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

“夫正君之相當爲天下母,而前所許二家及趙王爲無天下父之相,故未行而二夫死,趙王薨。”————————【論衡·骨相】

室內一時安靜了下去,吳懿再又擡起頭來,接下了逐漸僵硬的話題,問道:“那,隨後呢?”

是啊,隨後呢?吳匡單隻說了自己是如何釀成大錯,在哪裡自怨自艾,而吳懿等人此行打探的疑問卻並未得到解答,吳班身爲人子,一時竟忘了此事,吳懿卻保持着清醒。雖然如此直白略有不妥,但此情此景,他也只能如此了。

“隨後倒也沒什麼,不過是賞賜、勸勉而已。”吳匡一愣,想了一想說道:“陛下特特交代,說‘大戰在即,當要勠力同心,上下一體,方能克敵制勝’。南北軍爲天子親兵,當一切以天子爲首,諸如此類,我當時正心憂,未曾細細領會……怎麼?”吳匡忽然想到了什麼,他看了看認真聆聽的吳懿等二人,追問道:“這是黃公要打聽的?”

“不敢有瞞叔父。”吳懿趕緊解釋道:“司徒深覺國家此番潛行北軍,檢閱演練,行跡殊異。恐怕背後別有深意,不同一般,爲了屆時能佔據先機,爲國家施政而張目,故不得不先窺探聖意。”

吳匡臉色頓時一沉,他與黃琬的交集,全在於當初因爲劉焉的事情,兩人都是劉焉的親友,故而在朝廷伐蜀過程中,彼此扶持相幫,逐漸走到一起。事後更是藉着黃琬復起,吳匡便直接投向了黃琬麾下,如今雙方合作融洽,既然彼有所需,吳匡也當盡力爲之。

“我悟不透國家的心意,今後要想在朝堂之上繼續立足,還是得仰賴司徒。”吳匡搖了搖頭,他當初第一次見皇帝的時候,就險些因爲劉焉割據益州的事情把自己帶進坑裡去,如今讓他去揣度聖意,實在是太爲難人了。

吳懿有些失望,但這也在意料之中,話已問到,該如何去想,還是靠黃琬這些聰明人吧,只可惜自己家裡沒有這樣的倚靠,不然也不至於讓叔父在今日一時失措。這般想着,當日叔父在皇帝面前,也是應答不甚得體,白白失去了好不容易從弘農平叛搏殺得來的機會。

那邊廂吳匡看着吳懿等二人,心裡也不免有了類似的感慨,正在這時,他的眼前忽然浮現起了一抹倩影,那倩影靈動輕盈、粉色絲絛順風飄動,勾起了他心裡的一段過往。

吳匡心裡忽然一跳,腦子裡在那一瞬間掠過一道驚人的靈光。這道靈光乍現宛若驚雷,讓他既激動亢奮,恨不得立即施行;又膽怯忐忑,生怕墮入深淵。思前想後,他忽然說道:“子遠,令妹如今已有十五了吧?”

“這……”吳懿愣了一下,身子頓時一個激靈,竟有些不知所措起來:“是、是有十五了。”

“古人有言,女子十五而笄,應年許嫁之歲也。”吳匡搜腸刮肚的縐了一句,他捋須笑看吳懿,說道:“你父母早亡,留下你們一對兄妹伶仃在世。我作爲你們的從父,你們的婚姻大事,我自然要安排妥當,一如我親生。不然,我阿兄泉下有知,豈不怨恨於我?”

吳懿知道對方是打的是什麼主意,他就只有吳莧這麼一個親妹妹,只想着盡其所能讓妹妹一生安康無憂,哪裡肯讓她被當做聯姻的工具?陳留吳氏男子沒有傑出的頂樑柱,難道就得讓女兒家出頭了麼?何況,這還是他妹妹。

“叔父,舍妹身子虛弱,不宜早婚。而況高門之家,女子二十而笄者有之,我也捨不得她過早出門,想多陪她幾年,所以婚姻之事,實在是不急於一時。”對方是自己的親叔父,是家裡的尊長,父母不在,論理,婚姻之事確實該由長輩安排。何況如今吳懿相當於是寄人籬下,更不敢直言反對,只好折中迂迴。

“子遠別急,尋常豪強之子,如何匹配得了小妹?”吳班從沉默中回過神來,在一旁轉圜道。他看了看面色陰沉的堂兄吳懿,又看了看自信滿滿的父親吳匡,面有難色的嘆了一下,打起圓場:“阿翁如此說,定然是有了絕好的良配,斷不會委屈了小妹。而且嫁娶必以春者,如今秋冬之季,也不是合適的日子,此事還得暫談。”

“荒誕!”吳匡沒好氣的瞪了兒子一眼,氣勢十足的駁斥道:“古之人霜降而迎女,秋季如何不是好時候?”說着他又看到吳懿愈加陰沉的臉色,既知失言,於是頓了一頓,語氣不由得緩和了下來:“我膝下無女,爾等兄妹乃我親族,我豈會不顧親親之情?別說尋常豪強,就算是高門大族,我也未必瞧得上。”

吳懿微微闔上眼,默不作聲。

“誒!”吳匡嘆了口氣,忽然說道:“子遠,我之所以有此議論,只因我想起一事,有感而已……聽說某年月,爾等流落益州,有善相者曾相其面,言此女今後當大貴,非常人乃能配之……可是有這番話?”

這話頓時勾起了吳懿的回憶,當時吳匡、吳班不在蜀中,對此事知之甚少,如今吳懿回想起來,面色複雜的回答道:“是有這麼一個故事。當初不知從何方來的相者非說我府中有貴氣,後來給舍妹相面,更是直言大貴。那時劉使君還在,得聞此言後,打算讓兩家結親,使劉瑁迎娶。然而婚約禮成,未及嫁娶,劉使君便病故、益州也就重回朝廷治下了。”

回想當時,吳懿同樣是寄人籬下,面對劉焉的求親,他也容不得半點拒絕。何況劉焉當時割據益州,身邊唯獨跟隨的劉瑁又是他最寵的兒子,兩家結親,以後說不定還真有大貴之象。吳懿猶豫推辭了好久,最終還是迫不得答應了婚約。結果後來朝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益州,劉氏父子旦夕敗亡,而吳莧因爲尚未出嫁而免受牽連,這令吳懿慶幸不已。

吳懿不是不願意讓妹妹嫁給高門,而是在他看來,以吳匡現有的權勢,未必會爲吳莧找到一如當初益州牧之子的如意郎君。

“大貴之相。”吳匡捋須道:“劉君郎常有稱雄蜀地、再興漢室之心,所以要爲其子求婚,爲的就是這四個字。奈何他受不住此等天命,身敗命亡,而能受得住令妹這大貴之相的,我以爲,全天下就只有一個人。”

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
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