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

在馬步芳家族幾十年的封建統治下,由於農、牧區的生產資料大部被馬家及地主、封建王公、千百戶所佔有,廣大勞動人民缺乏生產資料,致使農牧業生產下降,經濟蕭條。1949年全省糧食總產量5.9億餘斤,平均畝產130餘斤,總產量比1937年下降20%,畝產下降15%。1949年全省牲畜總數爲715萬餘頭,比1937年下降30%。所以多數農牧民常年不得一飽,穿的更是衣不蔽體。沒有必需的茶葉飲料,掙扎於飢寒交迫的死亡線上。湟中、西寧出現許多遊民和乞丐。一些地方人口下降。海西蒙古族臺吉乃旗原有1000多戶,1949年僅剩100多戶。玉樹雅拉部落原有500餘戶,後來僅剩下20多戶。

馬步芳的經濟掠奪,把青海各族人民推向難以生存的絕境。

七、民族壓迫

馬步芳家族標榜民族平等,標榜“人和”。馬步芳在其歷次文告中,一再強調“青海各民族是精誠團結、絲毫無間的”。他還經常說:“青海民族複雜,但相親相愛;一條命,一口氣,這是我們百戰百勝,最可寶貴的一份財產。”說得好聽,但其實際行動卻恰恰相反。他們正是分裂各民族、壓迫各民族、剝削各民族和殘酷屠殺各民族的罪魁。他們的手段毒辣,花招甚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籠絡上層。馬步芳家族依靠回族、撒拉族上層,特別是他們的本家族、親屬、親信,把持軍事、政治要津,成爲各方面的首腦人物。以軍事爲主導,以政治爲核心,以軍助政,以政輔軍,以軍政壟斷經濟文化,形成一個以家族爲核心的封建集團。他們還千方百計拉攏、利用蒙古王公、藏族千戶百戶和土司等上層人物,來共同壓迫統治各民族人民;同時又用以搖旗吶喊,作爲鞏固其地位的工具。如利用王公、千百戶名義,多次向甘督趙惟熙、張廣建等饋送禮品,以鞏固其在青海的地位。在阻止孫殿英入青和在河西阻擊紅軍等歷次戰役中,利用王公、千百戶名義通電全國,壯大自己聲勢,向中央政府索要軍火、軍餉。每逢年、節,也以王公、千百戶名義,函電中央政府,叫喊“擁護馬步芳,服從國民政府”。自1941年起,由於馬步芳的飛揚跋扈,蔣介石曾有換馬之意;馬步芳仍然利用這些人作傳聲筒,挾衆自固,也曾起到一定作用。因此,馬步芳對各民族上層就極盡其縱橫捭闔、籠絡駕馭之能事。委任剛察千戶華寶藏爲青海藏族總千戶,委任河南蒙旗親王滾柯環覺爲地方軍的團長,委任青南土司唐隆古哇爲麥倉司令,委任西寧祁土司後裔祁昌善爲新編第二軍軍部諮議,汪土司後裔汪兆祥等爲參謀,甘肅永登縣連城魯土司爲青海省政府顧問。還將各民族上層的許多子弟,調至西寧,或委以參謀,或用爲衛士,令其朝夕追隨,示以破格擢用,實際是作爲人質,使上層人物俯首帖耳,爲我所用。

(2)利用宗教。馬家懂得宗教在少數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便充分用來爲其統治服務。

首先是伊斯蘭教。自馬麒、馬麟起,就利用馬果園的新新教,已如前述。青海最大的清真寺西寧東關大寺,其理事會理事長,馬麒爲首任,馬麒去世後,馬麟於1932年8月繼任,實際是馬步芳負責。馬步芳把全省主要清真寺的阿訇,換成信奉新新教的阿訇,並以振興民生爲藉口,裁減了全省各清真寺滿拉的三分之一,從而達到排除異己、統一信仰,作爲自己政爭工具的目的。馬步芳在多次政爭和戰爭中,特別是阻擊紅軍和隴東“”戰爭中,都以“保護宗教”相號召,使其政治目的,披上宗教的外衣。強迫機關、學校、軍隊同唱“祈禱真主多保佑”的歌,維繫其部屬,欺騙、麻醉廣大人民和青年。

馬步芳還利用藏傳佛教、耶穌教、道教、居士林、一心堂和青幫、紅幫等。如黃教的同仁隆務寺活佛夏日倉、大通廣慧寺活佛敏珠爾、互助佑寧寺活佛土觀、扎隆寺活佛嘉義、湟中塔爾寺活佛阿嘉,佛教中的天真大師、心道法師,耶穌教中的天主堂神父夏恩德、福音堂牧師胡新白,一心堂的楊界清以及孔道會、居士林等的上層分子,均在政治上予以安排或在經濟上予以資助。還和青、紅幫的人物相勾結。馬步芳投拜於杜月笙、王曉籟門下;馬步青部下有不少幫會人物,旅長馬祿尤爲著名。1923年班禪離開西藏,馬麒見有機可乘,立即派人從敦煌迎送至陝西。1937年湟中祁家川的拉木登珠被選定爲十四世,馬步芳趁機請準國民黨中央,派馬元海護送入藏,以加深與西藏的聯繫。1934年,班禪九世欲返回西藏,飛抵西寧後,即被馬步芳安排於塔爾寺,使班禪九世多次替他向蔣介石要餉械。1937年,班禪九世死於赴藏途中,1941年班禪十世靈童“轉生”於循化,因西藏未來迎接,馬步芳即予以安置,以此籠絡藏族人民,爲其效命。此外,對於青海省外的伊斯蘭教的有名望的人士,如烏魯木齊教長馬良駿、蘭州教長馬寶臣、臨潭門宦敏海峰、西海固門宦馬震武等,也不時派人問候,並饋贈禮物。

(3)遷徙監視。馬步芳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他只相信回族和撒拉族上層人物。他往往以軍事鎮壓爲前導,成批地遷徙回族、撒拉族的勞動者,從事開墾、放牧、手工業和商業活動,並用以監視和控制被鎮壓地區的蒙古族、藏族、漢族或其他各族人民。用賞賜田地的辦法,使其一些軍官離開軍隊,在牧、農區定居,以鞏固他的基礎。這樣,他的政令就便於推行,一旦發生暴動,又可達到就近各個擊破的軍事目的。1939年派冶長壽騎兵團進佔祁連八寶,接着即將化隆卡力崗回族、撒拉族農民30戶、180多人遷往,命名其村爲卡力崗,用以長期監視八寶的蒙古族人民。1940年,馬步芳鎮壓了貴南藏族魯倉後,即遷移循化撒拉族、化隆拉曲回族和貴德的少數漢族農民,連同軍政人員眷屬80餘戶、440多人,居住於魯倉,並將該地易名爲拉曲。馬步芳還給新移居民中的“可靠分子”發槍,建立斥堠制度,監視當地人民,並且加重當地人民的賦役負擔。這些地方的蒙、藏族人民,在軍事、政權重壓和移來“可靠分子”的監視控制下,只得暫時服從於馬步芳的淫威之下。

(4)製造糾紛。挑撥民族關係、教派關係、部落之間的關係,使之相互爭鬥,坐收漁人之利,以鞏固其統治,是馬步芳慣用的卑劣手法。黃南同仁縣加吾錄曲和甘肅夏河縣甘加,原來存在草山糾紛,馬步芳爲擴大他們相互間的爭鬥,於1940年暗送給加吾錄曲步槍100支、子彈1萬發,指使其暗襲甘加,挑起一場械鬥,雙方死亡48人。接着,他又把那處草山的放牧執照,繕制一式兩份,暗中分別發給雙方,因此加劇了雙方的械鬥,流血事件連年發生,前後死亡90多人、重傷70多人、輕傷近100人,損失牛羊148000餘隻。海晏縣金灘和銀灘的牧地糾紛,玉樹上、下壩的爭奪草山,馬步芳都是這樣使用“一地兩照”的辦法,使彼此加深仇恨,械鬥不休,兩敗俱傷,馬步芳卻都使他們聽命於己。其他由馬步芳挑起或加劇的糾紛還有許多起,如化隆牙乎曲和昂拉之間,循化古羌和百沿之間,尖扎昂拉和同仁和日那部落之間,河南蒙旗索柔羣哇和澤庫瓜什則部落之間,官秀與甘三岔之間,化隆甘都和卡力崗之間,水地川阿達日求尕和乙沙兩莊回、漢族之間,循化查加撒拉族和邊都藏族之間,街子工撒拉族伊斯蘭新教、老教之間,化隆達倉寺所屬下山三莊喇嘛教黃教、紅教之間的糾紛,都是馬步芳民族分化政策的罪惡產物,不僅大大破壞了生產,而且使各族人民之間,長期存在心靈上的隔閡。有人統計,馬步芳家族在40年間,製造民族糾紛達3萬多起,真是空前絕後的虐政!

(5)軍事鎮壓。這也是難以數計的,茲舉其最著者。

鎮壓拉卜楞寺。元兇是馬麒、馬麟,馬步芳作爲一營的管帶,也前往親自揮舞屠刀,前已詳述,此不贅。

七次屠殺果洛諸部落。1921年以馬麟爲徵果洛司令,率部前往屠殺,是爲第1次,已如前述。第2次在1932年。是年6月,馬步芳派馬忠義、馬元海率部分頭進襲上果洛達武、麥倉、德昂倉、上下巷千、多巴等部落。上果洛阿木卻乎牧民被慘殺2000餘人,婦女被俘200餘人(馬麟轉手給臨潭西道堂作奴隸,大部被折磨而死),使這個部落幾乎被滅絕。還殘殺達武、麥倉牧民200餘人、德昂倉牧民180餘人,共搶掠牲畜5萬餘頭。當馬忠義回兵時,被上果洛貢麻部落旦周和官拉蘭科、周亥旦等反擊,死700多人,牧民亦犧牲100多人。第3次是1933年8月,馬步芳仍派馬忠義向中果洛的和日、洋玉兩部落進攻,毀帳房100餘頂,屠殺牧民200餘人,搶掠馬、牛700餘頭。以瘴氣甚厲,士兵相繼死亡而返。第4次是同年9月,馬步芳派同德行政督察專員韓進祿率騎兵500餘人,突襲洋玉部落。洋玉不及反抗,被迫投降。韓進祿竟縱兵殺降,殺死藏民140餘人,劫獲牛、馬250餘頭,羊7000餘隻。上、下果洛聞訊遠逃,幸未遭害。第5次是1935年夏,馬步芳派馬樸旅**白玉寺,果洛各部落措手不及,只好納款聽命,賄送大批財物。僅康賽部落即納牛1000頭、羊毛1萬斤、軍馬70匹。馬樸個人詐取白銀1250兩,並在白玉寺設置果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但藏民不甘於被屠殺被壓迫,馬樸返回後,即襲擊此一專員公署。第6次是1938年大屠殺。這年2月,馬步芳派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第三旅旅長喇平福率兵1營進入果洛。喇即駐於白玉寺。果洛藏族頭人採取委曲求全,以待時機的態度,喇即疏於戒備,僅留一個騎兵連,併爲非作歹,霸佔康幹頭人之妻,專心致力於經濟掠奪。同年3月,果洛藏族人民突然進攻,消滅了這個騎兵連,喇平福投降,但藏民鬱結於心的多年積怨難平,將喇折磨而死。馬步芳聞報,恨之入骨,同年6月派馬得勝騎兵團前往報復。時白玉寺已成真空地帶,馬得勝驅兵包圍麥馬、休馬,來不及逃走的藏民表示投誠,但馬得勝不容分說,悉加屠戮,兩天殘殺1000餘人,其中包括婦幼600餘人,僅僅逃脫200餘人。掠奪牛2000餘頭、羊28000餘隻、馬400餘匹,物資500餘馱。燒燬了白玉寺等5個寺和帳房80餘頂,使這些部落全部化爲灰燼。又繼續向康乾等部落搜捕,擄婦女200餘人、小孩100餘人,搶牛5000餘頭、羊5萬餘隻、馬600餘匹,馬步芳將這些牲畜撥歸海晏、門源和三角城等牧場。從此果洛東南部幾至斷絕人煙。事後,唐隆、康幹兩部落土官,收集各部落餘衆,流落於松潘、理番境內。首腦康克明、康萬慶投奔拉卜楞黃正清,黃借給銀元5000元,支持他們向蔣介石控訴。他們到重慶,通過馮玉祥和喜饒嘉措,見到蔣介石,要求將果洛改隸於四川。蔣僅以“準其悔過自新,從速回原地放牧,不咎既往。在未回果洛地方前,由四川省政府安輯”一紙公文,敷衍了事。第7次是1941年大屠殺,馬步芳派馬忠義、韓有祿和馬得勝三路進兵,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韓有祿將沙科、西千兩部落消滅,迫使降服的烏吉和阿什羌的官九、阿米洛洛等部落交出步槍、馬匹和牛、羊。馬得勝將投誠的下果洛1800餘人全部殘殺。馬忠義在上果洛不僅見人便殺,而且將牧民40人活活剖腹,取出心肝,真是慘絕人寰;此次將上、中、下果洛的牛8000餘頭、羊10數萬只、馬600餘匹悉數劫奪。而且從西藏朝佛歸來的男女牧民118人也全部被殘殺。連西康商隊的2000多頭牛也全部劫持,商民被擊斃20多人。經過幾次大屠殺,果洛地區人口大減,牲畜更少,生產一蹶不振。馬步芳還在通往果洛地區的扼要山口,設置哨卡,嚴禁果洛皮毛、土產輸出,並中斷向其輸入糧食、茶葉及生產生活用品,真是趕盡殺絕。

四次洗劫玉樹。早在1916年,馬麒以玉樹地區一些部落抗拒烏拉攤派爲藉口,派其玉防支隊司令馬玉山率部向一些部落進攻,隨即課以重役。1922年,玉防支隊司令馬青山,因邦溝寺無力交納糧秣,捕殺僧侶10餘人,罰繳白銀4000餘兩、槍10餘支。其後又對上年錯部落施以武力,沒收了百戶三莊昂家的財產,罰牛1000餘頭,收繳其全部槍支。1940年,玉樹防務司令馬紹武進攻仁保、布慶兩部落失利,馬步芳派馬得勝率部前往,將已歸降的仁保、布慶百戶、隨行人員等60多人槍殺,掠走全部槍支、牛羊,洗劫了龍喜寺和查龍寺,將冶巴寺尼姑170餘人全部姦污,其中大半慘死。1941年,馬步芳第3次屠殺玉樹,令韓有祿部包圍百日多馬部落,百戶仁慶等乘機南逃,韓有祿追擊,雙方激戰,互有死傷,後百戶等逃走。所遺老弱10餘人全遭屠殺,牛2000多頭、羊5000多隻、馬70餘匹,均被解往察汗烏蘇牧場。同年夏季進行第4次大屠殺。馬步芳派馬忠義先進襲雅拉、藏久、伯虎三部落,三部落急起自衛,牧民犧牲100餘人,餘者逃往西康地界,財物盡失。馬忠義又進攻百日麥馬、休馬部落,兩部落抵抗,後終於不支,被殘殺220餘人,劫去牛1200餘頭、馬300餘匹、羊3萬餘隻、槍200餘支,毀帳幕270餘頂。被俘婦幼80餘人,淪爲海晏三角城牧場的奴隸。馬忠義在血洗中,竟將藏民20餘人,用小刀從右肋刺入,踢倒後挖膽,殘忍異常。

循化街子工血案。街子工是撒拉族八工之一,爲八工的領袖工,其清真寺大寺亦居八工清真寺之領導地位。1925年,馬麒與馬國良(馬安良胞弟)爭奪該寺領導權,馬麒派遣新教尕阿訇爲該寺教長,引起奉行老教羣衆的反對。馬麒派馬海淵、馬伏良率兵進駐,以武力威脅老教,老教則有馬國良的支持。於是新、老教展開械鬥,死38人,重傷30餘人,輕傷50餘人。馬麒先發制人,以平定叛亂爲藉口,槍決了老教教民托裡果,也殺死新教教民2人,從而排除了馬國良在撒拉族的勢力,掌握了八工的統治權。此一樁血案,純系“二馬”爭權爭地而使撒拉族遭受殺害。

火燒色航寺。色航寺在稱多縣,爲玉樹地區大寺之一,住有僧侶640多人。馬步芳以該寺爲百日多馬部落的根據地,1941年夏末,令韓有祿部在屠殺中果洛之後,血刃繼續指向該寺。8月上旬,韓部突將該寺包圍,寺僧起而自衛,被擊斃60餘人。後寺被攻破,活佛加奔率僧200餘人奪路逃走,未逃之僧,全被殺死。韓部劫獲牛1000餘頭、羊4000餘隻,以及佛像、法器等物,轉手出賣,獲銀元14000餘元,黃金60餘兩。韓有祿嗣將色航寺放火燒燬。

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
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