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節 波瀾(1)

元德六年的整個冬天,雖然寒冷,但在整個中國的民衆心中,卻是暖洋洋的。

王師出塞,撅師千里,收高闕之塞,復秦趙九原郡故土,樑北河而定陽山,陰山在望。

在南方,南越王也恭敬的上書請求比內諸侯,除邊關。

長沙國的百姓,甚至是一夜之間就發現,曾經有着關塞阻礙和重兵阻截的五嶺,一下子就成爲了坦途。

南越市場,正式徹底的向中國開放。

無數商人,喜的眉開眼笑。

南越有人口數百萬,帶甲山河數千裡,足可爲中國一州之地。

一下子多出了一個這樣的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自由往來的市場,等於憑空讓商人們多了一個巨大的新的商品傾斜地。

也是在這個冬天,漢朝的名字,跨越山與海的距離,首次出現在了世界上。

首先得知消息的是西域諸國。

無數的西域王國宮廷內部,幾乎是一夜之間,就颳起了漢朝旋風。

無數的國王和大臣,在私底下,避開了匈奴人的監視後,悄悄的議論起來。

“聽說東方有個強國,叫‘漢’,漢強大無比,富庶萬分!先敗匈奴於馬邑,再戰於高闕,皆勝!”古老的樓蘭王國的國王對着自己的親信大臣問道:“本王打算與漢朝聯絡,不知道可不可行?”

樓蘭是一個古老的王國,他們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在羅布泊之側定居和繁衍。

這個王國曾經一度自由的耕作和生活在富庶的羅布泊附近。

但是,噩夢在三十餘年前降臨。

匈奴與月氏的草原霸權爭奪戰,波及樓蘭。

面對匈奴兵鋒,爲了保全國民,當時的樓蘭王只能屈辱的跪在匈奴老上單于的馬蹄面前,答應了無數苛刻的條件。

其中就包括歲時奉獻、準時匈奴軍隊自由出入,並且歷代王后都必須從匈奴迎娶。

本代樓蘭王就是有一半匈奴血統的。

但是,他卻無比痛恨匈奴。

因爲匈奴人慾壑難填,貪得無厭!

他們幾乎奪走了樓蘭王國的所有財富和積蓄,甚至連絲綢之路的全部利益也要拿走!

而軍臣西征後,更是蠻橫的要求樓蘭貢獻總數多達百萬斤的糧食和數千搬運糧食的民夫,卻不肯分潤半分西征的利潤。

西域三十六國,只有一個車師,分得了匈奴人西征的戰利品!

這讓其他王國,在敢怒不敢言之中,心懷不滿。

樓蘭王就是其中之一。

他做夢都想擺脫匈奴控制,恢復樓蘭王國的自主。

可惜,這注定只是一個夢。

那個親信自然也跟樓蘭王有着相同的心思。

在西域諸國,匈奴人一直就是以霸道總裁的面目出現。

甚至有時候,人家連霸道總裁都懶得當,直接赤裸裸的威脅恐嚇,稍有不從,立刻就是大兵壓境,燒殺擄掠!

可怕的匈奴騎兵長驅直入,多數王國化爲灰燼,多少城市成爲廢墟,死難者的屍體,足以塞滿整個鹽澤(羅布泊)。

只是……

那個親信在心裡長嘆了一聲。

樓蘭王國太弱了……

總人口不過十萬而已!

而且,兵少將弱,根本沒有自立的本錢。

當年月氏人在的時候,可沒少盤剝和壓榨樓蘭。

唯一不同的是,那個時候樓蘭還可以依靠古老的絲綢之路,獲得貿易的利潤。

可以預見,漢朝人就算來了,可能也不會比匈奴人仁慈到那裡去。

前門驅虎,後門進狼。

到頭來,樓蘭豈非還是依然難以擺脫被奴役和壓榨的命運?

況且……

這個大臣擡起頭,看着年輕、憤怒和極爲不安的國王,說道:“大王,樓蘭國小,難當大國之怒!更無以於兩強國之爭中自保之力!況且,漢朝的政策和訴求,我們現在一無所知,倘若漢朝人比匈奴人更貪婪,更殘暴,更霸道,我等當如何是好……還是觀察觀察吧……”

這也是小國的悲鳴和無奈。

特別是樓蘭這樣跟匈奴這樣的超級強國距離太近的小國。

它天然的肯定的會被強國奴役和控制。

但,年輕的樓蘭王卻哪裡聽得見大臣的忠言,他鼻子哼了一聲,說道:“那也比現在事事都被匈奴掣肘和奴役強!而且漢朝距離我國很遠,難以跟匈奴一般滲透和控制我國……只要,漢朝能助我驅逐匈奴,那麼,付出一點代價和利益,自然是難免的事情……”

“左大將,就不要再多言了……”他瞪了一眼那個還想勸諫的大臣說道:“爲我選拔幾個勇士,前往漢朝,出使,將我的心思和意思,告訴漢朝君臣吧!”

西域王國,被匈奴人控制和奴役以及剝削太久太久了。

這些仇恨和怨言,累積數十年,長達兩三代人的時間。

這自然,使得西域諸國,都對匈奴深懷仇恨。

像樓蘭這樣,佔據了絲綢之路的道路的王國,都打起了利用交通便捷的優勢,與漢朝聯絡的想法。

即使是那些身處絲綢之路之外的國家,也都在私底下,起了心思,甚至有王國開始悄悄的加強武裝。

現在西域諸國,就連車師王國也明白了一個事實:亂世將至!世界已經步入了漢匈爭霸的大時代。

諸王國都必須沉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在即將到來的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之中,是選邊匈奴?還是選邊漢朝?

有王國決定跟漢朝聯絡,試試看漢朝的想法,也有王國與匈奴的仇恨大到了,不需要去跟漢朝先聯絡,就已經決定了只要漢軍殺過來就立刻反水。

但也有王國死心塌地的願意追隨匈奴。

畢竟,匈奴太強了!

在這些王國的君臣眼裡,漢朝那是什麼?

跟着匈奴爸爸混,總是沒錯的!

尤其是車師,車師本來是被匈奴奴役和控制最重的一個王國,歷代就靠着搖尾乞憐和恭順保全。

但哪裡知道,因爲太恭順和太聽話了,以至於匈奴人都不好意思了。

特別是當時的匈奴單于是老上單于這樣的雄主。

老上單于或許是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基於千金馬骨這樣的思量,也或許純粹是覺得必須要扶持這樣一個聽話的榜樣,所以,給與了車師王很多的優待和寬容。

這使得車師王室,居然生出了莫名其妙的感激之心。

所謂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效應起了作用。

數十年來,車師王國一直就是匈奴在西域最乖順最聽話和最順從也最讓匈奴人省心的一個王國。

車師王甚至將自己的國土都拿出來,給匈奴人實驗騎田制度,讓自己的人民淪爲匈奴騎田政策的奴隸。

在這樣的情況下,車師王室,自然不可能跟匈奴人分道揚鑣。

反而不得不緊隨匈奴的戰略,緊緊抱住匈奴大腿,以維持自己的統治。

於是,車師王就將一些他聽到的西域王國的密謀,打了個小報告給匈奴人。

匈奴人知道後大怒,立刻派兵進入被車師王出賣的那幾個小國,將國王殺死,腦袋掛在城頭示衆,殺雞駭猴,震懾西域諸國。

這個政策非常有效。

一下子就嚇住和恐嚇住了那些蠢蠢欲動的王國。

樓蘭王甚至被嚇得夜不能寐,立刻終止了暗地裡打算與漢朝聯絡的打算。

畢竟,漢朝太遠,而匈奴太近!

但在更遠一些的地方,越過金山,越過蔥嶺,這裡存在着一個王國,名爲康居。

康居是塞人建立的政權。

康居人此時正處於遊牧和農耕的過渡時期。

王國北部,是遊牧區,而王國東部是農耕區。

康居人有許多甚至是農耕和遊牧並舉。

這個王國,自然依舊停留在奴隸制時代。

康居人受到匈奴和希臘影響十分嚴重,這個王國之中,既有薩滿教信仰也有希臘信仰,更有拜火教的存在。

而康居王國也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

它的目標最終要東吞西域,西並大夏,最終稱霸中亞。

所以,歷來康居人都很跳。

而且跳的非常高!

可惜,去年,康居人被匈奴西征大軍一腳踩在地上,揍了個半身不遂。

王國的大半軍隊,在與匈奴的戰鬥中損失。

特別是在‘極東之亞歷山大’一戰,康居人幾乎全軍覆沒!

而且在那之前,整個康居的東方部分,幾乎被匈奴人摧毀。

這使得康居人對匈奴人又怕又恨。

就像一個被怪蜀黍ntr了的蘿莉那樣一邊在嘴上痛罵匈奴,一邊在心裡面卻又羨慕着匈奴軍隊的強大和可怕,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一支軍隊。

這個時候,從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的商旅之間,一個來自遠方的情報,如同核爆炸一般,在康居人心裡爆炸。

可怕的強大的,幾乎不可能被戰勝的匈奴戰敗了。

遙遠世界的另外一個強國,進入了康居人的視線。

這個名爲‘漢朝’的可怕帝國,在正面戰場上,一舉擊敗了無敵的匈奴騎兵。

匈奴的主力,幾乎全部潰散,可怕的漢朝軍隊,攻陷了匈奴最強的一個要塞。

更可怕的是,這不是漢朝第一次戰勝匈奴了。

甚至在傳言中,匈奴西征,就是因爲漢朝的威逼。

匈奴人爲了逃避漢朝的攻擊,纔不得不西進……

這讓康居人幾乎有些難以接受。

匈奴已經強大到沒有朋友了,那些可怕的匈奴騎兵,幾乎就跟吊打小朋友一樣隨意揉捏着康居騎兵。

但,漢朝軍隊卻似乎沒有耗費什麼力氣,就橫推匈奴,打的匈奴騎兵只能狼狽逃竄。

傳說之中,更出現了神騎、神王這樣的神話字眼和片段。

在傳言之中,那個漢朝,似乎有着一支神話般的騎兵,更有一位無可抵擋,無可違逆,無可戰勝的神王領導。

那個可怕的帝國,強大、富庶、文明。

據說,名貴而好看,讓無數人追捧和喜愛的絲綢,就是這個帝國的特產。

康居貴族和王族,在聽到了這些誇張的傳說,都陷入了自我矛盾和自我牴觸的奇怪心理之中。

這不奇怪。

打個比方,後世的李家坡,是米帝最忠實的走狗,它對米帝的忠誠甚至在霓虹和棒子這樣的霓虹小妾之上。

爲了米帝的利益,它衝鋒陷陣在前,捨生忘死在後。

但要是忽然有一天,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國家,譬如,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將米帝按在地上摩擦。

你看看李家坡會是一個怎樣的表現?

康居人雖然是匈奴的敵人,但它也是最崇拜匈奴體系和制度的王國。

甚至康居人做夢都想自己變成匈奴那樣的強國。

但忽然之間,有人告訴它:匈奴算個p!漢朝纔是世界最強!

康居人自然就陷入了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怪圈之中。

許多人都在心裡想着:我們這些年來的努力和犧牲難道都是白費心思?都是在學習一個失敗的國家的失敗制度?

康居人自然難以接受!

而康居的鄰居大夏和月氏,自然也在不久後,得知了這一離譜的情報。

“匈奴人戰敗了?”大夏王國舉國上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都難以接受。

此時,匈奴人留給大夏的印象還是非常深刻的。

祖先們留給他們的馬其頓方陣,被匈奴騎兵跟摔碎小孩子的玩具一樣,輕鬆砸毀,數個精銳軍團崩潰,連亞歷山大大帝的極東之城,都被匈奴攻佔。

這讓大夏真是恐懼無比,他們一邊跟個受傷的少女一樣哭哭啼啼,自艾自憐,一邊又派出使者,前往西方,打算去找曾經的宗主國塞琉西求援,也有着跟羅馬聯絡,希望得到羅馬援軍或者幫助的打算。

因爲大夏聽說,羅馬人新開發出了一個更好的方陣,吊打了歐陸和塞琉西。

連希臘城邦都被打的跪下來了。

迦太基更是已經臣服。

更重要的是——希臘文化圈的王國,素來有着僱傭兵的傳統。

只要開得出價錢,自然會有無數亡命之徒願意效勞。

當年,迦太基就幹過拿金幣僱傭羅馬傭兵吊打羅馬的事情。

但現在……

一個新的選擇,出現在大夏君臣面前。

遙遠的東方,那個叫漢的,極有可能是傳說中的絲國的帝國,擊敗了匈奴??!!!!

那還等什麼!

趕快派人去找漢朝人談談吧!

錢不是問題!

反正印度人民有的是錢!

只要漢朝能賣給自己擊敗過匈奴的武器裝備,什麼都好說!(。)

第1515節 局勢第65節 前世仇第16節 決裂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488節 移民(1)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208節 調查(2)請假條第634節 新學派(3)第382節 殖民(2)第73節 袁盎第101節 挑撥第1072節 血戰(3)第621 節 錯誤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1320節 爲難第296節 迷霧第327節 選秀(2)第342節 背鍋俠(1)第1181節 講道理(2)第357節 宣達司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200節 程序(2)第1226節 安排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393節 和親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968節 安排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283節 山寨(1)第505節 種子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948節 整頓(3)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02節 抓捕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743節 忽悠第100節 網第49節 厚顏無恥第995節 廟算(1)第1462節 人心第136節 抉擇第28節 竇嬰第1226節 安排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209節 調查(3)第803節 出關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468節 在安東(1)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913節 不虧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28節 竇嬰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578節 夢兆(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429節 在大夏(3)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583節 敲竹槓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654節 梟雄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158節 合縱(4)第1098節 分蛋糕第1185節 丟臉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391節 馬政第16節 決裂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1338節 龍!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530節 刷經驗(2)第648節 殺放囚(2)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23節 蒼鷹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99節 水軍
第1515節 局勢第65節 前世仇第16節 決裂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488節 移民(1)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208節 調查(2)請假條第634節 新學派(3)第382節 殖民(2)第73節 袁盎第101節 挑撥第1072節 血戰(3)第621 節 錯誤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1320節 爲難第296節 迷霧第327節 選秀(2)第342節 背鍋俠(1)第1181節 講道理(2)第357節 宣達司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200節 程序(2)第1226節 安排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393節 和親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968節 安排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283節 山寨(1)第505節 種子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948節 整頓(3)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02節 抓捕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743節 忽悠第100節 網第49節 厚顏無恥第995節 廟算(1)第1462節 人心第136節 抉擇第28節 竇嬰第1226節 安排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209節 調查(3)第803節 出關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468節 在安東(1)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913節 不虧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28節 竇嬰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578節 夢兆(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429節 在大夏(3)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583節 敲竹槓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654節 梟雄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158節 合縱(4)第1098節 分蛋糕第1185節 丟臉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391節 馬政第16節 決裂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1338節 龍!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530節 刷經驗(2)第648節 殺放囚(2)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23節 蒼鷹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99節 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