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節 萬石君

日近黃昏,劉德才拖着有些疲憊的身體回到宮中。

這幾天,他爲了找一個合適的場地來作爲考試場所,幾乎跑遍了南北兩軍的各個衙門。

執掌禁軍的中尉周亞夫倒是好說話,一見面就許了劉德隨意在南北兩軍的校場選擇一個。

可是,漢室傳統南北兩軍是各司其職,南軍是宮門禁軍,主要負責的是長樂、未央、甘泉、上林苑的安全,除了在武庫附近有一個校場外,其他的校場都是靠近皇宮,而且場地都比較小,最多不過能容納幾百人。

顯然,這些校場是不合適拿來當考試場所的,而武庫那個,劉德去看了,大是挺大的,可是毗鄰武庫這種軍事要地,想想也不可能對外開放。

至於北軍,北軍向來就是拱衛長安城安全的衛戍部隊,人數多達三四萬,擁有的校場上百個,最大的就是塞進十萬人也不嫌擠,不過,那樣的校場一般都是設置在遠離長安城城牆的近郊。

而北軍在長安城城裡的校場,卻都是些樣子貨,地方小不說,還年久失修,地面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大坑小坑,一下雨就是個泥潭。

劉德前前後後跑了三天,才勉強從這些校場裡面挑出了三個出來。

但就是這三個也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來保養和維護後,才能勉強作爲考試場所,就是最大的那個校場,劉德看了以後,估算了一下,也不過最多能容納個千把人,再多,就要擠不下去了。

劉德只能將這三個校場都借了過來,分別設置成考場,雖然這樣一來就會使得本來就很難的考試秩序維持,變得更加複雜,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殿下!”剛回宮,就有一個宦官來稟報道:“前大中大夫石公門下子弟遞貼求見!”

“嗯?”劉德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是誰,就問道:“石公?”

“回稟殿下,是萬石君!”那宦官見劉德有些疑惑就答道。

“哦!”劉德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道:“快請!”

萬石君石奮啊!

連這種老實人都開始走後門了嗎?

還是說,他搞的這個考舉已經到了連萬石君這種號稱絕對中立的大臣都不得不重視的地步了?

但不管是那種可能,劉德都必須謹慎對待。

這是因爲,萬石君石奮家族,如今已經成了漢家政壇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萬石君石奮,在劉邦時期不過是一個一百石的小官,當年,劉邦與項羽爭霸天下,率軍從河內路過,石奮就在那時候投了漢家,擔任劉邦身邊的侍從,秩比不過一百石,能力嘛在漢初羣星璀璨的名將奇才裡,根本就不顯眼,甚至連曹參門下的一個食客都可以對其呼來喝去。

但是石奮人若其名,老實、謹慎、勤勉、刻苦、本分,一直都任勞任怨的做着各種雜事,從無怨言。

這樣過了幾年,連劉邦都注意到了自己手下有這麼個勤奮的向頭牛,認真的像塊石頭的小臣。

於是劉邦就把石奮安排到他身邊,做了劉邦的貼身侍從,像起草詔書、整理公文這些事情都交給石奮去做。

石奮地位因此而改變,成了侍從官裡權力最大的一個。

但石奮卻始終沒有改變他的做事風格,低調內斂而且誠實本分,這就大大的對了劉邦的脾氣,因此劉邦非常喜歡石奮,更因爲石奮的緣故,將其姐姐納入**,封爲美人,以此恩寵石奮,進其爲中涓,這是一個類似於後世秘書的官位,像是曹參最開始跟隨劉邦時,就是以中涓官輔佐,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因此,石奮就成了漢家大臣。

到了太宗孝文皇帝登基之後,當年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名臣大將死的死,老的老,石奮這個最初的毛頭小子的官卻越做越大,從最開始的一百石小吏,最後竟然成爲了漢室兩千石級別的大中大夫,這可是九卿,相當於後世的中紀委副書記。

這還不止,石奮的四個兒子,先後出仕,也分別都做到了兩千石的級別。

長子石建,更是當朝太僕,這已經是九卿了!

石家一門五個兩千石,加起來總俸祿高達一萬石,因此,石奮也被便宜老爹尊稱爲萬石君,備受尊敬。

石奮已經在去年乞骸骨告老退出政壇,但石氏家族卻在其告老後更加興旺起來。

在劉德的記憶,前世這個家族一直是漢家政壇的常青樹,不倒翁,不管天子是誰,爲政的策略是什麼,他們都始終不曾倒下,到劉徹即位後,更是隱隱有了些後世的門閥政治的影子。

到元光元年,這個家族一共出現了七位兩千石級別的官員,十幾個千石官員,數十個百石的吏員,儼然已經是政壇上的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

而石家的生存之道,一是謹慎,二是投資眼光一流。

當年,劉德的便宜老爹跟他的老師太子太傅東陽候張相如起了齷齪,張相如因此被免,加之在那之前,劉德的便宜老爹在長安街頭一棋盤砸死了吳王太子,因此,幾乎沒人敢當便宜老爹的新太傅。

石奮就是在那個時候跳出來,接任的太子太傅,算的上是便宜老爹鐵桿的支持者。

因而,等便宜老爹當了天子,就投桃報李,石家四子全部升官,每一個都是兩千石!

但是,劉德並未因爲石奮家族的這些光榮歷史跟過去而因此對石奮家族的人有什麼期待。

原因很簡單,石家的人太謹慎太本分太老實太中庸,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家族的人,除了謹慎本分老實之外,就沒有別的優點了。

以至於最初劉德還想過是不是拿石家的某個子嗣作爲立威的對象。

因爲老實人好欺負,就算被欺負了,也會認命。

只是後來,形勢發展的太快,劉德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因而,這次石家竟然有人遞貼來拜見他,劉德雖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謹慎和重視,但卻也並沒怎麼放在心裡,無非就是對方要是想要一個名額,那就給他,作爲籠絡,但卻不會交給他什麼太重要的事情去做。

因爲劉德很清楚,石家的弟子,出了名的沒能力。

這個家族走出來的人,或許做一些文案工作,整理些文檔,會相當不錯,然而再進一步,想要具體的管某些事情,那就顯出短板來了。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後來石奮之子石慶當了太僕,有次,劉徹問他,駕車的馬有幾匹,這貨居然很認真的數了好幾次,纔回答劉徹的問題……

這個故事一方面說明,石家的人確實很誠實也很認真,但另一個方面卻透露出這個家族的人太過呆板。

……………

今天陪老婆玩去了,剛回來~~~~唔,讓各位讀者老爺等久了,等下10點再更第二章

第30節 謊言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415節 變遷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1589節 博弈(1)第1471節 在安東(3)第13節 橄欖枝第674節 暖冬第1180節 講道理(1)第1136節 封神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851節 影響(1)第344節 背鍋俠(4)第520節 條件(1)第363節 劇變(1)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1467節 期許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1163節 雄心(1)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360節 微服(3)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394節 說服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124節 赦與罰(2)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161節 征途(1)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88節 扁鵲傳人!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60節 微服(2)第334節 滅亡(2)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59節 微服(1)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948節 整頓(3)第797節 戰前(1)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326節 怎麼辦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103節 抉擇(1)第8節 家宴(上)第186節 麻煩第952節 公羊學的野望(3)第748節 國葬(2)第1166節 決心第320節 敲打第1471節 在安東(3)第483節 閱兵第1036節 出塞(1)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944節 萌芽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87節 萬石君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889節 聯姻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1127節 波瀾(1)第1233節 威權第1155節 合縱(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253節 戰略(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605節 戰略第1394節 談判(1)第676節 覺醒第579節 夢兆(2)第523節 金山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656節 南巡(1)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318節 吩咐第282節 終結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320節 敲打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
第30節 謊言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415節 變遷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1589節 博弈(1)第1471節 在安東(3)第13節 橄欖枝第674節 暖冬第1180節 講道理(1)第1136節 封神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851節 影響(1)第344節 背鍋俠(4)第520節 條件(1)第363節 劇變(1)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1467節 期許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1163節 雄心(1)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360節 微服(3)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394節 說服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124節 赦與罰(2)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161節 征途(1)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88節 扁鵲傳人!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60節 微服(2)第334節 滅亡(2)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59節 微服(1)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948節 整頓(3)第797節 戰前(1)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326節 怎麼辦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103節 抉擇(1)第8節 家宴(上)第186節 麻煩第952節 公羊學的野望(3)第748節 國葬(2)第1166節 決心第320節 敲打第1471節 在安東(3)第483節 閱兵第1036節 出塞(1)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944節 萌芽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87節 萬石君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889節 聯姻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1127節 波瀾(1)第1233節 威權第1155節 合縱(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253節 戰略(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605節 戰略第1394節 談判(1)第676節 覺醒第579節 夢兆(2)第523節 金山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656節 南巡(1)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318節 吩咐第282節 終結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320節 敲打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