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

“江都王和蒙王他們果真帶着衛隊去堵淮南了?”劉徹放下手裡的筆,看着跪在自己面前,臉色難看至極的竇彭祖和劉敬。

“回稟陛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竇彭祖都快哭了,匍匐在地上,連動都不敢動。

劉敬更是腿肚子都抽筋了,哭喪着一張臉拜道:“陛下,快快做決斷吧……”

“劇孟……”劉徹扭頭對着矗立在自己身後的駙馬都尉吩咐着:“淮南王現在到那裡了?”

“回稟陛下,據有司報告,已經過了華陰了……”劇孟低頭答道,同時手已經放在了劍鞘上隨時準備受命。

“那就麻煩愛卿帶人去走一趟,務必攔住淮南的車駕,直接帶到長安來……”劉徹淡淡的吩咐着:“德陽廟那邊,淮南就不要去朝覲了……”

劇孟聞言,立刻就出列一拜,然後帶着人,走出了大殿。

竇彭祖和劉敬跪在地上,相互看了看,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恐懼和震驚。

自太上皇駕崩以後,漢室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有諸侯王歸京而不朝祖宗神廟的例子。

而天子如今的這個決定,幾乎是等於告訴天下人——淮南王不孝,不可朝先帝神廟,以免褻瀆祖宗神靈。

這種無聲的指責的殺傷力是非常巨大的。

這種程度的指責,幾乎將立刻切斷淮南王劉榮與先帝之間的所有聯繫。

一個不孝子,怎麼有資格繼續繼承自己父親的權力?又如何有臉繼續得享父親神靈的庇護?

竇彭祖和劉敬的心裡都清清楚楚,一旦劇孟走出這個大殿,阻止了淮南王前往德陽廟。

那麼,就等於在道德和禮法層面,將淮南王開除出先帝子嗣的序列。

但他們兩個什麼都沒有做。

因爲……

劉榮的死活,與他們有什麼干係呢?

甚至,他們的內心深處,說不定巴不得劉榮趕緊去死。

因爲,這個先帝長子的存在在現在,已經成爲了朝野公認的麻煩製造者。

他肆無忌憚,破壞法律,他忤逆不孝,敗壞道德……

他的存在的本身,就是對劉敬和竇彭祖身家性命的威脅。

一旦這位主捅出什麼大簍子,第一個背鍋俠,不是他們這兩個負責宗室管理和禮法制度的大臣,還能是誰?

所以,劉榮趕緊去死,就是這兩位漢家九卿內心的共識。

只是,他們不敢說出口而已。

“兩位愛卿,先去忙吧……”劉徹站起身來,道:“朕得去一次東宮,給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稟報一下此事……”

“諾……”竇彭祖和劉敬連忙頓首拜道。

劉徹嘴角微微一笑,心裡面,簡直樂開花了。

一切都如計劃的那樣完美。

這一年來在劉非這張大嘴巴的宣揚下,劉榮的所作所爲,幾乎被傳的滿天下都是。

而繡衣衛探子製造和渲染的各種劉榮胡作非爲的段子和故事,更是市井皆知。

到現在,劉榮已經成爲了天下的棄兒。

朝臣們眼中的麻煩製造者,輿論眼裡的昏王暴君,人民眼裡的不孝子。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現在,是時候將劉榮身上的那層保護傘剝離下來了。

先帝長子?

今天以後,他就不再是天下人眼裡的先帝長子了。

他只會是一個不孝子,一個被衆叛親離,一個被兄弟鄙夷、朝臣拋棄,萬民唾棄的昏王、暴君。

他的歷史定位,只會是管叔和蔡叔。

當然了,戲一定要演足,最起碼不能讓人一眼就看穿。

必須是‘朕固爭之而不得’,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

劉徹來到長樂宮永壽殿時,兩位老太太,早就在等着他了。

“皇帝,怎麼回事?”太皇太后竇氏首先就問道:“哀家聽說,江都王、蒙王、魯王、趙王等帶着衛隊去陽陵,要阻攔淮南王朝德陽廟?”

薄太后也是一副擔憂的模樣,說道:“母后說的極是,哀家聽說了這個消息,也非常震驚!這江都王、蒙王、魯王、趙王,怎麼回事?哀家擔心,先帝神靈受擾,祖宗震怒啊……”

對於兩位太后來說,現在,她們的世界,只有自己和自己的歷史定位問題了。

兩位太后,自然是都想在歷史上留下一個賢后的名聲,讓萬世敬仰。

事實證明,這似乎是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的目的。

她們只需要學習已故的太皇太后一般,在宮裡清心靜養,名聲和讚譽自動就會到她們身上。

但現在,忽然發生了這種事情,還是在新年大朝議之前,天下郡國上計吏以及天下列侯勳臣、屬國使者的面前,老劉家忽然玩起了兄弟操戈,手足相殘的戲碼。

兩位太后,自然是非常震驚和震怒的。

劉徹面露難色,長身一拜,道:“皇祖母、母后,請息怒……朕已經派了駙馬都尉劇孟前去調節了,應該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嗯,劇孟很快就會把劉榮帶到這東宮永壽殿,到時候,就是一場盛大的批鬥會。

諸王兄弟甚至宗藩旁支、宗室諸侯以及外戚大臣們,一定會在兩位太后面前,將劉榮過去的所作所爲全部揭露。

到時候……

不過,在那以前,劉徹得繼續在兩位太后面前做好一個弟弟應盡的職責。

竇太后何等人物?

這幾年,她雖然放棄了權力,但是,她終究曾經是一個手握大權,且經歷過無數血雨腥風、陰謀詭計,躲過了無數明槍暗箭的女強人。

所以,她一聽劉徹的話,就聽出了不對。

“皇帝,你跟哀家說實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老太太眼睛雖然快瞎了,但這心敞亮的很。

無緣無故的,江都王、魯王、趙王、蒙王這些兄弟忽然就不認淮南這個哥哥了?

特別是江都王劉閼和天子,可都是淮南的同產兄弟啊!

在漢室,同產兄弟或者姊妹之間,假如沒有發生天大的變故,不然,最起碼,在表面上會表現的一團和氣的。

就拿竇氏來說吧,竇嬰這些年,捅了這麼多簍子,但竇彭祖等人,誰輕視他了?誰歧視他了?誰打壓了他了?

沒有!

家庭觀念,在中國社會是第一位的。

並不需要儒家來提醒,在千年以前,詩經之上就說了: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在中國,家族的力量,是貫徹上下的。

就連法律也承認了這一點。

不然,也不會動不動就要株連罪犯家人了,甚至還有三族這樣的刑罰。

所以,能讓一羣諸侯王撕破臉皮的事情,肯定非同小可,甚至很可能關乎到了比兄弟之情更高級的道德。

那麼,也就顯而易見的,淮南王這些年,恐怕做了某些讓這些諸侯王無法接受的混賬事!

劉徹看着竇太后和薄太后,卻只是咬着嘴脣,怎麼也不肯說。

這個事情,不能讓他來說。

他說的話,就會落下很多問題。

首先,就無法維持住那個‘保護哥哥’的好弟弟形象,更容易使天下人生疑。

說好的保護哥哥呢?轉頭就賣了!

您這是早有預謀的吧?

這不是開玩笑,而是早有故事。

當年,淮南厲王之事就是如此,纔剛剛開始,袁盎就看出端倪了,還沒有收尾,八卦黨們就將內幕傳的滿長安都是了。搞到後來,連民謠都出來了……

皇帝不肯說?

竇太后和薄太后自然不傻,她們立刻就明確的得知了——必然發生了某種事情,導致了淮南王和諸王關係惡化,現在,甚至都發展到了諸王寧肯在天下人面前出醜,也不肯認下淮南,甚至不許他去朝覲先帝。

“李信!”竇太后大聲問着一個立在殿中的宦官,這位過去的薄後身邊人,如今已經成爲了長樂宮大長秋,是如今宮廷裡地位最高的宦官:“你給哀家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回稟太皇太后、皇太后……”李信連忙跪下來稟報:“奴婢隱約聽人說過,彷彿是前年,淮南王大不孝,侵佔先帝仁宗神廟之地,還不思悔改,常常私底下怨懟先帝,屢有不孝之言論……諸王聞之,都是震怒不已……”

“這麼大的事情,怎麼沒有人跟哀家稟報?”竇太后立刻就震怒不已。

她既是爲淮南王劉榮做出的這些混賬事情而震怒。

子逆父,是爲不孝,在尋常人家,都足夠兄弟們將之活活打死了!

在皇室,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必然是天大的事情。

作爲如今劉氏宗族的女家長,她竟然連風聲也不曾有聞!

這……

竇太后深深的感覺到了可怕。

劉徹連忙叩首拜道:“皇祖母,母后,請息怒,這都是孫兒的主意,孫兒以爲,不該讓人來打擾皇祖母和母后的清靜,且孫兒也以爲,這個事情孫兒自己可以處理……”

“可以處理?”竇太后氣的臉色都發青了:“那怎麼會變成如今的局面?”

薄太后連忙滅火,扶住婆婆的身子,安慰道:“皇帝畢竟年輕嘛,不知道輕重……母后就不要爲皇帝計較這些事情了……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把這個事情解決了,不能讓天下人看笑話!”

一般的人家都知道,家醜不可外揚,何況皇室?

竇太后勉強收住怒意,吩咐道:“馬上傳召宗正和太常來見哀家!”

“再派人去請丞相和廷尉以及御史大夫來東宮候詔……”作爲東宮的主人,竇太后雖然遠離權力多年,但,她曾經控制過這個帝國的所有權柄,是以,她立刻就清晰無比的下達了命令。

跪在地上的劉徹,冷眼旁觀着這一切。

對他來說,這次處置劉榮,只是目的之一。

順便火力偵查東宮是否還有什麼野心或者說東宮想不想要藉助這個機會重出江湖,則是目的之二。

現在看來,薄太后基本可以肯定是不願意涉足政治的。

但竇太后嘛……

劉徹覺得,她只要有機會,大約就會忍不住重新去控制和接觸權力。

畢竟,她曾經大權在握,有這種想法很正常。

但,這是劉徹不能接受的。

你見過有那個大權獨攬的統治者,會讓人來分薄自己的權柄的嗎?

沒有!

從古至今,都沒有過這樣的人。

權力,就是毒藥,一旦沾染,就會上癮。

“也是該讓東宮知道,如今已是誰的天下了……”劉徹在心裡冷笑着。

整個大殿,一片寂靜,在竇太后下令後短短數秒內,連一個人都不敢動。

這就是今天的漢室政治的現狀。

劉徹大權獨攬,唯我獨尊。

哪怕是東宮之內,他的地位都是超然的。

有他在的地方,沒有他的命令,連一個宦官都不敢輕舉妄動。

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個國家,誰是主人?誰纔是至尊!

“愣着幹什麼?”劉徹心裡頭得意不已,但嘴上卻是呵斥着:“還不趕緊尊奉懿旨?”

這纔有宦官和侍從手忙腳亂的領命而去。

竇太后對此彷然未知,似乎她是因爲看不到,所以沒有發現端倪,或者,她假裝不知道。

但無所謂了。

劉徹心滿意足,事實證明,東宮就算想跳出來攬權,也不會有人聽令。

所以呢,劉徹完全可以很大度的將權力暫時讓給東宮。

…………

“山雨欲來風滿樓……”丞相周亞夫提筆在一副卷軸上寫下這一行字。

他的眼睛,卻一直注視陽陵的方向。

事情鬧得這麼大,周亞夫自然很早就知道了。

事實上,現在整個長安,都在關注此事。

老劉家的大新聞啊!一輩子也未必能碰上一次,不管庶民還是貴族,此刻都是八卦黨,人人聚精會神的以一種極爲娛樂的心態關注事情的進展。

對普羅大衆來說,皇室的秘聞,總是最吸引人眼球的。

但對於周亞夫來說,這卻是一個麻煩事。

他很快就要帶着漢室立國以來最成功的丞相頭銜光榮退休了。

他的歷史定位,也將光輝無比。

但這個時候,出了這麼個事情,等於在他的光輝上增加污點啊!

更麻煩的是,十之八九,這個事情還得他來擦屁股。

這都是不需要去想的事情。

天子是不可能直接出面的,東宮那邊也大約是不肯接鍋的。

除了他這個丞相,還能有誰來接這個鍋?

這時候,一個下人進來稟報:“君候,東宮太皇太后懿旨,請君候入宮議事……”

“該來的來了……”周亞夫放下筆,搖頭嘆息。

第1263節 上谷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1193節 公示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461節 大朝儀(1)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1320節 爲難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1010節 內閣(2)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433節 忽悠(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52節 難題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793節 廟算(2)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27節 定策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384節 反轉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393節 畫大餅(2)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1580節 情報第1117節 腦洞(1)第563節 貪婪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136節 封神第2節 雪中送炭第439節 收買(4)第31節 相信第890節 任命第634節 新學派(3)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398節 失望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648節 殺放囚(2)第1468節 細柳獸第1589節 博弈(1)第213節 宮變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858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1)第1513節 戰略(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239節 回長安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966節 省親(2)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402節 法統(2)第328節 選秀(完)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96節 趙胡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755節 鯨川海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632節 新學派?(1)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796節 投軍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428節 在大夏(2)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1305節 問題第683節 壓力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61節 微服(2)第385節 殺使第1020節 秦直道!第1471節 在安東(3)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3節 橄欖枝
第1263節 上谷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1193節 公示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461節 大朝儀(1)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1320節 爲難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1010節 內閣(2)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433節 忽悠(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52節 難題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793節 廟算(2)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27節 定策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384節 反轉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393節 畫大餅(2)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1580節 情報第1117節 腦洞(1)第563節 貪婪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136節 封神第2節 雪中送炭第439節 收買(4)第31節 相信第890節 任命第634節 新學派(3)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398節 失望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648節 殺放囚(2)第1468節 細柳獸第1589節 博弈(1)第213節 宮變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858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1)第1513節 戰略(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239節 回長安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966節 省親(2)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402節 法統(2)第328節 選秀(完)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96節 趙胡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755節 鯨川海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632節 新學派?(1)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796節 投軍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428節 在大夏(2)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1305節 問題第683節 壓力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61節 微服(2)第385節 殺使第1020節 秦直道!第1471節 在安東(3)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3節 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