。

現行的漢軍制式陌刀統一長八尺五寸,重約四十斤(漢制斤兩,約合今十公斤)。

所以,這就要求使用者身高不得低於七尺三寸。

此外,陌刀沉重。

而且主要作戰方法就是劈砍和揮舞。

這要求使用者必須有足夠的體力。

所以,陌刀兵必須下盤有力,上肢強壯。

這樣才能在作戰時,保持旺盛的體力。

最後,臂展也很重要。

陌刀是長兵器,使者者臂展越長,劈砍起來的效果越好。

所以,此刻,在軍營裡,第一輪的篩選,首先就是從身高、體重和臂展開始的。

一位位候選者,排隊上前,接受羽林衛的選拔。

身高、體重、臂展和年紀,任意一項不合格,直接就會被告知可以離開了。

李沮站在隊伍的末端,看着這樣的選拔方法,心裡面,充滿了自豪和驕傲。

他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有着足夠的自信。

事實上,大多數的漢軍材官的身體素質都是極爲優秀的。

而且,因爲他們世代從事着重步兵的工作,從小接受了戰陣的訓練,所以,基本上,材官們都是下盤極爲有力,上肢特別強壯的士兵。

下盤無力,就舉不起大盾,站不住腳跟。

上肢沒有肌肉,就無法抵禦匈奴騎兵的衝擊和強勁的箭矢打擊。

這樣的人,上了戰場,就是敵人的靶子和突破口。

所以,在這一輪的選拔中,只有百餘人被淘汰。

而且,起碼有四五十人是因爲年紀超過了界限。

由此可見,漢軍中的精英素質之高!

就連站在營樓上的義縱也是嘖嘖稱奇:“天下豪傑,竟是如此之多!”

而對於任何一個漢室的貴族士大夫而言,收攬豪傑,入其幕府,都是難以抵禦的誘惑!

望着那數百位魚貫進入軍營的操場的材官們,義縱喃喃的道:“是龍是蟲,就看接下來的篩選了!”

在理論上來說,目前漢軍的陌刀兵,一般只要滿足了身高、體重和臂展的要求,就可以成爲一個合格的陌刀兵。

甚至於,陌刀兵的訓練,比起弓弩兵還簡單。

一般而言,一個接受過粗略軍事訓練的郡兵,在經過兩三個月的訓練後,就可以成爲一個合格的陌刀兵。

然而,這次,羽林衛選的不是士兵。

而是軍官!

至少也是什長!

一位什長,下轄倆伍。

在戰場上,前後左右,都是他的同袍。

他必須要耳聽六路,眼觀四面。

既要隨時關注來自隊率、司馬、校尉的命令,也需要隨時鼓舞自己的士卒。

因此,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以及靈敏的反應。

更何況,羽林衛選拔軍官。

從來都是雞蛋裡挑石頭,寧缺毋濫!

羽林衛,選拔,向來都是只要最好的士兵,最好的軍官,最好的人才。

不夠優秀,不夠出色的人,在這支部隊裡,別說打動上官,就連下面的驕兵悍卒,也壓不住!

細柳營的隊率,也未必也能在羽林衛裡勝任一個什長。

………………

李沮跟着隊伍,進入了一個演武場。

這種演武場,李沮不陌生。

他曾經就常年在這樣的演武場中,與父輩和同輩訓練。

無論是長矛還是長戟,大盾還是大刀,都是一個合格的材官,必須熟練掌握的武器。

除此之外,一個合格的材官,還必須具備足夠靈敏的聽力和分辨能力。

他們必須能隨時在任何環境下,聽清楚來自中軍的鼓聲,並立即分辨其中的意思。

另外,友軍的強弩部隊的射擊聲,敵方的弓弦震動聲,他們都必須有足夠清楚而且敏銳的分辨能力。

並且還要立刻分辨出,到底有多少敵人在方纔進行了攻擊。

這樣的一個材官,才能在戰場上,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的子弟兵。

做不到這些的材官,常常都會害人害己。

但,在這個羽林衛的演武場,卻與李沮所熟悉的那些材官演武場,又不同。

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此等的武器,幾乎只有一種——那一種李沮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長刀。

這種武器,立起來,比一個人的身高還要高。

雖然不如漢軍從前主戰兵器長戟那麼長。

但,其威勢,卻比長戟還要強烈!

它的刀柄和刀身幾乎是對等的長短!

刀柄約莫五尺,刀身約莫三尺五寸至四尺之間。

整個刀身,幾乎都是以精鐵鍛打而成,經過良工巧匠打磨,顯得寒光凜冽,鋒利無比,幾乎就能吹髮既斷!

只是一眼,李沮就被這種長兵器將心神魂魄全部都勾走了!

“這是天生爲材官打造的兵器啊……”李沮在心裡想着:“若能持此兵器……簡直……”

這種武器,簡直不需要演示,就能讓人知道它的可怕!

劈砍之間,恐怕任何敵人,都會被它們連人帶馬,一起砍斷!

它簡直就是死神的鐮刀!

與李沮一般,其他的材官們,在見到陌刀的剎那,就已經深深的爲之沉醉了。

他們彷彿見到了初戀情人一般,用着炙熱而瘋狂的眼神,看着這些長長的陌刀,不能自已的興奮起來。

“這纔是材官應該有的武器!”有人說道。

與它相比,以前材官所用的長戟和長矛,簡直就是夷狄拿的武器,完全可以淘汰了!

“此乃陌刀!”一個校尉模樣的羽林軍官,持着一柄陌刀,對着這些瘋狂而炙熱的材官們,得意洋洋的宣佈着它的名字:“亦乃今後材官之根本!”

這是事實,隨着天子解除了陌刀的裝備限制。

可以預見,未來,漢軍的邊軍的材官部隊,將普及這種兵器。

哪怕它的造價高達每柄一萬五千錢!

但,陌刀雖貴,然,陌刀兵不貴啊!

隨便一個接受過正規訓練的民兵,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這種武器。

它不像弓手,需要三年以上的訓練時間。

更不像胸甲騎兵,既苛刻的要求騎手的素質,還要拿錢來堆,更需要漫長的訓練——一個合格的胸甲騎兵,哪怕是以一個本來就足夠優秀的騎兵去訓練去培養,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具備戰鬥力。

而一個合格的騎兵,本身就需要三年以上的訓練。

換句話說,陌刀兵在陌刀降價後,已經與弩兵一樣,具備了大規模普及和裝備的潛力!

而一萬五千錢的造價,在實際上,已經跟大黃弩持平了。

而大黃弩的要求太高!

除了大力士外,沒人能單人拉開和使用。

若是大黃弩能像陌刀這樣,中人之姿就可使用。

漢軍早就把它普及到了每一個障塞和烽火臺,讓匈奴人好好感受一下來自世界的惡意!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未來漢軍很可能會有超過十萬甚至更多的陌刀兵來駐守天下。

在這樣數量的陌刀面前。

便是胸甲騎兵,大抵也要撲街!

因爲,胸甲騎兵,註定了永遠不會過萬!

這是很輕易也很簡單就能算出來的結果——天下成年青壯男丁,約在千萬左右。而胸甲騎兵的騎手,是千里挑一!

但陌刀兵,卻可以普遍裝備。

基本上,合格的青壯,都能使用這種武器。

這就意味着,陌刀兵實際上最經濟也最適合漢室的武器。

它既可以防禦,也能夠進攻。

它不懼騎兵,也不懼步兵。

它可以在平原、戈壁、高原、山林和丘陵等任何一個戰區使用。

不管是向北,還是向南,無論是去草原上,還是去南方的水網和山區,它的威力,都不會減少。

而且,它還很經濟。

不像騎兵,一人雙馬,養一個騎兵,等於養了一個伍的步兵。

以這校尉看來,再沒有比陌刀,更合適大漢王朝的武器了!

它就是刑天的干鏚,就是后羿的神弓!

從見到陌刀的那一刻開始,這校尉就深深的愛上了它!

如同撫摸着情人一般,校尉輕柔撫摸自己手裡的陌刀。

現在他手裡的這柄陌刀,已經是漢家的第三代陌刀了。

自從五年前,天子命令少府第一次鍛造出陌刀,少府和墨家就從未停止對陌刀的改進和改良。

現在,羽林和虎賁衛裡,每一個校尉麾下,都有兩三位墨家的墨者在隨軍訓練。

他們會根據軍隊的實際使用情況,改良和改進他們的設計。

就拿陌刀來說,最初的陌刀,刀身太短,還沒有脫離斬馬劍的範疇。

另外,刀柄也很不科學,很容易因爲用力過猛而脫手。

所以,在馬邑之戰前,開始列裝羽林、虎賁和細柳營的陌刀,開始出現了刀身與刀柄對等的設計,而且在陌刀的刀柄上,增加了一個士兵抓握的凹槽。

但,隨後在實踐中發現,刀身太長,使得士兵很容易在使用中誤傷友軍,而且不利於保養,抓握的凹槽,也有些讓人不習慣。

於是,現在裝備的陌刀,就縮小了刀身,而且,採用了更適合劈砍的精鐵爲材質,在凹槽的設計上,也是墨家的墨者在考察和觀察了超過三千的漢軍的手型大小後,專門設計出來的適合漢軍使用的凹槽,使得士兵們能剛剛好抓握住陌刀,不會太窄,也不會太寬,大小合適。

另外,就是陌刀兵隨身攜帶的遠程武器,也得到了改進。

在五年前,當陌刀兵第一次出現的時候,羽林衛和虎賁衛的軍官,就發現了陌刀兵有一巨大的缺陷——它只能近戰,缺乏遠程火力。

這意味着,陌刀兵無法單獨作戰。

這對羽林衛和虎賁衛來說,簡直無法接受!

當時,陌刀造價昂貴,一柄陌刀,動輒七八萬,甚至十萬錢!

如此昂貴的陌刀,居然不能單獨作戰?

要它何用!

正因爲這樣,陌刀兵的規模,一直無法擴大。

於是,羽林衛的陌刀軍官們,湊在一起商量——爲何陌刀兵不能使用遠程武器呢?

wωω●TTκan●Сo

弓手,都是需要長期訓練的,所以,各種長短弓被自動放棄。

但,弩卻不需要什麼專門的訓練。

哪怕是個從未接受過專門訓練的農民,將一張弩交給他,他也能操作。

無非就是準頭和紀律不如軍隊而已。

於是,他們就開始尋找一種適合陌刀兵使用的遠程弩。

它不能太大,像大黃弩那樣,陌刀兵就該改叫強弩兵了。

也不能太小,太小了射程不足。

於是,漢軍中的蹶張弩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蹶張弩是三石弩,射程在五十步到一百步之間。

而且,體型不大不小,重量也很輕便,適合陌刀兵們隨身攜帶。

但在最初一兩年,陌刀兵們吃盡了蹶張弩的苦頭。

因爲,漢軍之前的蹶張弩,雖然只有三石力,但是,它需要腰張,也就是說,每次上弦和填充,都需要用腰部來開弦。

這在戰場上,簡直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缺陷!

陌刀兵們根本無法想象,當敵人衝過來時,自己還在給弩機用腰部上弦的尷尬。

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了。

墨家和少府聯手改進了蹶張弩的設計。

使得這種強弩,不再需要腰部用力來上弦、填充。

它可以用一隻腳,就能輕鬆上弦。

不僅僅填充速度比以前更快。

而且,更適應爲陌刀使用。

這樣,陌刀兵就具備了遠程火力——哪怕敵人在遠距離上,陌刀兵也能給予他們足夠的殺傷和威懾了。

現在的漢軍陌刀陣,已經可以單獨作戰了。

它不需要依靠強弩兵,就能在戰場上立足!

而且,因爲陌刀降價,使得這種武器,甚至可以取代現在的漢軍一切現役的長戟和長矛。

但,這終究只是想象,是幻想,是期許,也是盼望。

在中國,靠着嘴皮子和描述,是不可能說服其他人的。

想要陌刀,取代長戟和長矛,並且成爲漢軍與騎兵並駕齊驅的主力。

那還需要實戰的檢驗。

就像馬邑之戰那樣的實戰驗證!

就像馬邑之戰,宣告了騎兵時代的到來一般。

陌刀兵,也需要一場決定性的,讓世人矚目和崇拜的,酣暢淋漓的大勝!

而即將到來的高闕和陰山會戰,在這位校尉眼裡,就是最合適的戰場!(。)

第735節 心軟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513節 鼓譟第1529節 刷經驗(1)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932節 廣關(1)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523節 金山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686節 平律(1)第1121節 影響(1)第1407節 裁決(1)第1151節 教育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607節 定策(1)第478節 引導第1156節 合縱(2)第56節 燕飲(下)第657節 南巡(2)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68節 早朝(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239節 回長安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124節 赦與罰(2)第647節 殺放囚(1)第647節 殺放囚(1)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652節 誘導(2)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1517節 煩擾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093節 天單于(1)第968節 安排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513節 鼓譟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486節 政體第1467節 期許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533節 敲打第1056節 糾纏(2)第906節 洗牌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1415節 變遷第1072節 血戰(3)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915節 哭廟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1376節 黑科技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464節 大朝儀(4)第1128節 波瀾(2)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1019節 好奴才第841節 殲滅第581節 爲難第632節 新學派?(1)第448節 孤兒軍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468節 家宴(2)第3節 薄皇后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987節 動員(2)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983節 俘虜的改造(1)第1497節 委派第566節 風暴(2)第218節 認可
第735節 心軟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513節 鼓譟第1529節 刷經驗(1)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932節 廣關(1)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523節 金山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686節 平律(1)第1121節 影響(1)第1407節 裁決(1)第1151節 教育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607節 定策(1)第478節 引導第1156節 合縱(2)第56節 燕飲(下)第657節 南巡(2)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68節 早朝(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239節 回長安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124節 赦與罰(2)第647節 殺放囚(1)第647節 殺放囚(1)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652節 誘導(2)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1517節 煩擾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093節 天單于(1)第968節 安排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513節 鼓譟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486節 政體第1467節 期許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533節 敲打第1056節 糾纏(2)第906節 洗牌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1415節 變遷第1072節 血戰(3)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915節 哭廟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1376節 黑科技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464節 大朝儀(4)第1128節 波瀾(2)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1019節 好奴才第841節 殲滅第581節 爲難第632節 新學派?(1)第448節 孤兒軍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468節 家宴(2)第3節 薄皇后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987節 動員(2)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983節 俘虜的改造(1)第1497節 委派第566節 風暴(2)第218節 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