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

一、早年概況

馬步青,字子云,生於1901年。他是馬麒的長子,自幼養尊處優,習於安樂,一生聲色犬馬,金迷紙醉,驕奢淫逸,貪婪成性。遇事則窮於智謀,優柔寡斷。起先馬麒令其對外,次子馬步芳在內練兵。但馬步青在外浸沉於官場腐化習氣,無所作爲,只好令其混跡于軍營之中。寧海軍成立時,馬步青任營長。1921年馬福祥任綏遠都統,由於兵力單薄,馬麒給以支持,派馬步青率一團騎兵,加入馬鴻逵的第五混成旅,駐綏遠。1926年10月,馮玉祥到西北,任馬步青爲暫編第二十六師第七十六旅旅長。到1928年正式編入國民軍建制,隸屬於宋哲元部,馬步青爲第五軍獨立第五十五旅旅長,在晉陝一帶參加對蔣大戰,先後又改任獨立第十二混成旅旅長、獨立第二十五旅旅長。馮軍失敗後,馬步青率部投奔閻錫山,閻佯允其請,令其駐防山西榆次。未幾被晉軍圍襲,馬隻身逾牆逃跑,但以牆高身矮,行將被擒,幸賴所部伙伕康冠儒以肩作人梯,越牆而出,腰腿挫傷,康逾牆負之逃脫,幾經周折,抵達北平,寄居前門三元店養傷,康隨之侍理,並作炊事。(後馬眷念前勞,擢康至少將軍職,1949年康任臨洮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兼洮州警備司令)後馬麒召馬步青返回。1931年,馬麟將在蘭州組成的甘肅暫編騎兵第一師交馬步青統率,接了馬步芳旅第一團馬訓的防務,駐涼州。1932年,蔣介石將其部隊編爲新編騎兵第二師,1933年改編爲陸軍騎兵第五師,馬步青爲師長,下轄兩個旅,旅長爲馬祿、馬元海。斯時與馬鴻賓、馬鴻逵、馬步芳被人並稱爲西北“四馬”。1934年孫殿英入寧夏,馬步青與馬步芳率部到寧夏,與馬鴻逵、馬鴻賓協同作戰,“四馬”戰敗孫殿英。之後,蔣介石於1935年將騎五師擴編爲陸軍騎兵第五軍,馬步青任軍長。

二、涼州聚斂

馬步青從1931年到1942年5月,在涼州(今武威市)駐紮10年多。這10年多,是他一生中的得意時期,也是他稱霸一方、壓迫剝削人民、“圍剿”紅西路軍、作惡多端的時期。

此時,馬步芳的第一百師韓起功部駐甘州(今張掖)、肅州(酒泉)一帶,整個河西走廊是“青馬”的天下,馬步青肆無忌憚,他撤換了原來的各縣縣長,另委任他自己的人。利用軍權攫取政權,統治了武威、永昌、民勤、古浪、永登五縣。綜其所作所爲,可以概括爲以下數事。

一是抓壯丁、要戰馬。每年徵兵一至兩次,規定兩丁抽一,由抽籤決定。而抽籤是秘密進行的,弊病甚多。富戶中籤者,以金錢行賄,轉嫁到窮人頭上。由於人們不願當兵,多是繩捆索綁,被綁去的多是窮人。不少戶爲免當兵,賣田賣地行賄,有的即因之破產。抓兵之外,還要征馬,辦法也是抽籤。一般派在城市工商戶和農村富戶頭上。有好馬交好馬,沒好馬出錢買。徵兵征馬官員藉機敲詐,大多都腰纏萬貫。馬步青通過這種手段,幾年之內,使他這個並不足額的騎兵師,擴大成一個軍,1935年即獲得陸軍騎兵第五軍的番號,馬步青由師長升爲軍長。

二是種植、販賣鴉片。涼州地區的鴉片種植,在國民軍時期明令禁止了好幾年。馬步青爲從中撈取好處,不惜危害國家、毒害人民,公開取消禁令,恢復種植。又組織收購,以低價收來的鴉片,經過加工,用駱駝馱運,有的運往綏遠,有的運往太原,從閻錫山的兵工廠裡換來槍炮彈藥,裝備他的軍隊。

三是發修路財。抗日戰爭期間,爲運輸蘇聯物資,國民黨政府決定修通甘新公路,1937年成立甘新公路督辦公署,任馬步青爲督辦,負責修建河西一段。國民黨政府所撥築路經費,馬步青盡入私囊。另以修路之名,大量無償徵用民工,其部下則借征夫之機敲詐勒索。被徵民工,飢寒交迫,重體力勞動折磨,痛苦不堪言狀,有的死於工地上。沿公路一線的老百姓更爲遭殃,線路木樁釘到哪裡,哪裡的村莊家戶就得搬遷;又以修橋爲名,到處號樹,凡打上記號的樹,如不及時出錢活動,就被砍伐,拉往工地。因此,修這條公路原是好事,卻辦成壞事,給人民帶來災難。羣衆說:“甘新公路是用人民的血淚築成的。”

四是苛捐雜稅。馬步青的軍糧、馬料、軍政人員薪餉,大多取之於民。所以他的隊伍越龐大,百姓負擔越重。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不下二三十種。人民爲逃兵躲稅,離鄉背井,逃往他地者甚多。

五是霸佔民房、民地。武威城東關原系居民稠密之區,又是東西交通要道,鋪面很多。馬步青看中了這塊地方,下令所有商民遷走,據爲己有。原有房屋全部拆掉,有些居民無處可去,在城壕搭窩鋪、帳篷寄居,景況至慘。有的搬移稍緩,即被砸爛箱櫃,埋沒鋪蓋。爲重新修建,他在祁連山、烏鞘嶺等處的森林中,大肆砍伐,運來作木材,徵集許多民工,修成許多鋪面、車馬店和院落,取名爲三十大院。東關迤北原是果農、菜農居住區,有120多戶人家。馬步青劃爲自己的園林區,趕走住戶,用牆圈起來,名曰東關花園。其中修建小洋樓,種植奇花異草,作爲他尋歡作樂之所。又以同樣辦法,在城北霸佔一大片園林,修成花園,名之爲“平苑”。在城南霸佔了牛家花園和王家花園。馬步青每日沉溺於花天酒地之中,城鄉有姿色的年輕婦女,如被其看中,即派其鷹犬搶來凌辱。

六是縱兵爲害。馬步青軍紀鬆弛,有的把槍彈供給土匪去搶劫,共同分贓。有的乾脆扮作土匪模樣,夜出搶奪,白天仍穿上軍裝前去“剿匪”,抓幾個無辜百姓,作替罪羊,因而人民怨聲載道。

馬步青在武威地區搜刮斂財10年,據其家鄉河州人傳說,共搜刮黃金8萬兩。

馬步青在河西走廊的最大罪惡,是與馬步芳一道,在1936年、1937年對紅西路軍的堵截“追剿”。請詳後《馬步芳·阻擊紅軍》一節,此處不贅。據說,西路軍開始曾派人和馬步青談判,希望達成互不侵犯的協定。馬步青開始心有所動,後經馬步芳的慫恿,立即兇相畢露,傾其全力對付紅軍。

馬步青在武威創辦了一所“青雲中學”,使當地回、漢子弟多了一條受教育的路徑,這算是辦了一件好事。

三、落拓青海

蔣介石爲抑制馬步芳勢力的發展,決定令其退出河西走廊。於1942年令韓起功部撤回青海,任馬步青爲青海柴達木屯墾督辦,令其率部前往屯墾。

馬步青在涼州誅求未足,驟接此項任命,頹喪異常。自知蔣命不可違,又無周旋門徑,且與馬步芳之間早有矛盾,青海一地,難容二虎,即與親信商議對策。其高參孟煉百力主暫緩起行,藉詞推延。正猶疑間,馬步芳連續來電歡迎。並在西寧東郊樂家灣修建大批營房,廣儲糧草以待。馬步青遂於同年5月11日先行就任屯墾督辦之職,準備起程入青。孟煉百堅持己見,不與同行。同年夏秋之間,馬步青所部移駐西寧樂家灣。

馬步芳對騎五軍的吞併蓄謀已久。遠在1936年河西“”戰爭之後,每當騎五軍較高級的軍官到西寧時,馬步芳便乘機拉攏,給以金錢、糧食或房地產。並灌輸一些似乎關心的話雲:“阿哥(指馬步青)多不管束部隊,你們要好好訓練隊伍,愛護團體。騎五軍和八十二軍是一家人。”1938年冬,又在樂家灣舉辦“騎五軍、八十二軍軍官訓練團”,以馬步青爲團長,自任副團長,實際總攬一切,並令馬繼援爲訓練團大隊長。對騎五軍前來受訓的較高一級的軍官,經常接觸,藉以聯絡感情。此次騎五軍到西寧後,馬步芳即重點在其騎五師師長馬呈祥身上下工夫。馬呈祥是馬步青兄弟的外甥,又是馬步青的女婿。馬步芳便以長輩身份直接指揮其部隊,又令馬繼援經常和馬呈祥在一起,以示親近。對騎五軍官兵,在住房、供給、犒賞等方面,都優於八十二軍,以便換取騎五軍官兵的歸向之心。不久,馬步芳對騎五軍進行整訓,派張成禎爲總教官,在營以上單位均派駐一名教官。所有騎五軍官佐,分編爲兩個連,每天集訓兩小時,馬步芳親自進行半小時的“精神訓話”,再由這些官佐將所學內容訓練部隊。馬步芳提出:“騎五軍、八十二軍是一條命、一口氣。”但其詭詐心理已昭然若揭,故騎五軍一些官佐背後議論說:“八十二軍是一條命,騎五軍只剩下一口氣了。”

馬步芳對馬步青則百般奉承,並儘量滿足其生活及嗜好的一切需要。並說:“阿哥多年在外,備受辛苦。現在該是享福的時候了,好好休養,事情多讓年輕人去辦吧。”馬步青樂得盡情享樂,與其部屬日漸疏遠。馬繼援也在其伯父面前擺出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乘機將其親信丁元傑推薦爲柴達木屯墾督辦公署的秘書長。而馬步青原來的高級幕僚孟煉百則沒來青海,吳波亭來後又辭職回家。其餘懾於馬步芳淫威,亦不敢與馬步青多所往來。後來,馬步青提出到柴達木視事,馬步芳又出主意說:“叫馬呈祥替代去,先鋪好底子,你可以在西寧指揮。”遂令馬呈祥率騎五師司令部及所屬騎十四團於8月初開往柴達木邊緣的察汗烏蘇。馬步芳又乘機巧言說通馬步青,調換騎五軍高級軍官,派郭全樑任騎五軍參謀長、張成禎爲騎五師參謀長、馬象乾爲暫編騎一師參謀長。從此,就爲調換騎五軍各級軍官打開了門路。不久,馬步芳以省建設廳水利局局長爲條件,鼓動韓起祿提出辭去暫編騎一師師長的職務,韓當了水利局長,馬步芳另推薦馬振武接任,並保薦馬呈祥爲騎五軍副軍長。馬步青以爲馬呈祥是自己的心腹,馬振武也是外甥,遂一一應允。馬步芳繼又以其心腹馬成賢接任騎五師師長。不到半年時間,騎五軍原來團長以上主要軍官,均予撤換,馬步青完全被架空,成了一名掛名的軍長。馬步青也曾於1943年3月帶衛隊20餘人到過柴達木,打算在那裡另起爐竈。但抵達後,始悉先前進入柴達木的部隊因糧秣無着,馬匹倒斃,人員潛逃不少,無法立足,只好乘馬返回西寧。

同年秋,蔣介石將八十二軍和騎五軍編成第四十集團軍,以馬步芳爲總司令、馬步青爲副總司令。馬步芳旋即將馬繼援由八十二軍副軍長升爲該軍軍長。馬步青既成爲馬步芳的副手,又與馬繼援處於同等地位,愈加苦惱。馬步芳又出主意說:“我們任總司令、副總司令,擔子夠重,軍隊不如交給年輕人去幹,你當軍長,跟繼援處於平等地位,也不好看。”實際上馬步芳早有安排,即先推薦馬呈祥接任騎五軍軍長,如馬步青不同意,即另推薦劉呈德,並事先對劉呈德說:“我要是推薦你,你可不要推諉,先接下來再說。騎五軍軍權我們拿下來,團體的大事就好辦了。”果然,馬步青同意由馬呈祥接任,但又盤算其子馬緒援的安置問題。馬步芳何等精明,立即委任馬緒援爲八十二軍副軍長(實際並未到任)。但馬步芳仍恐馬步青不會甘心作罷,又於1944年春,將騎五軍所屬部隊從樂家灣移駐於樂都、民和兩縣,使與馬步青徹底隔離。對馬步青本人,也撕去假面具,一改恭敬奉承爲冷落鉗制,多方限制馬步青與其舊部及有關方面人士接觸,且派便衣暗中監視。旋又將柴達木屯墾辦公署撤銷。馬步青知在西寧難以立足,遂返河州,又轉赴重慶想面見蔣介石,控訴馬步芳,蔣不予接見。轉請何應欽爲之說項,何對馬步青素來不滿,即把馬步青的控訴書轉與馬步芳自行處理,從此兄弟二人徹底決裂。後馬步青多方奔走,始於1946年獲得一蒙藏委員會委員的頭銜。1949年蔣介石召開國大“行憲”會議,馬步青以軍方代表出席,行前恐招馬步芳猜忌,電馬步芳派人隨行,以明心跡。馬步芳覆電謂:“陳秉淵亦出席,在京請就近洽商。”馬步青在南京請陳秉淵轉告馬步芳說:“我們是親兄弟,我決不反對他。只希望給我一個實際的職位,使我不要閒起來就行了。”說得十分可憐,但馬步芳卻冷若冰霜,給陳秉淵說:“去掉不易,哪能自找麻煩,再把他拉回來。”

四、臨夏築樓

乃弟不稍寬假,迴天無力。馬步青不得已而求其次,走乃叔馬麟的道路,回到臨夏市區居住。除了把持政權、伊斯蘭教權以稱霸一方,還以積年搜刮所得,大興土木。早在抗戰初期,他就在臨夏市八坊修建一座地主式宅院,佔地40畝,建房126間,分中院、東側院與西側院,有樓房,有平房,全用上好木料,雕樑畫棟,特別均以磨磚砌牆,牆壁飾以磚雕,十分精美,稱爲“東公館”。馬步青居於其中,衛隊、管家、奴僕成羣,一呼百應,軍閥架子絲毫未減。馬步青有妻妾5人(一說8人),爲安排其四妾張筱雲,又於1944年在臨夏市區之西,圈佔良田1000多畝,因張氏原爲秦腔演員,藝名蝴蝶,故修建一座略呈蝴蝶形的二層樓,名之爲“蝴蝶樓”,樓之四周廣植花木,環境甚爲幽美。其公館其樓之豪華闊綽,當時西北遠近聞名。但修建之中,廣徵民夫,曠日持久,百姓大受其苦。如今其公館、其樓尚在,爲臨夏市文物保護單位。

1949年8月初,人民解放軍進軍臨夏前夕,馬步青倉皇出逃,奔赴西寧。據目睹者雲:共乘大卡車7輛,只裝載黃金、白銀及其親屬。到西寧後,轉乘陳納德航空大隊的飛機,飛往香港,在英皇島購樓房兩幢,與三個妻子及兒子、兒媳十幾口同住,仍不失爲富家翁。後又轉至臺灣,1977年2月,病死於臺北。

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
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