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節 明君?

劉德聽完汲黯彙報的河東根倉失火之事。

“官僚的手段,還真是兩千年都沒變過……”劉德心裡感慨一聲。

根倉不失火,他根本不敢往河東糧倉虧空上去想。

但根倉這把大火一起,就不得不讓劉德馬上就聯想到了糧倉虧空,倒賣、挪用官倉儲備的事情上面去。

實在是兩千年後大天朝的官僚們,把這個套路玩死了,玩膩味了,再也騙不了人了!

根倉的這把大火,等於告訴劉德,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

許多心中的疑惑,不解的地方,被這把大火照的透徹無比。

河東郡現在的怪像,有了一個最合理也最可信的解釋。

但是,對此,劉德暫時真沒什麼辦法應對。

ωωω☢t t k a n☢co

大火之下,一切證據肯定都湮滅了,除非,周陽由或者他的心腹親信出首,否則,想要查出這事情,無異難於上青天。

就是後世大天朝,國家糧食儲備倉庫裡的碩鼠們,放把大火,燒掉糧倉,又有幾樁最後被查清楚了?

“此事暫且不管!”劉德道:“等朝廷派人來調查吧!”

想要扳倒周陽由,將河東郡掌握在自己手裡,看上去好像難度很高。

但其實,劉德知道,這就是個簡單輕鬆的活計。

一句不滿的牢騷,一個不屑的眼神,就足夠了!

爲王前驅這種事情,這個世界上願意幹的人不要太多了!

別說是周陽由這種渾身上下都是屎的貪官酷吏,就是人品高潔,政績出衆的朝廷重臣,三公九卿,君王一句不滿的牢騷話就可能讓他倒臺!

翻開史書,多少重臣,權臣,都是死在君王的一句不滿之上,甚至是一個不滿的眼色之上!

當年,北平侯張蒼爲丞相,號稱計相。

張蒼一手開創漢家的審計制度和對官員的問責制度,編纂了《九章算術》作爲官員的必讀典籍,其輔佐先帝數年,政績斐然,朝野稱讚。

然而,張蒼在新恆平一案上得罪了先帝,馬上就被趕回北平種田了!

後世南宋的岳飛,精忠報國,戰功赫赫,南宋小朝廷甚至就是靠着岳飛的戰功才能生存的。

可惜,岳飛居然攙和皇室內部的事務,於是,以莫須有之罪,死在風波亭之中。

劉德現在雖然不是皇帝,但他的身份擺在那裡,作爲漢家的準儲君,未來天下的主宰,他一個眼神,一句不滿,馬上就能牽動整個河東郡上上下下的有心人。

到時候,樹倒猢猻散,牆倒衆人推。

就算周陽由開了掛,也擋不住人心離散,衆叛親離,只能黯然下野,甚至去廷尉大牢一遊。

這就是劉德爲什麼敢優哉遊哉的跑來河東的原因。

但是,看了大陽縣的百姓的慘狀之後,劉德改變主意了。

河東郡出問題了,而且不是一個兩個官員的問題。

從上到下,都爛透了!

必須進行大清洗!

給整個河東官場換次血!

劉德心知肚明,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很難。

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決定一下,等於就將河東副本從簡單難度,直接提升到了最高級別的地獄難度。

地獄難度的副本怎麼做才能通過?

單刷肯定不行,必須找隊友,而且是強力的隊友。

不止如此,還要帶好補給,做出針對性的戰術佈置。

而好隊友是很難找的。

特別是如今的局面下,要找到一個志同道合,跟劉德一樣,想給河東郡官場換血的巨頭,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這事情只能暫時擱下,看看便宜老爹派誰來河東郡再說。

“天子廟那邊都安排好了嗎?”劉德問汲黯:“可清場完畢了?”

現在,對劉德來說,最大的事情,還是幫竇太后還願,給泰一神和周公奉上祭品,然後去河西,看望慰問兩位長輩。

而皇家祭祀,是不可能讓平民百姓圍觀的。

“中郎將已經在天子廟了,想必這會應該已經封閉天子廟的山門了……”汲黯回答道:“殿下什麼時候過去?”

“準備一下,等會就去!”劉德站起身來問道:“祭品和祭祀的儀式都準備妥當了嗎?”

“已經俱都準備好了,只等殿下前去祭祀、禱告……”汲黯拿出一張帛書,遞給劉德:“這是臣擬的祭文,請殿下過目!”

劉德拿過來,放在手裡,看了看,皺了皺眉頭,吩咐道:“這裡改一下,不要出現我的名字,就用太后的名義!”

正所謂國之大事,唯戎與祀。

在祭祀神靈和先賢這種大事之上,每一個細節都馬虎不得。

劉德此來天子廟,雖然沒有亮明身份,但是,祭祀的細節和祭祀的過程,全部都是要建立檔案,以供天子、太后查閱,甚至還可能被朝臣翻閱,所以,半點馬虎都不能有,每一個細節都必須考慮周到。

特別是祭祀如今的最高天帝太一與聖人周公,更是要做到盡善盡美。

汲黯的祭文寫的不錯,就是在這祭文中,劉德的名字出現了三四次,可能汲黯站在他的立場上,必須加上劉德的名字,否則,就是政治不正確。

但劉德卻不能讓自己的名字就這樣大搖大擺的出現在祭文裡,這要回了長安,馬上就會被人說閒話!

漢家自從劉德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以來,就不再玩商周天子那一套祭祀必爲自己祈福的套路了,而是進化到了祭祀神靈,不祈福己,而福天下的新的套路。

“我聞先王遠施不求其報,望祀不祈其福,右賢左戚,先民後己,至明也!”劉德悲天憫人的道:“卿之祝釐,歸我者多,不爲天子、太后,天下百姓,我德薄安敢受之?且以我之不德,而躬享其美其福,百姓不與,是重吾不德也,先帝曾令:祀官致敬,毋有所祈,我雖不肖,亦不敢違之!”

這番話真是說的冠冕堂皇,把汲黯都給感動了。

要知道,人都是自私的。

夏商周三代,號稱三代之治,但是,祭祀天地神明,從來都是隻給天子祈福,而不管其他人的,更有甚者,天子生病了或者天子的妃嬪生病,祝祭官會將羣臣的名字給寫到祭文上,祈求天地神明將天子或者其妃嬪之病轉移到臣子們身上,這就是所謂的秘祝移禍。

這個情況,三年前纔得到改變,當時的太宗孝文皇帝病重,百官建議祭祀天地神明,請求將天子之病轉移給羣臣,這樣皇帝就可以擺脫病魔,重獲新生,但是被先帝拒絕。

當時,先帝下詔說:百官之非,宜由朕躬,天下治亂,在朕一人。

意思是,百官有錯,那是我這個皇帝領導不合格,天下治亂,皆是皇帝的原因,怎麼可能讓百官百姓代替我這個領導受過呢?

當時,全天下都被感動的稀里嘩啦。

如今劉德的這個表態的思想跟立意與先帝當年的詔書如出一轍,馬上就讓汲黯想起了先帝,甚至讓幾個站在一邊伺候的宦官和門口的衛兵聽了以後感動的稀拉嘩啦的哭了起來,此時,在他們的眼中,劉德就像太陽一般耀眼,就如同聖人一般高尚。

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383節 詔諭第519節 盤算第386節 制度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505節 種子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502節 擔憂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136節 封神第1058節 大鐵礦第1376節 黑科技第1093節 天單于(1)第431節 廟算(3)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327節 選秀(2)第369節 無題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1065節 屠殺(4)第991節 諾!陛下!第2節 雪中送炭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692節 制度(1)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470節 在安東(2)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12節 父親第747節 國葬(1)第1347節 毀滅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214節 拍馬屁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650節 嘗試(2)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423節 狗腿子(3)第359節 微服(2)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129節 撫慰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270節 收編第686節 平律(1)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641節 廟算(3)第692節 制度(1)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19節 懲處第37節 收心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445節 歸一(2)第501節 驚喜第1505節 接班(3)第871節 覲見(2)第186節 麻煩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728節 佈置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177節 應變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466節 大朝儀(6)第775節 承諾(2)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92節 密謀第1156節 合縱(2)第756節 命名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163節 雄心(1)第794節 動員(1)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104節 栽贓第193節 陽陵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585節 戰前(2)第1174節 矯正(1)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448節 孤兒軍第1009節 內閣(1)
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383節 詔諭第519節 盤算第386節 制度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505節 種子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502節 擔憂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136節 封神第1058節 大鐵礦第1376節 黑科技第1093節 天單于(1)第431節 廟算(3)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327節 選秀(2)第369節 無題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1065節 屠殺(4)第991節 諾!陛下!第2節 雪中送炭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692節 制度(1)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470節 在安東(2)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12節 父親第747節 國葬(1)第1347節 毀滅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214節 拍馬屁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650節 嘗試(2)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423節 狗腿子(3)第359節 微服(2)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129節 撫慰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270節 收編第686節 平律(1)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641節 廟算(3)第692節 制度(1)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19節 懲處第37節 收心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445節 歸一(2)第501節 驚喜第1505節 接班(3)第871節 覲見(2)第186節 麻煩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728節 佈置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177節 應變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466節 大朝儀(6)第775節 承諾(2)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92節 密謀第1156節 合縱(2)第756節 命名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163節 雄心(1)第794節 動員(1)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104節 栽贓第193節 陽陵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585節 戰前(2)第1174節 矯正(1)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448節 孤兒軍第1009節 內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