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節 兄弟們(2)

劉徹看着一臉老大不願意的劉閼,也只是笑笑,並不與其再做解釋。

天家向來如此,縱使是兄弟,感情甚篤,也不會真個掏心掏肺。

相反,越是親密兄弟,越會保持距離,甚至故意冷落。

這是鮮血總結出來的經驗!

劉徹帶着劉閼越過殿前的臺階,進了一條走廊。

這是一個比較僻靜的地方,向來,沒有什麼奴婢宦官往來,這時候,更是冷冷清清,別無外人。

劉徹揮揮手,讓王道帶着宦官們在門口等着,他則領着劉閼走了進去。

劉閼自也知道,這是太子兄長,有些不便公開說的悄悄話,要跟他說,要與他交底。於是,急忙跟上去。

進了走廊,走在空曠的通道上,劉徹眺望了一眼未央宮的方向,自言自語的道:“皇弟可曾記得去歲皇祖母駕崩時的場景?”

劉閼連忙低頭道:“自是記得!”

劉徹看了他一眼,見劉閼雖然低頭故作沉思狀,可實際上,卻目光渙散,顯然只是在敷衍他而已。

將近十個月之前的事情,劉閼恐怕,早已經淡忘了。

劉徹長嘆一聲,他卻怎麼不敢忘記,那時候發生的一切。

一路走來,爲了爬到如今的位置,他的付出和努力,知道的人,恐怕也不多!

將自己的情緒從回憶和感慨中掙脫出來,劉徹灑然一笑,道:“皇弟既然記得,那可還曾記得,當初,孤與汝伏跪於地上,卻無人問津,無人關注的時候?”

劉徹看着劉閼,問道:“當時,誰知道孤是誰?誰又關心,汝是誰?”

劉閼目光閃爍,垂下頭來,顯然也被勾起了回憶。

劉閼當然不傻。

他至今依然記得,去年分封諸王時,一開始,他被宗正分到的封國是臨江。

錯非劉徹從中轉旋,恐怕,他現在就是臨江王,而不是河間王。

臨江與河間,雖然封國大小差不多,但環境、風土與人口,卻是兩個世界!

尤其是這次回京,劉閼見到了臨江王,聽着臨江王轉述的臨江歲月如何艱難,臨江如何窮困,他的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他更清楚,假如眼前這位太子兄長不是一意愛護他,恐怕這時候,他別說野望趙都邯鄲了,便是如今的河間,怕也是別人碗裡的東西!

此番回京,諸王一同拜謁東宮太后時,他更明顯感覺到了,沒有劉徹這個太子兄長,他在長安,什麼都不是!

沒有人會關心他,更沒有人會關注他!

便是皇父天子,見了他,居然也只是微微頷首,沒有跟其他兄弟一般,噓寒問暖,更別提像劉勝、劉餘一樣,執手而行了。

這麼想着,劉閼心頭一驚。

他終於明白,自己的角色了。

“寡人一切皆來自於兄長,太子兄長叫我往西,寡人絕不該朝東!”劉閼在心中想着,嘴上立刻就道:“臣弟受教!”

劉閼當然知道,這個時候該說什麼話,於是,他親熱的對劉徹道:“多謝兄長教誨!”

劉徹看了劉閼一眼,他最喜歡劉閼的,就是他的這個性子了。

劉閼雖然笨了點,而且腦子有時候也不太靈光,但,在皇室,這卻是最大的優點!

尤其是,劉徹深知,劉閼對自己依賴心理非常重,是最容易控制操縱的代理人人選了!

見到劉閼順服親熱的樣子,劉徹也開心的道:“你我骨肉兄弟,許多話,你心裡有數就好了,不必說出來!”

劉徹的話也開始變得溫柔和體貼起來,他看着劉閼,誠懇的道:“諸王兄弟中,你是孤最看重的……”劉徹說着就扶着劉閼的肩膀,就像民間的兄長對自己的弟弟一般,柔聲道:“你要記住,無論如何,孤都不會害你,前次,孤也在給你的信中說過了,此番運作江都王一事,干係重大,甚至牽扯社稷國運!”

“其他人,孤不放心,只有皇弟,與孤最親,血脈相連,一母同胞,這等大事,只有皇弟方可託付!”

劉徹這一席話,擺道理,講感情,又給出許諾和美好未來的前景,頓時,就將劉閼對廣陵的恐懼和疑惑打消了。

劉閼立即俯首道:“臣弟願爲兄長效犬馬之勞!”

擺平了劉閼,消除了劉閼的疑懼,劉徹頓時感覺全身都輕鬆了不少。

將劉閼放在江都,既是爲了日後發展大航海做準備和開拓,亦是,劉徹對未來的戰略佈局。

打開地圖就能看到。

吳國肢解以後,其廣陵郡與周圍地區將會劃割爲江都國,豫章與會稽將成爲郡縣。

而江都國將與會稽、豫章直面三越割據勢力。

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說,沒有什麼比統一全國,更有吸引力!

三越,本就是中國國土,只因秦末戰亂後,種種原因和環境,才形成了如今的割據局面。

對於三越,劉徹一直認爲,三越問題,屬於政治問題,而非軍事問題。

說句老實話,像前世小豬,爲了掃平三越,興師動衆,勞師遠征,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打的戰爭,劉徹並不喜歡。

倒不是武統什麼的劉徹不喜歡。

實際上,人人都知道,拳頭打下來的地盤,總是會比嘴巴子上談下來的地盤更穩固,凝聚力也更強。

但……

假如可以用和平的手段,解決三越,何必打仗?

三越的藩國,又不是後世的彎彎!

就是趙佗,這隻老狐狸,也是承認自己是中國臣民,而非化外蠻夷。

將劉閼運作到江都爲王,劉徹就可以通過劉閼的江都國,來分化收買三越的內部貴族,培養帶路黨。

若是一切順利,可能十幾年內,三越就可以和平的通過內附的方式,迴歸中國中央王朝治下。

倘若能以和平手段解決三越問題,那麼,西南夷也同樣可以採取相同模式解決。

不必勞師動衆,兵不血刃解決這兩個問題後,漢室的力量就可以集中起來應付來自北方的匈奴了。

而在前世,小豬犯得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開闢的戰場太多了,三越、朝鮮、西南夷、西域諸國、匈奴,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戰略,基本上都是誰惹哥,哥揍誰!

這樣看上去,是爽了!

但是,因此耗費的國力和軍力,數不勝數,白白給了匈奴人喘息之機!

不然,漠北決戰以後,憑藉當時的戰略態勢和軍力優勢,匈奴人哪裡還可能緩過氣來?

直接會被絞死在漠北的沙漠裡!

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990節 交易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300節 戰略判斷第594節 忠臣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382節 殖民(2)第382節 殖民(2)第1334節 戰場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927節 封王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480節 佈局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030節 日蝕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381節 殖民(1)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968節 安排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392節 忐忑第500節 法統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378節 喜事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005節 殺雞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213節 宮變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121節 過繼(2)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1148節 壞水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694節 制度(3)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699節 目的(1)第518節 昆明池第455節 坑第966節 省親(2)第803節 出關第990節 交易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3節 志向第1163節 雄心(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48節 忠臣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752節 遠航(1)第437節 收買(2)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355節 決定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442節 魔爪第234節 選擇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121節 過繼(2)第1162節 征途(2)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579節 視察(1)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238節 喪母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21節 過繼(2)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1314節 震動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
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990節 交易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300節 戰略判斷第594節 忠臣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382節 殖民(2)第382節 殖民(2)第1334節 戰場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927節 封王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480節 佈局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030節 日蝕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381節 殖民(1)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968節 安排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392節 忐忑第500節 法統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378節 喜事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005節 殺雞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213節 宮變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121節 過繼(2)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1148節 壞水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694節 制度(3)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699節 目的(1)第518節 昆明池第455節 坑第966節 省親(2)第803節 出關第990節 交易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3節 志向第1163節 雄心(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48節 忠臣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752節 遠航(1)第437節 收買(2)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355節 決定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442節 魔爪第234節 選擇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121節 過繼(2)第1162節 征途(2)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579節 視察(1)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238節 喪母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21節 過繼(2)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1314節 震動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