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

馬步芳富於實幹精神。他說他“多年來對於治軍治事抱定一個幹字”。他一般每天黎明即起,赴樂家灣兵場主持操練,下午到省政府處理政務。事必躬親,御下極嚴,唯我獨尊,言出爲法。往往直接用電話向下屬軍政主管下達命令。主要函電,親自過目。通行公文,只聽彙報,不自閱覽,他表明處理態度後,由各主管記錄,鈐蓋他的私章定案,屬下即以“奉諭”字樣辦理。

馬步芳用人,儘管自我標榜一個“幹”字,說什麼“如果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話,不問你是哪裡人、哪宗教,不分彼此,不分漢回,本人一定重用”。實際則堅持“三親”,以親屬、鄉親、同宗教爲選擇信任的主要標準。凡是文職科、處級、武職團級以上的部屬,他都瞭如指掌,升遷調補,由一己獨斷。並施展以官制官、以官制兵、官兵相制的權術;稍有不適,即行更替。

馬步芳恪守伊斯蘭教規,按時禮拜,從不疏忽,戒菸酒,亦不以此待客。平時身着長袍,如遇盛典,則加馬褂,經常戴禮帽或回族習用的黑平頂帽;晉見蔣介石或高級軍事長官,則着軍裝。喜野遊、打獵,亦喜好音樂,有時還寫詞譜曲。但私生活十分放縱,無道德可言。平時飲食並不考究,儘可能減少一般酬酢;重要交結則十分重視。每值赴京、渝,必攜大批高級禮品,饋送權要,不惜重資。其政治立場,居心行事,讀者已在前面有關章節中窺其一斑,茲再作爲“青海王”,將其進行系統的敘述,以見全豹。

一、擁兵挾勢

作爲軍閥,軍隊是起家的最基本的條件。馬步芳的一生,就是從抓軍隊開始的。

馬步芳於17歲即1918年任幫辦,1920年即升任寧海軍巡防騎兵第十五營管帶,駐防於巴燕戎格(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此地位於西寧東南,實爲青海東部開發較早地區的中心地帶,既可拱衛西寧,又可控制循化、同仁、拉卜楞以至河州等地。故成爲馬步芳發跡的基地。

當時馬步芳這個營,仍沿清制下轄五哨,每哨正副哨官各一,兵30人,馬30匹,連同軍需、差官、書記等,全營共180多人、馬180多匹。未幾,這個營又改編爲寧海軍騎兵第一營,馬步芳仍任管帶。後來又增加了一個步兵第三十營,馬步芳網羅導河、循化一帶的強梁大盜馬忠義、唐萬才、喇平福等爲骨幹,擴充軍隊,向當地勒索軍糧軍餉。並在甘都修建公館一處,廣泛籠絡回、藏宗教上層人士,有些不順從者,則進行驅逐或剪除。馬步芳施行“以教制回”、“以回統漢”、“以藏制藏”的手段,將當地各族人民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

1925年國民軍行將入甘,馬麒擴軍自固,升馬步芳爲團長,該團以蘇彥龍爲騎兵第一營營長、馬步康爲步兵第一營營長、韓起功爲步兵第二營營長。同年3月馬步芳率部移駐享堂,扼守西寧的門戶。不久,看到甘督陸洪濤志在剪除異己,馬步芳爲保全實力,又於同年10月率部潛回化隆。1928年馬仲英起事反抗國民軍時,馬步芳開始積極支持,當馬仲英途經化隆時,馬步芳爲掩人耳目,先止其勿來縣城,繼派副官喇平福與馬仲英會面密商,許以“死力支持”。後見馬仲英敗象已露,立即改變態度,將在家鄉臨夏癿藏所存子彈五六萬發星夜運至甘都公館,並殺死派出與馬仲英聯絡的人員以滅口。

1928年8月,國民軍孫連仲部隊進駐西寧,馬麒被迫交出軍政大權。次年1月,孫連仲就任青海省政府主席。2月上旬,派高樹勳旅赴化隆、循化一帶清鄉。馬麒夤夜派人密囑馬步芳相機謹慎應付。馬步芳組織化隆城鄉各族頭目遠道歡迎高樹勳,對高卑躬謙詞,執禮甚恭,將所屬兵力、槍彈、糧秣等一律造成清冊,送呈高樹勳審處,並賄送全副鞍韉的駿馬100匹和鹿茸、狐皮等貴重禮物。自己輕裝簡從,日夜侍候於高之左右。此一片“忠順”,深得高的歡心。馬步芳還爲滅口及其取得信任,將曾反過國民軍的馬伏良、馬朝佐、馬步雲等槍決。爲此,高樹勳返回西寧,即呈請孫連仲委任馬步芳爲暫編第二十六師七十七旅旅長。1930年孫連仲率部東下,馬麒任青海省政府主席,調馬步芳部由化隆移駐西寧,並編爲國民軍獨立第九混成旅,馬步芳任旅長,未幾,又整編爲國民軍第九軍暫編第一師。馮玉祥中原大戰失敗後,馬步芳部編爲青海暫編第一師,半年之間,由團到旅、到師,人馬擴充到1萬。1931年,蔣介石將該部收編爲新編第九師,1933年,在青藏戰役中,馬步芳在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的名義下,成立地方軍三個騎兵旅,與所隸正規軍新九師合計步騎共達14000多人。1934年乘“四馬拒孫”的寧夏戰役的機會,馬步芳把過去的募兵方法改爲強制徵拔,在各縣挨戶拔丁,謂之“門兵”,擴大了兵源。寧夏戰役後,蔣介石將馬步芳部擴編爲新編第二軍;新編第九師亦改編爲正規軍第一百師,兵員達到兩萬人,軍馬兩千餘匹。其後進一步搜刮拼湊,將營擴編爲團,團擴編爲旅,結果第一百師轄三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連同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直轄地方軍三個騎兵旅和一個步兵團,總人數達三萬五六千人,均隸屬於新編第二軍。1936年,在河西走廊對紅軍作戰時,馬步芳爲擴大部隊,組織大規模的“公民軍事訓練”,衝破編制數額。在省保安處領導下組織民團,各縣成立“壯丁司令部”,先劃青海全省爲7個保安區,後又擴大到15個保安區,委任各區保安司令,就地徵拔年在17歲以上、50歲以下的男子,且令自備槍械鞍馬。各區保安團的壯丁約達10萬人。所有保安區的司令,都選派新編第二軍軍官充任,縣司令由縣長兼任,連(支隊)以下官佐,就各地地主士紳及蒙族王公、藏族千百戶充任。將所抽壯丁,成立“國民兵團”,作爲正規軍隊的外圍。這些壯丁,平時集中當地保安團隊部,接受軍事訓練,並擔任挖金、修路、植樹、開荒等勞役,戰時則驅之於前線效死。1937年,新編第二軍改編爲第八十二軍,將“壯丁”整營整團地編入第八十二軍的建制。各縣“民團”變更番號,即成爲正式軍隊。演變到後來,青海農業區平均每兩戶人家,就有一個人在軍營正式當兵,甚至有一家兄弟兩三人同時都當兵的。至此,馬步芳的部隊達到4萬餘人。1943年秋,蔣介石把青海部隊成立爲第四十集團軍,馬步芳爲集團軍總司令,馬步青爲副總司令,下轄騎兵第五軍、第八十二軍兩個軍,共隸步騎6個師、1個獨立騎兵旅,加上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騎兵3個旅和步兵1個團,總人數達萬之多。1945年奉命撤銷第四十集團軍,將第八十二軍整編爲第八十二師,編余官兵,撥充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實際並未裁減一兵一卒。1948年4月,馬繼援率整編第八十二師赴隴東前線,不久又擴編爲軍,恢復第八十二軍及一百師的番號,並組建第一二九軍和第三五七師,新編第一師及獨立騎兵第五團等。1949年夏,編組臨夏民團爲西北長官公署直屬騎兵軍,編組化隆、湟中縣民團爲步兵軍,連同駐新疆的原騎兵第五軍改編爲整編騎兵第一師兩個旅、直屬炮兵團,加上解放前夕編調青海各縣民團成立20多個獨立大隊,總人數達到15萬餘人,算是拼湊到了頂峰。斯時青海全省人口不足百萬,平均六個人中即有一人當兵,擴兵已到了極限。

“青馬”的士兵,一般以西寧、大通、互助、民和、樂都等地徵拔的人數最多,這些地方是其兵源的中心地帶,且絕大多數是農民;對於城市市民、工徒、店員,以其思想複雜,不易駕馭,故多不入選。化隆、循化人則一般目爲可信者,多數爲官。所以當時青海諺語云:“西互民大樂,當兵第一着;化隆循化派,當官胎裡帶。”“青馬”的拔兵,與“寧馬”相同,都是老百姓的大災害。拔兵是強制的,一經充兵,即不能改業,即使殘廢衰老,也不能返里,多成爲變相長工,撥入官辦牧場、工廠中賣苦力,永無盡期。有些不堪其苦而逃跑或死亡者,便由其子弟頂替;如本人家屬中無適齡壯丁,則從親戚鄉里中抽拔。所以羣衆把拔兵稱之爲“萬年樁”、“連根爛”。被拔兵者家屬遙遙相送,哭喊連天,送兵如送喪。這種強拉硬抽的辦法,風行全省,歷時數十年,是爲人民不堪忍受的最大苛政。因拔兵而逼死人命和傾家蕩產的比比皆是。拔兵的和捉拿逃兵的軍官如狼似虎,爲所欲爲,**擄掠,敲詐勒索,不勝枚舉。爲逃避拔兵,有的成年男子,自將手指割斷、將足筋割斷,以至將眼睛弄瞎的,變成終身殘廢。拔兵辦法實行積久,弊竇叢生,軍官常通過賣兵、換兵和抓兵,從中舞弊,大發其財。最初一個兵的賣價,約爲銀幣三四百元,換兵的賄款爲二三百元,其後,分別漲價到800元以上到1200元。所謂換兵,是以此替彼,有的改名頂替原兵,也有不改名而頂替的。由於換兵對軍額無妨礙,營長以下軍官,常藉此向富有的士兵家屬挑剔,促令更替,從中詐取錢財。賣兵手續較繁,營長以上軍官才能插手。由於長期推行此種辦法,使許多人家只剩下老弱婦孺,以致田園荒蕪,生產急劇下降,社會動盪,民不聊生。

“青馬”軍隊中堅持“用人唯親”,根據親疏遠近來定官位等級之大小,所以實權均操於其近親之手。馬麒時代操權者爲其堂兄弟馬鏞、馬彪、馬海,外甥馬佐、馬榮、馬昌、馬俊,侄子馬步洲、馬步祥、馬步鬥,妹丈馬訓、馬慶、馬朝選。馬麟時代操權者爲長子馬步榮、次子馬步援、婿馬昌榮。馬步芳則另委之於堂兄弟馬步鑾、馬步康、馬步勳,表兄馬元海、表弟馬全義,外甥馬呈祥、馬揆武、馬振武。這是清一色的馬家,次馬者則是籍隸臨夏、化隆、循化,且信仰伊斯蘭新新教派者,如韓起功、馬忠義、韓有祿、韓起祿、馬成賢、譚呈祥、馬元祥、馬得勝等。再者雖是漢族,卻籍隸“二化”,如趙遂、楊修戎等。劉呈德雖是榆中縣人,但追隨馬家時間長,歷史關係深,亦得到信任。中級軍官營、團長等,大體上也是上述範圍。蒙古族、藏族的人雖然也有個別在地方軍任團長的,但那屬於籠絡少數民族的一種手段,也是把他們自備槍馬拉來、擴充實力的方法之一,故當作別論。下級軍官,以籍隸“二化”者爲主,其他地方的人,必須在戰爭中死力報效之後方得提拔。後來,則均必須經樂家灣軍官訓練團學習或崑崙中學出身,纔可任初級骨幹。如此用人,把封建主義發展到了頂點。

馬步芳對軍隊的控制、駕馭,有一套辦法,一是頻繁調動。即使家族親屬中充任高級軍官的,也是經常調遷,不使長期固定軍權和地區。讓他們有時帶騎兵,有時帶步兵;有時在正規軍中任職,有時在地方軍或民團中任職。還隨時變更其隸屬關係和領導系統,不能長期維持一個垂直關係。除了對馬特別忠心的個別分子,均不得長期駐紮一地,以免形成盤踞一方的形勢;其所統軍隊也不斷調整、編遣,不能擁有基本部隊。馬元海、馬訓雖屬至親,平時亦不給實權,打起仗來方纔起用。1932年青藏戰役,以馬訓爲玉樹宣慰使;1934年寧夏驅孫戰役,任馬元海爲前敵指揮;1934年河西阻擊紅軍,復令其爲步騎全軍總指揮。但戰爭一結束,均罷去兵權,另予文職或閒散差使,縱容橫行各地,魚肉人民。二是彼此相制。馬步芳慣於以甲制乙,以乙制丙,以此團制彼團,以彼旅制此旅。使相互猜疑,各不信任。各級軍官的任免,馬步芳自行決斷,他人不得染指。調動營長,團長不能預謀;連、排長的更替,團、營長也無由得知。連長揭發營長,原呈仍批營長查復,同時又令另一營長了解其內幕。士兵控訴營、連長,同樣批至原營、連長處理具報。對各級軍官的考績,往往取決於馬個人之好惡,使其仰我鼻息,終身唯命是從。有時對士兵也殷勤詢問,以結其心。馬步芳玩弄這種將制將、兵制兵、官兵相制的手段,使全軍聽命於一人。

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
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