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節 冬小麥(2)

劉徹話音一落,頓時臣子們都是嗡嗡嗡的議論了起來。~

別的什麼暫且放在一邊。

這麥子的收購價格跟粟米看齊?

這是個什麼意思?

許多人的心裡都是砰砰砰的直跳了起來。

只要不是個笨蛋,都明白,回去以後自己該怎麼辦了。

趕緊的收麥子!

有多少收多少!

現在長安的糧食價格,因爲粟米被保護的緣故,波動很小。

一般,一石粟米五十錢到六十錢之間,基本維持了去年的水平——再高的話,少府就要介入了。

而麥子,一石小麥,目前在市面上,最多能賣到三十錢,有時候,甚至才二十五錢。

若是麥價與粟米價格等同。

那麼……

許多人都在心裡悄悄的把小算盤撥的嘩啦嘩啦的響。

畢竟,居長安,大不易。

不論衣食住行,還是交際宴客,都是開支極大的花費。

只靠俸祿,大家早就餓死了。

就連當年向來以清正剛直聞名朝野的前丞相故安候申屠嘉,對於官場中的貪墨行爲,只要不是太過分,他都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劉徹環視羣臣,開口道:“岑公,此事就交給卿親自負責!”

“諾!”岑邁連忙出列拜道。

但心中卻是苦澀無比。

當今天子即位以來,花錢的速度太快了!

快的少府都跟不上今上花錢的速度了。

這樣下去,怎麼了得?

太宗孝文皇帝、仁宗孝景皇帝攢了三十年的庫房。恐怕,用不了十年就要見底了!

只是。少府名爲九卿,實則不過是天子的私人管家。

少府所有。俱是天子私人的私產。

別說是今上要拿來做這些有益民生的事情了,就是大興土木,酒池肉林,他也要照辦。

劉徹看着岑邁巍顫顫的模樣,也覺得怪可憐的。

他明白,少府也是要政績的。

若是照他這樣大手大腳的開銷下去,恐怕,岑邁這個可憐的老臣,要被逼瘋了。

於是。他出言安慰道:“岑公不必心憂府庫,朕前日接到江都國內史主父偃的奏疏,言其已按朕之意,在江都沿海,營造鹽田,朕已下詔,將江都鹽田,劃歸少府所有!”

主父偃奉命南下江都,身負的使命。除了督造可以在近海甚至遠海航行捕撈的船舶外,另外一個職責就是在江都國內開發曬鹽的鹽田。

曬鹽法,不是什麼高科技。

當初吳王劉濞就曾發動十幾萬人,煮海爲鹽。以吳地豐富的海鹽,壟斷了漢室大半的食鹽貿易,獲利無數。

劉濞所用的煮鹽還是太過原始。而且浪費人力。

劉徹讓主父偃帶了幾十個少府工匠和兩個墨家的弟子南下,交代了他們引海水到鹽田之中。利用日照曬鹽。

至於具體怎麼操作,那就要看他們不斷的試驗和操作了。

反正。這個事情,技術難度並不高,只要耐心,多試幾次,總能摸索出方法。

這不,主父偃前幾天上書劉徹報喜。

鹽田曬鹽法已經成功啦!

隨奏疏而來的,還有整整一大包曬出來的海鹽。

劉徹看過了,主父偃曬出來的海鹽,其實是粗鹽,距離它變成後世的食鹽,可能還需要幾道工序,清除雜質,有害的物質等等。

但對西元前的農民來說,粗鹽也是鹽!

只要能吃,不會死人就行,計較那麼多幹嘛?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絕大多百姓,食用的食鹽,都是粗鹽。

至於精鹽什麼的,那是隻有官宦人家和有錢的地主階級才吃得起。

換句話說,主父偃曬出來的鹽,是可以直接售賣的。

而鹽鐵利潤,不問可知,更何況,曬鹽的成本,除了人工和土地,幾乎等於零。

岑邁聞言,臉色這纔好了些。

總算,能多一個進項不是?

將此事決定下來,劉徹看向其他臣子,劉徹心裡很清楚,這些人肯定會利用提前知道的消息,去收購小麥。

不過,這卻是在劉徹預料中的事情。

想推廣冬小麥,僅靠一個提高價格,是很難達成效果的。

必須要得到關中的地主階級的支持和鼓動。

沒有地主階級的推廣和幫忙,只靠着農民自發的行爲,冬小麥的種植規模可能要好幾年才能提高到粟米的栽培規模。

這還是關中!

想要推行到整個北方,還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

當然,更重要的是,劉徹一直在佈局,從粟米的保護價開始,他就在佈局。

其後,龍首渠、軌道馬車,乃至於今天的冬小麥,都是他佈局中的一塊。

最終的目標,劉徹的想法很簡單:原木立信!

當年商鞅主持秦國變法,以原木立信爲開端,樹立了民衆對政府信用的信心。

可以說,秦國變法的成功,離不開商鞅樹立起來的政府信用。

老百姓從此就相信,秦政權的所有承諾和目標。

而,幾百年後的今天,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早就不是那個只靠原木立信,就能取信天下人的時代了。

特別是老劉家的天子,最近五十幾年,幹出了一些自己把自己說過的話吃回肚子裡的事情。

譬如最開始,劉邦與功臣大將刑白馬而盟: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候,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然後……

太宗孝文皇帝封薄昭爲枳候,拉開了漢室外戚封侯的序幕。

後來更是爲了自己下臺階封了淮南王劉長的舅舅爲列侯……

這也就罷了……

反正是針對貴族大臣的承諾。

但是,接受晁錯的建議。採用輸粟捐爵的模式,固然得到了大筆糧食。緩解了邊郡的糧荒,但。卻也把漢室的信譽給敗壞的差不多了。

至於後來的小豬,則是完全拿着國家的信譽來當斂財的工具。

他發行了白鹿皮幣,一尺白鹿皮,作價黃金一斤,面值最高的,達到了四十萬錢!號爲白金……

然後……

當持有白鹿皮幣的商人、貴族、地主要求兌現時……

這貨把桌子一掀,據不認賬。

坑死了無數人……

這就是史書上第一起以國家信用來進行詐騙,並且成功的案例。

後世蒙元的紙鈔,明朝的寶鈔。其實學的就是小豬的手段。

劉徹記得此事,是因爲,這個白鹿皮幣案,就是直接導致了顏異被張湯以腹誹之罪殺掉的導火索。

小豬的教訓,劉徹自然也就記在了心裡。

但反過來,可以逆推得知,發行大面額的貨幣,並非是什麼癡心妄想的做夢。

只要策劃得當,是可行的。

劉徹沒小豬那麼笨。也沒他那麼沒節操。

劉徹暫時的計劃,是先確定金本位,規定黃金與五銖錢的牌價。

換句話說,他已經決意收回鑄幣權。將金融大權收歸國家,禁止民間私錢。

然後,再看情況。先發行一些只在貴族、官宦人家圈子內流通的大面額貨幣。

至於紙幣?

在沒有足夠防僞技術之前,發行紙幣的政權。要嘛是想給自己挖墳墓,要嘛就是腦殘了。

劉徹現在連那種大面額的貨幣都已經制造了一批。

這種貨幣是以皇宮中特製的專門用來書寫天子詔書的帛書爲載體。長一尺一寸,寬五寸。其開篇就是:朕受命於天,牧狩九州,今有臣xx,有功社稷,其賜錢十萬。其上加蓋天子三璽之一的行璽印章。

論起防僞水平,沒有人能造假!

因爲,這種貨幣與其說是貨幣,倒不如說是賞賜的詔書。

按照制度,這種詔書是一式三份,分別由蘭臺、丞相以及受詔人保管。

尤其是石渠閣的蘭臺御史,假如他們保管的天子詔書中沒有這紙詔書,那麼,它就是假的。

別說兌現了,持有者肯定掉腦袋,甚至禍及家族。

而爲什麼說它是貨幣呢?

因爲劉徹計劃規定,這種詔書或者說是貨幣,可以隨時提現,可以直接用於在少府購買黃金祭品。

這種隨時提現以及可以零折扣的兌換黃金來作爲酌金的規定,劉徹相信,一定會受到列侯階級的追捧。

要知道,列侯們最頭疼的就是每年朝廷主持的祭祖,一個不小心,就要擔上一個不孝的罪名,被擼了爵位和封國,貶爲庶民。

若有了這種能隨時提現,折算成酌金或黃金的詔書,列侯們肯定很高興。

而劉徹更高興,因爲他可以藉此,慢慢的乾脆將酌金都變成這種詔書。

然後,通過這種不要錢的詔書,大量的回收列侯們手裡持有的金錢。(開始這種詔書肯定是賞賜,但等列侯們嚐到甜頭,他們肯定會用錢財來換取這種詔書,畢竟,比起銅錢,能陪葬地下的黃金,顯然更珍貴)

而這種制度,劉徹深知,必然會在後世,成爲紙質貨幣的萌芽。

要做到這些,劉徹就要樹立起他這個天子說話算話,絕不嘴炮的形象。

而國家信用建立了起來以後,不止是金融領域,其他民政、司法以及軍事方面,都將受益匪淺。

甚至,將來忽悠某些異族,譬如三哥啊猴子的時候,一個有信譽,說到做到的帝國主義,顯然比一個沒有信譽的帝國主義,更能獲得當地貴族和上層統治者的擁護。(,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ps:抱歉,昨天有一節我複製的時候複製出錯,然後錯心大意沒有注意,現在已經改好了,大家可以去看~

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五百五十一節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948節 整頓(3)第234節 選擇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203節 命運第487節 開源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1)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328節 選秀(完)第690節 文治(1)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1246節 義民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226節 安排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721節 原委第8節 家宴(下)第1415節 變遷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493節 到來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523節 金山第459節 一箭N雕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455節 坑第242節 選擇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28節 竇嬰第747節 國葬(1)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565節 風暴(1)第1055節 糾纏(1)第687節 平律(2)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853節 影響(3)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215節 漢鼎!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878節 世仇第550節 無題第1161節 征途(1)第322節 研究第1398節 失望第168節 祥瑞(1)第543節 酷吏(3)第1593節 統治(3)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1069節 反撲(1)第927節 封王第536節 洗腦(1)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177節 應變第1030節 日蝕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561節 左勾拳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1048節 死亡之舞第448節 孤兒軍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421節 狗腿子(1)請假條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136節 封神第712節 影響第1128節 波瀾(2)第68節 早朝(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45節 鑄幣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921節 齊魯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91節 舊恩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868節 鮮卑歸附(1)第798節 戰前(2)第324節 佈置第342節 背鍋俠(1)第686節 平律(1)
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五百五十一節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948節 整頓(3)第234節 選擇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203節 命運第487節 開源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1)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328節 選秀(完)第690節 文治(1)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1246節 義民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226節 安排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721節 原委第8節 家宴(下)第1415節 變遷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493節 到來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523節 金山第459節 一箭N雕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455節 坑第242節 選擇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28節 竇嬰第747節 國葬(1)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565節 風暴(1)第1055節 糾纏(1)第687節 平律(2)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853節 影響(3)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215節 漢鼎!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878節 世仇第550節 無題第1161節 征途(1)第322節 研究第1398節 失望第168節 祥瑞(1)第543節 酷吏(3)第1593節 統治(3)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1069節 反撲(1)第927節 封王第536節 洗腦(1)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177節 應變第1030節 日蝕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561節 左勾拳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1048節 死亡之舞第448節 孤兒軍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421節 狗腿子(1)請假條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136節 封神第712節 影響第1128節 波瀾(2)第68節 早朝(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45節 鑄幣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921節 齊魯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91節 舊恩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868節 鮮卑歸附(1)第798節 戰前(2)第324節 佈置第342節 背鍋俠(1)第686節 平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