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節 戰略

七月的長安,毫無疑問就是一個大火爐。

所以,劉徹很沒節操的躲到了甘泉宮。

甚至連考舉都沒有回長安去主持,而是將之丟給了汲黯跟顏異負責。

如今,考舉已經結束。

今年總共有九千一百多人報名參考,其中約有三千人是回鍋肉。

總共錄取了大約四千人。

其中有一千人,將被分配到軍隊。

剩下的人,除了少數的貴族和大臣子弟,其餘人都將前往郡國基層赴任。

這是考舉制度誕生以來的最大的一個挑戰。

離開了關中這個劉氏的大本營,去到情況錯綜複雜,利益階層盤根錯節的地方,還是要出任那些直接與地方豪族、百姓打交道的親民官。

毫不誇張的說,這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劉徹覺得,今年這分配到地方郡國的兩千多名士子,三五年後,能繼續生存在官場的人數,可能只有幾百人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但劉徹害怕,將來這些考舉士子,抱團取暖,官官相護。

這是歷史上的科舉制度在實踐過程中發生過的事情。

什麼同窗同鄉同年同門,各種亂七八糟的關係,將整個官場籠罩進去。

所以,劉徹就又給考舉制度打了個補丁:他規定,禁止兩個相鄰的官員,出自同一學派,同時。假如任何衙門,倘若主官是法家。那副手,就只能從黃老、儒、墨等學派中產生。

這個補丁打下去。雖然沒辦法避免將來不會出現官官相護,抱團取暖的事情。

但至少,增加了類似事情出現的難度。

反正以目前的局面來看,劉徹不覺得,一個法家的縣令能跟一個儒家的縣丞同流合污,欺上瞞下。

而且類似的設計,也能讓整個體制,保持一定的活力。

更不會出現一家獨大,朝堂變成某個學派的一言堂的局面。

有競爭。纔有活力嘛。

最近的內政方面,也就考舉值得劉徹多關注關注了。

剩下的事情,自有丞相和九卿處理。

但來自北方的匈奴的情報,卻顯然讓劉徹沒辦法安安心心的在甘泉宮泡溫泉了。

進入七月,東胡王盧它之那邊,就源源不斷的向漢室傳遞起了匈奴內部的消息。

不得不說,盧它之這個雙面間諜玩的很嗨啊。

吃完原告吃被告,腳踩兩條船。

看似在走鋼絲,其實安全的很。

假如匈奴想動他。那麼漢室就會立刻給予這位‘身在匈奴心在漢’的忠臣庇護,他馬上就能跑到長城裡面來避難。

現在,漢室政權,依然在長安的戚里。爲這位‘長安候、燕王’的後代,保留着官邸。

他的堂兄弟們,依然活躍在長安。並且受到了漢室政府的優待。

而漢室就更不會動他了。

這麼一個寶貝,別說動他一個指頭了。

就是連責罰都捨不得啊!

畢竟。除了盧它之,漢室沒有第二個能準確弄到匈奴高層情報和信息的渠道。

而且。盧它之的存在,還相當於漢室插了個眼在草原上。

雖然這個眼有時候會失靈——五年前,他就失靈了。

但有眼總比沒眼好!

萬一能發揮作用呢?

所以,在漢室這邊,盧它之只要回來,最起碼就是一個列侯的位置。

正是因爲瞧準了這一點,盧它之在匈奴與漢朝,兩邊當起了雙面間諜。

哦,不,現在,應該是三面間諜了。

拿着手上,盧它之傳回來的情報,劉徹嘴角露出了冷笑。

“匈奴人跟烏孫人打了起來了……”

“盧它之可弄不到這麼詳細的戰報……”

用屁股想都能知道,匈奴在西方的軍事行動,壓根輪不到窩在幕南的東胡王盧它之過問和知曉。

盧它之或許能知道匈奴人跟烏孫人發生了衝突或者戰爭。

但這詳細到了匈奴要將白羊王都調去西方戰場的情報,就不是盧它之這樣在匈奴金字塔中位於邊緣的貴族能知曉的事情了。

只有王庭的大人物,才能知道具體的細節。

很顯然,盧它之的背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下注對象。

可能是伊稚斜,也可能是單于庭某個不甘寂寞的貴族,甚至可能是軍臣某個看上去忠誠可靠、死心塌地的心腹、

誰知道呢?

匈奴人的歷史,就是一部背叛與再背叛,夾雜了陰謀與清洗的史冊。

從冒頓單于到現在,直到匈奴這個民族徹底消失在中國歷史上,有關匈奴內部政變和相互傾軋的記載就不絕於書。

前一秒還是盟友,後一秒就拿刀子捅對方的例子數不勝數。

這是由匈奴的政治體制所決定的。

單于雖大,雖強,但內部的山頭,卻也不弱。

不僅不弱,甚至有好幾個,都能對單于庭構成威脅和挑戰。

就連中國,遇到這樣的局面,也馬上就會出現唐末的藩鎮割據,民國的軍閥混戰。

更何況,赤裸裸的信奉肉弱強食,優勝劣汰的匈奴?

劉徹非常清楚,當匈奴的老上單于去世,但在老上死前,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匈奴的體制,使之成爲一個類似遼金或者滿清那樣的中央集權型政治實體。

那麼,匈奴人的命運,就永遠無法改變了。

因爲,老上是最後一個可以依靠個人威望和魅力,強行將匈奴回爐再造的政治強人。

至於現在的軍臣?

劉徹看着盧它之傳回來的情報。

“不過是一個依仗父輩餘萌,毛手毛腳的政治糙貨!”劉徹不屑的評價道。

盧它之傳回來的情報非常詳細,詳細到了匈奴與烏孫交惡的前因後果都說明了。

烏孫人拒絕與匈奴聯合西征。同時舉族放棄了通向西方的道路,遷徙至了西域南方。扼險而守。

這讓軍臣勃然大怒,認爲烏孫人背叛和羞辱了自己。

於是。下令攻擊……

然後,兩個萬騎在烏孫人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雖然損失很小,大概也就損失了幾百人吧。

但這對匈奴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這從軍臣氣急敗壞的將白羊王也調去西邊就能看出來。

要知道,白羊、樓煩,這兩個部落,向來就是匈奴最能打,最強大,最精銳,作戰能力也最強的王牌。

歷史上。胭脂山之戰,霍去病面對的就是白羊與樓煩兩個部落的主力,並一舉在正面的白刃衝鋒中,徹底消滅了這兩個部落的有生力量。

從而打斷了匈奴人的脊樑骨。

正是那一戰之後,一漢當五胡的神話誕生了。

而白羊部落,作爲匈奴雙頭鷹政策中戒備和警示以及入侵漢室的絕對主力,被軍臣調去西方。

這等於匈奴人的東方部落,露出了它柔軟的腹部。

只要劉徹願意,隨時能發動河套戰役。收復河套。

只是……

“朕想要的不僅僅是河套啊……”現在出兵,百分七十以上的可能性,劉徹能一舉收復河套,獲得那個對漢室極爲重要的養馬地和戰略支撐點。

但這樣一來。也等於拉開漢匈全面戰爭的序幕。

劉徹可沒那麼傻,更不會跟軍臣一樣,爲了一點點利益和一時之氣。就不顧戰略和全局。

是的,軍臣犯下的最大錯誤。不是攻擊烏孫。

而是主次不分,戰略定位不清晰。

對匈奴來說。他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西征。

既然要西征,那麼就不該將力量浪費在烏孫人身上。

這就好比二十一世紀初,米帝說,哥要打薩達姆,誰贊成,誰反對?

除了英國,法德明確表示反對。

結果……

米帝壓根無視了法德的反對,拉着英國強行開了伊拉克副本,世界看到的,依然是米帝威武霸氣,橫掃薩達姆弱雞,法德兩國戰戰兢兢,最後還是得抱爸爸大腿。

而軍臣現在做的事情,卻是看到烏孫反對,立刻拋下西征的主題,回身去揍烏孫。

這就跟米帝當初,沒有去開伊拉克副本,而是大喊一聲:歐陸風雲一樣逗比。

劉徹覺得,倘若他是軍臣,那麼,肯定就會不管烏孫人,直接率軍西進。

反正,烏孫人讓開了道路,也沒有攔着不讓匈奴西征。

只要西征順利,吃到了好處,還怕烏孫人不乖乖的跑來抱大腿,分一杯羹?

如今倒好,好處沒吃到,平白的逼反了一個盟友——雖然烏孫人是個特別不靠譜的盟友。

但這個世界上真有靠譜的盟友嗎?

蘇聯被大波波坑的死去活來,米帝被英法德各種扯後腿,下絆子。

天朝的盟友更是一個悲劇。

兄弟加同志,最終兵戎相見的也不是一個兩個了。

所以,盟友那玩意啊,就是搖旗吶喊的。

能給你搖旗吶喊,不反對大哥布種天下,制霸全球,就已經是一個合格的盟友了。

不能奢求再多了!

匈奴人犯蠢,劉徹也樂得看戲。

只是,朝堂上的將軍就沒有劉徹這麼好的脾氣了。

大家一看,你匈奴居然把白羊調走了?

河套那裡就剩下昆邪跟休屠這幾隻弱雞?

大家紛紛覺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不趁着這個好機會看,把河套故地收復,那死後怎麼有臉去見祖宗跟歷代先帝?

一時間,戰爭的叫囂,不絕於耳。

甚至就連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也拖着老朽的身子,長途跋涉,來甘泉宮找劉徹談心了。

河套,這顆塞上明珠,是中國失落在草原的王冠。

沒有人不想將它拿回來,戴在自己頭上,告慰先人和亡靈。

而拿下河套,也能使得漢室的邊疆局勢大爲好轉。

匈奴人從此再也沒有辦法威脅到長安的安全了。

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281節 迷霧第1604節 說服(1)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63節 修改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216節 基本盤第152節 滅蝗策第1475節 見聞(1)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320節 敲打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908節 換俘(1)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71節 在安東(3)第1148節 壞水第692節 制度(1)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966節 省親(2)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461節 大朝儀(1)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439節 收買(4)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760節 交易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66節 劇孟來投第944節 萌芽第332節 重賞!第1260節 動員(2)第1448節 決策第333節 滅亡(1)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226節 安排第488節 移民(1)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166節 決心第83節 考驗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1023節 替死鬼(2)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21節 過繼(2)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12節 父親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640節 廟算(2)第193節 陽陵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927節 封王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1514節 戰略(2)第363節 劇變(1)第1398節 失望第1457節 掀桌子(3)第1468節 細柳獸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028節 狂歡(2)第1198節 老將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1)第505節 種子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133節 志向第33節 竇太后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86節 傳播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167節 明君?第1188節 明主(1)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674節 暖冬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103節 抉擇(1)第794節 動員(1)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1141節 選擇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444節 歸一(1)第67節 安排第1070節 反撲(2)
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281節 迷霧第1604節 說服(1)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63節 修改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216節 基本盤第152節 滅蝗策第1475節 見聞(1)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320節 敲打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908節 換俘(1)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71節 在安東(3)第1148節 壞水第692節 制度(1)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966節 省親(2)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461節 大朝儀(1)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439節 收買(4)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760節 交易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66節 劇孟來投第944節 萌芽第332節 重賞!第1260節 動員(2)第1448節 決策第333節 滅亡(1)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226節 安排第488節 移民(1)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166節 決心第83節 考驗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1023節 替死鬼(2)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21節 過繼(2)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12節 父親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640節 廟算(2)第193節 陽陵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927節 封王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1514節 戰略(2)第363節 劇變(1)第1398節 失望第1457節 掀桌子(3)第1468節 細柳獸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028節 狂歡(2)第1198節 老將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1)第505節 種子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133節 志向第33節 竇太后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86節 傳播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167節 明君?第1188節 明主(1)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674節 暖冬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103節 抉擇(1)第794節 動員(1)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1141節 選擇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444節 歸一(1)第67節 安排第1070節 反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