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

長安,又是一年考舉開啓時。

和往年一般,這個漢家神京,再次陷入了考舉經濟的浪潮之中。

在短短數日內,整個市面,就已經繁華的不似人間。

長安九市,從昨日開始,就全部日夜開啓。

大量的商品,被擺上了各個店鋪的貨架,然後流入千家萬戶。

不過,在如今的長安,在考舉期間,賣的最好的,永遠不是各類商品。

而是茂陵的賭馬劵。

尤其是那些面額爲五十錢、一百錢的小額賭馬劵,賣的尤其多。

沒辦法,關中自古好賭。

特別是漢興以來,博戲之風,就在關中根深蒂固。

鬥雞走狗之風,興盛於從貴族到庶民的各個階級。

自茂陵的賽馬場開始開盤賭馬以來,整個關中的各個階級,就都陷入了賭馬的狂熱之中。

而少府也由此賺的盤滿鉢滿。

在現在,少府的歲入之中,起碼有一成,來自於賭馬的利潤。

而少府去年全年的全部收益,哪怕算上鹽鐵利潤和鑄錢之得,也不過三十餘萬萬。

換句話說,僅僅是茂陵的賽馬場,就爲其提供一年至少三萬萬的收益,以至於有人開玩笑,少府若再開個七八個賽馬場,那漢家就可以免除田稅了。

雖然是玩笑,但卻也可能是事實。

因爲去年一年,國庫的收入,哪怕加上口賦和商稅、礦稅,也纔不過三十萬萬左右。

單純的田稅收入,甚至很可能已經不足七萬萬了。

這是因爲,現在的漢室田稅,已經恢復到了太宗時期的三十稅一。

某些地方,譬如代國和雲中郡,今年和明年的田稅,甚至已經全免。

漢家現在已經不大看得上田稅那點小錢了。

真正的大頭,還是依靠口賦。

當然,不是農民的口賦——泥腿子能有幾個錢?

天下的大商賈和大作坊主以及大礦山主,去年一年繳納的口賦錢,就已經超過五萬萬!

算上商稅和礦稅,國庫從商人和作坊主那,一年狂收七八萬萬,已經超過了田稅所得,甚至逼近了曾經漢室的第一大財源——天下百姓的口賦。

這還是主爵都尉衙門人手不足,只能在長安、茂陵、雒陽、睢陽、臨淄、平壤、新化等主要城市蹲點的緣故。

這樣的變遷,讓朝廷裡不少人難以適應。

但卻讓中下層官員,尤其是地方上的巨頭,欣喜若狂。

畢竟,比起從泥腿子碗裡搶東西吃,又麻煩還容易惹上一身騷,還是從大商人那裡刨食更便利。

況且,農民,那是國本,商人,賤民而已。

欺負了老百姓,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是章丘之變,烏紗帽跟腦袋一起搬家。

還是商人好欺負,也更好說話。

所以,下面的官員的吃相,竟也因爲商業的興盛而好了不少。

某些喜歡作秀的傢伙,甚至取消了不少攤派和苛捐雜稅,一時間,天下涌現了許多廉吏,許多清官。

不過,商人的錢財和官僚的權力的結合,卻也開始緊密起來了。

揮舞着五銖錢的大商賈,開始在懵懵懂懂之中,嘗試利用錢來涉足政治。

托拉斯和行業聯盟的雛形也漸漸浮出水面。

不過在這個長安城,還是一切如舊。

列侯外戚勳臣們,住在城市最安全最奢華的幾個閭里。

大商賈豪強以及官僚的住宅,則圍繞在其周圍。

從戚里到尚冠裡,富人區的住宅延綿不絕,街道乾淨整潔,治安井然,而在這之外,大片大片的貧民區環繞着渭河兩岸。

這些地方,是這座漢室神京的黑暗面。

貧民、遊俠、落魄士子、破產商人,混雜在一起。

有些偏僻的閭里,又髒又亂,街道上污水遍地,遊俠們主宰着這些地方。

偶爾會有官吏和軍隊來這裡清理一次,抓走不少人,但沒過多久,一切如舊。

劉徹帶着自己的親衛們,便裝打扮,走在一條這樣的閭里之中。

許多生活在此的困苦百姓,見到來了生人,紛紛側目以待,遊俠們則緊張不已的在閭里的院牆之中打量和探視着劉徹這一行。

“也不知道這又是哪家的貴公子,吃飽了撐着沒事幹,跑來俺們這裡採風來了……”這一片的遊俠頭子王猛在聽到手下報告後,立刻就緊張起來了,吩咐下去:“都給俺用心盯着,別讓人冒犯了……還有,下去收高利貸的人,都給俺叫回來,這些人沒走,不準亂來!懂嗎?”

這年頭,能帶着家臣和家僕,跑到這種又髒又亂的地方來的貴公子,不是被墨家的大爺,就是法家的祖宗。

哪一個,他都惹不起!

前者,同情心氾濫,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而後者……

就愛主持公道,用律法爲繩,拿他們這些底層的遊俠當小白鼠……

這也是這幾年,長安城的貴族公子哥們出現的一個典型的分化情況。

在過去,列侯外戚的子弟們,不是鬥雞走狗,就是欺男霸女,許多遊俠,甚至就是靠依附這些大人物才能討飯吃——當然,現在也依舊如此。

長安城裡,大凡有點名頭的遊俠的背後,都站着一個貴人。

沒有這些貴人保護和當靠山,遊俠們也混不起來。

但,在如今,在貴族公子哥的羣體裡,卻也分化出了好幾個派系。

其中,最讓遊俠們頭疼的,就是墨家的大爺和法家的祖宗了。

這兩個,沒有人能惹得起。

王猛的前任,在長安城裡薄有威名的杜陵人張奉之,就是因爲遇到了一個跑來找案例的法家公子哥,然後悲慘的被人家當成了實驗的小白鼠給抓起來,然後按照漢律,逐一審判,最後送給了廷尉,一刀兩斷,那屍體現在都在亂葬崗躺着呢,估計現在只剩下骨頭了……

王猛可不願意自己也成爲那樣的悲劇!

劉徹卻是漫步在此,手裡拿着地圖,到處走走看看,同時,命人畫下草圖。

張湯跟在劉徹身邊,看着這些情況,輕聲笑道:“陛下這是想重修長安?”

劉徹點點頭,卻沒有說話,只是笑了笑。

事實上,想將長安城重新規劃一下的念頭,自登基以來,就一直縈繞在劉徹心頭。

這些年來,屢次出宮,察看長安市井,尤其是貧民區的情況,更堅定了劉徹的想法。

畢竟,這座長安城,自惠帝五年竣工以來,就一直沒有變化。

而當時,整個長安纔多少人口?有三十萬了嗎?

但現在,長安人口,已經逼近一百萬了!

若算上宮廷人口,則妥妥的突破一百萬,成爲當世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而人口增加了,但城市規劃卻依然是幾十年前的老樣子。

貴族區、富人區,倒是還可以維持下去。

但這貧民區卻實在太擠了!

就拿眼前這個閭里來說吧,不過四五百步長的閭里,卻塞了差不多四千多口人。

各種生活垃圾和廢品,到處都是,蒼蠅蚊子老鼠,隨處可見。

閭里的盡頭,更是惡臭連連。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民的健康很成問題。

另外,這些地方也很容易成爲傳染病的溫牀。

以現在的長安人口密度,若來一場鼠疫,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所以,長安城的重新規劃和擴大,已經迫在眉睫。

這不僅僅是爲了居住在這個城市裡的百姓考慮,也是爲劉徹和他的貴族大臣們考慮。

疫病可不會管你是皇帝還是庶民,染上了,該死的還是會死!

但現在,有一個問題,擺在劉徹面前——長安城若要重新規劃,並且擴大城區,改造下水道,這錢從哪裡來?

這個城市,倘若重新規劃和設計並且予以改造,花的錢,可不是幾千萬。

起碼是幾萬萬!

這還不包括人工!

當然,劉徹可以發徭役,但,徵發徭役這種事情,劉徹現在是能免則免。

因爲,免費的勞動力,看上去確實是國家佔了便宜。

但其實,最終是雙輸。

百姓輸了身體健康和收入平衡,而國家則輸了民心和經濟。

還是僱工模式好!

老百姓得了錢,生活更寬裕,國家看上去花了錢,但實際上刺激了消費,讓經濟得以良性循環。

當然,劉徹之所以會這樣選擇,是因爲,他給老百姓的錢,老百姓最終會連本帶利的還給他——譬如褒斜道工程和龍首渠工程,發給百姓的工錢,最終都變成了水車、曲轅犁、牲畜甚至布帛食鹽糧食。

僅僅是因此,可以養活的人口,就超過十萬。

更不提因此帶動的商業發展和經濟繁榮了。

但在現在,劉徹卻真的有些發愁資金的問題了。

少府做過預算,假如按照劉徹的想法來重新設計規劃整個長安,需要的資金起碼是二十萬萬以上。

但現在,內庫的資金,卻捉襟見肘,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做這個事情。

而這幾日,劉徹實地考察和巡視了之後,也不得不承認,事實確實如此。

不過……

誰說搞城市建設,一定要自己出錢?

在別的地方,可能劉徹沒轍。

但這裡可是長安城!

漢家神京!

蝟集百萬人口,雲集天下財富。

土豪滿地走,狗大戶不如狗的長安!

隨隨便便想個辦法就可以空手套白狼,讓別人心甘情願的出錢。

譬如,給長安九市換個位置……

商人們不是成天嚷嚷,現在長安九市地方小,市集太擁擠,買賣不好做嗎?

行!

給你們一塊大地盤,還緊鄰在富人區和貴族區。

譬如,把一直在城外的柳市,挪到此地。

此地附近二三十個閭里,則全部拆遷,到渭河南岸,再建一片新的閭里。

如此一來,劉徹相信,柳市的商人,肯定會高興的跳起來。

而此地的百姓,相信也是樂意給自己換一個新家的。

僅此一項,通過各種手段,劉徹相信,起碼可以解決幾千萬資金的缺口。

而長安九市,若挨個如此,就是幾萬萬錢。

劉徹也不怕他們不給錢。

不交錢,你怎麼可能變得更強?

另外,店鋪的租稅什麼的,也可以藉機漲價一波,這又可以收割一筆。

百姓閭里的重建……

嗯,這個倒是撈不到什麼油水,甚至可能倒貼錢。

沒辦法……

劉徹環顧四周,也沒發現這裡的百姓像那種家裡面有個幾萬錢積蓄的那種中產階級。

倒是戚里和尚冠裡以及附近的十來個富人區可以想辦法,壓榨一次。

賣高檔住宅,搞房地產開發,這個劉徹可在行了。

當初硬生生把茂陵的學區宅,賣了個天價,這就是本事!

不過,劉徹在心裡算了一筆賬,即使他做到了理論上的利益和效益最大化。

但這資金缺口,卻還是有差不多一半。

這就是十萬萬錢!

若是再算工期延誤和各種事情導致的開支增大。

這缺口就更多了。

“或許,等此番戰爭結束,能找到解決辦法……”劉徹負着手向前走着。

只要戰爭結束,俘虜什麼的,倒是可以成爲重建長安城的廉價勞動力。

這就可以節省下大筆的資金。(。)

第537節 洗腦(2)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296節 迷霧第934節 分野(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71節 早朝(完)第156節 宰肥羊第206節 安排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424節 冬小麥(1)第1375節 寶藏第1312節 賞賜(1)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072節 血戰(3)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520節 條件(1)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610節 胸甲第1064節 屠殺(3)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40節 考舉?科舉?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347節 兄弟們(3)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352節 決戰(4)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07節 嬰兒潮第1470節 在安東(2)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78節 腦殘粉第五百五十一節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360節 微服(3)第16節 決裂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179節 直臣第1581節 籌備(1)第436節 收買(1)第1266節 戰略(2)第167節 明君?第1014節 切割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682節 籠子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542節 酷吏(2)請假條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448節 孤兒軍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404節 無題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543節 酷吏(3)第382節 殖民(2)第871節 覲見(2)第33節 竇太后第1010節 內閣(2)第275節 新思維(4)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359節 微服(2)
第537節 洗腦(2)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296節 迷霧第934節 分野(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71節 早朝(完)第156節 宰肥羊第206節 安排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424節 冬小麥(1)第1375節 寶藏第1312節 賞賜(1)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072節 血戰(3)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520節 條件(1)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610節 胸甲第1064節 屠殺(3)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40節 考舉?科舉?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347節 兄弟們(3)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352節 決戰(4)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07節 嬰兒潮第1470節 在安東(2)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78節 腦殘粉第五百五十一節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360節 微服(3)第16節 決裂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179節 直臣第1581節 籌備(1)第436節 收買(1)第1266節 戰略(2)第167節 明君?第1014節 切割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682節 籠子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542節 酷吏(2)請假條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448節 孤兒軍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404節 無題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543節 酷吏(3)第382節 殖民(2)第871節 覲見(2)第33節 竇太后第1010節 內閣(2)第275節 新思維(4)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359節 微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