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

晚上,田延年來到楊敞府中。

田延年與楊敞寒暄入座後,田延年將霍光和張安世商定的廢黜劉賀的計劃告訴了楊敞。

“啊!”楊敞一聽,又如當年燕倉向他報告上官桀等人的陰謀一樣,頓時驚恐萬狀,惶恐不已,下體已有尿液滾出。

“楊大人!”田延年看着臉色蒼白、面掛汗珠的楊敞喊道。

“哦,田大人。”田延年的喊聲把楊敞從驚惶中喚回。

“楊大人,你認爲大將軍的安排如何?”

“嗯、嗯、嗯。”楊敞下意識地“嗯”着,這時已是汗流浹背。

“你同意嗎?”田延年緊問道。

楊敞沉默不言,不停用手擦着額頭的汗水。

爲了打破僵局,田延年便說更衣,起身走開。

“大人,你怎麼不表態啊?”田延年剛一走開,楊敞的妻子急忙從東廂房走出來責問道。

楊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女兒,出身史學世家,曉知文史,頗有膽識。田延年與楊敞談話時,她在室內聽得一清二楚。她見丈夫驚恐失態、猶豫不決,暗暗十分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開之機,連忙出來上前勸說丈夫。

“這……”楊敞支吾着。

“上次上官桀等人謀反,你因害怕差點鑄成大錯,幸虧先帝和大將軍沒有怪罪你。這次你怎麼又……”楊敞的妻子埋怨說。

“我怕啊!”楊敞打斷妻子的話說。

“怕能解決問題嗎?大將軍看重你爲人謹慎,念在我父親分上,把你從一個幕僚很快提拔到丞相位置上,論職位、論情分,你能躲避嗎?”

“大將軍這回是要廢掉當今皇上,這是天大的事,是要掉頭的事啊!”楊敞帶着哭腔說道。

“愚妾知道。你身爲丞相,如今面對這國家頭等大事,豈能容你猶豫不決?再說大將軍已有成議,派田大人來通知你,你知道了不趕快答應,不表示與大將軍同心同力,那你也將大難臨頭,恐怕事先就要被殺掉滅口!你怎麼不想想,反正有掉腦袋的危險,倒不如爲講忠義報恩情而死!”

楊敞的妻子話音剛落,田延年就回來了。

楊敞的妻子見已經無法迴避,索性大大方方地與田延年相見,趕忙上前施禮說:“田大人好!”

“丞相夫人好!”田延年還禮回問。

“田大人,我夫君大人願意聽從大將軍的吩咐。”楊敞的妻子立即說道。

田延年一聽,心中頓時大喜,高興說道:“丞相夫人真乃巾幗英雄、女中豪傑。”田延年說罷轉向楊敞,“楊大人,那你?”

“這……”楊敞擡頭看了看妻子說,“我一切聽大將軍吩咐!”

“好!”田延年拍着佩劍讚道。

田延年離開楊府來到霍府,立即將與楊敞商議的結果報告給霍光。

霍光見田延年、楊敞兩位軍政大臣已經同意,連夜把自己擔任未央宮和長樂宮衛尉的兩個女婿叫來密商,決定將密室謀劃的政變大戲明天公開上演!

第二天例行的早朝一散,劉賀如同往常外出去肆意遊戲娛樂。

劉賀剛一出宮,霍光一方面密令自己的兩個女婿嚴密控制住未央宮和長樂宮,所有官員只能進不能出,特別是要重點盯緊劉賀的岳父、侍御史嚴延年;同時立刻通知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等滿朝文武,迅速趕到未央宮開會商議朝廷要事,他命令說,有誰不願意來,不要勉強,安排京城兵士站列家門封閉保衛,只准進不準出。

時間緊急,不容拖延。霍光見人一到齊,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他起身大聲說:“諸位大人,昌邑王入宮以來行爲昏亂,若再下去,必將危害國家,危害朝臣,大家說怎麼辦?”

羣臣聞言全都大驚失色,誰也不敢發言。心想:今天他連“皇上”這個稱呼都沒用了,也定了罪名,還問怎麼辦,這意思不就是要廢黜嗎?

殿內寂靜極了,滿朝文武垂首低頭,屏氣僵坐,一動也不動,連大氣都不敢呼,生怕引起霍光注意,讓自己首先表態。

田延年知道在這千鈞一髮刻不容緩之際,自己該站出來支持霍光了。霍光剛一坐下,他站起身來向前跨了一大步,走到羣臣前面,手按劍柄,衝着霍光厲聲說道:“孝武皇帝駕崩前,將幼弱孤兒和江山社稷一併託付給大將軍,並把朝廷大事交與大將軍作主,是因爲相信大將軍您忠義賢明,能夠保全劉氏的天下。況且我大漢歷代皇帝的諡號都有一個‘孝’字,爲的就是要讓後世子孫長久保有天下,使宗廟祭祀延續不斷。如今朝廷被昏君和一羣奸佞小人搞得烏煙瘴氣,朝廷將危,社稷將傾。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令劉家宗廟祭祀斷絕,大漢天下分裂動盪,大將軍死後,又有何臉面見先帝於地下呢?”

田延年的話,震懾力勝過霍光數倍。

田延年停了停,望着衆臣說道:“今日的商議,絕對不能拖延,必須立即作出決斷。在座的羣臣中若有不踊躍響應支持者,請讓我用劍將他當場斬首!”

田延年的這番慷慨陳辭,表面上看是指責霍光猶豫失責,實際上是支持霍光行動,同時更是恫嚇羣臣:你們誰要是不聽大將軍的,馬上就要被處死。

大臣們嚇得面面相覷,不敢說話,膽極小腎特虛的,已經尿了褲子。

霍光馬上起身假裝認錯,點頭說道:“大司農對我的責備很對!朝廷不安寧,我要負主要責任,理應受到處罰。”

楊敞接着離席叩頭說道:“朝廷和萬民的命運,都掌握在大將軍手中,一切聽從大將軍的命令!”

“一切聽從大將軍的命令!”代理京兆尹趙廣漢大聲說完,隨即離席叩頭。

“一切聽從大將軍的命令!”羣臣們一看這種場面態勢,都立即離席叩頭,紛紛表示支持霍光。

“好,既然諸位大人都願意聽從老夫的決斷,那我們現在就都一起去向皇太后奏報。”霍光知道,這時一個人都不能掉下,更不能出走。他特地看了看人羣中劉賀的岳父、侍御史嚴延年,在他滿臉黑灰的身後,站着自己二女婿長樂宮衛尉鄧廣漢,霍光放心了。

霍光立即率羣臣前往長樂宮,謁見稟告上官皇太后,向她詳細陳述劉賀不能繼承皇位的情況,請求下詔廢黜劉賀。

皇太后聽完奏報,按照外公霍光的安排,乘車來到未央宮承明殿,詔令各個宮禁門衛不要放昌邑王的羣臣進入殿內。

霍光隨即派皇太后身邊的小黃門出宮去尋找劉賀,傳令說皇太后到了未央宮要在承明殿召見他。

霍光派去的小黃門很是精明,很快找到劉賀。劉賀正帶領一幫親信隨從近臣在北宮追豬鬥虎,哪知宮殿內已經政變,對他正張網欲捕。聽到小黃門的傳令,劉賀心中十分不快,但想到皇太后到了未央宮要召見他,感到可能有什麼大事,只好停止遊樂,板着臉前來晉見。

劉賀帶領昌邑國舊臣來到未央宮承明殿門外,只見霍光站在殿門大門內等着。劉賀雙腿剛一邁過門檻,早就掩藏在門後的四個黃門宦官分別抓住門扇,看見劉賀一進入殿內,便一齊飛快將殿門關閉,插上門栓,昌邑國舊臣被關在殿外不能入內,這樣劉賀就與昌邑舊臣被隔離開來,成了籠中之鳥、甕中之鱉。

這時劉賀感覺有些不妙,不由警覺地向霍光責問道:“這是幹什麼?”

“皇太后有詔令,不讓昌邑王您的舊臣進來。”霍光跪地回答。

“既然是皇太后有詔令,事先慢慢吩咐就是了,爲什麼弄得這麼神秘,搞得如此嚇人?”劉賀還沒有從霍光稱呼自己的變化中醒覺過來,仍端着皇帝架子向霍光責問。

此時,事先被霍光安排的宮內侍衛武士,將劉賀所帶領的昌邑國舊臣強行驅趕出宮,集中在金馬門外。金馬門是西漢宮門名,漢武帝得到大宛馬,令以銅鑄塑像立於此宮門外,因稱金馬門;後成爲學士待詔處,是官署名稱,當時文人薈萃此處,曾有許多人待詔金馬門,最有名的人物就是東方朔。

隨即,車騎將軍張安世率領羽林騎士,拘捕捆綁了宮內外劉賀從昌邑國帶來的舊臣二百多人,都交給廷尉關在詔令所規定的監獄內。

劉賀聽見從門外傳來隨自己前來的昌邑國舊臣的呼喊聲,此時仍沒想到自己將要面臨的危險,板臉向霍光問道:“朕的羣臣有什麼罪,大將軍你爲什麼把他們扣押起來了?”

霍光沒有回答他,轉身急向殿門走去。

他走到殿門旁邊,命曾在昭帝時擔任過侍中的宦官,也是他在宮中的耳目守護好劉賀。

“你一定要嚴加守護!如果他突然死去或者自殺了,那就會讓我對不起天下人,背上殺主害上的惡名,你和老夫將在史上留下很不光彩的一筆。”霍光低聲卻威嚴說道。

“小官明白。”宦官彎腰回答。

劉賀望着霍光走出殿外,心裡開始感到惶然。

“昌邑王,皇太后詔令您在前殿召見。”霍光很快返回,拱手向劉賀說道。

此時的劉賀已經感覺情況不妙,聽說太后召見,不由害怕起來,向霍光問道:“朕犯了什麼錯?太后爲什麼改在前殿召見朕?”

“昌邑王您去了不就清楚了嗎?”霍光反問不答。

未央宮前殿,充滿肅穆緊張的氛圍。

上官皇太后盛裝打扮,身披用珍珠綴串而成的短襖坐在佈滿兵器的帷帳中。

殿內,數百名侍衛全部手握刀劍,從殿臺沿着東西兩壁一直站立到殿門;殿外,數百名期門武士持戟,從殿門沿着臺階左右兩側,一直排列到宮門,從未央宮前殿臺到宮門,站列着握持兵器的侍衛武士。

“衆臣上朝!”隨着宦官一聲尖喊,文武羣臣從各個房間走出,按照品位高低依次進殿,立列兩旁。

“臣恭請太后聖安!”霍光與劉賀進殿跪拜。

“大將軍平身。”年僅十五歲的上官皇太后用稚細的聲音說道。

“謝太后。”霍光起身立於旁邊。

“昌邑王,你聽聽朝中大臣們的聯名上書吧!”上官皇太后看着伏於地下的劉賀冷冷說道。

尚書令當庭宣讀由丞相楊敞等聯名上書的彈劾奏章。

奏章首先細數了劉賀從接到即位詔書以來的種種不孝違法之行,然後奏道:

“昌邑王荒淫昏亂,失去了帝王的禮義,敗壞了大漢的制度。臣楊敞等多次規勸,但並無改正,反倒日益加甚,這樣下去必將危害國家,使天下不安。我們認爲,高皇帝因爲創建漢朝基業,所以稱漢太祖,孝文皇帝因爲仁慈節儉被稱爲太宗,如今昌邑王繼承孝昭皇帝之後,行爲放縱不合法度。《孝經》上說:‘五刑之罪當中,以不孝之罪最大。’昔日周襄王不孝順母親,《春秋》就說‘天王出居到鄭國’,因爲他不孝而被趕出京城,使他與天下人隔絕。宗廟要比君王重要得多,既然劉賀沒有到高廟接受大命,不能承受天命,侍奉宗廟,愛民如子,就應當廢黜!因此,我們請求太后命有關部門用一牛、一羊、一豬的祭祀大禮,將此事祭告於高祖皇帝的祭廟。”

劉賀入宮後,從謁見皇太后到即位皇帝,經過的諸環節中卻沒有謁見高祖廟,不知是霍光還是劉賀的責任,如今卻成了廢黜劉賀的一條理由和根據。看來即將奔到一個什麼位置上,規定的程序和環節一個也不能少,不然就留下隱患。記住:走程序很重要,哪怕是形式。

“准奏。”上官皇太后點頭說道。

“昌邑王,請起來接受皇太后詔書。”霍光對劉賀大聲說道。

按照霍光的安排,廢黜劉賀的詔書早已起草好了,放在上官皇太后手中。

劉賀是個有文化和理論功底的人,此時天真得可笑,他還試圖在典籍中尋求不廢黜自己的論據,起身對霍光說,“聽古書上說天子只要有諍臣七人,即使無道也不會失去天下。我……”他的意思是他的諍臣不少,即使自己有問題,那還是可以不免掉皇帝職位不失掉天下的。

“皇太后已下詔將你廢黜,哪裡還是什麼天子!”霍光不等劉賀把話說完,上前一把抓住劉賀的手,快速解下他身上的玉璽綬帶,手捧上臺交給上官皇太后。

隨後,霍光轉身下來拉扶着劉賀,踉踉蹌蹌走出殿門,走下宮殿,從金馬門走出皇宮。

羣臣隔着一小段距離,在後面跟着送行。

昌邑王擡頭眯着眼睛望了望天上的太陽,就這麼一會,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可他已經不是以前的“他”了。“要把自己送到哪裡去呢?”他感到此時還不向霍光認罪服罪,恐怕下場更慘,就跪下向西面拜道:“上天,我愚昧不明事理,不堪擔當漢朝的重任。”說完,便起身坐上皇帝侍從的車輛。

霍光隨即上車把劉賀送到他在京城的昌邑王邸官,霍光跪下言不由衷說道:“大王您的行爲自絕於上天,臣下等怯懦無能,不能用自殺來報答您的恩德。臣下寧可有負於大王,不敢對不起國家。但願大王能夠自愛,臣下將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

不知是高興、慶幸,還是悔恨、抱愧,霍光擡手用衣袖擦着眼睛哭着離開了

劉賀。霍光確實流淚了。

廢黜劉賀後的第二天,一些文武羣臣“痛打落水狗”,又上奏上官皇太后說:“古代被罷黜之人,都要放逐到很遠的地方去,使其不能再參與政事,干擾國家政令。我們請求將昌邑王劉賀遷徙到漢中房陵縣。”

霍光心想:既已將劉賀廢黜,自己地位已經穩固,沒有必要把事情做得太絕,想了一個折中方案,要上官皇太后下詔,命劉賀回到故國昌邑居住,賜給他二千戶人家作爲湯沐邑,將他當昌邑王時的家財也全部發還給他;劉賀的姐妹四人,各賜一千戶人家作爲湯沐邑;撤銷昌邑國,降改爲山陽郡。

劉賀原昌邑國羣臣二百多人倒血黴了,都被指控在封國時不能舉奏劉賀的罪過,使朝廷不瞭解真實情況,入京後又沒有盡到輔佐引導君臣之誼,使劉賀誤入歧途陷於罪惡,一律判處死刑。只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龔遂因忠正耿直,多次規勸劉賀,被免除死罪,剃去頭髮,罰以“城旦”之刑,白天守城門,夜晚作苦工。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後來,王吉官至博士諫大夫,龔遂官至渤海郡太守。

劉賀的老師王式也被逮捕下獄,罪應處死,王式不服。審案官員嚴厲責問:“你作爲昌邑王的老師,爲什麼沒有上書進諫規勸?”

王式凜然回答說:“我每天早晚都爲昌邑王講授《詩經》三百零五篇,遇到涉及忠臣、孝子的內容,未曾不爲其反覆誦讀、講解;遇到關於無道之君使國家危亡的篇章,也未曾不流淚爲他詳細陳說。我是他老師,只能用《詩經》三百零五篇來規勸昌邑王,所以沒有必要專門上書規勸。”

審案官員將王式這番話奏報給霍光,他下令免除了王式死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王式保住老命回到老家後,從此不再教授學生,直至老死家中。

劉賀原昌邑國羣臣二百多人被拉出去處死之時,全都悔恨哭泣,其中數人在街道中大聲呼喊嚎叫:

“皇上啊,您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霍光老賊,你謀反廢君,不得好死!”

迴盪在長安街上這兩句痛惜不已痛恨不已的哀嘆詛咒,暗示着謀變未成之意。這說明劉賀登基之後,面對霍光統攬朝政獨掌朝權的局面,這些人已經在謀劃清除霍光。無奈霍光嚴密控制朝廷多年,宮禁內外多有耳目,對此必能有所聞察,從而迫使霍光不得不搶先下手,採取斷然措施廢除劉賀。

“大王在沒有被廢之時,爲什麼不堅守宮內不出,採取行動殺掉大將軍霍光,而最後任他奪去玉璽綬帶?”數年後,劉賀的一個友人去昌邑看望他,兩人閒談中提到此事,友人惋惜問道。

“你說的對。可是我錯失了機會。”劉賀嘆氣小聲回道。

可見,劉賀暗中制定了剷除霍光的計劃,在動手之前被霍光偵悉,不等劉賀舉刀,霍光就下手了。劉賀剛一即位,要害未握,皇恩未施,根基未穩,翅膀未硬,便與選拔擁立他的權臣爲敵,威脅先朝衆臣的既得地位利益,這無疑與虎謀皮,終必敗北。

“皇上啊,您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霍光老賊,你謀反廢君,不得好死!”

劉賀原昌邑國羣臣這兩句痛惜痛恨的哀嘆詛咒,很快傳入霍光耳中,他臉色暗黑,嘴角抽搐,兩眼木然。數年之後與妻子霍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不由把左手放在胸前說道:“哎呀,這件事至今想起來還讓我心悸不已啊!”

高層權力爭鬥,往往就是這麼弔詭。幾天、幾小時、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往往決定或改變了爭鬥兩派的生死存亡。抓住了機會,你就是王;喪失了機會,你就是寇。

劉賀被廢送回原封地昌邑,受到霍光特別是隨後繼位的漢宣帝內心忌憚,一直生活在密切監視之下,如同軟禁。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劉賀又被移居豫章郡海昏縣,被封爲海昏侯。劉賀短短一生經歷了王、帝、民、侯四種身份轉換。四年後,劉賀憂憤而死,享年三十三歲,史稱漢廢帝,也是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補白:有人說霍光廢黜劉賀,完全是因爲劉賀不像昭帝那樣讓他一人專權擅權,反而還要收回他手中的權力,惹惱了霍光,陷構罪名而廢。當然,這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劉賀荒淫狂縱,確實讓霍光及朝中衆臣失望憤恨。

2011年3月,劉賀的墓葬在江西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發現並進行發掘,清理出土一萬餘件(套)珍貴文物,還給人們留下兩個待解之謎:主墓從發現盜洞到發掘的幾年間,一直持續不斷地瀰漫着一股香氣,這香氣來自何處?出土的一件青銅豆形燈燈座上刻有“南昌”字樣,且發現有大量書寫“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樣的漆器,這是否說明“南昌”有可能最早是在漢代由“南昌邑”演變而來?

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四章 朋友生嫌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上)第二章 出塞參戰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
第十二章 接受終託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下)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三章 斷然廢帝(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二十九章 恤民寬刑(上)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上)第三十章 病亡離世(下)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七章 秘密跟蹤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八章 喪侄失子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四章 朋友生嫌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下)第六章 回家暗訪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下)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二章 出塞參戰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八章 妻毒皇后(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十一章 經歷動亂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九章 奉旨建宮第十章 兩友蒙難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十九章(上) 重構朝局第十五章 秉規拒私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下)第二十二章 葬帝選君(上)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五章 娶妻亡兄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十七章 和親索人第二十五章 君臣互探(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上)第二十章 內強外硬 (上)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十六章 維穩安民上篇:勤慎精幹的貼身謀臣 第一章 相見入京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三章 入宮侍帝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下)第二十六章 從嚴治吏(上)第二十四章 再立新君(下)第十九章(下) 重構朝局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滅(上)第十四章 提拔賢能第二十一章 自埋隱患 (上)第四章 朋友生嫌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三十二章 要人結局(上)第二十七章 對匈決戰(上)第二章 出塞參戰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第十八章 險遭謀害中篇:承前啓後的主政輔臣 第十三章 扶君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