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節 移民(1)

朝會繼續進行。

繼直不疑後,桃候、中大夫劉舍也出列拜道:“臣中大夫桃候舍昧死以奏陛下:陛下興義師,伐無道,誅叛臣,定朝鮮之地,海內沸騰,黎庶黔首,無不爲陛下賀……”

劉舍一出場,瞬間就搶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漢室上下,誰不知道桃候家族,就是漢天子最忠實的狗腿子?

永遠忠於漢天子,誰是天子忠於誰,這句長安城貴族圈裡流行已久的潛臺詞,最早就是從桃候家裡流傳出來的。

而桃候家族也是這麼幹的。

歷代以來,桃候家族就是靠着無節操跪舔未央宮而聞名的。

當然,回報也是巨大的。

劉舍的長子現在就是漢室敕封的魯承恩公,在理論上,是漢室政權的賓客,只要腦子不發蠢,就可與國同休。

只要腦子還沒被驢踢過的臣子,都知道:沒有天子的授意,劉舍在朝廷裡就是一個泥塑的雕像,平日裡是出了名的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屹然不動。

換句話說,劉舍的意思,既是天子的意思。

先前,鹽鐵官營一事,天子都沒有讓劉捨出來衝鋒陷陣。

難不成?

許多人心裡敲着鼓,一個巨大的疑問縈繞在他們心頭:“天子想幹一票大的,而且是比鹽鐵官營動靜還要大的事情?”

劉氏天子歷代以來,即位後都喜歡營造一片新氣象,推行新政策。甚至挑戰新難度。

先帝不就嘗試着挑戰了國中的割據諸侯王勢力,而且取得了完勝?

這麼一想。無數人覺得,可能一場前所未有的暴風雨正在醞釀。

至於先前鹽鐵官營。恐怕只是這場暴風雨的前奏。

接下來,天子要幹啥?

是把諸侯王宗室子弟們架到火上烤?還是乾脆把刀子捅向國之干城,社稷的棟樑,宗廟支柱的列侯勳臣階級?

這樣的可能性,可不是沒有!

歷代,少年國君,不都喜歡掌握了權力後,挑戰固有的秩序和階級?

秦武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無數人心裡忐忑不安,眼神嚴肅的看着劉舍。

但劉舍卻彷彿沒注意到他們一般。自顧自的奏道:“然……”

劉舍這個字一出口,許多人就只感覺小心肝一顫:“看吧,果真如此……”

“然朝鮮新納,地廣人少,化外蠻夷之處,若不塞中國之民,則有不保之虞,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高皇帝也曾訓曰:士不教不得徵,又曰:不教而誅是爲罪。朝鮮國民,前所在化外夷狄之中。被髮左袵,不通教化,不識中國文字。制度、律法,不聞漢官威嚴。漢法之律,臣愚昧。不明於古今之事,然以臣愚意,當擇宗室壯年,效周制,分封朝鮮,以鎮山河,化夷爲夏,再移民、遣官,如此,數十年後,朝鮮化爲中國矣!”劉舍一口氣講完。

羣臣頓時都傻眼了。

就是這個?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搞不明白了。

不過劉舍說的有道理!

朝鮮的事情,是要着手解決了!

移民,派遣官吏前去治理,劃定郡縣,設立鄉、亭、裡,建立起基層政權,纔是控制和同化朝鮮這塊剛剛被嚥到嘴裡的肉的最佳途徑。

要不這麼幹的話?

漢室大臣們自己都會覺得自己無能、瀆職,有負君恩。

古典中國,雖然對外霸道、蠻橫,而且拿夷狄不當人,視爲禽獸,秦漢兩代的中國人殺起外國人來,根本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動不動就屠啊破啊斬啊。

但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使得傳統的中國士大夫和貴族,都有着一種深厚的教化情節。

對於古典中國的社會來說,佔領了某地後,當地人民就從夷狄禽獸變成了天朝子民,納稅服役的對象。

前者可以不當人看,而後者,卻受到了漢律保護。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吃下了某地後,當然要在當地實行全套漢化。

包括建立官府和基層的鄉、亭、裡,丈量土地,組織人民開荒,修葺水力道路,推行中國服飾、文字、制度。

當然,移民、派遣軍隊和官吏前往統治,都是其中應有之理。

這一整套程序,在齊恆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後,中國人就玩的非常熟練了,而且兩種模式切換起來,毫不費勁。

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民族在中國本土全面擴張的時期。

春秋戰國前,中國人出門都能碰到諸如東夷、北狄,犬戎一類的遊牧民族、漁獵民族、原始部落和其他亂七八糟的小部落,翻開史書,常常能看到各種野人與夷狄各族在歷次戰爭,尤其是春秋五霸時期的戰爭中打醬油或者成爲一個背景板。

但到了戰國中後期,不止周室的諸侯們從幾百個變成了七個。

就連那些從前常常在五霸戰爭時期打醬油、充當背景板乃至於參與其中的夷狄各族以及各種各樣的野人部落,幾乎在中國本土消失的乾乾淨淨,也就只有吳越和長城外還能看到他們。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漢室的皇家避暑莊園兼療養院甘泉宮在兩百多年前,是匈奴人祭祖之地。當時,匈奴人常常在夏天來到甘泉山祭祀祖宗神靈。

現在呢?

那些消失的部族去哪裡了?

答案是,不是被消滅了,就是已經融入了華夏民族,或者跑去了朝鮮半島,西南的山溝溝以及塞外的草原。

就像霓虹人的老祖宗,現在漢室的狗腿子,濊人部落,在殷商時期,他們在齊魯一代生活,到了西周時期,他們就被趕去朝鮮半島了……

這就是漢宣帝所說的:漢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雜之的由來。

內王外霸,就是古典中國王朝及統治者們恪守的真理。

先前,朝鮮是被髮左秹的夷狄之國,朝鮮國民全是夷狄,等於是兩隻腳走路的禽獸,他們愛怎樣,漢室朝臣管不着,也懶得管。

但如今,王師已定朝鮮全境,朝鮮各族人民也紛紛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那麼,化夷爲夏就勢在必行了。

所以,無數朝臣就開始頭疼了。

移民、派遣官吏乃至於分封諸侯王,這些都是要大把大把的砸錢,而且還要漢室中央源源不斷的輸血的。

這意味着,今年漢室朝廷的工作量將大大增加!

九卿重臣,一個都別想跑,甚至就是下面的層層官吏,也都要投入到這項工作中。

全天下人的眼睛可都在盯着呢!

於是,大家都將眼睛偷偷的看向天子。

這種軍國之事,拿主意和下命令的只能是天子!

正如洪範所言: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闢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ps: 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項羽的所有直系和旁系子弟、族人,在西漢全部改姓劉了~而且多數還是劉家的有功之臣,項伯這個大項奸就不提了,連年紀輕輕的項襄等這些小字號,居然也跟了劉邦走,只能說,項羽這人果然不愧是西楚霸王,真讓我有些感慨,楚漢戰爭,大抵就是一次天下無人不通劉的戰爭……

第6節 推恩(中)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227節 明道第1093節 天單于(1)第2節 雪中送炭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168節 祥瑞(1)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382節 殖民(2)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698節 天坑裡的人們(2)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1457節 掀桌子(3)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615節 洗錢第754節 遠航(3)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70節 早朝(3)第430節 廟算(2)第127節 馬屁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203節 命運第1070節 血戰(1)第505節 種子第1112節 屈射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208節 調查(2)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703節 淘金浪潮(1)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88節 扁鵲傳人!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5節 推恩(上)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793節 廟算(2)第67節 安排第373節 科技樹請假條第925節 授田第1277節 戰前(1)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174節 矯正(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877節 安排第219節 一箭三雕快去搶紅包第8節 家宴(上)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608節 定策(2)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104節 栽贓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821節 臣服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458節 趙佗!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155節 收買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437節 收買(2)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595節 抉擇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1471節 在安東(3)
第6節 推恩(中)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227節 明道第1093節 天單于(1)第2節 雪中送炭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168節 祥瑞(1)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382節 殖民(2)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698節 天坑裡的人們(2)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1457節 掀桌子(3)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615節 洗錢第754節 遠航(3)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70節 早朝(3)第430節 廟算(2)第127節 馬屁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203節 命運第1070節 血戰(1)第505節 種子第1112節 屈射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208節 調查(2)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703節 淘金浪潮(1)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88節 扁鵲傳人!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5節 推恩(上)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793節 廟算(2)第67節 安排第373節 科技樹請假條第925節 授田第1277節 戰前(1)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174節 矯正(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877節 安排第219節 一箭三雕快去搶紅包第8節 家宴(上)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608節 定策(2)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104節 栽贓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821節 臣服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458節 趙佗!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155節 收買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437節 收買(2)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595節 抉擇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1471節 在安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