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拜將

誠惶誠恐,此時龐癝的腦海中已經誕生了這樣的心理。

現在的龐癝無疑是權臣,魏國軍政要務均出於龐癝之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王年幼,而魏氏宗族之中,自魏無忌去世之後,就再未出現過一個傑出的人物,再加上兩代先王‘後宮不得干政’的遺訓,使得龐癝不自覺的便掌握了極大的權勢。

然而,龐癝卻不敢有絲毫懈怠,特別是這一次羋嫣的試探,使得龐癝行事更加的謹慎小心,生怕自己一個差錯,就陷入到萬劫不復之中。

“也許,該放手讓郊兒擔任要職了!”爲了打消羋嫣對自己的猜忌,龐癝不得不提前祭出魏郊。

幾天之後,龐癝面見太后說道:“襄陵君已經成年,不幾日就要大婚,按照信陵君生前的遺願,襄陵君也是時候被拜爲上將軍了。今日微臣特意前來拜見太后,就是想聽一聽太后心中的想法,是此時拜將,還是待襄陵君大婚之後再行拜將?”

在聽聞龐癝拜見自己的時候,羋嫣心裡是七上八下,以爲龐癝是想來和自己攤牌,不想,龐癝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羋嫣不知道龐癝這時欲擒故縱還是螳螂捕蟬,眼睛直直的盯着龐癝的臉色。

見龐癝臉色不似做僞,便道:“且待襄陵君大婚之後再行拜將吧!”

頓了頓,羋嫣又道:“不知其餘朝中重臣可知此事?”

龐癝搖頭道:“微臣未曾將此事說與朝中大臣,就是想先聽聽太后的意思。如若太后允許,微臣方能與朝中大臣商議。”

羋嫣道:“哀家知道了,你且前去與朝中大臣商議此事!”

“微臣告退!”

說完,龐癝便出了太后寢宮,而後便尋太尉尉繚、御史大夫范增、廷尉韓非、衛尉嚴恩、宗正安陵君、典客唐雎等一衆朝中大臣商議襄陵君拜將之事。

見朝中重臣到齊,龐癝方道:“按照信陵君生前遺願,其去世之後,由襄陵君魏郊繼任上將軍之職務。而現在襄陵君大婚在即,本相覺得也是時候拜襄陵君爲上將軍了,不知諸位的意見是?”

龐癝的話剛一落下,嚴恩便道:“相邦所言有理,襄陵君本就是信陵君心中繼承上將軍之位的不二人選,且襄陵君已經在軍中歷練了一番,想來繼任上將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是啊,老夫贊同衛尉的觀點。”安陵君附和道。

“老夫贊同!”

“下官贊同!”

······在龐癝提出了想要拜襄陵君魏郊爲上將軍之事後,不少大臣都點頭同意。

可此時,御史大夫范增卻皺着眉頭道:“按理說,襄陵君在大婚之後,確實可以繼任爲上將軍。可實際情況卻是,襄陵君雖然在軍中歷練了一番,然而其還未徹底成熟起來。諸位難道忘了襄陵君麾下的一萬重騎兵與五萬步卒是怎麼死的嗎?”

“怎麼?難道範大夫你是想反對?”范增一提出自己的意見,就有人跳出來反對。

范增苦笑一下,耐心解釋道:“下官並不是反對襄陵君繼任上將軍之職,且這是原本信陵君生前的遺言,下官不敢反對。下官只是想說,現在的襄陵君在軍事上還有些稚嫩,不如再讓其在軍中歷練幾年,待其成熟起來之後,再繼任上將軍一職,也是不遲啊!”

“範大夫所言有理,下官也認爲應當讓襄陵君再歷練幾年,待三、五年之後,再由其繼任上將軍之職也不遲。”韓非也認同范增的觀點,以爲與其讓襄陵君匆匆繼任上將軍之職,還不如待幾年之後再繼任也不遲。

“不行,按照信陵君遺命,襄陵君在大婚之後便可繼任爲上將軍!”

“怎麼不行?現在的襄陵君在行軍作戰上稚嫩的很,根本就沒有一點經驗可言,還是再歷練幾年之後再繼任也不遲。”

······

一時間,安陵君、嚴恩、范增、韓非等人吵得不可開交。

而在衆人爭吵之際,龐癝、尉繚、唐雎三人卻在那裡不聲不響的冷眼旁觀。

見衆人都已吵累,龐癝這才站出來開口大聲道:“諸位都吵夠了嗎?夠了的話都給本相冷靜下來,這裡是大魏朝堂,不是鬧市,你們也都是大魏重臣,而不是街頭的潑皮無懶!”

見龐癝有發火的跡象,一衆人這才安靜下來。

見堂上安靜了下來,龐癝便轉身看向尉繚問道:“不知太尉有何意見?”

尉繚道:“這事咱們誰說都沒有用,關鍵還是看太后的態度。如今虎符掌握在太后手中,如果吃屎不徵得太后的同意咱們在這邊無論怎麼爭吵,最後都是無用的。”

“是啊,虎符還在太后她老人家手中。”

“我怎麼把太后給忘了呢?”

······原本已經安靜下來的朝堂上,衆人小聲議論起來。

“咳咳!”龐癝咳嗽一聲,見堂上衆人再次安靜下來,便對尉繚道:“之前本相已經拜見過太后她老人家,並詢問了太后的意見。”

“那不知太后的意思是?”尉繚問道。

“太后的意思是,待襄陵君大婚之後,便正式拜襄陵君爲上將軍!”龐癝道。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太后的意思辦吧!”尉繚想也不想便道。

在尉繚看來,現在的襄陵君還稚嫩的很,別說繼任爲上將軍,即便是被拜爲一員普通的將領,只怕其也是有些不合格的。可既然太后已經發了話,且看情況,十有八九龐癝也已經與太后達成了共識,自己就是如何反對,只怕也是徒勞,故而纔有此說。

朝堂上的衆人又有哪個是傻子,在龐癝說出這話之後,便已經知道襄陵君大婚之後拜將之事已經不可更改,故而便不再說出什麼反對的話來。

自儒家的孔夫子說出了“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的話之後,人們便已知道女子是一種極其不好招惹的生物,特別是那些位高權重的女子,更是能不招惹便不招惹的好,因爲一旦被她們惦記上,只怕有的是自己的苦頭吃。

這次的商議便在虎頭蛇尾中草草結束,衆人紛紛歸家,不再提起此事。

二十一、民心之爭二百五十一、楚國滅六十三、說親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一百、范增的離間計六十三、龐衛從軍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八、迅雷攻勢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二十二、議和一百三十二、爭執五十三、魏趙秘盟八十、三年十六、兵至邯鄲六十三、說親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一百三十、迴歸一百六十、反應四十、黑夜中的大梁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一百八十三、謀劃一、暗潮二百四十八、渡江二百三十四、誤判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零三、銳士一百三十二、爭執十五、掙扎一百八十、劉季用兵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十八、天門關之戰(一)六十五、朝議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一、暗潮一百二十九、議和五十四、喋血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二百五十、設伏一百零八、李牧統兵八十一、陽謀二百五十、設伏七十七、蕭何求見五十四、暗涌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二百二十九、滅燕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七十四、如姬的思量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二十四、毒計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一百八十三、謀劃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九十四、羣臣諫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三十七、秦國見聞六十二、如姬來訪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一百三十四、權衡六十七、朝堂定謀九十二、國士之才八十九、天下英才九十六、各自算計六十七、李牧立新君六十六、意外消息五十四、暗涌七十九、縱橫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四十七、項燕佈局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四十、淮南策二十三、棋局一百九十一、伐謀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十、龐癝薦李園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一百四十一、勸解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三十三、辛秘一百三十一、家庭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
二十一、民心之爭二百五十一、楚國滅六十三、說親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一百、范增的離間計六十三、龐衛從軍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八、迅雷攻勢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二十二、議和一百三十二、爭執五十三、魏趙秘盟八十、三年十六、兵至邯鄲六十三、說親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一百三十、迴歸一百六十、反應四十、黑夜中的大梁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一百八十三、謀劃一、暗潮二百四十八、渡江二百三十四、誤判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零三、銳士一百三十二、爭執十五、掙扎一百八十、劉季用兵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十八、天門關之戰(一)六十五、朝議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一、暗潮一百二十九、議和五十四、喋血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二百五十、設伏一百零八、李牧統兵八十一、陽謀二百五十、設伏七十七、蕭何求見五十四、暗涌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二百二十九、滅燕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七十四、如姬的思量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二十四、毒計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一百八十三、謀劃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九十四、羣臣諫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三十七、秦國見聞六十二、如姬來訪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一百三十四、權衡六十七、朝堂定謀九十二、國士之才八十九、天下英才九十六、各自算計六十七、李牧立新君六十六、意外消息五十四、暗涌七十九、縱橫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四十七、項燕佈局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四十、淮南策二十三、棋局一百九十一、伐謀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十、龐癝薦李園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一百四十一、勸解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三十三、辛秘一百三十一、家庭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