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滅齊之戰

趙國君臣之所以能這麼快就答應聯合伐齊,無非也是想着趁機多恢復一些元氣罷了。

如果按照平常的辦法的話,沒有個二三十年趙國是恢復不到長平之戰前的模樣的。可誰也不敢保證這二三十年裡趙國不經歷一次大戰,再說現在秦國龜縮在函谷關西面不出來,而地處中原的魏國正在強勢崛起,未來是個什麼模樣誰也說不清楚。

這使得趙國君臣心中都有一股緊迫感,故而對於龐癝的提議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不爲其他,只爲使趙國儘快回覆元氣。

濟水以西的高唐、阿、饒安等地都是富庶之地,人口也很稠密,如果趙國能夠一舉拿下的話,對於趙國的恢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也是龐癝之後纔想明白的。

龐癝畢竟不是大智之人,不能事先就料定趙國君臣的想法。

魏安釐王二十六年春,趙、魏、楚三國從高唐、平陰、莒三個方向同時進攻齊國。

齊國執政的君王后聽聞消息之後當時就昏倒在了朝堂上,不幾日就一命嗚呼,比歷史上早一年死亡。

臨死之前君王后吩咐齊王徵集全國之兵先破近在咫尺的魏軍,在抗擊趙、楚兩國。

可君王后死後,齊王建把君王后的吩咐全都拋到了腦後,先任命舅舅後勝爲國相處理政務,自己卻躲在後面貪圖享樂。

後勝是一個貪財之人,在魏國的重金賄賂之下並未按照君王后的意思先去進攻魏國,而是分兵同時抗擊魏、楚、趙三國。

廉頗乃世之名將,晉鄙也是耄耋老將,春申君更是聲名遠播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如果齊國合兵一處的話,憑藉着兵力及本土的地利優勢尚有可能各個擊破。

可壞就壞在分兵,齊國在沒有大將的情況下居然敢如此做,只能說是自己找死了。

二月,廉頗率領趙國大軍從武城出發渡過大河直撲高唐,在齊國援軍還未到來之時就已攻破高唐城池,緊接着又攻克不遠的平原城。

三月初,二十萬齊國援軍到達高唐城下,廉頗又故技重施的來了一處當時破大燕軍的伎倆,使得齊軍大敗,只能狼狽東竄。

廉頗並未下令乘勝追擊,而是分兵進攻濟水以北的阿、饒安、麥丘、千乘等地,佔據濟水以西全部城邑。

趙國軍隊打的順利,但魏國、楚國方面就不那麼順利了。

楚國方面再一次證明了在沒有謀士參與的情況下,春申君的指揮水平平庸至極。在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春申君居然和一個無名將領打了一個不分勝負,戰局一直在莒城僵持不下。

魏國方面大軍在晉鄙的指揮下從平陰城出發,先克歷下,後破於陵,直到昌國時魏、齊兩國便形成了僵持的局勢。

四月,高唐的敗兵逃回齊國國內,又被派到了昌國,因而昌國的齊兵越聚越多,到了五月的時候昌國的齊兵已經有了二十萬之衆。

晉鄙不敢出戰,一邊命將士堅守營壘一邊向國內請求援軍。

“寡人決定增派十萬援軍,諸卿以爲誰可爲將?”魏王看了晉鄙的求救書信之後,皺眉看着衆臣問道。

其實援軍最好的主將非魏無忌莫屬,但因爲要防範西面秦國的突然襲擊,魏無忌必須要坐鎮大梁不得輕動。

因而,現今魏國派誰爲將便成了首要之選。

不同於以往,此次乃是滅國之戰,且滅的還是七雄之一的齊國,上將之選非一般將領能夠勝任,但魏國除了魏無忌又沒有其他合適的將領,因而魏國君臣都一籌莫展。

龐癝的眉頭始終沒有展開,顯然他意識到了現今魏國的尷尬局面。

一方面魏國朝堂人才濟濟,國士之纔不勝枚舉。

另一方面魏國卻無大將可用,除了一個魏無忌之外竟然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將領。

太尉尉繚長於軍略,但卻無領兵作戰的經驗。

范增計謀不輸於孫臏,但卻不是田單,也做不了大將。

其餘新垣衍、朱亥等諸將均不是大將之選。

晉鄙乃耄耋老將,此時正在齊國境內苦苦抵抗二十萬齊軍的進攻,想要用他滅齊只怕最後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不錯,現在魏王有了想要更換晉鄙的想法,無他,因爲晉鄙的打法實在是太消耗兵力了。所以晉鄙剛到昌國魏王就下令晉鄙停止繼續進軍了。

“要不還是微臣去吧!”龐癝只能硬着頭皮上前。

龐癝本身也不是什麼優秀將領,更無指揮作戰的經驗,之所以如此是在龐癝想來,起碼自己有名聲在外,不至於調動不了軍隊,使得軍隊混亂不堪。

“相邦您行嗎?”尉繚問道。顯然尉繚也知道龐癝的能力,故而纔有此問。

“不行也得行了,要不然等齊兵越聚越多,只怕滅齊只是一句夢話罷了。”對此龐癝也是無奈,之前自己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魏國無大將這件事情。

伐齊是龐癝自己力主進行的,都是自己種下的因那麼也只能自己去吞結下的苦果了。

“相邦你行嗎?”對於龐癝的指揮能力魏王也持懷疑態度。

“男人不能說不行!”當然這句話龐癝只是在心中說一下罷了,可不敢真的說出來。

“願立軍令狀!”

“軍令狀就不必了,寡人還是相信相邦的能力的。”

三天後,龐癝率十萬大軍再次出發向齊國而去。

此次並非龐癝一人,新垣衍、朱亥、蒯徹、翟章都被龐癝拉到了軍中。

一路上安營紮寨,搭橋修路都不用龐癝操心,有新垣衍、朱亥二人就行了,龐癝所做的也只是動動嘴皮子罷了。

五月上旬,龐癝率領的十萬大軍到達於陵,距離晉鄙軍營不到百里。

晚上,龐癝喊來一衆將領,將自己和蒯徹、翟章等謀士的謀劃道了出來:“明天大軍分爲兩路,一路由我親率五萬大軍從於陵一路北上繞過昌國城直奔臨淄,一路由新垣衍將軍率領直奔晉鄙軍營而去。新垣衍將軍要做的就是把剩餘的五萬人佯裝成十萬人的規模,告訴晉鄙老將軍務必要拖住齊軍至少十天,使其不能回援。明白了嗎?”

“末將明白!”

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九、龐癝說魏王(三)二十五、魏王之殤三十一、心思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二百二十七、講和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七十二、中伏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八十三、蠶食計劃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七十四、楚人李斯四十三、龐癝歸國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六十四、劉季的辦法九十、人才爭奪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七十九、縱橫十、龐癝薦李園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六十一、父子決絕四十七、項燕佈局一百二十三、函谷三、入楚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三十八、龐癝使秦三十七、山雨欲來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六十七、朝堂定謀六十四、劉季的辦法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四十二、風波定二百二十七、講和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三十八、龐癝使秦八十、捭闔五十四、喋血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一、暗潮五十二、洛邑會盟九十、人才爭奪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四、千百謀劃爲今朝十七、信陵君掛帥六十一、習慣了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三十五、試探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五十、韓國求救一百二十三、函谷八十六、宴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七十一、千鈞一髮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九十、人才爭奪四、縱橫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三十一、家庭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五十五、秦王之宴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十五、掙扎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三十、使館問答八十九、縱橫事一百三十七、憋屈一百二十九、議和七十四、楚人李斯六十八、襄陵君一百四十、淮南策九十九、兩難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九十、對陣三十六、明哲保身五十八、張良看魏國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三十三、妥協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一十四、部署
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九、龐癝說魏王(三)二十五、魏王之殤三十一、心思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二百二十七、講和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七十二、中伏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八十三、蠶食計劃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七十四、楚人李斯四十三、龐癝歸國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六十四、劉季的辦法九十、人才爭奪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七十九、縱橫十、龐癝薦李園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六十一、父子決絕四十七、項燕佈局一百二十三、函谷三、入楚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三十八、龐癝使秦三十七、山雨欲來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六十七、朝堂定謀六十四、劉季的辦法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四十二、風波定二百二十七、講和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三十八、龐癝使秦八十、捭闔五十四、喋血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一、暗潮五十二、洛邑會盟九十、人才爭奪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四、千百謀劃爲今朝十七、信陵君掛帥六十一、習慣了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三十五、試探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五十、韓國求救一百二十三、函谷八十六、宴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七十一、千鈞一髮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九十、人才爭奪四、縱橫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三十一、家庭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五十五、秦王之宴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十五、掙扎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三十、使館問答八十九、縱橫事一百三十七、憋屈一百二十九、議和七十四、楚人李斯六十八、襄陵君一百四十、淮南策九十九、兩難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九十、對陣三十六、明哲保身五十八、張良看魏國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三十三、妥協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一十四、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