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斷腕戰略

過了年關,紀王帶着弟弟妹妹出宮去了陸七府宅,小蝶將備好的禮物給予,與小皇子和小公主們和睦的相處了一天,皇子公主們對小蝶和香月很是尊重。

元宵節,開封府熱鬧非凡,閒暇了多日的陸七,與小蝶,香月和小青也去了大相國寺走走,到了大相國寺外,一看簡直是門庭如市,上香的,買賣的,稱得上是人潮涌動。

陸七自然是詫異,向一個賣吃食的打聽了一下,才知道大相國寺的熱鬧,竟然與他有很大的關係,因爲他的敬佛施捨,使得很多的信佛者膽敢了來大相國寺拜佛,佛寺內有了取暖,也是大相國寺香火轉旺的主因之一。

陸七聽了後,卻是沒有去入了大相國寺,轉而去了馬行街一帶走觀,家人在一起愜意的,過了一個溫馨的元宵節。

元宵節才過三日,陸七突然接到了周皇帝的手諭,令他率領在開封府的所屬,護送紀王去京兆府任職,陸七還被賦予了京兆府的禁軍職權,統領調駐了京兆府的兩萬會州軍。

周皇帝的諭令在陸七預料之中,他與香月依依惜別,不過小蝶卻是建議香月也去了京兆府,自京兆府向北去往銀州,香月表示了願意,陸七雖然顧慮可能發生的戰事,但覺得香月去定州,也是長途多危。

次日,紀王在一千禁軍的護衛下出了開封府,與在城外等候的陸七軍隊會合,三千軍向京兆府進發。

回頭看了一眼開封府城,陸七的心裡多少有幾分得脫樊籠的感覺,不過周皇帝能夠讓他離開了開封府,或許是爲了進取太原,但也有保護紀王的用心。

開封府距離京兆府有一千多裡,陸七一行一日走百里,途中過洛陽城不入,經過虢州地域時,卻是在虢州的州治弘農縣多留了一日,主要是休息,之後繼續西行,一路順利的抵達了京兆府。

到了京兆府,陸七先陪着紀王與沈軼倫做了交接,沈軼倫很盡職,帶着紀王和陸七細緻的交接了京兆府軍政,倉儲,宮禁,紀王此來帶了十幾個文武幕僚,幫助紀王覈對了交接的一切,陸七主責就是護衛,始終伴隨紀王不離。

交接了五日,沈軼倫才兩袖清風的啓程去了開封府,他此去開封府能夠進入政事堂,成爲執掌國事的副宰相,正常而言有得有失,在京兆府他是老大,但日子過的很辛苦,責任太大,到了開封府,就成了彎腰之臣,但能夠輕鬆了很多。

沈軼倫一走,陸七纔去接管了兩萬會州軍,其實會州軍的將帥第一日就拜見過他,這一次是去軍營留幾日,加強一下軍紀和軍心向背。

如今京兆府有軍力七萬多,有河湟回調的三萬軍,會州的兩萬軍,京兆府原本的兩萬軍,不過原本的兩萬軍也是自開封府新調駐的,之前的原本兩萬軍調去了原州,成爲了平涼都督府軍力。

除了長安城駐紮了七萬多軍力,以前的沈軼倫還是鳳翔軍節度使,在鳳翔有一萬節度使軍,長安城之東南的商州還有六千永興節度使軍,不過周皇帝沒有賦予紀王節制長安城之外的節度使軍,也就是說,紀王的軍權,不如沈軼倫,只能掌管駐紮長安城的七萬多軍力。

陸七在了長安城之後,只管操練兩萬所屬軍力,對紀王治理京兆府的事情,他不發一言,他唯一的要求,就是紀王不能脫離他的兩千軍護衛。

他私下明言告訴紀王,他的兩千軍護衛,比一千禁軍護衛值得信任,其實就是告訴了紀王,對一千禁軍要有提防,紀王接受了陸七的要求,但對三千護衛軍,卻是採取二比一的混合近衛,並沒有疏遠一千禁軍護衛。

日子一天天過去,陸七離了開封府已然有兩個月,他在長安城駐紮了一月多,卻是一直沒有接到進軍太原的旨令,眼看再不進軍,那就要進入了早春,陸七覺得奇怪,難道是判斷失誤了?

陸七絕對是想不到,周皇帝確實有出擊太原的戰略,但計劃的戰略卻是出現了大紕漏,大周太子病了,病的走路都難,太醫診斷是重症風寒,需調理將養,結果,周皇帝擱置了出兵太原的戰略。

進擊太原的消息一直無音,但西部的各地軍事情報卻是悄然彙集了陸七手中,尤其有封來自河湟的軍情,讓陸七大吃一驚。

河湟那裡的西寧都督府,給陸七送來了關於隴西都督府的軍情,言發現隴西都督府的軍力,正在做着開拔的準備,好像是要內調,但內調何方無法探知。

王彥升的軍力要開拔內調,這個軍情引發了陸七的種種猜想,王彥升若是軍力內調,那必然會使得隴西都督府防禦變向空虛,可是陸七沒有接到周國朝廷的軍文知會,難道王彥升是要私自的棄防了隴西數州。

若是王彥升軍力棄防,那王彥升的三萬軍力想去了哪裡?是響應趙匡義的造反,還是去輔助趙匡義進攻荊州,若是造反,王彥升的軍力應該是直取京兆府,但王彥升若是直取京兆府,後果必然受到西寧都督府軍力和會州軍力的追擊,因爲陸七在京兆府。

陸七謹慎思索了良久,最後做出了一個斷腕的抉擇戰略,他書了一份戰略所想和建議,讓小青送去了荊州交給青雯,由青雯向顧太尉和關衝轉達。

陸七的斷腕戰略是,允許關衝根據軍情放棄荊州,全面退守大江以南,意思就是進攻的周軍若是勢大,那就可以退離了荊州,將荊州軍力集結到大江以南,陸七建議不宜與周軍死戰,放棄荊州之後,重點先覆滅了魏國。

陸七的建議裡言明,魏國的存在掣肘了晉國的軍力運用,先滅了魏國能夠使得晉國人心更加趨穩,而就算晉國放棄了荊州,也不會失去了對周國的戰爭主動,因爲他已然據有了河西與河湟,時機成熟,就可以呼應晉軍進取中原。

陸七讓關沖和青雯先做好放棄荊州的準備,將人口和糧食先行遷離荊州,但不要破壞了荊州建築,做好軍力最後能夠渡江的準備,也就是堅壁清野,留給周軍一片空域。

陸七的斷腕戰略,事實上還藏有一個陰謀,陰謀就是讓趙匡義獲得了功勳,趙匡義若是進取了荊州,最不好受的會是周皇帝,而趙匡義進取了荊州,其野心必然會進一步膨脹,而且趙匡義若是私調的王彥升軍力,那後果只能是走向造反。

十日後,小青返回,告訴陸七,關衝接受陸七的斷腕戰略,立刻實施荊州人口和糧食遷移,關衝也認爲,應該集結優勢軍力滅了魏國,但沒有陸七的去信,晉國任何人也不敢主動放棄了荊州,只能死戰,敵不過才能夠逃離。

陸七聽了欣慰,他估計趙匡義若是進攻荊州,最少能夠集結了三十萬軍力,不過陸七覺得趙匡義不該調動王彥升軍力,王彥升一棄防,陸七隻能讓西寧軍力去補防,不然對河湟的防禦會有了不利。

而若是讓陸七進佔了隴西數州,那就與秦州和鳳州相鄰,鳳州就是鳳翔一帶,而鳳翔就是長安城的西大門。

第164章 討封第1章 立大功第92章 應邀第163章 滅魏國第5章 佛爭第111章 憂患第49章 春天來了第165章 戰後第4章 知信第14章 回鄉第33章 向前?向後?第122章 貴人第12章 寧兒第195章 陸天勤第102章 歸鄉第90章 先解釋了第10章 妹妹小妍第147章 聽音第30章 任用第147章 聽音第17章 論國策第57章 攻第52章 上書與毒舌第113章 求升第20章 團圓第102章 據荊州第105章 識骨第61章 土皇帝第11章 家議第22章 生意第25章 見解第27章 慈明宮第68章 流求島(二)第28章 得軍第39章 陸氏第49章 理念第101章 嚇降第87章 所獲第11章 請帥第78章 常州大戰(六)第87章 所獲第77章 得軍第135章 陳平之言第5章 佛爭第94章 常州兵變第50章 戰起第53章 追匪第65章 對叛第108章 教誨第44章 亡羊不補第22章 垂拱殿(二)第76章 千牛衛第80章 回饒州第17章 皇宮第70章 奪會州第130章 攻心第92章 應邀第95章 人生觀第168章 殺影第15章 衝突第13章 獲勝第213章 大虞帝國第161章 論國第159章 趙匡義第114章 去青陽第55章 美人蜂第113章 誤導第113章 夜人何來?第193章 封王第98章 渡江前第19章 雲錦東第166章 相會第66章 夜情第37章 隆冬第82章 奪武威第9章 刺第119章 責任第161章 論國第99章 奇襲蘇州(五)第21章 垂拱殿第96章 驚心第14章 求武第6章 家第74章 常州大戰(二)第43章 石忠飛第34章 惜音第98章 奇襲蘇州(四)第47章 中府使第78章 雅蘭夫人第104章 順利?第41章 國使第45章 問本心第23章 垂拱殿(三)第160章 急功之誤第125章 立信第67章 扯虎皮第17章 想見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9章 刺第158章 分封之義
第164章 討封第1章 立大功第92章 應邀第163章 滅魏國第5章 佛爭第111章 憂患第49章 春天來了第165章 戰後第4章 知信第14章 回鄉第33章 向前?向後?第122章 貴人第12章 寧兒第195章 陸天勤第102章 歸鄉第90章 先解釋了第10章 妹妹小妍第147章 聽音第30章 任用第147章 聽音第17章 論國策第57章 攻第52章 上書與毒舌第113章 求升第20章 團圓第102章 據荊州第105章 識骨第61章 土皇帝第11章 家議第22章 生意第25章 見解第27章 慈明宮第68章 流求島(二)第28章 得軍第39章 陸氏第49章 理念第101章 嚇降第87章 所獲第11章 請帥第78章 常州大戰(六)第87章 所獲第77章 得軍第135章 陳平之言第5章 佛爭第94章 常州兵變第50章 戰起第53章 追匪第65章 對叛第108章 教誨第44章 亡羊不補第22章 垂拱殿(二)第76章 千牛衛第80章 回饒州第17章 皇宮第70章 奪會州第130章 攻心第92章 應邀第95章 人生觀第168章 殺影第15章 衝突第13章 獲勝第213章 大虞帝國第161章 論國第159章 趙匡義第114章 去青陽第55章 美人蜂第113章 誤導第113章 夜人何來?第193章 封王第98章 渡江前第19章 雲錦東第166章 相會第66章 夜情第37章 隆冬第82章 奪武威第9章 刺第119章 責任第161章 論國第99章 奇襲蘇州(五)第21章 垂拱殿第96章 驚心第14章 求武第6章 家第74章 常州大戰(二)第43章 石忠飛第34章 惜音第98章 奇襲蘇州(四)第47章 中府使第78章 雅蘭夫人第104章 順利?第41章 國使第45章 問本心第23章 垂拱殿(三)第160章 急功之誤第125章 立信第67章 扯虎皮第17章 想見第129章 我生君未生第9章 刺第158章 分封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