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兩友蒙難

第十章 兩友蒙難

駐屯在張掖的李陵被武帝詔回京城的當晚,司馬遷做東,設家宴爲李陵接風洗塵,作陪的有霍光、金日磾、上官桀。

“李陵弟,皇上這麼急詔你來京,我看一定必有重任。”司馬遷放下酒杯說道。

“我想肯定又是要李陵兄再次跟李廣利做後衛。”司馬遷的話音一落,上官桀便搶着說道。

“是嗎?”金日磾向李陵問道。

李陵搖了搖頭說:“我不清楚。”

“霍光弟,你天天都在皇上身邊,你應該知道啊!”上官桀望着霍光說。

霍光心想,上官桀確實聰明,確實猜到了皇上的用意,但這是最高軍事機密,皇上沒有宣佈之前,任何人不能亂說。“我不知道。”霍光說後見大家望着自己,接着說,“皇上對李陵兄配合李廣利將軍取得征伐大宛國勝利很是讚賞,經常在我們面前誇獎你。”

霍光說的大宛國位於帕米爾西麓,錫爾河中上游,匈奴西南,在漢朝正西面大約一萬里,也就是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大宛出產葡萄酒,盛產寶馬,抗疲勞,蹄堅硬,一日跑五六百公里,流出來的汗像血一樣,故稱爲“汗血馬”。

自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使者出使西域的漸漸多起來,回來向武帝彙報說,大宛國的好馬在貳師城,他們把馬藏起來不肯給漢朝。此時漢朝與匈奴正在作戰,急需良馬來改良品種。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八月,武帝命車府令爲使,帶黃金二十萬兩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去貳師城交換汗血馬。不料大宛國王毋寡以汗血馬爲大宛國寶而拒絕,漢朝使節在毋寡面前破口大罵,擊碎金馬掉頭而去,毋寡因而大怒並殺死使者,搶走金銀財寶。

武帝得知後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由於漢朝先於七百騎兵攻樓蘭,虜其王,因此對大宛的兵力輕視待之,於是任命李廣利爲貳師將軍,調發屬國的六千騎兵及各郡國的幾萬不規少年,前去討伐大宛。李廣利是武帝寵姬李夫人和寵臣李延年的長兄,昌邑哀王劉髆的舅舅。漢高祖規定沒戰功者不得封侯,於是武帝遂任李廣利爲貳師將軍,意在到貳師城取回良馬便可封侯,所以號稱“貳師將軍”。

西域路遠,沿途的小國又閉門拒供水糧,至鬱成城,戰敗,退至敦煌,減員十之八九。武帝聞之震怒,下令說,退入玉門關者立斬,李廣利只好停在敦煌過冬。

“那是,這個‘貳師將軍’能取得第二次征伐大宛的勝利,沒有李陵兄這樣堅強的後衛是不可能的。這次如果李陵兄再次出征,必將獲得大勝。”上官桀向李陵討好說道。

“哪裡,哪裡,全是聽從皇上安排。”李陵擺手道,但臉上不免露出了得意神色。

征伐大宛失利,武帝深感有損國威,擔心西域各國依附匈奴,決計再度出兵。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武帝徵發步、騎兵六萬,隨軍組織了一支計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數以萬計,糧草、弓弩不計其數的龐大輜重隊伍,命李廣利再次率軍出征。同時,以戍卒十八萬屯駐酒泉至敦煌作爲後援。李廣利分兵從南、北兩條通路進軍,西域各國皆被震懾,漢軍所到之處,紛紛出城相迎,提供糧草。唯有輪臺閉門拒守,漢軍屠城而過。自此而西,兩路漢軍平行至大宛,擊敗沿途宛軍,進抵宛都貴山城。大宛軍出城迎戰,被漢軍擊敗,退入城中拒守。李廣利命士卒絕其水源,將城池團團包圍,猛攻四十餘日,破外城,俘虜大宛戰將煎靡。大宛貴族爲求保全,密謀殺死國王毋寡,獻馬求和。李廣利另立大宛王,締結聯盟,擇取良馬,勝利還師,經歷四年的漢攻大宛之戰結束。武帝封李廣利爲海西侯,食邑八千戶。

“不過,這次征伐匈奴,與征伐大宛那不能相提並論啊!”司馬遷神色凝重地說道。

司馬遷說的很有道理。就在漢朝西征大宛的同時,北邊又燃起戰火。自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後,漢朝與匈奴一直沒有發生大的戰事。霍去病、衛青相繼病死後,匈奴已經養精蓄銳多年,見漢朝已無虎將,便又挑起戰爭。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趙破奴擔任浚稽將軍,率領兩萬騎兵攻打匈奴左賢王,左賢王與之交戰,派八萬騎兵包圍趙破奴軍,趙破奴被匈奴生擒,所部全軍覆沒。

這期間,雙方文武手段並用,多次派使節互相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十餘批人,漢朝也扣留匈奴使節以之相抵。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單于即位,害怕受到漢朝攻擊,便說漢朝天子是我的長輩,送還了之前扣押的漢使。

武帝讚許,於是遣蘇武以統領皇帝侍衛中郎將的身份,同副中郎將張勝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常惠等百餘人,持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並贈送單于禮物答謝。

正當單于派使者護送蘇武等回漢之時,發生了一樁意外的事變。適逢在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與匈奴作戰被俘的漢官緱王與虞常等在匈奴謀反,暗中策劃綁架單于的母閼氏投奔漢朝。虞常在漢朝的時候與張勝有舊,私下拜訪張勝,說武帝很恨出使匈奴卻叛投匈奴的衛律,我能用暗箭射殺他。我的母親和弟弟都在漢,希望他們能得到賞賜。張勝答應了他,並送給虞常許多財物。一個多月後,參與起事的一人揭發了他們的計劃。緱王等戰死,虞常被活捉後供出張勝仍被殺,張勝投降。自殺未死的蘇武,任憑威逼利誘決不投降,匈奴便將他和常惠等人分別囚禁流放。

武帝聞知,龍顏大怒,決定對匈奴發動一場大的戰爭。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令李廣利統領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攻擊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同時武帝召見駐屯在張掖的李陵,想要他爲大軍運送糧草。

武帝這樣安排自有他的道理。一是李陵熟悉邊境情況。李陵曾深入匈奴境內二千餘里,越過居延偵察地形順利返還,升任騎都尉後帶領精兵五千駐在酒泉、張掖等地防衛匈奴。二是李陵爲李廣利當過後衛。在李廣利徵大宛時李陵奉詔帶五千兵馬隨後,行至邊塞後率五百輕騎出敦煌迎接李廣利回師。

“司馬兄說的是啊!”金日磾放下筷子說,“我是匈奴人,知道匈奴單于在殺害我朝使者後,肯定是作好了應仗準備。”

“金兄說的對,千萬不能大意輕敵。”霍光緊接着說道。

這時,司馬遷見李陵對此不以爲然,便舉杯說道:“如果皇上這次繼續詔令李陵弟前去助戰,我們祝他凱旋!”

“幹!”司馬遷等人舉杯一飲而盡。

這時,霍光圓滿完成了負責建造建章宮的任務,參與了武帝對戰爭的決策過程,當他看到這場戰爭的指揮人員配備,心裡就有一種不安,特別是爲自己的朋友李陵擔憂。但霍光又不能對李陵多勸深說,因爲衛、霍兩家與李家的嫌隙就是從出兵攻打匈奴產生的。

第二天早上,李陵在霍光陪同下來到武臺殿面見武帝。

“李陵愛將,朕決定令你做李廣利的後衛,可否?”武帝十分喜歡李陵,客氣地向李陵問道。

可是,李陵沒有采納霍光在途中對他的勸說,當武帝話音一落,便叩頭說道:“臣所率領的屯邊將士,都是荊楚勇士、奇才、劍客,力可縛虎,射必中的,請求陛下讓臣自成一軍,獨當一面,到蘭幹山南邊以分散單于兵力,不要只做貳師將軍的運輸隊。”

武帝一聽,臉露怒色說:“你是恥於做李廣利的下屬吧!我發軍這麼多,沒有馬匹撥給你。”

李陵沒有理會霍光使來的眼色,馬上答道:“只要皇上恩准,臣不要騎兵,採取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廷。”

“李都尉勇氣可贊可嘆!”霍光趕忙在旁邊打着圓場,調節氣氛。

“好,朕準你請求。”漢武帝自霍去病死後,一直沒有聽到有將軍說這樣的豪言壯語,不禁爲李陵的勇氣感動,轉怒爲喜,就同意了李陵的請求,並詔令強駑都尉路博德領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隊。

這個路博德以前任過伏波將軍,也很自負,也不願意做李陵的後衛。他向武帝上奏說,“現在剛進秋季,正值匈奴馬肥之時,不可與之開戰,臣奏請明年春天與李陵都尉各率酒泉、張掖五千騎兵分別攻打東西浚稽山,必將獲勝。”

武帝見奏大怒,懷疑李陵是因口吐狂言後後悔害怕,既不願做李廣利的後衛又不想出兵,自己不好出面而指使路博德上書勸阻,於是詔令路博德立即開拔守住西河要道,同時又詔令李陵迅速到東浚稽山觀察敵情。

接到詔令,李陵率領他的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北行一月,到浚稽山紮營,並將所經過的山川地形繪製成圖,派手下一個騎兵回朝稟報。武帝聽這個騎兵說李陵帶兵有方、將士死力效命,非常高興,便把這個騎兵任爲郎官。

霍光特地找到這個郎官詢問詳細情況,但心裡卻不知爲啥,總是高興不起來。他深知李陵心思,爺爺李廣自殺、父親李當戶和大叔李椒早亡,二叔李敢被自己哥哥霍去病射殺,出身於名將世家卻都未封侯,他是要急於立功封侯,光耀門庭。可這僅憑五千步兵深入冒進,該有多大危險啊!

霍光每天擔憂並關注着前方消息。

數天後,未央宮前殿內,一片寂靜。站立着的大臣們個個神色緊張、表情侷促,似泥塑木雕一般,垂頭等着武帝上朝。

原來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大軍重重包圍,斷糧好幾天,死傷的人很多。好在跟隨的假司馬就是代理司馬趙充國身負二十多處傷,帶領一百多名壯士突破包圍、攻陷敵陣,李廣利帶領士兵跟隨其後,才得以突圍。接着朝廷相繼接到邊塞奏報,李陵在離邊境百里處戰敗投敵。武帝聞報後勃然大怒,令廷尉杜周將李陵母親和妻子拘捕關在監獄,責令衆大臣今日朝會專議此事。

霍光立於衆臣中,逃回兵士向他講述兵敗被俘的事在腦海中浮現着。

李陵在浚稽山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奮力搏擊,殺敵兵數千。匈奴單于召集八萬多騎兵一起圍攻,李陵向南突圍撤退中斬敵三千多。且戰且走四五天,被大片沼澤蘆葦擋住。匈奴兵在上風頭縱火,李陵令將士放火燒出空地自救後,退到一座山下。匈奴兵已立於南面山頭上,單于命他兒子率騎兵向李陵發起攻擊。李陵的步兵在樹林間與匈奴騎兵拼殺,又殺敵數千,併發連駑射擊單于,匈奴兵退走。

此後,整天戰鬥不下幾十回合,匈奴兵又死傷二千餘人,見不能取勝,準備撤走。恰逢李陵軍中一個軍侯因被校尉欺凌投降匈奴,報告說漢軍沒有後援,並且箭矢已盡。匈奴單于最怕漢軍可以連發的弓箭,聞之大喜,命騎兵合力攻打李陵,在山坡上從四面向處在山谷底漢軍射箭。這時漢軍箭已全部射光,軍吏們也只有短刀,剩下三千多士兵赤手空拳,就斬斷車輪輻條當武器,且戰且退中被一座大山所阻折入狹谷,匈奴兵切斷了李陵退路,在險要處扔放壘石,很多士卒被砸傷砸死。夜半時分,李陵決定分散突圍。匈奴數千騎兵緊追,韓延年戰死,李陵長嘆無臉去見皇上,於是下馬投降,餘下四百餘人逃回塞內。

“皇上駕到!”隨着黃門蘇文一聲叫喊,打斷了霍光的思緒,馬上與衆臣跪拜請安。

“李陵兵敗投敵,怎麼處理?”武帝在大臣們平身後馬上大聲問道。

大殿內無人應答,鴉雀無聲,一片肅靜。

武帝用眼將大臣們掃了一遍,把眼光停在丞相公孫賀身上。

公孫賀見武帝盯着他,害怕得低下頭去。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正月,丞相石慶病死, 武帝安排公孫賀接替。自漢高祖以來,丞相皆用列侯任之。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九月,列侯因獻給朝廷祭祀宗廟的黃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夠,由此犯下不敬之罪而被奪去侯爵者共計六百人,南奅侯公孫賀也在其中。武帝於是封公孫賀爲葛繹侯,並詔其接任丞相之職。公孫賀看到丞相們大都下場不好,害怕一旦有所紕漏恐將禍延於身,不肯接受丞相的金印紫綬,跪在地上叩頭痛哭不起,把武帝氣得拂袖而去。他見武帝生氣,知道不當也不行,纔不得已拜受。公孫賀升任後,太僕之位空缺。武帝又將自己的外甥、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擢升爲太僕。父子同升,公孫賀對此並不高興,反而說他從此危險了。

“公孫賀,你是丞相,三公之首,百官之長,你說如何處理?”武帝逼問道。

“皇上,臣、臣、臣……”公孫賀跪拜在地上抽泣。

“王卿你呢?”武帝輕蔑地看了看公孫賀,然後轉向御史大夫王卿問道。

王卿以前任濟南郡太守,前不久提拔爲御史大夫。見武帝問他,趕忙跪在地上說,“愚臣到朝廷任職時間不長,不是很清楚情況,這……”

“啪”的一聲,武帝拍着御案起身吼道:“李陵兵敗投敵,你倆一個丞相,一個御史大夫,兩公竟然不願說出如何處理,真是不頂屁用!”

“皇上,李陵兵敗投敵,背叛朝廷,辜負皇恩,侮辱大漢天威,實是罪大惡極、罪不可赦,應予嚴懲。”負責京城內的巡察﹑禁暴﹑督奸的執金吾杜周見武帝的觀點十分明確,便迎合說道。這個杜周任廷尉中因犯錯罷官,後又當上了掌管京師治安的執金吾。

“嗯,看來朝中還是有正直之臣。”武帝坐下說道。

“厚顏無恥!”

“卑鄙下作!”

“罪大惡極!”

“罪不可赦!”

“重重懲辦!”

……

衆臣見狀,紛紛憤怒聲討。

“皇上,臣有話要講。”司馬遷出班說道。

衆臣停止責罵。霍光緊張地注視着司馬遷。

“你講。”武帝點點頭。

司馬遷望着武帝大聲說道:“據臣所知,李陵一直對士兵信義,對母親孝順,對陛下忠誠,數次奮不顧身以赴國家危難,長期以來他身上養成了國士之風。各位大人,你們說是嗎?”司馬遷望着大臣們問道。

衆臣迴避司馬遷的眼光,默不作聲。霍光望着司馬遷,眼中既有讚許又有擔憂。

“司馬遷,你這是爲敗將叛臣辯護。”江充見武帝臉上露出慍色,大聲叫道。

“是啊,是啊!”衆臣又紛紛發聲附和。

司馬遷不爲所動,繼續說道:“李氏名將世家,幾代人爲朝廷出征作戰、出生入死。李陵他就一次戰敗,而我們這些朝廷大臣,爲了保全身家性命,把他的偶爾過失說成彌天大罪,實在令人痛心!”

“司馬遷你……”

司馬遷沒有理會江充的打斷,“況且李陵帶兵不滿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殺數萬之師,敵人被打死打傷無數而自救不暇,又召集能射箭的百姓來一起圍攻。他轉戰千里,矢盡道窮,頂着敵人的箭雨殊死搏鬥,部下在他的帶領下以死效命,赤手空拳,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啊!”

“一個敗將有什麼可稱讚的?”武帝惱怒問道。

“吭、吭、吭。”霍光發出乾咳的聲音。

司馬遷知道霍光在提醒他,可他望了望霍光仍說道:“李陵他雖身陷重圍血戰沙場而戰敗,但殺死殺傷敵人的戰績也足以傳揚天下。”

“那他爲什麼不戰死?爲什麼要投降?”武帝站了起來。

“臣認爲他之所以不死,是想被亂箭射死是白死。不如活下來等待機會,日後立功贖罪以報效朝廷。”

“司馬遷大人真是文章高手,奇思妙想啊!” 江充嘲諷道。

“哈哈!”武帝發出一陣冷笑。他知道朝中一些大臣議論,認爲這次與匈奴開戰,李陵是與匈奴主力戰鬥,李廣利卻沒有戰功。很多大臣認爲李廣利是靠妹妹與皇上睡覺封的貳師將軍,司馬遷爲李陵說情,其實也是在誣罔詆譭李廣利。

一想到這,武帝便怒火萬丈,厲聲喊道:“來人,把這個逆臣拉下去!”

“皇上!”霍光突然下意識地出班喊道。

“霍光,你有什麼話要說?”武帝恨恨問道。

這時,霍光腦中一個急閃,哥哥霍去病去世前說的話在耳邊迴響:“今後無論朝廷發生什麼事情,就是涉及衛霍兩家,你首先要考慮保住你自己,你自己危險了,何談保存他人!”他驚醒了,帶着哭腔跪下說道,“皇上息怒,保重龍體。”

“嗯。”武帝臉色緩了下來。

望着被武士架拖出去的司馬遷,霍光痛苦內疚地閉上了眼睛。

司馬遷被捕入獄後,定爲誣罔之罪,這爲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得知司馬遷已定爲死罪,霍光趕忙到關押司馬遷的監獄,除了去看望他,更主要的是商量應對之策。本來霍光是約上官桀一起來的,可上官桀說父親病了不能來。

將囚犯細化分類,把囚禁罪犯的場所稱之爲“獄”,並把監獄的設置管理制度化,是從西漢纔開始的。西漢監獄分中央級的詔獄和地方監獄兩大層次,中央級監獄分爲地處京城的“中都官獄”和分佈在地方而直屬中央管理的詔獄;地方監獄分爲郡(國)和縣兩種。西漢時期普遍設獄且名目繁多,全國約有兩千所監獄,僅京城直屬監獄就達二十六所。直屬監獄還進行了分類,廷尉監獄是囚禁政治犯的監獄,永巷掖廷是單獨關押女犯的監獄,蠶室是處罰宮刑囚犯的監獄,居室北軍是關押將軍及侍衛人員的監獄;那些虎穴地牢,是用來懲治地痞無賴的地方監獄。

司馬遷關押在廷尉詔獄。

廷尉詔獄,是廷尉按皇帝旨意管理的監獄,主要囚禁將相大臣、皇親國戚。漢武帝時,詔獄之風更是愈刮愈烈,凡政見不同、圖謀不軌的都被下獄。其中,絕大部分爲皇帝親手交辦案件,關押人數達七萬餘人。除了廷尉詔獄外,還有上林詔獄、若盧詔獄、司空詔獄等。淮南王劉安謀反被人告發後,就被囚於上林詔獄。

“霍大人,司馬遷大人就關押在前面。”獄卒引着霍光向關押司馬遷的獄室走去。

“司馬遷大人是大學問家,懂天文,通地理,爲人正直,你們……”

“下人明白,這請霍大人放心。”獄卒十分精明,知道霍光的意思,沒等霍光說完就討好地說,“廷尉管的詔獄有規定,獄卒要優禮長吏,不得辱罵、毆打有罪官員。我們怎麼敢違犯!”

“好,知道就好。”說罷,霍光把幾枚五銖銅錢遞給獄卒說,“拿去喝酒吧!”

“謝謝霍大人!”獄卒趕忙把錢放入衣中,從一大串鑰匙中拿出一把將牢房門鎖打開。

“你去忙吧,讓我和司馬大人說說話。”

“是,是,您和司馬遷大人慢慢敘談。”獄卒知趣離開。

聽見霍光與獄卒的說話,躺在陳舊牀榻上沉思的司馬遷起身向門口走來,“霍光大人,您怎麼來了?”

“司馬兄,不要這麼稱呼小弟。”霍光攙着司馬遷的胳膊坐下。

“唉,其實你不要來這裡的。”

“司馬兄,不要這麼說,你這樣說,我心裡更難受。”霍光流着眼淚說,“我對不起你,也對不起李陵兄。”

“霍光弟,這不能怪你,我完全理解你。”望着愧色滿面的霍光,司馬遷說道,“在那種情景下,你能說什麼?說了又能有什麼用?說了,恐怕是落得與我一樣的下場,獄中多了一個冤屈之犯,皇上身邊少了一個正直之臣。”

“你瘦多了。”霍光將司馬遷渾身看了一遍問道:“這些獄卒對你還好嗎?”

“還好,對我還算客氣。他們沒事時就跑來,要我給他們講那些稗官野史逸聞趣事。”說到這,司馬遷笑了起來。

“司馬兄,你被定爲誣罔死罪,你怎麼辦啊?”霍光急切問道。

武帝時期的刑罰制度規定,觸犯死刑的犯人有三種選擇:一是依法受刑殺死;二是拿錢贖罪免死;三是自請宮刑代死,也就是閹割掉男子的生殖器。

“你說我能怎麼辦?”司馬遷苦笑道,“你知道我父親和我任太史令,職祿僅有六百石,家中貧窮拮据,五十萬錢,相當五家‘中家’的家產,我哪裡拿得出五十萬來買我這條命!”

“對不起,我與你一樣,家裡也沒有錢,我哥家自我哥死後現在也沒什麼錢了,我幫不了你啊!”霍光難過地說道。

“我知道。你是個清官,俸金除了養活你京城一家和老家父母,還要照顧你哥哥家,還有兩個夫人的孃家。”

“哪怎麼辦?”

司馬遷兩眼直望着牆壁說,“我的面前只剩下兩條路可供選擇了:一條是死刑,一條是宮刑。

“你不能死。不應該死。”

“我是不能死。”司馬遷喃喃道。他想到了在洛陽彌留之際的父親對他的囑咐。“我們祖先遠在上古虞舜夏禹時就取得過顯赫的功名,擔任周朝的太史,主管天文工作,可惜後來衰落了。我死以後,你一定會接替我做太史,你千萬不要忘記我曾要撰寫一部通史,一定要在你手中完成這件大事,重振祖業啊!”

“我知道,面對大辟之刑慕義而死,雖名節可保,然史書未成名未立,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無異。”

“那你要接受宮刑?”霍光驚問道。

西漢時期,很多男人甘願一死也不願接受宮刑。這是因爲接受宮刑之後,就成爲不是太監的太監,再不能入士大夫之列,身份另類,終身受辱。司馬遷深知,他接受了宮刑,肯定要被天下人恥笑爲貪生怕死,這不僅僅是身體的傷殘,更是心靈的巨痛。從此之後,羞辱與難堪將伴他一生。這對於他一個血性剛直的男人、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奇恥大辱的生比橫遭慘烈的死更加可怕!

司馬遷慘然笑道:“我知道,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可我如果選擇死刑,已經開始撰寫的《史記》必將夭折,我父親遺願就不能實現,祖傳事業就將在我手裡中斷,那是最大的不孝啊!”

“司馬兄,你苦啊!”霍光慟哭起來。

“霍光弟,沒什麼,這也許是上天給我安排的命運。”司馬遷擦了擦眼站起來說,“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呂不韋被貶屬地纔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都是賢士聖人發泄憤懣而作。”

“司馬兄!”

“霍光弟!”

霍光與司馬遷兩人雙手緊握,淚流滿面。

霍光去獄中探望幾天之後,司馬遷由廷尉詔獄轉到蠶室詔獄接受了宮刑。此後,他承受人生屈辱的極限,完成了一部稱之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偉大通史鉅著,開創了中國紀傳體史傳文學的先河,猶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

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八章 喪侄失子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
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上)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下)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八章 喪侄失子下篇:果敢廢立的鐵腕強臣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