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

看着手裡的那本小冊子,徐季深深吸了一口氣。

當前的樓船衙門,迫切的需要對外界,尤其是朝堂諸公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所在。

自前年開始,朝堂上就有人在吹風了。

說什麼:樓船耗資巨大,無益天下,請裁之。

哪怕是之後樓船衙門通過建立齊魯-遼西-安東的航道,還開拓出了黑水河的捕魚項目。

這股風潮,也沒有減弱多少。

甚至還越發的高漲起來。

許多人都覺得,現在國家既然沒有了吳王的威脅,又不需要南下去打南越。

龐大的樓船艦隊的存在,完全就是浪費人力物力。

天下根本就不需要一個龐大的強大的樓船體系。

完全可以削減大部分的作戰艦隻,遣散樓船諸屬官。

這樣節省下來的資金,就可以用到更需要的騎兵部隊身上。

某些傢伙甚至陰陽怪氣的說‘決勝馬上者,方是大丈夫!樓船無益家國社稷,不如罷之’。

甚至有人拿出了肢解樓船衙門的方案。

樓船各大艦隊及其基地,就地解散,各港口交由地方官負責,所有樓船戰艦,全部改裝之後賣給百姓。

至於你問,樓船解散後,漢家的海防誰來負責?齊魯和安東之間的運輸補給,誰來負責?黑水河的魚,誰來捕獲?

這些人就說的冠冕堂皇了。

海防?漢家需要海防嗎?

防備誰?又有誰能從海上攻擊和威脅漢室?

南越嗎?閩越咩?或者是傳說中的身毒?

漢家鐵騎表示,正愁沒地方活動筋骨!

而齊魯之間的運輸補給和航路維護工作,完全可以交給地方上沿途的‘賢良士大夫及廉吏’來負責嘛。

這種事情,朝廷應該放手讓民間去做。

而那黑水河裡的魚羣,也是如此。

堂堂漢室,巍巍社稷,豈能與民爭利?應該讓利於民!

這些傢伙打着什麼主意,自然不用去想了。

雖然這樣的言論與議論,從未在朝堂上正式出現。

但,這依舊足夠讓樓船上下惶惶不可終日,人人自危!

樓船衙門在實際上比誰都心虛!

到今天爲止,樓船衙門每歲吞噬國家財稅數以萬萬計。

龐大的艦隊,橫行在東至安東,南至番禹的龐大海疆。

已知世界內,一個能抵擋樓船一回合打擊的對手也沒有。

漢家的樓船艦隊,以碾壓之勢,稱霸天下。

無敵,是寂寞,也是原罪。

如此龐大而無敵的艦隊,是否有着繼續存在的價值?

樓船衙門存在的意義何在?

只是給朝廷當個漁夫?

或者當個運輸物資和人員的船隊?

這樣的事情,並非一定要樓船不可。

即使真的非樓船不可,也不需要這樣龐大的艦隊和機構。

樓船衙門內部當然沒有傻子。

更何況隨着考舉興盛,近兩年,樓船衙門內部出現了大量被分配來的考舉士子。

這些士子,來自諸子百家各個派系。

他們的到來,進一步豐富和強化樓船衙門的行政能力和自我判斷能力。

因而,現在,漢家的樓船上下,都已經知道,自己來到一個歷史的交叉路口。

前方充滿了未知。

在未來,樓船可能會興盛強大,成爲與目前的漢室脊樑骨‘陸軍’分庭抗禮的強大派系。

但,也有更大可能,會墮入深淵。

就像太宗皇帝執政前期的那個‘備盜賊都尉’衙門一般,當天下開始安定,盜匪減少,於是,備盜賊都尉漸漸失去作用。

主官從秩比兩千石,以列侯充任,位比九卿的巔峰,一路跌落。

到今天,曾經顯赫一時,持天子節,可以徵調郡兵,甚至動員野戰兵團,擁有‘便宜行事’權力的備盜賊都尉,成爲了內史衙門諸多屬官中的一員。

秩比從兩千石,掉到了六百石。

屬官從巔峰時期的數曹令吏,在冊有秩百餘人,成了一個不過數十人的清水衙門。

有備盜賊都尉衙門的前車之鑑。

樓船上下的惶恐不安,當然有道理。

想要樓船衙門不變成第二個備盜賊都尉衙門。

樓船就唯有向天子,向天下,向朝野士大夫證明自己。

證明自己確實有必要存在,並且確實有必要保持今天這樣的龐大規模。

若做不到這一點,一旦當今天子耐心耗盡,不再保護和支持樓船。

那麼,現在看上去還風光無盡的樓船衙門,馬上就要肢解、墜落,最終被其他衙門吞併。

但樓船面臨的困境,恰恰也在於此。

整個已知世界內,哪怕算上已然臣服長安的南越艦隊和閩越艦隊,哪怕再給這兩國的艦隊規模誇大兩倍,大抵也才能勉勉強強與漢家樓船艦隊抗衡。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是世間顛破不變的真理。

沒有飛鳥,獵人就不需要良弓,沒有狡兔,獵犬也只能成爲鼎中沸騰的食物。

於是,在樓船眼裡。

給自己找到一羣獵之不絕的飛鳥,尋到一片滿是狡兔的桃源,就至關重要了。

而隆慮候陳嬌對倭奴之島的探索和發現,等於給樓船衙門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沒有錯,已知世界,確實沒有樓船可以狩獵的飛鳥和狡兔。

但在浩瀚的大洋遠方,與水天一色的萬里之外的異域,就不一定了。

旁的不說,身毒這個傳說中流着蜜與奶,遍地黃金的天堂就可以通過海路連接。

只要能打通前往身毒的海路交通。

樓船立刻就能找到和發現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和價值所在。

到那個時候,樓船衙門就可以拍着胸膛,在朝議上高聲大喊:獨吾樓船能踏波劈浪,遠涉萬里,至遠方之國,爲社稷之邸柱。

公卿列侯,也只能在事實面前點頭稱是。

但,遠涉萬里,這並非易事。

漢家艦船,從未有過遠離海岸線,深入大洋之中,與天地爭鋒的經驗。

對那身毒所在的方向、位置和沿途的島礁,更是一無所知。

想要探明前往身毒的航道,最起碼也需要十年以上的不斷向遠方探尋,並且,投入無數人力物力,方纔有所收穫。

而在那之前,樓船的危機,依然存在。

甚至,可能將因爲探尋身毒航道的巨大投資而備受攻仵。

天子、社稷和百官以及天下百姓,不可能眼睜睜的看着樓船將海量的資源丟進大海里,卻連個響也聽不到。

‘陸軍’的丘八們更不可能讓樓船拿到那麼多資源去投入到遠方的探索之中。

所以,樓船必須找到財富之源。

而且是永不枯竭的財富之源。

還有什麼比這大洋中無窮無盡的鯨魚羣更好開採的資源?

更何況……

這還是底定樓船衙門秩序,並將樓船上下擰成一根繩子的關鍵!

現在的漢家樓船,因爲沒有敵人,自然也沒有戰爭。

於是,樓船上下,全部都要靠熬資歷來升遷。

哪怕是徐季這樣坐鎮一方的艦隊統帥,也只能終日與文牘和雜碎的瑣事打交道。

在日復一日的繁文縟節中,腐朽墮落。

旁的不說,徐季自己就發現了,他在擔任仁川都尉後,身體胖了,肚子大了,肌肉也沒有了。

而長安城裡的樓船屬官,則更加不堪。

他們甚至連大海的模樣也沒有見過……

所以,樓船需要一套新的秩序,新的制度。

一個如同商君的‘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一般,刺激樓船上下,奮勇開拓,努力工作。

哪怕是一個士兵,一個水手,也都充滿了幹勁的制度。

在想清楚了這個問題後,徐季於是就開始動筆。

於是,就有了他現在手裡拿着的那本薄薄的小冊子。

而,陳嬌的捕鯨艦隊,則是徐季的試驗品。

……………

徐季站起身來,走到一塊屏風前,將遮蔽於其上的幕布拉開,顯露出屏風上懸掛的一張白紙。

“諸君請看,此乃吾向陛下請示後,將於諸君之中暫行的條例!”徐季昂起頭,滿懷激動的道:“商君以耕養戰,以戰激耕,關鍵在於土地!”

“而吾樓船,給不了諸君土地,但能給的了諸君船舶!”

屏風之上,一個個名詞赫然顯露。

依然是商君的二十級軍功勳爵。

只是獎賞和激勵,從土地、房子、爵位,變成了漁船、捕撈許可和爵位。

而評判標準,從殺敵數,變成了獵獲量。

第一級公士,只需要獵獲得到一千斤魚獲(無論是什麼魚)就可以達到,公士可以擁有獲准從樓船衙門租賃一艘‘寬一步長三步之船’,合法的在漢家任何水域和海域捕魚一年的權力。

但衆人卻一點也不關心公士。

他們的視線,直接跳到了第六級的大夫之下。

因爲,大夫之爵,是官民的分水嶺,是士紳與庶民的分界線。

雖然,隨着晁錯輸粟捐爵制度的實施。

實際上,左庶長之下的各種爵位,其實都已經氾濫。

譬如在前朝秦代時,第九級的五大夫,即可享受封君待遇,可以擁有食邑,可以擁有養士和蓄養甲兵的特權。

但在漢室,這些特權,卻成爲了需要天子下詔冊封爲‘某某君’纔有的特權。

即使如此,對廣大百姓而言,多數人,一輩子也沒有一個大夫之爵。

儘管,漢家天子一直喜歡賜爵。

但,漢家賜爵,有上限(非軍功到達一定級別,就溢出了,溢出的爵位,只能轉給自己的兄弟),而且,遞降爵位系統的存在,使得普通老百姓事實上,不可能獲得第四級以上的任何爵位——除非他活到八十歲,並且一生之中從不犯法。

所以,第六級以上的爵位,在如今,依然很受民間追捧。

每年都有不少狗大戶,會花錢去買個大夫或者公大夫一類的爵位回家裝逼。

在場衆人,就很少有人擁有大夫爵位。

若能獲得一個大夫爵位,也不算白來一趟安東!

因爲漢家允許賣爵(當然是特殊時期,天子下詔),一個大夫爵,能賣四千石粟米!

“獲魚三千石!”衆人低聲看着屏風上的白紙黑字,低聲呢喃:“可賜爲‘大夫’……可租艨艟一艘,每三年,可獲捕鯨許可一張……”

衆人深吸了一口氣。

捕魚三千石,相當於要捕撈四十二萬斤!

看上去似乎很誇張。

但,大家捕殺的都是鯨魚!

一頭鯨,動輒千石甚至數千石!

換句話說,貌似只要捕殺幾條鯨魚,就能得到一個大夫爵?

衆人將疑惑的眼神投向徐季。

徐季見此,當然知道衆人的疑惑,於是解答道:“所有捕獲量,皆爲均攤後所得的數字,當然,諸位捕鯨使者及監鯨御史,將與麾下士卒是不同的,諸君將享有所捕魚獲一成的勳功……”

即使如此,衆人依然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尤其是齊魯的豪傑們,都是眼睛直直的看着屏風上的要求。

即使徐季接下來說道:“另外,目前所行之爵位體系,不過蓋借商君爵位之用而已,與現下漢家之爵位並無共通之處,也並不受律令保證和官府承認!”

這自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樓船衙門,現在還沒有力量和實力,讓國家修改律法,承認它內部的行爲。

所以,這些所謂的爵位,其實壓根不可能得到官府承認和國家認可。

但已經沒有人去理會這個事情了。

與真金白銀相比,所謂爵位,其實已經不值一提了。

大家既然是被隆慮招募來此發財的人,當然都知道,現在的鯨魚價格。

少府在齊魯各港口,都是明碼標價,回收鯨魚油脂和骨骼以及其他產品的。

油脂一斤一百錢,筋骨一斤一百錢,肝油一斤一千錢,若能得到龍延香,則是一斤五千錢!

除此之外,鯨魚皮硝制後,也能賣出價錢。

即使是最不值錢的鯨鬚,也有的是人願意要!

一頭鯨魚,除了血液和腸胃等內臟外,其他東西,都能賣錢!

而一頭鯨魚動輒千石以上!

值錢數十萬!

換句話說,只要能積功至大夫,獲得租賃一艘‘艨艟之艦’,並獲准捕鯨。

用不了幾天,只要運氣好,能獵殺到一頭鯨魚,馬上就能賺個盤滿鉢滿!

因此,在大家眼裡,那爵位是否得到國家承認,已經不重要了,有什麼好處也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只要能混到大夫爵位,大家就全部都要發達了!(。)

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513節 鼓譟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192節 戾王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1112節 屈射第397節 津關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45節 歸一(2)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34節 覺悟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385節 殺使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560節 加稅?第480節 佈局第413節 考舉(6)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674節 暖冬第756節 命名第693節 制度(2)第220節 三個條件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397節 津關第282節 終結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122節 過繼(3)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87節 萬石君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401節 法統(1)第61節 微服(2)第855節 封賞(2)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986節 動員(1)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482節 視察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1226節 安排第584節 軍國主義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871節 覲見(2)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56節 宰肥羊第1182節 講道理(3)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92節 密謀第383節 詔諭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659節 南巡(3)第621 節 錯誤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326節 怎麼辦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655節 無奈第175節 神器!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1122節 影響(2)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307節 神器(2)第1155節 合縱(1)第1261節 居庸關第1582節 籌備(2)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639節 廟算(1)第1章 復活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283節 山寨(1)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010節 內閣(2)第1188節 明主(1)第1266節 戰略(2)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44節 財源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643節 木偶第387節 地獄之花
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513節 鼓譟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192節 戾王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1112節 屈射第397節 津關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45節 歸一(2)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34節 覺悟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385節 殺使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560節 加稅?第480節 佈局第413節 考舉(6)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674節 暖冬第756節 命名第693節 制度(2)第220節 三個條件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397節 津關第282節 終結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122節 過繼(3)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87節 萬石君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401節 法統(1)第61節 微服(2)第855節 封賞(2)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986節 動員(1)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482節 視察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1226節 安排第584節 軍國主義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871節 覲見(2)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56節 宰肥羊第1182節 講道理(3)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92節 密謀第383節 詔諭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659節 南巡(3)第621 節 錯誤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326節 怎麼辦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655節 無奈第175節 神器!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1122節 影響(2)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307節 神器(2)第1155節 合縱(1)第1261節 居庸關第1582節 籌備(2)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639節 廟算(1)第1章 復活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283節 山寨(1)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010節 內閣(2)第1188節 明主(1)第1266節 戰略(2)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44節 財源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643節 木偶第387節 地獄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