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節 朝鮮之戰(1)

義縱統帥的大軍高唱‘無衣’,開進襄平。

跟從長安出發時,連帶民夫也才三千來號人不同。

義縱這個護濊都尉一路進軍,途中不斷的‘抽’調當地的郡兵加入遠征軍。

從趙國,義縱帶走了趙國最‘精’銳的一支千人騎兵以及兩千多弓弩手,在燕國,義縱也不含糊,帶走了駐紮在薊城的三千燕兵。

途中,更有無數英雄好漢,豪傑壯士,良家子弟,自帶乾糧,前來投奔。

其熱烈程度,甚至超越了今年在長安舉行的考舉。

義縱從蕭關一路走來,走到襄平的時候,他的隊伍已經滾雪球一樣的滾成了足足兩萬人的大軍。

其中,從各地‘抽’調的郡兵和民壯加起來纔不過一萬人。

剩下的人馬,全是沿途投軍的各方好漢。

這些好漢雖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彼此也基本不熟悉。

但進了軍隊後,並沒有什麼‘亂’糟糟的事情發生。

他們就像一滴滴水珠一般,從四面八方匯入義縱的大軍之中,短暫的熟悉後,立刻就融入了大軍。

現在,由這些人組成的漢軍隊伍,至少在隊列和秩序上,已經不輸於一般的漢室郡兵。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

是因爲漢室長久以來秉持的是‘士不教不得徵’政策。

在基層漢室地方的亭、裡、鄉、縣、郡五級行政單位,每年都會在冬天組織地方的民兵進行軍事訓練。

而且,北地民風彪悍,民衆普遍好武,甚至以武立家。

假如說南方的齊魯地區,地主豪強是以詩書耕讀傳家自豪,那麼,這北方的地主豪強,那就基本都是軍將世家。

社會風氣普通推崇尚武。

基本上,在北方,哪怕只是個普通的自耕農,大抵都懂基本的軍事技能。

而地主豪強子弟,更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更重要的是,依照漢律規定,年滿二十三的男子,需要服兩年義務兵役。

一年在長安衛戍,一年在地方或者邊關。

這條律法在承平的南方,已經漸漸鬆弛。

但在北方,因爲匈奴的威脅,卻被嚴格執行。

換句話說,來投軍的各路好漢,不是曾經在軍隊服役過,就是準備去服役的準軍人。

這也是爲什麼匈奴人每次入侵,都發現,原本某地只有千人駐軍的城市,瞬間拉出來了數倍的武裝力量。

越往漢地深入,這種情況就越普遍越多。

老實說,假如不是義縱嚴格把關,拒絕了無數自帶乾糧,想來投軍的各路好漢,那麼,他現在麾下軍隊的數量,恐怕要膨脹到十萬這個數字……

這並不誇張……

當年,太宗孝文皇帝御駕親征,平定濟北王劉興居的叛‘亂’過程中,從四面八方趕去投效君王,報效國恩的各路好漢的人數,幾近十餘萬。

而嚴格要求之下的兵源素質,自然是相當出‘色’。

幾乎所有投軍的好漢,都是身高七尺以上,膀大腰圓,且能熟練使用各種武器的壯漢。

當這支軍隊走到襄平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完成了磨合。

整支軍隊,以羽林衛爲骨幹,隊率、司馬一級的中層軍官,基本都是羽林衛出身。

義縱通過這種方式,控制整個大軍,如臂指揮。

大軍入城之後,義縱就毫不客氣的把襄平縣的郡守衙‘門’拿來當自己的指揮部。

遼東郡的郡守和郡尉現在全部出缺,因此,實際上負責遼東郡郡中事務的,是郡都王顯。

義縱入城後,立刻就將王顯叫到郡守衙‘門’議事。

王顯是積年老吏了。

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六年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遼東郡郡都。

所謂郡都,即是都吏,太宗皇帝所置,權力極大,通常代表郡守巡視地方縣、鄉、亭、裡,劾舉不法,膺懲豪強,緝捕盜匪,查處貪官污吏。

義縱在來襄平前,就已經調查過這位在遼東郡當了十幾年都吏的王顯。

王顯之所以一直困居都吏之職,未得升遷,並非是因爲他能力不足或者政績不夠。

恰恰相反,這位都吏在遼東郡爲都十幾年,年年上計考覈都不錯。

按道理來說,他早該升遷了。

但……

這位王都吏早年的時候曾經在丞相衙‘門’當過某曹令吏,是時任丞相張蒼的心腹。

張蒼倒臺後,他要是還能升遷,那才見鬼了!

而,這個事情,從側面,也能證明,這位王都吏是有真才實學的。

不然,都吏一職,乃郡守心腹。

要是沒點本事,王顯早被人攆下去了。

能讓十幾年來的歷任郡守都不換人,這王顯的厲害與手段,可見一般!

義縱記得離京前,張湯與寧成都來找過他,向他面授了一些基層官場的常識和注意要點。

其中就有一條:要小心胥吏,尤其是刀筆吏。

張湯與寧成更是現身說法,向義縱列舉好幾個小吏怎麼給上官挖坑,然後埋了上官的例子。

義縱此次奉命征伐朝鮮,自是希望跟地方官好好合作。

但,要是有人陽奉‘陰’違,故意使絆子,下坑,那義縱也早已經做好了殺人的準備!

義縱雖然年輕,在旁人眼中,不過是依靠乃姐,驟至高位的倖臣。

但,他出任駙馬都尉以來,執掌宮禁,組建羽林衛,負責訓練,其後又多次負責長安城的各項重要治安工作,種種事情辦下來,幾乎滴水不漏,沒讓人抓到任何痛腳和‘毛’病,豈是僥倖?

此次奉命出征,一路上更是將整個大軍掌握在手,駕馭有度,行軍路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儼然老將做派。

這樣的人,豈會害怕殺人?

沒多久,遼東郡郡都王顯就穿戴着官服,束帶進入郡守府,來到了義縱面前。

“下官遼東郡郡都顯拜見都尉!”見到義縱後,王顯雖然有些驚訝這位護濊都尉的年輕,但,王顯不是笨蛋,從大軍入城後,立即井然有序的進入城中和城外的軍營駐紮,沒有發生任何擾民事件,王顯就看得出來,這支軍隊的統帥是個人物。

即使沒有這些事情,單單就是這位護濊都尉的阿姐乃是當今天子寵妃,還懷上了龍鍾的義夫人,就足以讓任何人都迫不及待的要抱這個金大‘腿’了。

王顯當然也想抱!

如今遼東郡郡守郡尉雙雙出缺。

朝廷又意征討不臣朝鮮。

只要伺候好了出征的大軍,將糧草補給支應好了,大軍得勝班師回朝後,軍功薄上哪能少的了他?

到時候起碼也能‘混’個郡尉,甚至直接出任郡守!R1152

第1010節 內閣(2)第752節 遠航(1)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1160節 連橫(2)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464節 甜棗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355節 決定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717節 無題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573節 戰和(2)第803節 出關第1159節 連橫(1)第8節 家宴(下)第488節 移民(1)第1464節 甜棗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5節 推恩(上)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第1476節 見聞(2)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548節 猶豫第56節 燕飲(下)第73節 袁盎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652節 誘導(2)第1474節 衆智(2)第1603節 僵持(2)第770節 返航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163節 雄心(1)第1397節 立規矩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49節 厚顏無恥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1530節 刷經驗(2)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1485節 法家的短板第272節 新思維(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463節 大朝儀(3)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913節 不虧第608節 定策(2)第1603節 僵持(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404節 忐忑第1072節 血戰(3)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177節 應變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101節 挑撥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68節 早朝(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734節 競爭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594節 忠臣第995節 廟算(1)第73節 袁盎第1069節 反撲(1)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247節 佈置第802節 入關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327節 選秀(2)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347節 毀滅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1431節 統一大計(2)
第1010節 內閣(2)第752節 遠航(1)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1160節 連橫(2)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464節 甜棗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355節 決定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717節 無題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573節 戰和(2)第803節 出關第1159節 連橫(1)第8節 家宴(下)第488節 移民(1)第1464節 甜棗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5節 推恩(上)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第1476節 見聞(2)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548節 猶豫第56節 燕飲(下)第73節 袁盎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652節 誘導(2)第1474節 衆智(2)第1603節 僵持(2)第770節 返航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163節 雄心(1)第1397節 立規矩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49節 厚顏無恥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1530節 刷經驗(2)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1485節 法家的短板第272節 新思維(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463節 大朝儀(3)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913節 不虧第608節 定策(2)第1603節 僵持(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404節 忐忑第1072節 血戰(3)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177節 應變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101節 挑撥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68節 早朝(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734節 競爭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594節 忠臣第995節 廟算(1)第73節 袁盎第1069節 反撲(1)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247節 佈置第802節 入關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327節 選秀(2)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347節 毀滅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1431節 統一大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