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

“陳蟜居然跑去霓虹了……”

劉徹拿着朝鮮發回來的報告,感覺腦袋有些疼。書迷樓

“能不能不要給朕添亂……”劉徹搖搖頭,放下奏報,對身邊的左右吩咐道:“此事,別讓東宮知道!”

“諾!”左右都躬身而拜。

劉徹揉了揉太陽穴,從時間上看,陳蟜說不定,現在都已經到了霓虹了。

所以,只能祈求老天爺保佑,這貨別發生什麼意外。

不然……

劉徹感覺,這個夏天,自己恐怕就沒法安生過日子了!

“自從薄太后壽辰過後,朕怎麼好像就走起了黴運來了……”劉徹嘆了口氣。

最近的事情,一件接一件。

自劉徹即位後,推行的一些政策的某些不好的一面,開始漸漸出現。

本來,這也沒什麼。

任何政策,有有利的一面,自然也有弊端的那一面。

這個世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統治者要照顧中產階級和平民階級,就必然要犧牲大地主大貴族的利益。

反之亦然。

中國的問題,從來就不在於,政策本身,而在於執行的人和皇帝本身對政策的推動決心。

只要皇帝意志堅定,選派的執行者得力。

有些雜音,也不過是些蒼蠅的嗡嗡聲而已。

在中國,政策的推行過程,最忌諱的就是,下面的人去辦事了,結果皇帝一聽別人的風言風語,就動搖起來,然後,就在支持與不支持之間無限糾結。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

無論怎樣的政策。都不可能取得什麼成果。

甚至可能比沒有推行政策,還要糟糕!

劉徹,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些許的議論和雜音,劉徹從來都當沒有看見。

然而,劉徹不是聖人。也不是電腦ai。他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

“朕還是太心軟了……”劉徹撫着額頭,在心裡有些後悔。

“朕早就知道,齊魯的這些渣渣,沒有一個好東西,早些將他們處理了就好了……”

齊魯諸王,都是齊悼惠王劉肥的子嗣。

太宗時。因爲要安撫齊國。所以,讓這些兄弟,各自爲王。

分別將他們封爲齊王、濟南王、膠東王、淄川王、膠西王,這五個兄弟,將從前龐大的齊國,變成了五個大小不一的王國。

但是,他們跟他們的父親劉肥一樣,是屬於那種沒心沒肺。只顧自己嗨皮,不顧別人死活的渣渣。

除了齊王劉將閭跟膠東王劉雄渠稍微靠譜一點。還講個吃相外。

其他三個渣渣,只能說是桀紂一般的人物。

特別是劉徹即位後,因爲暫時採取了對諸侯王安撫的政策,對相關的諸侯王犯法的問題,視而不見。

所以,這些傢伙,立刻就蹦躂了起來。

繡衣衛、御史、采詩團,報告的齊魯問題,在過去幾年,堆滿了尚書檯的檔案館。

這些傢伙窮奢極欲,在封國之中,極盡一切敲骨吸髓之事,瘋狂壓榨和奴役自己的人民。

今年懷化的淘金潮,引發了這些傢伙封國中的百姓大逃亡。

劉徹本來以爲,這些傢伙多多少少應該吸取教訓,善待百姓了吧?

畢竟,再這麼玩下去,百姓跑光了,誰給你們種地納稅服役?

然而,劉徹的想法大錯特錯!

這些傢伙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因爲百姓大量逃亡。(

他們爲了維持自己的奢侈享受,於是,將逃亡的百姓的負擔,轉嫁到了其他人身上。

尤其是濟南王劉闢光,這貨在控制了濟南大部分的土地後,還不滿足。

每年,都要超額抽調大量民夫,給自己修宮室,造陵園,他甚至想把自己的濟南王王宮,修的跟臨淄的齊王王宮一樣富麗堂皇。

若在以前,濟南王國的百姓,雖然負擔很重。

但因爲濟南的水力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所以,咬着牙齒,還是能承擔得起的。

然而,今年,濟南王國,至少有七官集團中,都有人在主張要求禁止百姓持械,甚至乾脆學秦始皇,銷燬天下民間兵器的做法。

但,列侯和皇室,堅決反對這樣的做法。

所以,這些聲音,自然形不成什麼聲勢。

但現在,藉着濟南國的事情,這些人再度跳出來。

而且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對這個問題,劉徹是嗤之以鼻的。

“頭如雞,割復鳴……小民從來不畏死……”

“連蒙元強制規定百姓每四戶只能有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都不能阻止活不下去的百姓,殺皇帝全家……區區一個始皇帝的故技,又能有屁用?”

但這些聲音,劉徹卻不能無視,必須做出迴應。

除了此事外,還有個事情,也是劉徹必須處理的。

老劉家的功臣,又出醜聞了……

曲逆候陳平的孫子,陳何,被人舉報,強搶人妻……

好吧,前有蕭何的兒子,跟人勾結,謀殺情敵,後有張良的兒子跟基友謀殺發現自己基情的官員。

再來個陳平的孫子,強搶人妻,也算是符合這些米蟲的一貫做風了。

但怎麼處理這個事情,也成了對劉徹的考驗。

在瓚候跟留候都已經gg的情況下,再把曲逆候也gg了,這功臣列侯們,心裡面恐怕也不會太舒服。

畢竟,劉邦當年跟這些功臣刑白馬而盟: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

這還沒六十年呢!

排名前十的功臣的就全部gg了。

劉邦的臉還不火辣辣的疼?

與這兩個麻煩的頭疼事情相比,陳蟜那點問題,只能說是小問題,甚至根本都不需要去思考和考慮。(未 完待續 ~^~)

ps:

這一章寫了一天!

因爲很重要,是承上啓下的一個事情。

本來我的想法,大概是放到在對匈奴作戰前的。

但考慮了很久,將它挪到了現在,雖然有那麼一點生硬的感覺(我白天寫了五六千字的關於濟南國的暴動情節,但全刪掉了,因爲感覺,這樣是灌水)。

但,這樣做的話,就基本能確定,未來主角的執政思路和帝國的特徵了。

另外,等下應該還有吧,但估計12點以後了,大家不能等的話,就先睡吧~

這個月就剩下最後3天了!

但月票的形勢依然是十分的嚴峻。

我們的對手很強大,非常強大!

所以,懇請大家,還有沒投月票的,請投俺一票吧!

第1006節 繳文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1208節 諷刺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83節 考驗第1146節 使命第127節 馬屁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408節 考舉(1)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483節 閱兵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1177節 應變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67節 明君?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208節 調查(2)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26節 官商勾結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760節 交易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144節 經濟(1)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21節 馬耕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277節 戰前(1)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305節 問題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991節 諾!陛下!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1069節 反撲(1)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635節 新學派(4)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333節 滅亡(1)第102節 抓捕第658節 南巡(3)第408節 考舉(1)第354節 緣由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423節 狗腿子(3)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529節 刷經驗(1)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659節 南巡(3)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783節 捕鯨業奠基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607節 定策(1)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796節 投軍第213節 宮變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310節 交易(2)第191節 造假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505節 種子第1414節 相親(2)第213節 宮變第44節 財源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465節 大朝儀(5)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356節 緣由第336節 兄弟們(2)第490節 競賽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934節 分野(1)
第1006節 繳文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1208節 諷刺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83節 考驗第1146節 使命第127節 馬屁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408節 考舉(1)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483節 閱兵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1177節 應變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67節 明君?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208節 調查(2)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26節 官商勾結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760節 交易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144節 經濟(1)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21節 馬耕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277節 戰前(1)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305節 問題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991節 諾!陛下!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1069節 反撲(1)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635節 新學派(4)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333節 滅亡(1)第102節 抓捕第658節 南巡(3)第408節 考舉(1)第354節 緣由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423節 狗腿子(3)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529節 刷經驗(1)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659節 南巡(3)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783節 捕鯨業奠基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607節 定策(1)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796節 投軍第213節 宮變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310節 交易(2)第191節 造假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505節 種子第1414節 相親(2)第213節 宮變第44節 財源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465節 大朝儀(5)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356節 緣由第336節 兄弟們(2)第490節 競賽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934節 分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