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

“臣等恭問陛下聖安”

周亞夫帶着一大票將軍,人人身被甲冑,腰跨佩劍,微微恭身對劉徹行了個軍禮。

“丞相與諸將軍被甲而來,所爲何事啊?”劉徹敲了敲案几,揣着明白當糊塗,故意問道。

漢室的武人集團,最近一兩年來,在劉徹或明或暗的鼓勵下,向着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康莊大道狂飆不已。

現在,過去一度強盛的綏靖和和平聲音,幾乎已經從武將集團裡消失的乾乾淨淨。

特別是武苑開學後,來自天下郡國地方的數百位中高級的軍官進入武苑深造。

這些人基本都是從長城防線和北方郡國調來長安的。

他們的家族和家鄉,在過去長期處於匈奴入侵的威脅之下,過去幾十年,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在與匈奴的戰爭中陣亡或者負傷。

自然,他們對匈奴的態度,就可想而知了。

這些人就是漢室最堅定的主戰派。

當他們來到長安,進入武苑入讀,他們的聲音和力量,頓時就得到了成倍的增加。

再也沒有人能忽視他們的要求和主張。

哪怕是再聖母的主和派,面對這些來自北方郡國的校尉司馬們的呼聲,也只能捏着鼻子幫他們搖旗吶喊。

因爲,凡是敢跟他們對着幹的人,等於跟北方武將地主集團對着幹,等於站到人民的對立面,而任何政治勢力或者學術思想,一旦被萬民唾棄,百姓自然會用腳投票,讓他們下臺滾蛋。

就連國家和皇帝,都不敢逆民意和民聲而動。

這也是軍國主義跟帝國主義最擅長的把戲以民意裹挾思想和政治。

不跟我們走的,我們就讓你跟先帝走

若不是還有個太學的文人在制衡這些武將,現在,朝堂之上。保證每次開朝會,第一個議題必然是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陛下到底什麼時候報高祖、呂后、太宗之仇啊?

但哪怕是太學的學生跟文人士大夫們。其實也基本上都是主戰派。

只是,他們相對於武將,稍微溫和一些。

還要講個什麼‘夷狄從來無道,所以自古王者皆義師伐之’。

他們的意思是,仗還是要打的。但具體怎麼打,還是得由我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士大夫來安排,粗鄙武夫,還是乖乖坐下來,聽我們安排,讓你打哪就打哪,別嗶嗶。

就是剩下的少數幾個和平人士和聖母,也不敢說‘世界和平最重要’,只能扯些以德服人。用義服遠。

主張不能打不義之戰,而應該‘興王師以伐無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輿論界和思想界,自然是‘識時務者爲俊傑’,老老實實的加入到了鼓吹戰爭好處和利益之中。

“陛下,臣等聽聞,前月辛卯,長沙國梅嶺榷市之中,有南越兵悍然進入,殺我商民十數人!”周亞夫擡起頭。大義凜然的對劉徹道:“此等大逆無道,置陛下甲子詔諭於不顧的暴行,令天下士民,無不震怖。臣雖愚昧,不達大義,更不明詩所述之意,然,亦義憤填膺,懇請陛下窮究此事!爲無辜死難士民復仇!”

大將軍竇嬰馬上就帶着軍方的將軍們恭身屈禮。請求道:“臣等懇請陛下爲無辜死難士民復仇!”

劉徹看着低着頭,弓着身子,一個個面紅耳赤,激動不已的將軍們。

心裡面有些得意的笑了起來。

自登基之後,若說什麼事情,令他最爲驕傲。

毫無疑問,就是在太宗孝文皇帝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皇帝是受命於天,保護華夏子民的這麼個概念。

這個概念說不上多先進。

千餘年前的殷商時期,就有類似論述了。

所謂‘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王’。

但長久以來,這只是個口號而已,喊喊就行了,也沒人當真過。

直至劉徹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統治時期,這位天子第一個提出了‘天下治亂,在朕一人’的口號,並從舊有的‘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天生蒸民,爲之置君以養治之。’

第一次,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皇帝不再只要權力,而不負擔義務和責任的例子。

這離皇帝宣佈朕就是百姓的保護人,誰動朕的子民,朕砍他四肢,只有一步之遙。

劉徹上臺後,通過甲子詔諭,邁出了這最後一步。

明確了皇帝作爲天下之主,負有保護自己治下子民的義務的這個事實。並用衛滿朝鮮的屍體,證明了皇帝跟國家的意志與決心。

從那以後,輿論與思想,就圍繞着劉徹這個表述,自我進行了調整。

儒家反應最快,很快就把孟子給擡出來,出現了基於思孟學派思想基礎上的重民派。

如今,無論你自己到底怎麼想,但最起碼在明面上,諸子百家,再也沒有什麼傢伙敢做內殘外忍的勾當了。

任何一個敢於說讓中國忍耐,給夷狄讓利,換取和平的傢伙,馬上就會被無數個大噴子噴成半身不遂。

這樣的變化,在劉徹看來,是一個不亞於蒸汽機明的偉大進步。

從此以後,劉氏皇族,就可以把‘天下百姓保護人’的頭銜掛在胸前,任何後代皇帝,都得遵循自己開闢的這條道路前進。

最起碼在表面上,朝野輿論和國家決策,要考慮劉徹的表述。

這就跟不管換了多少個波ss,太祖太宗的思想理論,沒有人敢丟棄。

哪怕再不喜歡,也得把這兩位當神主牌給供起來。

每次開會,都得在‘沿着太祖思想,太宗理論的偉大道路上勝利前進’的開場白中開始。

這樣就已經足夠了。

現在,周亞夫和將軍們的表現,就是因甲子詔諭後的輿論和思想變化而導致的結果。

你要換幾年前,別說南越殺了十幾個商人了,就是他入侵漢室國土。殺略邊民了,恐怕朝臣們先想到的,不是殺氣騰騰的來找劉徹要求復仇、出兵。

頂多撐死了,會有人提議派個使者過去訓誡一頓。

南越乖乖退兵。服軟,認錯,事情就算完結了。

除非皇帝要求,不然,以官僚的尿性。他們絕對不會擅自在戰和問題上開口。

但甲子詔諭後就不同了。

皇帝作爲天下百姓的保護人,成爲了政治正確。

誰擅自侵害漢室子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誰就是在打皇帝的臉。

所謂主辱臣死,朝臣與官僚們,必然要在這個問題上表明自己的堅定立場。

不然,一頂‘不忠’的帽子扣下來,誰能ho1d住?

劉徹站起身來,拿着齊魯諸王的奏疏,在手裡看了看,然後又看了看以周亞夫爲的將軍們。

這個事情裡面。要是沒有貓膩,劉徹敢把這宣室殿吃了。

想想都知道。

齊魯諸王,那都是些什麼貨色?劉徹還不清楚嗎?

無利不起早,就是這些傢伙的真實寫照。

在現在和過去,被這些傢伙坑死和害死的百姓還少嗎?

他們忽然之間,爲了十幾個商人,鼓譟上,比有所圖!

只是,繡衣衛的報告還沒來,劉徹暫時不知道這個事情的始末究竟如何。

另外長沙王的報告。也還在路上。

等劉的報告來了,劉徹大概就會知道,南越到底吃錯了什麼藥,居然敢挑釁漢室了。

但無論真相到底如何。這事情背後有什麼黑幕。

南越人進入漢室邊境的傕場,殺害十幾個商人,使數十人受傷,這肯定是跑不了的事實。

畢竟,現在的漢室軍隊和官僚,還不可能進化到自編自導自演。然後將這個當成戰爭藉口的高度。

他們撐死了也就是拿着戰國秦朝的故技,在模仿和學習。

但劉徹必須對此事進行表態。

不管南越人有理沒理,敢進入漢邊境,殺害漢人,這就是罪過!這就是罪名!

無論南越有什麼苦衷。

劉徹都必然會以此爲藉口,逼迫和脅迫南越,做出進一步的臣服姿態,甚至直接動戰爭,收復故土。

“南越擅殺士民”劉徹清了清嗓子,道:“朕絕不會置之不理,先命令長沙國,遣使去南越,命南越王陀立刻交出罪魁禍,然後等待裁處!”

恩,先讓南越王交人,這樣,管它有理沒理,南越都要落入無義的悲劇下場。

至於什麼時候商人能堂而皇之的變成‘士民’。

這種無關緊要的細節,還是不要在意了。

“陛下聖明!”周亞夫恭身行禮,對這個結果無比滿意。

此刻,周亞夫心裡面,已經有了一整套的戰爭計劃。

無論南越人交還是不交兇手,磨刀霍霍的漢軍,都可能越過五嶺。

渴望軍功,封妻萌子的將軍,希望得到軍功,升官財的將佐,期望獲得軍功,家買地置業的士卒們。

這些人的希望和渴求,共同奏響了一曲戰爭進行曲。

哪怕是周亞夫本身並不主張戰爭,但也在這些人的呼聲和要求下,被動的支持戰爭。

因爲,現在形勢已經很明顯了。

不支持戰爭的人,必然得不到廣泛支持。

遍及地方郡國的退伍士卒擔任的亭長、里正,還有輿論思想界中歡呼戰爭,高喊‘夷狄是膺,荊舒是懲,王者興義師以伐無道,拯生民,天命也’的文人士大夫,還有列侯勳臣們,會將任何阻擋他們升官財,封妻萌子的傢伙撕成碎片,踩進泥漿裡。

哪怕周亞夫身爲丞相,他也清楚,他擋不住這天下的浩浩大勢!

因爲周亞夫很明白,此事背後,不僅僅有着武將集團在上跳下竄,更有南方的地主士族集團在煽風點火。

這兩股力量合流,就產生了現在的情況。

送走周亞夫和將軍們,劉徹立刻就叫來王道,吩咐下去:“馬上派人去齊魯吳楚地區,給朕查清楚到底是怎麼事?還有,命令繡衣衛,立刻報告當地情況!”

繡衣衛在南方,目前主要只存在於各大樞紐城市和經濟熱點。

而且,缺乏人手,很難監視地方郡國的異動,目前,繡衣衛在南方,只能報告他們能見到和現的東西。

一般都是公開的消息。

但私底下究竟怎麼樣,就不是這些沒辦法進入官衙和王宮的繡衣衛探子所能知曉的。

所以,派遣宦官南下調查,就成爲了劉徹目前的選擇。

“諾!”王道領命下去。

王道走後,劉徹坐下來,靠着柔軟的御榻靠墊,思索了起來。

劉徹隱約有種預感,此事背後,傳達出了一個訊息。

而這個訊息極有可能與目前天下,尤其是南方的地主士族們的形勢與心思息息相關。

“齊魯吳楚”劉徹擡頭,看着懸掛在牆壁上的地圖。

南方,尤其是長江以南的廣大齊魯吳楚和江淮地區,那裡基本上已經被儒家完全佔領。

只有少數地區,儒家的力量沒有佔優。

但在多數地方,儒家呈現了壓倒性的優勢。

尤其是齊魯地區,儒家更是以一種霸道總裁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眼中。

當地士族、地主、官員和貴族乃至於王族,統統都是儒家的支持者,即使不是,立場起碼也是親近儒家的。

一個很淺顯的例子就能證明這個事實齊魯吳楚地區的諸王,如今,除了江都王劉閼是搖擺與儒家跟黃老派之間之外,其他諸侯王,及諸侯王弟子,全部都是儒家的老師教出來的。

在這些地方,儒家跟地方的貴族地主階級,就像北方的武將跟地主集團一樣,緊緊的聯繫在了起來,幾乎密不可分。

當然,儒家內部也分成許多派系。

吳楚地區,主要活躍的是楚詩派跟公羊派系。

而在齊魯地區,則是公羊與穀梁派犬牙交錯。

現在,這些派系聯合了起來,鼓吹戰爭。

這個事情,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齊魯吳楚,尤其是齊魯的地主士大夫們向來就是貪婪、吝嗇和無恥的代名詞。

無利不起早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而且,地處南方安逸繁華之地,江南魚米之鄉,他們沒有像北方地主那樣,擁有迫切的危機感和對外侮的恥辱感,更沒有什麼想要給國家社稷人民做點貢獻的使命感。

這些傢伙絕大多數,整天不是在挖空心思壓榨自己的佃戶,就是在琢磨着今天玩個什麼樣的紳士遊戲。

現在他們忽然站起來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這不得不讓劉徹想到了黨人碑,懷疑背後,有什麼陰謀。(。)

ps:等下還有,今天保底一萬字

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112節 屈射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1164節 雄心(2)第1516節 緣由第323節 疑慮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164節 雄心(2)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393節 和親第1464節 甜棗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357節 乞和第424節 冬小麥(1)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1317節 運動戰(1)第686節 平律(1)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375節 寶藏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854節 封賞(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91節 造假第325節 易手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570節 人心(2)第1593節 統治(3)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537節 居延(2)第1189節 明主(2)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88節 扁鵲傳人!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659節 南巡(3)第282節 終結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314節 震動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505節 種子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857節 撫卹(2)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433節 忽悠(1)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93節 畫大餅(2)第51節 競爭對手第1387節 聯盟(1)第1131節 洗腦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793節 廟算(2)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203節 命運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1458節 掀桌子(4)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095節 天單于(3)第579節 視察(1)第344節 背鍋俠(4)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19節 送溫暖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587節 新世界(3)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144節 經濟(1)第1502節 擔憂第354節 緣由
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112節 屈射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1164節 雄心(2)第1516節 緣由第323節 疑慮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164節 雄心(2)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393節 和親第1464節 甜棗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357節 乞和第424節 冬小麥(1)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1317節 運動戰(1)第686節 平律(1)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375節 寶藏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854節 封賞(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91節 造假第325節 易手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570節 人心(2)第1593節 統治(3)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537節 居延(2)第1189節 明主(2)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88節 扁鵲傳人!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659節 南巡(3)第282節 終結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314節 震動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505節 種子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857節 撫卹(2)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433節 忽悠(1)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93節 畫大餅(2)第51節 競爭對手第1387節 聯盟(1)第1131節 洗腦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793節 廟算(2)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203節 命運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1458節 掀桌子(4)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095節 天單于(3)第579節 視察(1)第344節 背鍋俠(4)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19節 送溫暖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587節 新世界(3)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144節 經濟(1)第1502節 擔憂第354節 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